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有这样的观点:人可以分成三个我,本我、自我和超我。所谓的超我是凌驾于欲望之上的符合道义的思想指引着人去行动。而归根结底,真正引领我们向着光明之路前行的正是我们的心灵。那我们就不禁要问,到底什么是“心灵”呢?这似乎是一个尽人皆知却又无法言传的词汇,心是我们一切源起的地方,无论我们是英雄还是庸人,无论我们是名人还是平民,唯一一点是,我们都有一颗有血有肉的心,都有一颗完完全全一样的心。当我们的心获得了灵气,我们也就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在自己开辟的这片天地中,我们要怎样去耕耘?平平凡凡的我们不应该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经营自己的这片地,只是希望它不要荒芜,在我们并不懒惰的照料下,它能四季长春,有着勃勃生机和绿叶红花的点滴缀饰。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言易行难是一个永远不变的真理,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在自己的豪言壮语中将自己的日子就这样过完,让自己的那片地就这样一成不变。
心灵不会平静如水,它有着自己的激动和不安,它会随着它所依附的人的思想发生或波澜不惊或风起云涌的变动。这本不存在什么好坏之分,一切都是平等的。但当我们一味的强化某种思想时,我们就会毫无控制力的进一步深化它,甚至到了无法自拔的地步。这时的心灵,也会一直跌宕起伏,连稍微一点的休息之时都会化为乌有。如果一直这样持续下去,心灵会累的,不仅它会疲惫不堪,就是我们自己本身也会在某天的某一刻发现,原来自己的一生是这样的无趣。
当我们有思想波动时,无非就是我们有了一个让自己引以为豪的想法。不管这个想法是不是利己的,相信在时间的推移之下,最后我们总会得到或多或少的回报,不论是物质还是精神上的。有时我们会否认自己的行为是为了自己,但追根溯源,总是和自身利益挂着不大不小的钩。私心是人人都有的,我们不能灭人欲,但一切又都有自己的规律,欲望也不例外。
我们当然不能让自己打到清心寡欲的境界,可心灵是我们的,我们可以让它有属于自己的宁静。宿命论认为一切皆有定数,安排好的我们只要就这样走就算走进深渊那也是上天的安排,可事在人为,我们总还是有主动权的。“常想一二”,在不如意事十有八九的情况下,我们倡导的是常想想自己顺心的时候。其实心灵要宁静下来又何尝不是如此?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当我们想做一件事时,即使困难再大我们也会迎难而上,更何况要得到心灵的清净又不是难似登天。
欲壑难填,有了开始就会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在我们尚还有自知之明之时,及时调整自己,让心灵得到属于它就自己的那份清净,让我们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在清净中体悟人生的热情与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