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五、善美合一 [复制链接]

46#

中国自古提倡“以和为贵”,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和”代表了中国人的一种气质和态度。虽然有时我认为,“和”有些中庸的意味。但是大多数时候,当“和”在一个人的身上体现的时候,“和”代表的就不仅仅是处事的方式,也可以说是一种谦虚和温和。我个人把“温文尔雅”作为对男子的最高评价,或许这种思想带有强烈的主管因素,不过若是一个人能温润如玉,遇事不卑不亢,那与其所见之人所遇之事,都无不感觉如沐春风,《诗经》里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谁能说不是“和”的体现呢?

TOP
47#

外表的美固然重要,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人们在追求的是外在的美,外在的美在很多的时候给自己增加了许多的筹码,但我们同时也应意识到我们的社会更需要内在美得人们,这和我们创造和谐社会才是相统一的。我们需要充实我们的内心,我们需要拥有一颗善良的心灵,我们需要时时洗去我们心灵里的污垢,我们要做到善美和一。我有事没事时总喜欢一个人走在宁静的地方,在宁静的地方让我感觉心灵得到了平和,好像世界外的一切喧嚣均与自己无关,一切烦恼均远离我,我想这应该也是和万物融合的一方面吧。我很建议大家,如果大家有时间就到大自然去走走,去体验我们的大自然,和我们的大自然融合一体。还有,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字如其人”,我想这应该是说一个人的善美与否,从我们的行为等各个方面体现出来,它是我们的内在美。

TOP
48#

有这样一句话“世间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要如何去发现我们周围的美呢?是靠个人的纯视觉去追求美呢,还是既追求外表的美,也追求内在的美。用理智去选择美。我觉得,美是发自内心的,是由人的气质,善良所散发出来的。如果一个人徒有外表,而个人的道德品质相当恶劣的话,美对于他来说很遥远。我常常有这种感受,当看到一个人热心的帮助他人后,露出快乐的笑容时,虽然他外表不怎么样,但我却发现他很美,觉得他的动作很优雅。就是因为他内心的善,让我发现了他的美。美如果由善产生,并且你发现了这种美,你不也是很美吗?在艺术上,人们往往追求的美,看到的美,不是说色彩的鲜艳或动作的优雅而是画里所表现出来的人的思想,人善良的品质或是把人类丑陋的一面表现出来,激发起观众对丑陋人性的批判,从而发现周围的美。
TOP
49#

《周易》上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又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论语》中也有“礼之用,和为贵”的话。可见,古人很重视“和”的作用。但古人讲“贵和”不是无原则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在这里提出了君子与小人在人际关系交往原则上的不同。君子有自己的主张,同时又能宽厚待人,与人做到和睦相处。这就是“和而不同”小人却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阿谀奉承,一旦有利害冲突,就不能与人和睦相处,这就是“同而不和”。

    因此我们在为人处事中,要以君子之为而为之,注重以和为贵。

TOP
50#

        真、善、美,在中华美德中一直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在这大千世界中,美一直是我所向往的,不仅是肉眼所能看到的美,更有心灵的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表面行为的美,未必是真的美,但如若行为美的同时,内里有善,那就是我心中真正的最美了。我想也只有这样的外美内善,这种发自灵魂深处的善美合一,与大自然的美如出一辙,自然而纯净,这才是真正至高无上的美!
TOP
51#

我们要不为人所影响,最好的方法使自己心静,心静才能让自己不那么烦恼,不那么为外事而烦恼,而伤心。其实一个人道德上的修养就是心灵上的完善,人生中总会有各种际遇,但并不是所有的际遇都会给予你好的影响,相反,也许反而会污染你的心灵。每个人都会受到社会上不良的影响,但总会是有人能保持自己高尚的品格,这就是心灵上的差异了。聪明的人会不时的擦拭自己心灵上的灰烬,让自己的心保持纯净,从而使自己的人也变得纯和,但有的人却自己增加心灵上的灰烬,让自己变得更加的浑浊。但我认为,只要保有一颗向善的心,心中总是有他人的话,这样的心是不会轻易被污染的。

TOP
52#

我们常常渴望自己成为一个十全十美的人,可是只要是一个有自知之名的人,他就会立即否定这个想法,一位众所周知,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但我们不能否认,在这个世界上是有真善美完美结合的人。

我们一再强调,所谓的美不仅只是外表,更多的是心灵的美。世界在随时随地的发生着变化,美的观点也随着这个发展在悄无声息的转换着。只有内心的美,无论是古是今,无论国内国外,这个标准是永远不变的,那就是人格品质的美。善良,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美好人格品质,我们不敢断言,善良的人就会有好的结局,可我们却很有信心的喊出,善良的人就是一个美丽的人!

或许在某一瞬间,我们会发现自己一直不重视,甚至有些厌烦的那个人,就在那短暂的瞬时,浑身散发出耀眼的光芒,这不是灯红酒绿的光亮,而是发自于精神层面上的无形的光芒。它会让我们自惭形秽,甚至自卑,为自己以往的想法作为而羞愧难当。这种情景,不是想象出来的,是在善美的完美结合中,那无法遏制的强大冲击力波及到的。我们对自己是可以采取原谅的态度的,尤其是当我们没有做到我们本可以做到的事情时。像善美一样,当我们不具备时,我们会让自己躲在一个避风港里,哪里有那么多的理由,唯一没有的是正视自己。

我们可以没有美貌华服,可以没有高资后禄,但我们却可以拥有美,在内心深处有一个真正的自己,那个自己才是属于心的,他不管世俗的眼光,他奉行着自己的点滴。没有谁生来就是向恶的,孟子的性善论并不是流传下来让我们置之不理的。既然人人都有一颗向善的心,那我们就可以随着它去,给予它足够的空间和力量去践行这个本性,虽然干扰因素是层出不穷,但只要一心向善,再大的困难我们也应克服,美丽不分早晚,在善良的映照下,我们本已经不丑恶面容会更加美丽!

TOP
53#

善和美都强调个人内心的修养,所以在决定一个人是善是美的时候,应该慎重,因为这很难从外表上得到答案。一个人长得漂亮,或许还称不上美。美是内心情感的积淀和修养品质的融合,是对万物万象做出合情合理的评价的依据,也是为人处事不卑不亢的态度。而善是基于这一主脉延伸出的枝叶,它告诉我们该怎样面对人生、对待困难和挫折,怎样抵挡狂风暴雨,迎接阳光雨露。
TOP
54#

淡装

淡装:俗语说的好:“包子有肉不在褶上”。穿的再好,没有本领和内涵亦是草包一个。
TOP
55#

美丽在于善

我想古人对美的理解比我们好。现在,化化妆,换换衣服,就能从丑女变为大美女,可是这是真的“美”吗?善才是美的根本,善良的人才能被怀念一辈子。中国有个词——蛇蝎美人,这样的人,大家都是恨之入骨的。我想,一个人的美取决于他们的内心。真正爱一个人,爱的只是他的人,而不是外表。容颜谁都会老去,而心,有些人,是不会老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15 19:47:39编辑过]

TOP
56#

       世界和平的事业是神圣的事业,为了能够解决冲突、促进和谐、避免战争的爆发,世界上有不少贤人志士前赴后继,付出了他们的智慧和力量。正是为了要褒奖这样的人士,诺贝尔先生才留下遗嘱,要奖励那些“为促进民族和睦,增进各国友谊,推动裁军以及为召开和宣传和平会议而努力的人”。可惜,这是一个难以执行的遗嘱,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标准的制定和执行。
  世界是复杂的,矛盾是多重的,来自不同背景的人士对于如何促进民族和睦、增进各国友谊,推动裁军的方式和道路也会有不同的见解。这种利益和立场上的根本差异决定了:一、通向和平的道路是曲折的,二、维护和平的机制需要平衡和协调不同的利益,并在此基础上达成谅解、妥协、共识、乃至和平协议,三、为和平和正义做出贡献的标准应当综合各种观点,如果只代表了片面的意见,利用资金的强势,去制造一种利益压倒其他利益,一种观点强加于其他观点的局面,那就不是促进和平,而是促进强权了。
  根据上述分析来看“诺贝尔和平奖”的评奖标准,特别是评奖委员会的构成和工作方式,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根本就不具备评判“和平”的合法性。
  首先,诺贝尔和平奖评奖委员会的产生并没有经过任何西方崇尚的民主程序,其成员均由挪威人担任。挪威多年在战争中保持中立,并支持通过调解和仲裁解决冲突,但这并不表明挪威人对于实现世界和平正义的复杂性和维护世界和平正义的真谛有比其他国家的人士更多和更深的理解。其次,诺贝尔和平奖评委会的5名委员全部都有政府背景:4名担任过政府部长,1名担任过议会议长,他们的代表性即使是在挪威也难以称为广泛;一个自称是“非政府”的民间组织却全部由挪威的政界人士构成,谁授权他们对世界和平与正义这样重大的问题进行评判了呢?第三,这5名评判世界事务的评委竟然有很多不谙世界事务,也并非该领域里的行家。在评选过程中,他们也没有设计征求各冲突方意见的程序。这样一个来自只有400万人口的高度发达国家的政界人士的委员会有能力、有知识、有见地代表全世界60亿人口制定“和平标准吗”?因此,挪威著名法学家弗雷德里克?S?赫夫迈尔将该奖项定义为“挪威议会的和平奖”,而不是“诺贝尔和平奖”。该奖项既不能代表诺贝尔先生本人的初衷,更不具备任何普遍性的世界意义。
  诺贝尔和平奖评委会的构成和评奖程序决定了它在历次评奖过程中匪夷所思,甚至贻笑大方的决定。1939年,它曾因为德国人的压力,将战争贩子希特勒纳入候选人名单。1989年,它将和平奖授予了从事民族分裂和武装叛乱的西藏奴隶主达赖。2009年它又迫于美国人的压力把致力于武装分裂的热比娅纳入候选人名单。为了向世界第一大军事强国美国示好,它把2009年的和平奖颁给了正在向阿富汗增兵的美国总统奥巴马。2010年,它把“和平奖”给了颠覆中国的刘晓波。评委会的另外一个宠儿,前苏联的戈巴乔夫用“和平的手段”葬送并分裂了自己的国家,给自己的人民带来了混乱、衰退、局部战争和不安全。领导了印度人民以非暴力方式赶走了英国殖民统治者的圣雄甘地,领导了中国人民摆脱贫困并通过和平方式收回了被殖民地占领多年的香港澳门的邓小平等真正的和平志士都榜上无名。显然,诺贝尔和平奖评委会并不只是致力于将自己的偏颇强加于人,而是在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武器,打击真正爱好和平、致力于和平事业的人士。它们借助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世界声誉,兜售诺贝尔和平奖的政治内容,以达到更加叵测的目的。
  对于所谓“诺贝尔和平奖”评奖这种极少数偏激人士自娱自乐的把戏,偏有一些西方政客出来捧场,包括自己获奖都不好意思的美国总统奥巴马、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这使得“诺贝尔和平奖”作为政治工具的作用更加暴露无余。不过,现在世界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清“诺贝尔和平奖”的实质,采取了要么是置之不理,要么是直接揭露其实质的态度和立场。

TOP
57#

"美"内在和外在的。而在现在很多人都是依靠光鲜的外表来掩饰内心的空缺,更不用说善了。

很多人也让物质占据了大多数的生活,给自己留的精神空间也很小了,很少很少的人能真正的做到“真善美”了。有时候我们真的需要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之间找个平衡点。物质生活固然重要,但精神生活也绝不能忽视。

TOP
58#

在我们的心里都有一面镜子,它折射出人世间一切的真伪,美善。可能我们会被假想蒙蔽了双眼,看不清事情的真相,但是只要我们认真思索,认真探寻,就会找对路。善恶美丑的评判不能单*眼睛,最重要的是要用心分辨,这样就不会迷失,不会犯错。善美合一,则心如明镜。
TOP
59#

       善,即是德。教师的师德,以及对学生的品德方面的教育。理想的教育总是以善自居的教育,总是希望通过教育,能使人成为一个遵守社会规范的人、一个有德性的人。善的教育总是遵循积极进步的道德价值的教育,这种积极的、进步的道德教育就是教育的善。符合善的尺度规约的教育是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教育。

       美,就是和谐,从教育的角度来说,就是和谐教育。
       追求美、向往美、创造美、欣赏美是每个健全的个体都具有的基本需求和能力之一,也是教育的最终旨趣和理想追求。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什么是美德教育?我们认为,美的教育首先是和谐的教育,杂乱无章、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教育绝不是美的教育。在和谐的基础上,美的教育应该是情感充盈的教育,让身处其中的人能够感受情感的共鸣、精神的愉悦,最终达到一种创造性的发展理想的教育是真、善、美和谐统一的世界,这种和谐统一,是真、善、美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换的结果,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合效益性与合社会示范性、合科学性与合德性、和艺术性的和谐统一。只有在这样的和谐统一中,我们的教育才能称之为理想的教育,好的教育。也只有在这样的教育中,我们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个体,培养出素质全面发展的、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TOP
60#

美者不一定善,王熙凤就是最好的例子。善者一定美,有一句俗话就叫做相由心生。善美合一,善在前,,美在后。这不正是体现了善的重要性吗。试想一下一个妙龄少女,却面目狰狞做着坏事,谁会喜欢,不讨厌就很好了。怀着一颗善心拥抱生活吧,你会发现生活远比想象的多姿多彩。而你也会因此而更有魅力,也更加魅力。别去想别人怎么样,是邪恶,是恶魔,抑或是。。。。。。自己怀着可善心就好。这种美不会随着青春逝去而溜走,善美合一是将会如钻石般永远持久圆满。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