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三、自主自为 [复制链接]

106#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真正有能力的人,从来都不是那些一直以依赖他人而存活的。他们着重自己这方面的因素,不指望天助,积极地践行自己,自立自强,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力不足的时候,就加强对自身的提高,通过阅读、借鉴、锻炼等等来不断让自己有所得,而不是过度的去依赖他人,更不会指望天助,在他们看来,这都是可笑的并且毫无意义的。君子自主地行动,我们要学会做一个君子。在我看来,身为一名大学生,学会自立自强是必不可少的。我们首要的任务是加强自己的学习能力,每一天的课程都不是很多,我们的课余时间是很充足的,应该自己主动去学,而不是让老师督促着甚至逼着去学,更不要在期末考试时突击,要做到真正的复习而不是预习。
TOP
107#

自力更生是我们的老传统。由于才疏学浅,对这四个字在古代历史上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无以考查,但可以引以为据的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那天起就靠的是自力更生。有文字根据的见于1939年9月16日,毛泽东主席在延安对中央社、扫荡报、新民报三记者谈话时说:“中国抗战主要地依靠自力更生。如果过去也讲自力更生,那末,在新的国际环境下,自力更生就更加重要。”此话过去整整60年,今天读来还是十分亲切。

    凡是经历过战争年代的人,都有深切的体会:在革命战争中,多少年来我们都是处在孤立无援的境况下,抗日战争中虽有海外华侨的援助,可以说是杯水车薪;解放战争中,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有一点援助也很有限。我们所以能战胜强敌,都是基于自力更生。40年代初,在日寇疯狂进攻,国民党军队包围解放区的情况下,解放区军民物资极其匮乏,衣食难继,我党、政、军、民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提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口号,很快就丰衣足食,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解放战争中,解放区逐渐扩大,人口逐渐增加,我党一面指挥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战,夺取敌人的装备武装自己,一面凡是能够进行土地改革的地方都进行了土地改革,组织发动人民群众发展生产,并逐步建立一些工业部门,毛主席提出“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的口号,战斗与生产两不误,为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新中国成立以后,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要把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新生儿”扼杀在摇篮里,进行了长期的经济封锁,我们又是依靠自力更生,打破封锁,完成了由落后的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发展了尖端技术,增强了国力,使亡我之心不死的西方反华势力不敢轻举妄动!
TOP
108#

唯心主义者强调我手写我心,吾心即是宇宙。虽然这种观点过分强调了自我的价值而忽视了客观规律,也不无道理。我们常说人的行为的源动力是来自自己本身,一个人若没有做事的毅力,没有行动的想法,别人强求也强求不来。而且往往会适得其反,若要做好,我们内心滢先明确为什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如何实现目的,单纯的依赖别人是不现实的,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不如靠自己。
然而,现在繁华的世界,又给我们的意志力造成挑战,在大千世界如何轻易地真正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呢?魏征曾说的目不淫于炫耀之色,耳不乱于阿谀之辞的境界现在又有几人做到呢?我们现代人似乎更重视学以致用的“致用”方面,而轻视了“学”的积累,可以说是舍本逐末的典型了。
古人说,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古代的学习者,是为了提高自己,以弥补自己的不足,他们为了别人,推行大道,期望有利于世人,可是现在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们,表面关心政治时事,经济要闻,实际上都是为自己的利益考虑,格局太小,取径太狭。
  自主之道,强调自主的动力作用,但这也不仅仅指自我,自主之道除了有完善自己的作用之外,还应有兼济天下的气概和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胸怀。
TOP
109#

人生在世,很多人都想要活得令自己满意,想要自己能有所一番作为。然而,在平日里的生活中,又都难免陷于因为意志不坚,被他人之物所迷惑,最终成为随波逐流之人。即便不是如此,又有许多人过于的自信自主,不听取他人建议,最终也是会走向与社会脱节,始终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这两种类型的人,都是没有做到做好自主自为的人。
不盲目听从他人意见从而丧失自己的见解,也不妄自尊大对他人意见嗤之以鼻,将自己与他人的思想见解良好的彼此借鉴,取长补短,方才是能够锻造出一个更好的自己。
除此之外,个人修养也是人应当不断培养坚守的,它和人能够有自己的见解一样的重要,并且,个人修养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人们将自己的独特见解在现实世界中良好的体现出来。因为一个人只是有自己的见解还远远达不到自主,真正的自主自为还应当是从道德方面出发的见解在现实生活中做出有道德的事情。正如《荀子》里所讲的"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出令而无所受令。自禁也,自使也,自夺也,自取也,自行也,自止也。"
在做人做事上,能够很好的一张一弛,既对自己要求严格,又能够明白他人对自己的帮助之处,常常内省自察,做到善于操持自己内心的人,便不难做到自主自为,也就更不难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TOP
110#

君子慎独,而能自律者可贵。一个人在最放松的状态下所呈现出的样子,往往也是最为真实的。书中这样写到,"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孔子闲暇时的形态体现出了他极高的教养,和蔼可亲,且潇洒自如。大约也正因如此,他的弟子们才会更加感慨,更为他的言传身教所感,以此严格要求自己。这就是君子尊重自己,向自己提出要求的表现吧。
TOP
111#

我命由我不由天。从中学时代就坚信这一点,崇拜的任何偶像对自己的人生都没有直接的影响。所以人最大的偶像首先应该是自己。如果连信己都做不到,那么人生又有什么意义呢?说到底很多路很多时候都应该是自己来做决定。哪怕这世间也需要听取一些别人的建议。自主自为绝不是说自大狂妄,而是坚守本心,不因外物而改变自身的人格。而这些又与现在所提倡的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又有些相关性。一个强大的内心往往比外力来的更加实在更加有力
TOP
112#

自媒体时代,我们处于一个信息十分繁杂的世界,极易被网上不实言论所操控自我的思想,随着事件风向的转变而改变自己的看法。且更多时候,我们对一件事物的看法通常都来自别人的观点,不经过自己的思考而加以利用。更有激进者不论事情的真相是怎么样的,他只为了逞一时口舌之快就不顾他人个体的尊严大行污言秽语。就算事情的真相最后被揭晓为与之前完全相反的样子,他对他曾经侮辱过的人的心灵境况仍漠不关心,这就是我们如今所说的“键盘侠”。“键盘侠”是一种极易被传染的情绪,我们每个人都享有言论自由权,但我们能否正确使用它的前提就是每个人是否拥有自己独立的个体思想,不因许多人怀疑,就放弃自己独特的见解,不要听任自己的主意而废弃别人的意见,不为了小便宜而损害大局,更不要假借公正的言论满足自己的情欲。
TOP
113#

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自立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独立的生活。要独立生活,就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的前提是要自主,自主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能力。一个没有主见的人,很难在生活中自立。清李渔《风筝误·凯宴》:“学生因先君早丧,蒙戚辅臣老伯抚养成人,如今婚姻一事,不能自主。”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西湖主》:“实怜君才,但不自主。颠倒终夜,他人不及知也。”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五胡、代北,始尝宰制中华,逮乎 隋 唐 统一,汉族自主,则亦箸土傅籍,同为编氓,未尝自别一族,以与 汉 人相抗,是则同于醇化而已。”巴金《灭亡》第十二章:“他纵然明知道这种恨、这种悲,是没有好处的,但他自己是不能自主了。自为即自己作为。在我看来,这是高扬人的主体性,倡导人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不要人云亦云。听从自我选择,保留自由意志,才能成为真正的独立存在的“人”。
TOP
114#

人能否做到自主自为,在我看来,是人是否长大成人的重要标志之一。
自主自为,就是自我做主自我行为。小时候,我们最大的依赖就是我们的父母,我们总是跟随着父母的脚步,听从父母的要求。随着年龄的增加,知识的丰富,我们的自主意识会越来强,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比如青春期时,我们总是会和父母“唱反调”,父母让我们往西我们就要往东。但这还并不是真正的自主自为。
真正的自主自为是我们不依赖他人的、独自的、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决定,它不是看别人这样做我就这样的“随大流”,也不是随随便便任意妄为的“我想怎样就怎样”,它是有理性的、是能对自己负责的,是在100个人里即使有99个人和我有不一样的想法但我仍然能坚持自己的观点,同时能说出一定的理由;是在独立做出决定后,即使是失败,也有承担失败的勇气。
TOP
115#

《中庸》第十四章写道:“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这段话仔细读来,其中意味适合每一个人,在自己的位置上各司其职、各安其所、各尽其职、各得其所不正是对自己和他人聪明的做法吗。很多人会怀着一颗蠢蠢欲动的心工作、学习、生活,其实就是不安于现状,欲求的东西太多,往往把眼光放在高处,羡慕他人的生活,这应该也就是很多人越活越累的原因所在。我觉得每个人所处的位置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存在,有自己应该尽的责任和恰当的言语行为,《中庸》在这里强调的是不要越名分犯规行事,不做过分的行为,我们所处在什么样的环境和地位就应该踏实做好相应的事,才有可能迎接幸福生活的到来。
TOP
116#

人是社会的人,人是社会关系的一部分。天才们的特立独行,实质上是从对社会压迫的抗争中所获取到的精神自主。这里所表示的是在被给定的社会关系中,作为承载精神实体的个体的人,对于自身的欲望实现的过程中,以自身意志为中心去展开谋求欲望实现的活动,在做决定和采取行动的过程中,不被人或者环境所左右、胁迫和直接性的干扰,无论所追求的欲望是否符合社会道德价值的要求,无论是否会给某人或者某个群体带来利益的损伤,所有的决定和行动皆是主动所为。接近于任性妄为、随心所欲、无法无天所指的对象的状态。可以理解为可自控的自知自为的自主意识。
TOP
117#

靠人不如靠己,这个世界上最值得依靠的只有自己。曾听说过一个小故事:洙水河上有一个古渡口,古渡口上拉着一条绳索,绳索下有一条木船,过往的人们就是坐在船上一手换一手地拉着这根绳索,作为行船的动力来回摆渡的。
这一天,惟信禅师访友归来,路过洙水河,刚登上那条渡船,身后就赶过来一位脏兮兮的讨饭的小伙子,他爽手利脚地也登上了这条渡船。惟信禅师一看又上来一位,就赶紧走下船来。小伙子说:“老和尚不必这样,我来拉绳还不行吗?你何必要下去呢?”
惟信禅师平静地说:“我不渡你,也不被你渡,我要自渡。”
小伙子听得迷迷糊糊,还得急着讨饭,就撇下惟信禅师,独自渡过河去。可是,就在他吃饱喝足,返回洙水对岸时,看到惟信禅师还端坐在水边的石块上。小伙子拉着船绳独自过来,非常不解、非常遗憾地对惟信禅师说:“你这个老和尚啊,偏偏不与我同渡过河,这不是和自己过不去吗?”
惟信禅师依然心平气和地说:“干任何事儿都要依靠自己,指望别人或者照顾别人,都是没有保障的。所以,我不渡你,也不被你渡,我要自渡。”
直到这时,讨饭的小伙子方如醍醐灌顶,悟出了惟信禅师话中的禅机。他马上跪在老禅师的面前,感激地说:“谢谢您的指点,我不会辜负您,也不会辜负我自己的,我要自力更生,重新振作……” 正所谓“地不载人而人自立,水不载舟而舟自横。”人生在世,需要自立。自立的人即便形单影只,也可以顶天立地;纵然逆水行舟,亦可以横行大浪之颠!
TOP
118#

《吕氏春秋》卷十四《必己》中说君子之自行也,敬人而不必见敬,爱人而不必见爱。敬爱人者,己也;见敬爱者,人也。君子必在己者,不必在人者也。其意思是君子自主地行动,尊敬别人而不必被别人尊敬,爱护别人而不必被别人爱护。尊敬、爱护别人,这是自己的事;被别人尊敬爱护,这是别人的事。君子必定考虑自己的这个方面,而不必考虑他人的那个方面。
杨绛先生在《我们三》中写道:“我们沦陷上海期间,饱经忧患,也见到世态炎凉,我们夫妇常把日常的感受,当做美酒般浅斟低酌,细细品尝。这种滋味,值得品尝。因为忧患孕育智慧。”在面对问题时,先反省自身是十分重要的,自省可以使人进步,一味的把责任怪罪于他人和时代,只会让自己停步不前,不能获得新生,这也是君子和小人的不同。
TOP
119#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句话在我理解看来,“为天地立心”指在个人修养方面,要修心养性,凭良心做事,追求德性,努力成为道德高尚的人,无愧于天地,无愧于自我;“为生民立命”的现代意义就是为人民服务,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为往圣继绝学”指饱读圣贤之书后,能够身体力行,践行人道,同时将其发扬光大,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万世开太平”指不仅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关注世界和平,不断推广开来,投身于整个人类和平发展事业。
TOP
120#

君子和小人最大的区别在于君子对自我进行要求,而小人对他人提要求,现在的很多社会现象也开始出现这种情况,寄希望于别人请自己吃饭消费,在传统的中华文化中,淳朴的精神都是请别人帮忙,然后请别人吃饭,但现在的社会中却开始蔓延着不通过自己的劳动,就希望别人为自己消费,这种情况在男女交往中变得更加明显,从短期看,这种虽然得到了利益,但是失去了朋友,也对他人进行了经济压榨,从大范围的看,这种会导致社会的价值观偏向利己主义,变得不再主动帮助别人,造成不良影响。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