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三、自主自为 [复制链接]

76#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即横渠四句,为北宋张载所作。这四句话最能表出儒者的襟怀,也最能开显儒者的器识与宏愿,因而也可说是人类教育最高的向往。我们可以这样解读其深意。
      为天地立心:天地本无心,但天地生生不息,生化万物,是即天地的心意。所以程明道说:“天地无心,以生物为心。”又说:“天地无心而成化”。因为天地生化万物,只是生生之德的自然流行,并非有意生出这样一个大千世界。所以是“无心”而“成化”。无心而有心(以生物为心),这是人对天地生生之德的亲切理会,通过人的理会指点,天地生化万物的心便显立了。
      为生民立命:命有理命与气命两个层面,这两层的命都不可伤害,不可弃废,必须有以安立。儒家圣贤开显的“安身立命”之道,正是为了生民。有了这个道,“百姓日用而不知”,却能潜移默化,加上伦常政教的设施,使生民的生活有了依循,而得以护持生命,贞定活路,这就是“为生民立命”了。
       为往圣继绝学:儒家圣人之学,自两汉以下,而魏晋,而南北朝,而隋唐,千百年间,一直未能善续先秦儒家的学脉。无论生命之光,或哲学之慧,都开显不出来。尤其唐末五代之时,华族的文化生命萎缩堕落极矣。直到北宋之初,普天之下竟找不出一个像样的师表,所谓“学绝道丧”,实未过甚其辞。到理学家出来,才复活了先秦儒家的形上智慧,使天道性命(心性义理)之学,内圣成德之教,重新光显於世。思想的领导权即已从佛教手里拿回来,孔子的地位自然重新显立。这一步“为往圣继绝学”的功绩,在人类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可惜满清以来,士人心思卑陋,反而诟诋理学,这诚是学术上昧天良的一大憾事。
       为万世开太平:儒家以“内圣为本质,以外王表功能”。功能之大者,便是开出太平盛世。而且不只是一时,而是为千年万世开太平。“太平”二字与“太和”一样,乃是儒家学术中最渊懿庄穆的观念。不过,儒家虽然具有开万世太平的宏愿,也能在“道”的层次上讲论天下为公的仁政王道,但在体制上则只成就了“治道”,而未能开出“政道”。如今民主政治的体制,却正是政治层面上的太平轨道,再加上科学,就更可满足“开物成务”、“利用厚生”的要求。以民主科学配合儒家的礼乐教化以及“太平、太和”的理念,的确将可为人类世界开创无疆的休美。
       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时曾引用此四句,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怀和我中华民族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强决心,这也足以说明“四为句”意味深远。我们也承认“四为句”的实现与践行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但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其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方向与明灯。
TOP
77#

       人不可以不弘毅。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弘宽广也.毅,强忍也.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人活在世界上,免不了有被人误解的时候。人和人消除误解的方式不同。有的人火冒三丈,非要找人弄个是非分明,水落石出。有的淡而处之,让时间的流逝和事态的发展去洗掉层层尘埃,最后将事实自然澄清。三国时陆逊的弘毅与忍辱负重,就是最后一种。陆逊对于太守淳于式在孙权面前的诽谤,不仅没有生气,反而称赞淳于式能为民众着想,最后赢得孙权赏识。在刘备军队进犯的时候,面对国内老将的反对,他依然能够坚持己见主张一致抗战,最后打败刘备蜀军 ,威望大振。
       人生在世,任重而道远。这要求我们心胸宽广,意志坚强,并且能够忍辱负重,在各种不利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坚持自己的理想。
TOP
78#

南泥湾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就是一切靠自己,不求人。艰苦奋斗,就是在艰苦的环境下全力拼搏,没有条件就千方百计地去创造条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一直都是红军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在革命真正要取得胜利的时候,依然保持清醒的态度,提出了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TOP
79#

音乐大师贝多芬曾经说:“人的一生,全靠奋斗;唯有奋斗,才能成功。”有一种蝴蝶,当它飞舞的时候,翅膀张开足有一米,好像凤凰一样,人们都惊羡它的美丽,称它为凤凰蝶。但是凤凰蝶的羽化却是惨烈无比。因为蛹的开口小而幼虫的个子大,每次爬出蛹变成虫的时候都是血肉模糊,而且这个过程长达几十个小时。有的人实在不忍心看它们如此受罪,就将那开口人为地扩大,但是这样出来的凤凰蝶却再也没有那如翼的翅膀了。因为它的翅膀只有在与坚硬的蛹壳不断摩擦的过程中才能生长。没有经过这一番苦难,凤凰蝶就不能展开它那美丽的翅膀。
TOP
80#

一个企业,它存在的意义是创造价值,也就是生产价值,所以必须要有强大的生产力,这是企业的本质。要有强大的生产力,就要求所有员工都要保持红军的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没有这种奋斗精神,我们都将一事无成,有了这种奋斗精神,我们就无往而不胜。
TOP
81#

个人比较喜欢“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评判价值的体系,这些独特的东西,只有我们自己才有资格去调整,去改变,别的所有人只能形式他们的建议权力。冷暖自知,也意味着我们要自己承担自己为自己的人生做出的抉择,或对或错,我们总要昂首挺胸的把它走完才I好
TOP
82#

谈到自主自为,我的第一反应就联想到了西方说得人的主体性,人的能动性,或者落实现实,就是我们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而似乎并不适用在中国人身上,更别说找到我们自己传统思想上的渊源,因为经过几千年的人治之后,经过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之后,我们的目光一直在自己的尘世生活中,寻求安生立命,被人情网一圈又一圈的包裹,我们好像并不是独立的人。但是,事实证明并不是这样的,我们的自主自为也闪耀出了光辉,只是被表述为了自我主宰,表述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种由内而外,从自我个体到整个社会、国家的宏大叙事,当然,这样的光辉之处还是集中表现在了我们对自身的道德要求上了,而这对于我们人、社会、国家、人类而言,一直都是更加有价值的方面。反观现在,我们的经济、科技快速发展,我们从人的奴役中摆脱出来,又陷入了被物奴役当中了,我们任由自己的欲望掌控自己,去跟着欲望走而忘了反思、反抗,与此相比,这种精神上的自主自为又是何其重要,我们人的尊严不是更加应该在这样的自由自主中体现出来吗?而不是将自己的主动性诉诸在对物的更大掌控,或是让欲望、需求掌控我们人生的方向。
TOP
83#

明洪应明在《菜根谭》中说:“勿因群疑而阻独见,勿任己意而废人言,勿私小惠而伤大体,勿借公论以快私情。”人是社会群居动物,应对自然,对一切万物生灵有所敬畏,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同时我们也不应被外界对我们的评论印象压倒,毕竟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社会上独立而友好的生活显得尤为重要。我也不过是一个半只脚刚踏入社会的在校大学生,还没有达到“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程度。但我知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道理,这里的“穷”对现在的我们不是不得志的意思,而是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的缺乏,“独善其身”就是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心无旁骛得默默积蓄自己的力量,也许等到“达”的时候一切问题都变得明朗了。
TOP
84#

在困难挫折中奋起,追求自己想要的,经过一番磨练之后,成功之路就变得有把握了。经历过磨炼的人至少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增强了毅力,从而使我们更加懂得了珍惜自己的事业和生活。磨炼对于每个人来讲,都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经的起磨炼的人,才会使自己的人生更加有意义。人生的磨炼,是我们成功的奠基,更是我们人生价值所在。诸葛亮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对于每个人来讲,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懂的自强,就会明白为什么人总会在一次次磨炼中成长起来,而且变的坚强。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强的概念,又何须谈得起战胜困难,在我们把握好自强时,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日。
TOP
85#

毅力是人对长期目标的坚持。而在这里,自主自为的独立精神,何以成了毅?我认为这里谈的是对于整个人生过程的冠以始终的坚持。这是最大的毅力。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人活着,一定是要有个目标,要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使社会受益,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如果活着只是饱食终日,毫无贡献,这样的人不是社会的负担和累赘吗?生命不如虫豸。可是人又有自己各自的欲求,对于生活改善的渴望,这些都无可厚非。但是如何做到二者的平衡,就是一个颇有人生智慧意味的话题了。这里谈到了人生的毅力,就是告诉我们,不论你怎么样平衡,都不可以忘记初心。无论外界如何诱惑你打破这个平衡,你的毅力将始终支撑着你,最终将你塑造成一个大写的人。
TOP
86#

      “天助自助者。”在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要遇到许多挫折,许多困难,大多时候我们的第一反应总是要寻求某个人的帮助,满心期待从别人那儿获取帮助,以解除困境。借助外力,这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然而,每个人的路都要自己走,我们更应该把目光放在自己身上,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生活中的难题,以此来提高自己的能力,让自己在自己的帮助下日益进步。
    自主,在另一方面,则体现为做人要有自己的主见。现在社会很常见的现象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一些自我主见不够坚定的人,往往在听了他人的观点后便立刻否定自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毋因群疑而阻独见,毋任己意而废人言”,诚然,别人的观点并非没有可取之处,但要先让自己的观点明晰,有自己的坚定的主张,再与他人的看法相较,截长补短。万不可摇摆不定,不能自主。
    提到“自为”,读到“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一句,竟有感同身受之感,还有一些小小的惭愧。我们今天求学,在很多方面都做不到古人那般高尚,说到读书,是为了考学,考学是为了找工作,找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身为人,我们实实在在地活在这世上,的确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但与此同时,很多人却忘记了自我修养的提升,只一味迎合奉承取悦于人,最终甚至迷失了本真,实为可悲。
TOP
87#

在我们今天看来,孔子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是遥不可及的圣人理想,但在孔子的时代,自己的学说被一国利用才是理想的事业。而孔子致力于内心的仁义理想,所以这句话是孔子在谦称自己并没有做出多大的事业,只是以仁义为乐罢了。李泽厚将这种乐在其中的状态解释为一种中国人独有的生命哲学,根源于中国上古时期的巫术神秘经验,即“人与宇宙万物合为一体之销魂快乐。”这是一种超越宗教和理性审美的态度,它带来的是基于人生困苦之上的乐观地处世态度,丝毫不比西方宗教简浅。我对李泽厚这种说法既肯定也有怀疑。身处美丽的自然风光中确实可以体验到超然的快乐,但一个身处闹市中的人还能乐在其中的,我只知陶潜一人。我是想说,这种人生哲学可能只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并不适合普通大众。
TOP
88#

自由是现代人都在提倡的口号,在很多人眼中,自由即“随心所欲,做想做的事情”,自由的主体是自自己,意味着自己给自己做主,自己为自己做决定,自己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一切都源于自己所做出来的决定。但是自由不是自由的任意,积极意义上的自由是有限度的自由,这个限度就是“个人的自由不能干扰他人正常的自由权利”。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是向自己提出要求,并且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小人则是对他人提出要求,如果出现了问题,也会有将责任外推给他人。孔子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想到自己为自己负责,自己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其实是自由的积极效应。现代社会虽然高度提倡自由,却往往忽略了自由背后所隐含的自己为自己负责,在自由选择的背后,包含了自由与责任的二重关系,但是这种关联性却在现代社会中遮蔽,自由变成自由的任意,责任变成法律法规规定下被动的责任,而不是自由选择下主动的责任,这或许就是现代人逃避责任的主要原因。
TOP
89#

人们常常提倡孩子们成年后就要学会自力更生,自主自为,好能在进入社会后能够生存下去。可是即便如此,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的做到呢?就从我们身边来看,很多的大学生拿着父母的血汗钱,每天并非求学上进,大多数人只图自我的享乐,每天碌碌无为,但是挥霍大手大脚,丝毫未考虑父母钱财的来之不易。作为中华传统的优良品质,我们整天挂在嘴边,又是否该好好考虑,这些我们真的实践吗?
TOP
90#

“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小人错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退也”,天助是不可靠的,只等天助,不能前进。“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有实在的收获。
“君子之自行也,敬人者而不必见敬,爱人而不必见爱”,太在乎别人的尊敬与爱护,若不得,必定会失落。不如把自己做好,尊敬、爱护他人,有无回报不放在心上,自主地行动。渐渐地就会成为“自信者,不可以排誉迁也;知足者,不可以势利诱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