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5152535455565758 / 5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社会和谐 [复制链接]

841#

社会和谐的具体例子之一是社区志愿者服务。社区志愿者服务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体现。志愿者们通过自己的力量和行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服务,如义务巡逻、义务清洁、义务照顾老人、义务救援等,为社区居民创造了一个和谐、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社区志愿者服务不仅有助于解决社区居民的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还能够增强社区居民之间的互信和互助,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通过社区志愿者服务,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和谐的意义和价值,共同为实现社会和谐而努力。
TOP
842#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任务,它不仅体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公同共同愿望,而且对推进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有:民主法治,就是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TOP
843#

人和人的相处需要分寸感,这样才会和谐。《论语》里子游的这句“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告诉我们不管双方有多么亲密,想要和谐相处,就需要保持距离。
每个人都有独立人格,由于大家的经历不同,对待同一个事情也会有不同的见解。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告诉他们自己的想法,选择权还在对方。并且,过犹不及,劝诫的事情多了,就会遭受厌烦。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就已足够。
这跟北欧的《詹代法则》有点相似。不要以为自己高于对方,更加独特,可以指点他人。要时刻自知,保持分寸。
TOP
844#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细胞都和谐了,社会也就和谐了,因此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小时候常听老辈人讲“家和万事兴,家衰口不停”(指吵闹)的道理,意思是说家庭和谐是兴旺发达的象征。家国家国,无家何来国?搞好家庭是治理国家的基础。中国人有个优秀的传统,就是十分讲究家庭的和睦,《礼记》中说“家齐然后治天下”。和谐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小到人与人,大到国与国,只有构建和谐才能求得发展。我们不也在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吗?胡锦涛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治国平天下不是我们的主要责任,主要责任是“齐家”,把家庭搞和谐,那是每一个都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谐之美,美之和谐,愿和谐充满人间!
TOP
845#

中国自古以和为贵,社会和谐是每个人需要维护的,因为社会和谐关系到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论语》中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想实现社会和谐,我们就要遵循“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原则,即要尊重他人的利益和权利,要同情他人的困难和苦难,要合作他人的事业和目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和谐的社会发展。
TOP
846#

足食,足兵,取信于民,这三者既有关联性又有独立性。百姓丰衣足食,国家兵力强盛,才能创建出稳定和谐的社会。国泰民安,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则自然认为领导人和政府的政策是正确的,自然信任政府。然而,如果三者只能做到一点,那就一定要取信于民。因为人民对国家有信心,内心才能树立坚定的信仰,誓死保卫祖国、建设祖国。
TOP
847#

读《论语》里仁篇有感
礼是与法相对的概念,属于道德范畴。法律是各种条文规定,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去做;而道德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所影响的范围远远大于法律的条文规定。以,礼对法起着举足轻重的补充作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向来重视礼仪制度的治国效用,以礼治国,治国则易,不以礼治国,礼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传统文化中的礼,引申到如今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谦虚礼让。安邦治国,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以谦虚礼让为原则的社会秩序。谦虚礼让是人们立身处世的一种美德,也是我们中国人从古至今都非常重视的一种民族精神。从政之人懂得把权位让给有能力为人民造福的人,黎民百姓便有福了;普通大众懂得相互礼让、遵守秩序,社会就安定有序了。凡事多替别人考虑考虑,不争不抢,百姓就能安居乐业,社会就会文明和谐。
TOP
848#

社会和谐是孔子希望达到的社会理想。在制度上,集中体现在遵循“礼”的行为准则上,“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论语·子路》)。在物质方面,孔子认为社会财富的分配公平是非常重要的,“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孔子认为,作为君主,不应担心贫穷而应该担心财富分配的不均,不应该担心拥有的人口数量少而应该担心社会上不安定的因素。只要做到了财富分配的公平,就不存在贫穷的现象;而人们之间和睦相处,即使是人口少也无所谓,只要国家安定,就没有被倾覆的危险。
TOP
849#

有德行的人并不孤单,必定会有人与他相伴。有德行的人,为人和善,大家都想和他交好,这样的人不会缺朋友,朋友都会主动找上来。一方面是人品,一方面是自己善良的行为,大家都敬仰这种人。
TOP
850#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孔子以德服人是指领导者应以良好的品行感召天下,使臣民归顺、服从于自己的管理。这种以道德力量感化人民的政治手段,是孔子以礼治国的政治主张。老子的思想与孔子在本质上也是相通的,老子认为统治者理政有四个层次,分别是“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孔子的“为政以德”属于“其次、亲而誉之”。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是孔子借喻北极星来指出领导人治理国家应该像北极星一样,安然地处在自己的位置上,只给予人们以方向,而不去胡乱指挥,那样臣民都会以他为中心。这与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相同。
TOP
851#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儒家所倡导的礼乐文化的主导精神就是“和”“和谐”。它主要是用来调节和制约人的行为的。它进入21世纪后,我们党和国家又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全党全国的历史任务,甚至提出了和平崛起的宏伟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也有“和谐”一词。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国传统礼乐文化的“贵和”特色,是对儒家所倡导的礼乐文化有批判的继承和超越,这实际上体现了向崇尚和平共处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回归。
TOP
852#

孔子指出有德之人是不缺乏同伴的。有德之人因为自我要求较高,内心往往容易孤独,但因为追求正道,所以总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有德之人,品行端正、性格和蔼,常能给人温暖与关爱,谁能不愿与之为伴?这样的人怎会孤独呢?当一个人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时,人们一定是喜欢与之往来的。
君子虽不孤单,但内心孤独。古往今来,伟大的人亦或者有识之士其实内心往往是孤独的,比如屈原、老子、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鲁迅等,因为他们思想境界与一般世俗所不同,他们不愿意被统治阶级利用,不愿与之同流合污,因此常常被当权者孤立和打压,他们因此内心倍感孤独。
TOP
853#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儒学“天人合一”思想主要指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统一的,“天”代表的是自然以及自然界的相关规律,是当前中国人对自然界表述的最高范畴,而“人”指的是个体或者是由人类所构成的社会,是对社会生活的相关概述。儒学的“天人合一” 思想是一种关于人与自然共存的思想追求的大智慧,其中蕴含着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的共生共存、亲密无间的关系。“天人合一”思想主要以天、地、人为基本对应点,主张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之间的对应 沟通以及统一,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
TOP
854#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社会和谐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一个和谐的社会需要每个公民都发挥自己的作用,为社会做出贡献。我们应该尊重法律、关爱他人、诚信守信,用自己的行动去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社会和谐需要包容和尊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我们应该尊重和包容不同的观点和群体。只有在尊重和包容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和谐社会。
社会和谐需要公平和正义。一个和谐的社会应该是公平和正义的,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政府和社会应该采取措施,消除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为每个人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TOP
855#

如今,《论语》在中小学课本中频繁出现,这也正认证了其具有易读性和传读性这两个特点。每一个人都可以是《论语》的阅读者,每一个人也都可以是《论语》的讲授者,有学有教,得以流传。《论语》的传读不仅是正确行为的传授,其实更是一种正确思想的延续。
首先,有学才有教。学生和老师这两个身份并不是对立的,老师是学生,学生也是老师。老师在教学时便会受到《论语》的启发,有学者提出了左手论语、右手教育的观点,让《论语》指导教师,让《论语》启发学生。当然,传读《论语》其实并不是只有老师可以做,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是《论语》的传读者。就像现在很多家长都会对孩子进行早教,这个时候也可以讲述简单的《论语》道理。社会中的每一个人,也许做的一件符合道义、展现仁爱的事被模仿被欣赏,都是一次对《论语》的传读。
同样,当今社会教育现状还是比较严峻的,例如师生对立、家校矛盾、教育内卷等现象层出不穷。我们设立的政策,比如“双减政策”本意是想减轻教育在学生以及家校上的负担。但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下,这些政策不仅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甚至走向了教育的反面。所以解决教育问题迫在眉睫,而想要解决这些问题也需要孔子思想的支持。
在《论语》的传读过程中,无论是传授者还是接收者,都会得到一定的提升。两者的德行修养都可以得到提升,文化内涵得到丰富,能力得到提升可以前行的道路也就有了多种选择。于是,立德树人的目标便可以得到实现,孔子的精神不断传承,时代的新人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了更广阔的视角,更美好的未来。
但是,我们必须承认,随着时代的发展,《论语》中一些观念已经变得腐败落后。作为臣子,他们尊重并服从自己的君主;作为子女,他们孝顺并服侍自己的父母;作为伴侣,他们诚信对待自己的朋友。但是那些永远在控制着那个年代的人们的三纲五常、男尊女卑等思想已经成为新时代的糟粕,而儒学大爱的思想仍在闪烁着光芒。这就要求我们在传读时,应有取舍、有选择,我们应选择与时代的脉搏一致,传播具有时代精神与不变力量的内容进行传承。
于是仁义礼智信在人类间代代相传,大同社会终将来到,和谐终会降临。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