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627282930313233 / 3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九、心灵清静 [复制链接]

451#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声使人听觉失灵;浓厚的杂味使人味觉受伤;纵情猎掠使人心思放荡发狂。世人都爱繁华,繁复之美,追求钱财永远不会嫌多,追求权利永远不会嫌大,追求快乐永远不会感到餍足。老子告诉我们,世人都只是缘木求鱼,清静才是人间正道——清静为天下正。《庄子》认为“夫恬惔寂漠,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就是说恬淡、寂静、虚无、无为,是天地的根本、道德的本质。宇宙万物虽然复杂万端,但终会复归于寂静虚无的本初。人虽然会有喜怒哀乐,但也会归于寂静圆明的自然本性。所以我们应该以自然为本,清静为基,保持清静的心态,把握住清静为“天下正”的原则,才不会丧失本性,迷失方向。
TOP
452#

“举世独睡,而我独醒;举世独浊,而我独清。”生活就是一个大染缸,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保持心灵的清净呢?其实切实可行的办法是自己选择一个清净的环境生活,让自己主动远离名利的诱惑,减少外界因素来干扰自己。把引诱自己的人抛开,把造成麻烦的事情丢掉。但是身为学生的我们暂时没有办法独立于世,我们该怎么办呢?那就需要在自身薄弱的地方多下功夫,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提升自己。把一切令自己痛苦的事情都找出来,着手去一一的解决他们。这个过程必定是艰辛的,但努力过后,我们就会达到一个光明的境界。我们还需要对人生有清醒的认识,人生无常,人生苦短,不能把时间喝感情浪费在无尽的沦陷与挣扎上面,应该提高警觉,努力前进,保持初心。
TOP
453#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从前的日色变得很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人”,在木心的诗歌中关于从前的画面温馨,朴实而又美好。最重要的是那份宁静之感,在现代物欲横流,飞速发展的今天显得更为突出且珍贵。
  似乎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一切都变得很快,在这快节奏的生活时代,我们很难静下心来去仔细思考我们内心到底想要什么,似乎大家都在追求高学历,高工资,都在每天为车子,房子而奔波劳累,我们自己也不自觉地加入了这趟忙忙碌碌的功利列车。因此,我们会时常陷入现实生活的困扰中,在这些小烦扰不断积累至最后堆积如山之时,我们会随时被它们击垮,陷入情绪的低谷。
  而预防或避免这种困境的有效方法,就是要经常清扫一下自己的心灵,正如吴秀在《人天宝鉴》中所说“身惹尘埃沽尚浅,心随欲境染尤深。堪怜举世忘源者,只洗皮肤不洗心。”我们应当多关注一下自己的内在心灵,不要让自己的心在贪欲之境下被污染得很深,不要让自己被欲望蒙蔽了双眼,那样会活得很累,会让自己不堪重负。因而即便是在快速发展,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也更应该“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TOP
454#

        圣人谈心,讲究心灵澄澈空明,方不为外物所累,自在活于世间。朱熹有言,“心地不虚,我见太重,恐亦为道学之障也”,提到了心有所虑,不纯粹者难得道也。这一观点也从侧面验证了古往今来圣人的观点,成事者不能缺少一颗透彻世间规律,无所求而包容万物的心。
        人生于世间,少有本心便是清静之人。故而,后辈要借助前世贤人所悟之理,结合自身实际 ,切实除却身上的欲望与执着。人活着有牵挂,无非为名利,为情爱,为物欲......终归一字,乃贪。从宇宙的宏观尺度来看,或者说,从漫漫一生的长度来看,这一切实质上并无实际意义,总会烟消云散,总会伴随生命的结束终于迂回成圆,回到生命的起点,尘埃落定。既然结局定是如此 ,我们何必劳碌一生,颠沛流离,焦虑不安,匆匆忙忙行走于欲望之路呢?
        或许,仍有许多人以追求人生目标为名,掩盖自身贪欲,合理化心有所求的实质。这倒也无妨,负累是对心灵的毒害,首先是期待,最差的结局无非是希望落空。其次是执着,因为念念不舍,所以竭尽全力,务求实现目标,最差的结果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再次是结果不佳,心中愤懑,以至于无法合理从容地应对眼前之事,观事有偏颇,令人惋叹。这样看来,以澄澈之心处世,便有相当的好处和无尽的妙处。因为无念无求,不为欲念负累,不必提心吊胆或处心积虑地经营计谋,自然有许多闲暇时光思考人生,感受万物之美。当然,我们需要看到达到这一境界,并非易事。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样高深的层次离不开我们从自身的历练出发,进行反思和总结。时间的积淀,帮助我们沉淀心灵,愈合伤口,放下种种执念,与自然结友,去感受其中美好。所以,我们当下应当是在意识到这一点的基础上,认真生活,减少欲望,留更多时间让自己有较深刻的关于生命和生活的思考。
        心灵清静,并不是虚无空泛的概念。谨记这一点,届时,所有追求上带来的心灵负累,或许在释放之际,能促进人对于自我追求有新的认识。
TOP
455#

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也变得浮躁起来,而常读经典,在经典中,我们总能找到心灵的清净。这也即是所谓的“修身”。“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要实现大学的宗旨,必须明确做事情的先后次序,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从自身修养到推广扩充善德,最后到平天下的终极目标。可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修身则是讲先做好自己,才能做好他物,心中清净了,外物也就好理得多了。如作为理学集大成者的朱熹,其哲学思想之中,他就特别注重“敬”的修养工夫,把“敬”提到了极高的地位,而“持敬”的道德修养,也即是追求内心宁静之道。修养自己的内心不是让我们远离尘世,相反,这是在教会我们以清净之心对待尘世。
TOP
456#

人的一生,其实都是在与自己的内心相处,喜怒哀乐皆由心生,“世上本无事,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从心而过但不留痕迹是最好处世方式,可是能做到的人又有几个呢?只能尽量放宽心态,不被琐事烦扰桎梏,把眼界放宽,将内心空出来,走出生活,去外面的世界看看,这样也不至于偏执、被身边的人事困住。积极乐观已是幸运,心灵清净更是珍贵。
TOP
457#

冰寒千古,万物尤静;心宜气静,望我独神;心神合一,气宜相随;相间若余,万变不惊;无痴无嗔,无欲无求;无舍无弃,无为无我。老子的智慧在于,以天下之至柔,骋天下之至刚。心静是一种能力,心静才能深入思考,深入思考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越是有宏远志向,越是需要心静。卧久者,行必远;伏久者,飞必高。事物要发展得繁荣昌盛,不见得需要时时刻刻忙碌奔走,也需要一定的蛰伏。人心静之时,便是精神蛰伏之时,待到心神凝聚、气场稳定,机遇来临时,便可抓住要害,一飞冲天、平步青云。
TOP
458#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革命性意义的事件是禅宗开辟了中国佛教的历史新道路。六祖慧能是禅宗的祖师,他创立了明心见性的法门。慧能思想的主题是道,是关于成佛的正道。与其他宗派不同,慧能的禅宗之道实际上是一种心灵之道,其核心就是心即是佛。慧能所宣扬的般若智慧可表述为,心色如一,空有不二。心色如一就是说,心灵和万物是同一的,万物万法的生灭均在于心的生灭,心生则万法生,心灭则万法灭。空有不二是说,无论心灵还是存在,既是空的,也是有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它们不是不同的东西,而是一体两面。
TOP
459#

心情宁静,不骄不躁,是公平看待分析问题的关键,不带有情绪的去还原事物的真相是处理问题的关键,心态平和的情况下,我们做事的效率也是最高的,就比如你一边看书,一边看电影或者打游戏的视频,内心时常跟随者其他事情的而改变节奏,看书的心态就会被打乱,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就会敷衍了事,即使勉强做完了,也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因为你的心没有花在事情上面。所以放平心态,让自己的内心跟随手上唯一的一件事去思考,是做好一件事至关重要的事情
TOP
460#

“和”表现的是一种内心的心理感受,主要表现在内心的平静,即心灵清净,只有自己的心灵是“和”的时候,外在的事物才是“和”的。孔子《论语》中,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也有一句类似的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凡是人,在遇到事情的时候都应该保持内心的平静,不要为外在事物所动,保持本真,这样可以避免让自己冲动,避免让自己在冲动之中做出后悔的决定,因此“和”至关重要。做到和首先要戒骄戒躁,要培养自己的心性,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在面对事情的时候,给自己心理暗示,保持冷静,淡定和理智,往往能够找到更多解决事情的办法。
TOP
461#

生活快乐的人可以做到心灵清净,活在当下。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容易痛苦、失眠,实际就是因为心中有杂念、有怨气,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容易计较得失,这样的人往往做不到“净心”。我们要尽力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一个良好的心态去对待生活中遇到的事情,从而达到心灵清净的境界。
TOP
462#

僧肇为得心之静和,作《物不迁论》,借不迁来说“静”,诘难物迁之俗见。他说:“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风水日月,无一刻不动,何以能静?答:“求向物于向,于向未尝无;责向物于今,于今未尝有。于今未尝有,以明物不来;于向未尝无,故知物不去。覆而求今,今亦不住。是谓昔物自在昔,不从今以至昔;今物自在今,不从昔以至今……如此,则物不相往来,明矣。”以俗见观物,物皆交相往来,今昔相连,物随今昔交替而瞬变。在僧肇之言,则物并非只有一物,今物与昔物,实非一物。今物只在今,昔物只存昔,物皆不迁,今昔不同,则物已然不同。
僧肇作为佛教僧人,其思想认同“刹那生灭”的无常变化观,他说“交臂非故”“人命逝速,速于川流”,万法刹那生灭,连暂时的停留尚不可有,也正是因为今昔转瞬交替,今物刹那便成昔物,而昔物只能在昔时永存,永不可迁移至今,故万法亦动亦静,即动即静,虽变动不休,但从其“不迁”来看,仍是常“静”的。
TOP
463#

和谐是我们从古至今相信的一种状态,也是我们想要达成的一种境界。与自己和解,与欲望和解,与所见所思和解,这是一种和谐吗?我不知道,我只是在践行。
TOP
464#

追求心灵的清净就要避免愤怒的出现,愤怒是一种持续时间很短的感情。所以一旦给一段时间冷却下来,就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但是,即便愤怒不再持续,憎恨也会持续下去。他们会在心灵深处继续燃烧,如炽热的火苗般静静地、缓慢地一直燃烧下去。而更加恶劣的是,嘲笑、玩弄和蔑视的感情会更长时间地持续下去。贬低别人总是比夸奖别人要简单,当人被这种情绪掌控时往往会丧失理智,做出来日后悔之事,所以增强对情绪的掌握,对内心的清净是很有必要的。
TOP
465#

人与人之间离不开和谐,世界的发展离不开和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一种有层次的和谐,其核心层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即人与人的和睦相处。其保证层是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协调发展;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换句话说就是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