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678910111213 / 1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五、善美合一 [复制链接]

121#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孔子对音乐的看法便是尽善尽美,孔子对音乐给予极大的关注,音乐美学占据孔子美学的半壁江山。孔子认为,完美之人格一定要有音乐的伴随,音乐的重要性远高于诗歌。在当时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雅乐下移,俗乐上升,因此孔子认为,复礼必得正乐,对音乐要求尽善尽美,孔子的的这些看法为后来荀子的乐论奠定基础。荀子认为,故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美善相乐。从尽善尽美到美善相乐,这是中国美学的第一次大综合。
TOP
122#

        “美丽若在岁月中长存,完善内在是比美化外在更持久的方式”,前段时间在网上看了一篇文章,“为那些不肯安分的姑娘干杯”,很是懂得。
        “充实之谓美”,是的,“一场婚姻,最重要的不是绝世的美貌,而是那些不容易被时光带走的东西”。同样,一个真正美好的女子的样子也应该是这样。我一直都相信,任何一种相貌,都是来自灵魂的修行,我相信读书的力量,相信奋斗的力量,相信善良的力量,就像我相信,那未知的未来中一定会有更美好的自己。的确,那些能够被称为岁月美人的姑娘,大多是这样的人—她们懂得用读书去丰盈内心,用智慧和理智讲话,在工作中努力上进,对朋友乐善好施,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用欣欣向荣的人生告诉我们,“美丽若在岁月中长存,完善内在是比美化外在更持久的方式”。是啊,回首过往,一路走来,善良、努力、勇敢、乐观,一直是我“在路上”的信念,我也一直这样作为着,感受着生命的美好,期待着每一天的不一样。就这样,我终究没有辜负时光,我找到一个深爱的人,读懂了他深邃的内心,并且遇见了自己最美的模样。
        简单、纯粹、善良、努力,信而作为,在路上,你会遇见那个最美的自己,你想要的,岁月自然也会给你。
TOP
123#

    “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智者也就是聪明人。聪明人通达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 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所以用水来进行比拟。仁者也就是仁厚的人。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不迁,所以用山来进行比拟。山水各有千秋,仁智都是我们的追求,即使力不能及,也要心向往之。当然,就实际情况来看,每个人性情有所不同,的确还是有山水差异的。也就是说,有人乐水,有人乐山。
TOP
124#

认为“美”,它不是外在条件的美,不是外表的华丽美艳,而在于内心,心灵的美才是真正的美,伊丽莎白曾经说过:“玫瑰是美的„„更美的是它包含的香味”。一张洁白的纸,什么也没有,画家却能画出美丽的少女,一个简单的乐器,聪明的音乐家也会把它演绎成不朽的篇章。  美丽是可以创造的,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只要你有一颗真善美的心,不拘小节、无私奉献,便可以创造美丽。  知识欲望追求真,道德欲望追求善,美的欲望追求美,真善美,即人间理想。真善美是需要我们去追求、去执行。真善美伴我行,我心中的真善美。
TOP
125#

我个人认为,善更重要些,康德说过:一个人可以没有知识,但不能没有道德,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有道德。而美呢,我想那是一种纯粹主观的概念,美的标准因人而异。但我想,美应该是更高的层次,一个人只有拥有真与善,他才肯能被称作美。什么最美?无私奉献最美!助人为乐最美!只要每一个人用真、用善、用美去表达对世界的爱,对生命的爱。我相信世界将会更加美丽,生活将会更加灿烂。
TOP
126#

       提到“善美合一”,古往今来,人类一直都在追求这四个字,从哲学上讲,善美代表道德,美德。但美与善却是两个不同的范畴,美未必善,而善也未必美。中国作家孙犁说过:“ 善良的东西、美好的东西,能达到一种极致。在一定的时候,在一定的环境,可以达到极致。 ”
        那么,什么是善?什么最美?“稚子之心,美在无邪;女少之心,美在无瑕;志士之心,美在无私;壮士之心,美在无畏。”而在我认为,不论什么人,不管他的身份是富贵还是贫贱,但无私奉献最美!助人为乐最美!只要每一个人用善、用美去表达对世界的爱,对生命的爱,我相信世界将会更加美丽,生活将会更加灿烂。 社会中的善美 一轮滚滚红日,她散发的是善、是美的阳光。温暖耀人,温情大地。
TOP
127#

       善与美是分不开的。相由心生,眉角眼梢都流露着内心的底蕴。因此心善则人美。现在人们往往热衷于追求美丽的外表,却容易忽略内心的修饰。然而腹有诗书气自华,内涵丰富,气质便与众不同了。这气质,却不在锥子脸双眼皮上。
    若是姑娘漂亮善良,又知书达理,那则是美矣。男子亦是如此。
TOP
128#

正所谓尽善尽美,善是每个人都具备的德行,孟子所提倡的性本善一说就指明了人生来是具有仁善之心的,只不过后天环境的影响会对一个人的价值观施加很大的压力,善这一人之本性在后天条件的影响下会发生一定的扭曲和变形,但也可以通过自省的方式来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善是美的根本,而美是善的外在表现。
TOP
129#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人,不仅要没=美于形,还要美于内在,试想,一个不仅外表美,内心也美,知识丰富的人,不仅受到人们的赞赏,也受到人们的尊重。
TOP
130#

        论美,说的不单单是表象,更重要的是其内部的价值。我认为,善美合一,指的是内心有善,有好的品质,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整体才是美。虽然最近常常说“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我认为,外表看起来整洁大方是需要的,但是太过刻意的去追求外表而忽视了内心的是不可取的,所以,不管怎样,都应该提高自己内心的修养,应保持善良平和的本心,内心美才是真的没,美善合一。
TOP
131#

谈及“善与美”,首先想到了一个新闻:一个外表十分美丽的女子,对着路边乞讨的老人破口大骂。我想就算是厌恶乞讨,也不至于对一个老年人吐露肮脏的吧,我们谈的“美”并不是外表的光鲜亮丽,而是人的内在美,即美善。我想没有一个人会与一个外表美丽而内心丑陋人长期交往的。人之初,性本善。善是人内心的充实,思想的纯净,只有一个人心存“善”,才会让自己变得更加美丽。
TOP
132#

善良源自灵魂的高尚,是发自内心的一种美好的行为,会给予人们温暖抚慰。善良会把生活里的黑暗变成光明,美好的人性能融化心头的坚冰。多一些善良,多一些谦让,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解,人们会在生活中感受到美好和幸福。
善良的根源,在于帮助,在于创造,在于确立生活和美。善良的品格同美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华文化中的美,是与善结合在一起的美。美即是符合义理的生命精神,与人的高尚本质相一致的生命精神,能满足人健康的精神。善良是人们心灵美的一种反射。善良就是从心底涌起的潺潺的清泉,可以净化灵魂,润泽生命,美化生活。
TOP
133#

中华文化中的美和善是相辅相成的,因善而美,若美必善。我认为“美”并不是指外貌漂亮,而是指由丰富善良的内心表现出来的让人着迷的美。因为美的内涵是善,是一种内心经过修养和充实后的体现。善良的人一定很美,心灵美的人一定很善良。你用善良的心对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会以美好来回复你,拥抱你。所以,让自己的内心充满善良的正能量吧,因为这会让你变得更美更幸福。
TOP
134#

[经典学习]五、善美合一

善与道德同义。我们知道,从功能角度来看,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以善恶评价为形式,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调节人际关系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行为活动的总和。其主要职能是调节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以维系社会生活的稳定。道德作为意识形态,它必然产生、依赖于特定的经济关系,这正如休谟所言,道德本是为社会利益而设定的人为措施的经验产物.总之,道德功能的本质即调节以经济关系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与道德相通的善也同样如此,譬如苏格拉底认为“有益的就是产生善的”,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开篇就指出:每种技艺与研究,同样的,人的每种实践与选择,都以某种善为目的。黑格尔指出:“善趋向于决定当前的世界,使其符合自己的目的。”康德继承了苏格拉底的观点,认为实现了人的实用目的就是达到了善;中世纪的圣托玛斯认为善总是与意欲有关;罗素认为“善是愿望的满足”;中国古代的孟轲则说“可欲之谓善”等等,我们可以用一句话归纳出来,那就是善的“合目的性”,即善的目的取向。黑格尔指出:“这种包含于概念中的,相等于概念的,把对个别的、外在的现实之要求包括在自身之内的规定性,就是善。所以我们可以说:善与道德同义。
TOP
135#

]五、善美合一

中国的文学艺术历来强调艺术效果上的道德感染作用,表现在美学形态上就是美与善的高度统一。这是中国艺术和美学的显著特征。如钱穆先生指出:“中国艺术不仅在心情娱乐上,更要则在德性修养上。艺术价值之判定,不在其向外之所获得,而更要在其内心修养之深厚。要之,艺术属于全人生,而为各个人品第高低之准则所在。”的确,中国的古典美学,从艺术的评价标准,到艺术的社会功能,美与善统一的原则都渗入其间。因之,纵览整个中国艺术史和美学史,美善统一不但始终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而且是中国艺术和美学追求的最高境界之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