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56789101112» / 5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社会和谐 [复制链接]

121#

“和”有协调、和谐、适中、合作等含义。所以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和谐的社会更有利于人类的文明的进步。孔子的弟子有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和”的精神是儒家文化特别强调的精神,包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兼容并包的精神,也有人类同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天人合一精神。正因如此,我们国家想在在提倡人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都是为让世界更和谐美好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具体的内涵及实现途径是厚德载物、良性竞争、仇必和解、中庸之道、和而不同、抑强扶弱、和实生物、阴阳和谐、均衡互制、各安其位等。孔子主张“君子和而不同”,坚持在建立和谐关系时必须坚持道义原则。在实践中要注意避免出现投机、世故、圆滑、不敢坚持原则等问题。倡导“和”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爱好和平、团结友爱、维护统一的民族品格。一个人只要有一颗平和的心,他就能遇事而不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每个人都有一喜好平和的心,世界能不和谐吗。

TOP
122#

和谐社会一言蔽之就是社会中的人都讲社会道德的社会。社会道德是指存在于某个社会的人们,为了“我们”社会的利益而约定俗成的“我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规范。显然,当社会中的人们都知道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的时候,那么这个社会一定是没有社会矛盾的,和谐的社会。
TOP
123#

       和谐社会一言蔽之就是社会中的人都讲社会道德的社会。社会道德是指存在于某个社会的人们,为了“我们”社会的利益而约定俗成的“我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规范。显然,当社会中的人们都知道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的时候,那么这个社会一定是没有社会矛盾的,和谐的社会。

TOP
124#

和谐社会一言蔽之就是社会中的人都讲社会道德的社会。社会道德是指存在于某个社会的人们,为了“我们”社会的利益而约定俗成的“我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规范。显然,当社会中的人们都知道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的时候,那么这个社会一定是没有社会矛盾的,和谐的社会
TOP
125#

社会和谐应是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都能得到协调的。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公平与公正,维护公平、公正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与前提。
TOP
126#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和谐一直是个哲学命题。儒家、道家都有关于“和”的论述。较早的记载当属《国语·郑语》,史伯对郑桓公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孔子在《论语》中则有“君子和而不同”的著名论断。可以说,“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及精髓所在,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至今仍不失其借鉴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党提出的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内涵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对和谐哲学的传承与发展,而广义上的和谐社会几乎就是科学发展观关注的全部内容
TOP
127#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要安定和谐。最重要的是人和。人和了,社会就会和谐。

比海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广阔的是人的胸怀。无论是一个家庭还是一个社会,只要人与人之间处得和谐,那么其他的一切就会变得更和谐只要国与国之间变得和谐,社会就会变得更和谐。世界就会和平。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孔子说“有德行的人并不孤单,必定会有人与他相伴。”在交往中,只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以友好的心态与人交往,那么有谁还会来排斥呢。这样一来,社会不就和谐多了。

勿侍势力而欺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杀牲畜。不要仪仗势力欺压孤儿寡母。不要贪嘴而肆意杀害牲畜家禽。维持自然和谐是维护社会和谐的前提。这样人们就不会为了争夺资源而大动干戈了。社会就会变得和谐。
TOP
128#

人的和谐,就是冷静与热情同在,就是刚柔相济,德威并存,就是身心俱健,活力四射。社会的和谐,就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进步,就是各地区、各区域共同发展,就是每一项事业可持续发展。让人和社会都和谐,让社会与人齐发展。 和谐则是人对自身与社会、自然的进一步认识,其实沟通也是和谐的一个组成部分。和谐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儒家的仁爱仁义,墨家的兼爱非攻,道家的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以及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等传统文化中,都蕴涵着和谐的思想。一个中学生要想真正体味和谐,就要先从体验社会和人生

TOP
129#

在当今社会,和谐,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升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只有认真研究和掌握执政规律,不断完善执政方略,提高执政能力,才能有效地领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体现了我们党执政的本质要求。
TOP
130#

和谐社会一言蔽之就是社会中的人都讲社会道德的社会。社会道德是指存在于某个社会的人们,为了“我们”社会的利益而约定俗成的“我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规范。显然,当社会中的人们都知道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的时候,那么这个社会一定是没有社会矛盾的,和谐的社会。——摘自《中国幸福学研究》
TOP
131#

和谐是一种美,当夕阳的余光洒落在碧绿的草地上,一家三口轻轻地荡着秋千,一起哼唱经典的儿歌,这是和谐,这是一种美;和谐是一种爱,当有老人颤颤地过马路的时候,有人上去搀扶一下,这是和谐,这是一种爱。然而和谐更是一种平衡,我们无法让所有的对他人、对社会造成危害的行为消失,这些行为就是破坏和谐的因素,我们就需要用法律来牵制这些行为,使系统达到平衡。和谐是相对的,不和谐是绝对的。在不和谐的多力因素作用下,系统将会处于一个多力制衡下的平衡状态。产生不和谐的这些力方向不同,大小不同,然而在其各自作用下,互相之间形成了牵制,使得系统达到平衡,产生和谐。
TOP
132#

[em04] 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一大批的人才,造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需要的千百万高素质人才,离不开思想的重视和措施的保障。
着力营造起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好的社会氛围犹如阳光雨露,对人才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充满活力,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使人们的创造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出来。为此,形成人人可以干事、人人能够干事、人人干得成事的观念。只要通过积极的努力和创造、为社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象这样的人,就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和肯定。与此同时,还要牢固地树立“惜才如金、用得其时、用得其所”的思想,用真心来留住人才。

我们也应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努力,努力学习,拥有丰富的文化水平,为社会为国家做贡献,爱护地球上一切生物,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地球。

TOP
133#

和谐
在中国文化中,“和”与“谐”同义,而“和谐”在古代是以“和”的范畴出现的。作为古典哲学的核心范畴之一,“和”的思想经历了孕育、萌芽、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构成了完备而别具特色的理论体系。中国思想史上的各家各派,尤其是中国哲学三大支柱儒、道、释,都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和”的祈求与向往,这些思想相映成趣、相得益彰,积淀和凝聚为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和悠久传统,至今仍闪烁着智慧之光。
孔子的和谐思想是以“仁”为核心。包括人的身心和谐、群己和谐和天人和谐三个方面;人的身心和谐是处理人与自身的关系,主张人的内心和谐,保持平和、恬淡的心态,正确处理人与自身的关系;群已和谐主张“仁爱”“忠恕”“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的“和谐”即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天人和谐包括尊重生命、敬畏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传统和谐思想在维系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并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

TOP
134#

常言道:和气生财。一个人的“和气”真的能创造出财富吗?并非如此,和谐是一种兼容并包、和谐相处、维护统一、爱好和平、和实生物等。君子讲求和谐,但不必和别人完全相同;小人讲求同别人完全相同,但不追求和谐。社会和谐是我们每个人都所期待的,和谐社会一言蔽之就是社会中的人都讲社会道德的社会。社会道德是指存在于某个社会的人们,为了“我们”社会的利益而约定俗成的“我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规范。显然,当社会中的人们都知道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的时候,那么这个社会一定是没有社会矛盾的,和谐的社会。

严格要求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可以避开怨恨了。一个人要做到和谐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也是件很容易的事,就要看自己用怎样的心态去对待,所谓礼之用,和为贵。

TOP
135#

和谐并不是纯粹同一的组合,而是差异之间的和谐,没有差异也就无所谓和谐。因此,社会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差异便构成了和谐社会的内在基础。当然,由于并非所有的差异都会自然地构成和谐,所以,要把握和谐社会的本质,就必须研究各种差异的特质以及差异与和谐的内在联系。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