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5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社会和谐 [复制链接]

61#

【《矛盾论》讲述了这样一条规律: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对立统一规律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之中,解决问题要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人际交往而言,就是人与人之间都是既对立,又相互依赖。你与最好的朋友之间,也有对立面;与最仇恨的敌人之间,也有依赖面,与朋友或是与敌人都要以“和”为原则。这里的“和”主要在于人与人、人与自然要和谐、包容。

古人语:“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但如果我们在交往中处处有防卫心理,总害怕上当受骗,那这种交往又怎么能够融洽呢?社会上有许多好的合作生意,因彼此的猜疑而流产;很多要好的朋友,也因此而分手。防备别人的人总是被动的,低水平的。真正的高手就要深刻的了解人性,只有这样,在交往中才能居高临下,对对方的目的、企图、心理一目了然,并能够对症下药,也就不需要小心翼翼地去防备别人,也自然不会上当。

人们又要做的是:努力营造良好的交往气氛,让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处在一种融洽、和谐、健康的气氛中。】[em44][em44]
TOP
62#

“相反相仇则恶,和而解则爱。”(清.王夫之)

相互对立,互相仇恨,就会产生恶;和谐相处,互相谅解,就会产生爱。人之初性本善,每一个人在小时候或者说是少年时期乃至青少年初期都是天真无邪的,他们的心灵是美好的,从来没想过怎样做会使别人难过或者会让自己从中得到什么好处,可是有时候现实却并不允许这样的情况存在太久,当升入初三或者是高中之后,一切就变了,每个人都学会了自我保护,昔日朋友之间谈笑风生的情景少之又少,与人相处也不再是交心哪怕平时对你最好的那个人,在你落难或者是出什么事情的时候,踩你踩得最狠的就是那个人。

现实太过不堪,让人在无形之中就产生了厌恶感,处于现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许多事情都让人身不由己,并不是谁想对谁不好,也不是哪个人天生就是坏人,只是在成长的路上把天生的善遗失了一部分而已,他们伪装起来也不是为了什么,只是要保护自己而已。这样的理由我们无可辩驳,这只是人的天性我们无法改变,可是虽然如此我还是希望世间能有一点真善美,人与人之间也能有点真情,那样的话我们的生活也就不会那么的无趣,我们的人生也会因此而多了一点乐趣,人生一世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日过我们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过好每一天每一刻,那么此生也就没有遗憾了,所以让我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对别人发挥我们的善,发扬我们的和,不要树立太多的敌人。

[em01]
TOP
63#

和乃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和重大特征。不仅儒家,构成中国传统文化有机部分的其它流派,如佛、道、墨诸家,也大都主张人与人之间、族群与族群之间的“和”。佛教反对杀生,主张与世无争;道家倡导“不争”,以“慈”、“俭”、“不敢为天下先”为“三宝”;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尤为反对战争。天下内太平了。
TOP
64#

儒家文化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思想资源,我们要正视它的现代价值。当然,儒家文化中也含有一些落后的、消极的、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的因素。对此,我们必须加以扬弃。我们要采取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与方法,批判地继承中国古代的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于珍贵的历史遗产,我们不仅要继承,还要与时俱进,赋予新的时代精神。

TOP
65#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它既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最近目的和利益”,也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未来”利益。进入新时期新阶段,我们必须努力实现人民群众期盼社会稳定、和谐的愿望。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充满活力。
TOP
66#

在老子看来,社会中“统治者”与“被统治者”这对矛盾及其关系是普遍存在的,不足为奇。但问题在于,应该如何处理好这个矛盾和关系?以达到实现“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和斗争的止息,出现上下“同心”、“同德”共同推进社会历史前进的局面,这才是关键所在。因此,老子的社会“和谐”,根本在于要止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实现和平共处。
TOP
67#

眼中的和谐

和谐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忍辱负重的和谐;一是平庸混世的和谐;还有一种是在逆境中奋进的和谐。

  不用说如今党中央所倡导的,一定是在逆境中奋进的和谐发展的社会了。可是我们还有一些地方的和谐是由忍辱负重组成的,另外一地方的和谐要是由平庸混世构建成的。比如:有些地方对待一些伤民、坑民、害民、扰民……事件,采用的吓、压、打,要求人民群众“只准规规矩矩,不准乱说乱举报。”如果谁说了不听,讲了不理,后果自负外,还要让你“吃不了,兜着走。”还借口为了建设和谐社会,需要这样做。当然这样做的结果,可能和谐是和谐了,但是这种和谐却发展不了。大家只好忍辱负重,或者做个明哲保身的君子,识时务的俊杰来让不和谐的社会和谐起来,如此和谐只能算是眼前的和谐,时间一长,就会形成鲁迅先生所预言的:“不在沉默中暴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平庸混世的和谐,走的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和事佬之路,行的是无所作为的中庸之道。他们的口头禅是:“大家一起混混,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种混世的思想,不仅危害我们的事业,而且是一剂精神海洛因,过多吸食,人就会处在昏昏噩噩的消沉状态,而失去了进取心,奋发心,创业心和爱国激情。这不仅仅是和谐与不和谐的问题,而是关乎一个民族生死存亡的大是大非的重要问题。因此,平庸混世的和谐,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坚决予以消除。

  真正要创建和谐发展的社会,应该发扬在逆境中奋进的向上精神。

  我们要创建和谐的社会,这就说明在我们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中,有一些不和谐音的存在。这些不和谐音,阻止了社会的向前发展。我们知道,社会是一个曲折向前发展的过程,每走一步都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否则只会徒劳无功。并且这种前进,因为是前所未有的,就会遭受各方面的阻力和打击,甚至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失败。因此,我们在创建和谐社会同时,也要学会在逆境中奋进,在保持和谐时,也还要排除来自方方面面的阻力、打击和失败,这样也才算是建立了和谐发展的社会。

TOP
68#

社会和谐

老子的社会“和谐”思想,归结为老子的“无为而治”的“德治”政治思想。

  在老子看来,社会中“统治者”与“被统治者”这对矛盾及其关系是普遍存在的,不足为奇。但问题在于,应该如何处理好这个矛盾和关系?以达到实现“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和斗争的止息,出现上下“同心”、“同德”共同推进社会历史前进的局面,这才是关键所在。因此,老子的社会“和谐”,根本在于要止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实现和平共处。为此,老子认为,统治者要将“有为”变为“无为”,将“刚强”变为“柔弱”,并甘居“柔弱”的地位,以之实现向被统治者的立场靠拢和一致,使之出现上下“同心”、“同德”的政治局面,共同推进社会向前发展。而历史上,“汉初政治”就表现为“和谐”社会,这就是老子的“无为而治”的“德治”政治思想的反映和结晶。

  为什么老子“无为而治”的“德治”政治思想会铸成社会的“和谐”?要了解这个问题,先要了解老子“无为而治”的“德治”政治思想中所蕴含的“无为而治”观、“善恶”观,和“契约”观。应该说,老子的“无为而治”观、“善恶”观,和“契约”观都是批判继承先前圣人的政治思想,包括他们的“德政”观的结果。

  在说明问题之前,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到的“圣人”,就是指的在老子之前的圣人;其“圣人云”,就是老子在对先前圣人的政治思想进行总结。对此,老子或赞成,或批判。正是存在这个关系,故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无为而治”,这就令孔子十分惊讶。因此,孔子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 其说法,孔子言下便把老子的“无为而治”怀疑为舜的“无为而治”。可见,这固然是孔子不懂老子思想的误解。同时也证明了《道德经》中“圣人”的思想并不一定就是老子的思想。这点需要引起注意。
TOP
69#

家门和谐,即使上顿不接下顿,也是有很多欢乐的。其实,家和万事兴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家庭和睦,在小小的家里会有很多欢乐。而这种欢乐会让人心情愉快的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以及生活中去,这样的话,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也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如果家庭生活不和谐,那么人们的心情也不会很好,而这种不愉悦的心情也会影响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宗旨,和谐的家是幸福的,生活在和谐的家庭中的人也是幸福的。这种小小的幸福构成了我们整个社会大的幸福,也就是和谐社会。
TOP
70#

科学技术的的迅猛发展是一种进步的社会的必然表现,社会进步就带来道德生活的许多新问题。比如,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势必引起社会的变动,社会变动大了,新一代人和老一代人的道德观念差异就大,于是很自然的就有了道德代沟问题。又比如说,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老一代人不一定比新一代人更有知识上的权威性,中华道德及其优秀传统的传递一直靠的是老一代人的道德权威,知识权威的丧失就直接威胁到道德权威的建立,因而道德传递就产生了大问题 。这些问题预示着一种信息,那就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华道德及其优秀传统无论是其规范体系还是其传递方式,都应当相应的更新和改造,只有这样才能在新的形势下继续发挥其社会价值,才能达到社会之和。
TOP
71#

我们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既要达到人与人的和谐,又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既要达到我国各社会阶层、社会利益群体之间的和谐,又要争取外部世界格局的和谐发展;既要实现微观的各个社会组织细胞的和谐发展,又要促进宏观的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既要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各子系统之间的和谐发展,又要促进各子系统内部的和谐发展。
TOP
72#

和谐社会一言蔽之就是社会中的人都讲社会道德的社会。既要充分发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根本力量的作用,又要鼓励和支持其他社会各方面人员为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贡献力量;既要保护发达地区、优势产业和先富群体的发展活力,又要高度重视和支持欠发达地区、比较困难的行业和群众的发展愿望。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生产力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浪潮已经波及全球。当今世界,和平是发展的主流。人类的文明在不断取代邪恶与战争,人们向往民主自由、和睦相处,反对战争建立一个和谐世界已经是世界人类历史的发展潮流。

TOP
73#

“和”,小到家庭的“和”,讲究 父慈子孝、夫妻和睦、弟敬兄爱,最终才能家庭和睦;大到国家的“和”,讲究以德为政,君臣惠忠,最终也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无论是家庭的“和”还是国家的“和”,首先要使德存人心,使自己大到“和”,最终才能大到国家的大“和”。

TOP
74#

和谐社会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之一,也是人类世界永恒的主题。它包含人与人的和谐、国家与国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等诸多方面。和谐不是单方面的退让,也不是标准的规范化,更不是专制的统一。而是一种互利共生的平衡状态。

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那么和谐就不存在。而在失衡的状态下,人心会感到不安,社会将会动乱,自然界将遭到破坏。所以,无论是人还是社会或自然都将面临难以预测的危险。

因此,我们应维护和谐,争取和谐,创造和谐。

TOP
75#

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中国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和谐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国际关系,减少摩擦。哪里都需要和谐,家庭、校园、公司等等。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