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678910111213 / 1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五、善美合一 [复制链接]

151#

之前听到过这样的一句话:“世界是一面镜子,照射着我们的内心。”我们在反思自己的行为时,完全可以通过别人的行为来思考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的。人来世上一趟不容易,为什么不留下一些会流传千秋的善呢?
TOP
152#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心中的没不仅仅只局限于外表,其实我们更看中的是内在的充实。从内而外散发出的是魅力,我对人之美的形容是“满则慢溢”。只有内心充实它所慢慢溢出来的才是令人陶醉的。心善则人美,善能带给身边的人以内心的温暖能使人保持一颗纯净的心去发现美。
TOP
153#

       站在一定的认知上,美与艺术才有可能,或是在美与艺术中去证实、完善这些认知。人心没有一定的基石,人生的美化便是空中楼阁,更遑论人心的净化。就像朱光潜先生说的“在认真时见出他的严肃,在摆脱时见出他的豁达”。这份“严肃”便是源自自己思考、自己认知,摆脱“生命的机械化”,这份“豁达”便是我们自己的真理在创造出来之后的从容与坚定,然后“慢慢走,欣赏啊”才不虚立与阿尔卑斯山谷中。
TOP
154#

西周之后的春秋战国时 期,百家蜂起,诸子争鸣,哲学思想迅速发展,人们对“美”和审美意识的思考也在逐渐深化,形成了我国 古代美学思想最活跃的一个历史时期。 孔子就是这一时期儒家音乐思想的奠基人,他的突出贡献是把美和善作为不同的范畴加以区分。 并认为两者结合是音乐审美的基本原则。因此,他把音乐的“美”作为艺术的范畴,与“善”联系在一起, 也就是说,始终把音乐的“美”与道德规范联系在一起。强调音乐领域中的“美和善的统一”,即美善合 孔子,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同时,他还是一位卓越的音乐家。孔子生活的 年代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之久,可是他“美善合一”的音乐审美观仍然对现在有着重要的影响。
TOP
155#

善就是善良。 善良是永远的美德。善良就是让我们要有善心,做利于他人及社会的事,不计报酬、名利。我认为“美”,它不是外在条件的美,不是外表的华丽美艳,而在于内心,心灵的美才是真正的美。真善美应该是合一的,我们都应该努力地待人、恳切,追求真善美。
TOP
156#

古人云:君子一日三省吾身",来强调自己对道德的修养,而最高境界就是"至真、至善、至美"……
心灵美应该属于善,会随着岁月的酝酿而升华成高尚的精神境界……
因此,我希望每一个人都有一颗美好善良的心灵,这样我们的世界也会随之而变得美好、温暖,充满着人性的光辉和正义的光芒……
TOP
157#


    真善美这三个字是独立存在又缺一不可的。  
  真不一定善。善不一定真。  
  真不一定美,善也不一定美。  
  美也不一定真和善。  
  真代表理智,善代表爱心,美代表形式。  
  一些人认为美必须具备真和善,而我理解这里的美指的是一切层面的形式之美。美是五官感受到的,是精神所创造的,它可能不是真的,也可能具有杀伤力,但它确实是美的。这里的美包括外表美,但不包括心灵美。心灵美应该归于善。  
  所以真善美这三个字各自有它独特的涵义。但是如果仅仅只有真,只有善,只有美,会怎样呢?只追求真,生活会变得枯燥;只追求善,会毁了自己;只追求美,会迷失心灵。  
  真善美,是对一个人来说自我完善的标准。首先真字在前,做人也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善字为中,因为善就是人来到这世界上的目的,感受善和给予善,获得与人分享的快乐。美字最后,也是必须做到的,因为真和善,如果不通过美的形式展现出来,人就不能有所进步,有所超越。追求美就是追求发展。  
  所以真善美是不可分离的具有指导意义的人生准则。  
  科学、哲学...是真的产物,道德、法律...是善的产物,文明、艺术...是美的产物。  
  生活原本是真善美的,真善美之间的失衡导致了假恶丑,让我们完善自己,回归真善美。
TOP
158#

中国古代将心灵美称做“内秀”、“性善”、“仁”、“诚”等。孔子提出“里仁为美”,墨子认为“务善则美”,孟子认为“充实善信”是美德之人,只有善的、诚实的、有学问的人,心灵才是美的。我认为这就是善美合一。
TOP
159#

中和之道,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允觉执中为和。和为中庸之道的一面。不偏不倚为和。礼之用,和为贵。和是仁的一种境界。在人,喜怒不行于色。但和并不意味着意味的妥协。“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着充分的体现了和是仁的一种境界。做到中的时候,所显现的就是和的状态。未发为中,已发为和。这种本末是未发已发的关系。并不是说未发为重,已发不重要,他们一样的重要。二者是相等的。
TOP
160#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品格,体现了善美合一的美德。张衡观壶口瀑布,以水喻刚柔并济的中华民族;习近平在《之江新语》中说:“做干部就要做这种善利万物而不争的干部”;不管是幼发拉底河文明,尼罗河文明,还是长江黄河文明,都体现了文明始于水。水善于处下而不争上,柔弱而不争强,在自己的河道里而不争地。更是善美合一的体现。柔弱胜刚强是水的智慧;避高而就下体现了水的谦卑;海纳百川是水的气度;水滴石穿是水的毅力,东流到海是水的追求。当心灵如水般清净时,才能染上月光和花的芳香。“一念心清静,处处桃花开”,便是如此。水的善美合一,是自然界给我们的启示。
TOP
161#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我国的音乐美学思想产生得很早,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八百年前的西周。西周之后的春秋战国时 期,百家蜂起,诸子争鸣,哲学思想迅速发展,人们对“美”和审美意识的思考也在逐渐深化,形成了我国 古代美学思想最活跃的一个历史时期。 孔子就是这一时期儒家音乐思想的奠基人,他的突出贡献是把美和善作为不同的范畴加以区分。 并认为两者结合是音乐审美的基本原则。因此,他把音乐的“美”作为艺术的范畴,与“善”联系在一起, 也就是说,始终把音乐的“美”与道德规范联系在一起。强调音乐领域中的“美和善的统一”,即美善合 孔子,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同时,他还是一位卓越的音乐家。孔子生活的 年代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之久,可是他“美善合一”的音乐审美观仍然对现在有着重要的影响。 孔子一生喜爱音乐,有着非凡的音乐天赋,他是通过钻研音乐和进行乐教评论这两个领域涉足于音 乐艺术的。他喜欢吟诗、唱歌,而且经常用歌声传情达意。他不仅懂声乐、韵律、作曲,而且会多种乐器, 除会弹古琴,还会吹笛、萧。此外他还有高深的乐教思想和审美能力。 在先秦典籍中,有不少关于孔子“美善合一”的论说,如《论语、八佾》说:“子谓《韶》尽美也,又尽善 矣,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邢疏曾如此解释此记载:“言《韶》乐其声及舞极尽其美,揖让受禅其圣德 又尽善也——言《舞》乐音曲及舞则尽美,然以征伐取天下,不若揖让而得,故其德未尽善也。”孑L子认为 《韶》乐不但具有美的形式,而且还具有善的内容,即他所推崇的仁的精神。因此,每当他聆听《韶》乐时, 就会聚精会神,心领神会,传说他为《韶》而“三月不知肉味”。可见,孔子的音乐审美观是建立在“善”的 基础上,认为道德上的善就是美的前提。所以,他是用音乐中美善统一的尺度,衡量和评价《韶》和《武》
最后编辑邓会珍 最后编辑于 2018-07-07 13:48:35
TOP
162#

美,既不是指客体的属性,也不是指主体的感觉,
而是表示心灵生命在体证活动中进入充实、畅快、丰满、愉悦、悲壮、自由的状态。
中华文化中的美,是与善结合在一起的美。
美即是符合义理的生命精神,与人的高尚本质相一致的生命精神,能满足人健康的精神。
云南财经大学+徐章凤
TOP
163#

"充实之谓美。"
内心经过修养而充实。然而,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内心需要经过苦难的磨练,挫折的打击,感情的创伤......
当经历过一切,受雨水的洗礼之后,成长了,也懂得了,这是自我完善的不断修养过程。
为了梦想而奋斗,心中有了目标,会为它亢奋而努力、会为它找一切借口说法自己努力。
为了梦想和目标,努力的过程是充实的。
努力是心中通过修养的奋战,达到的一个外在的行为展现,
而充实又是努力带给人心灵上的效益,因此而美妙。
内心经过修养而充实,这是善美合一的体现,也是生活本身的美。
云南财经大学+徐章凤
TOP
164#

我们始终在追求着美和善,美和善是我们人类历史中始终无法抹去的光彩,我们被教导要学会明辨美丑善恶,美和善是光明的积极的象征,丑和恶却与它们正好相反,人们向往着美和善,却有时候会被丑恶的表象所欺骗,分辨不出,这就要求我们提高自己明辨美丑善恶的能力,始终追求善美合一。
TOP
165#

善美合一的思想早在《诗经》中就有体现,只不过《诗经》中没有直接说善、美。如“有美一人,硕大且卷。”再如“硕人俣俣”, 毛注为“硕人,大德也”。这里的“大“,其实就代表了善和美。
善和美的思想我觉得在《论语》中也有不少体现。“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有子曰: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从《论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对于善和美的思考与看法。尽管孔子认为善与美有相对独立性,善美之间有众多矛盾之处,有存在冲突的地方,但对于善和美的追求最终要诉诸之处是和与仁,也就是善和美是包含在仁与和中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善和美还是统一的。
“尽美尽善 ” 的美善和谐统一追求 , 是孔子美善关系思想的最高理想 , 它也应该是我们的理想 。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