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九、超越生死 [复制链接]

16#

            在科学中,生死被看做客观事实、客观对象。在哲学和宗教中,生死被看做一种观念、一种心态、一种境界,人以什么样的眼光看待生死,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生死,以什么样的境界体验生死,生死就会以什么样的面目呈现,因此在哲学和宗教中,生死是可以超越的。当然这只是一种精神上的超越而不是事实上的超越。
TOP
17#

死并不是生命的目的,也不是生命的结果,它只是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不能逃避的事实。生命的目的与结果是在死之前的那一个过程。
如果人活着的时候所感悟得到的一切已经能够使他坦然面对生死,那么死也会不重要了,死最终会到来,如果也有人发现比活着更重要的东西而选择死去,那么死也可以忽略了,我们能发现要用失去生命去捍卫的东西那么生命也就有了不一样的意义!
TOP
18#

因何生?因何死?生为何?死为何?生如何?死如何?如何生?如何死?明白生死的真相才会超越生死,生和死也就没什么可怕的了。
孔子说过:朝闻道,夕死可矣!
闻道之人,得道之人,生死自在。
念佛之人,如能修到有把握定中往生就可以预知时至(即提前知道那天死),无病无痛(神志清醒),安详自在,舍身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佛法是生死解脱道,修行人就能做到生死自在,预知时至,甚至决定往生的时间和方式。  
  在此只能摘几位著名大德的特殊事迹,他们用自己的肉身向世人作了最后一次震撼人心的教化。
    
    灌溪志闲大师,圆寂前问弟子,谁是坐着死的,弟子们回答说是僧枷。志阐大师再问谁是站着死的,弟子们回答说是增会。志阐大师于是就决定走着死,迈腿前行,走到第七步就垂手圆寂了。
TOP
19#

从我们一出生就注定了我们要面对死亡。

生死看似没有什么联系甚至是没有关联,但它们对于我们是一样的神秘,我们无法预测生的到来,也无法揣测死的期限。人活着就必然会死,这不是真理这是自然规律,我们都要遵循,没有谁会是唯一的那个。

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

我们无法选择生在什么家庭,什么环境,但却可以让死变得伟大。我们无法去改变昨天,但却可以改变现在,我们无法预测未来,但却可以把握现在。其实就算是死,我们也是无法做些什么准备的,我们只能也一定要做好自己,做好每一件无论是大是小的事情,从点滴开始我们亦可以在死前绘制一幅彩绘抑或是一面镜子,倒影我们的过往,让我们看看还有什么遗憾,让我们知道我们没有白来这人世间。

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

古人尚且看得开,看得清,如今的我们更是会做自己该做的事,把每一件事做好。对爱自己的人我们更是要珍惜每一天的时光,对关心自己的人更是要付出自己的真心,对一直陪伴自己的人更是要照顾好他们,这样人生也就不会留下什么遗憾了。

喜欢李白对生的看法:“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生而死,死而生,如草木之花,开开谢谢,才有理趣。
TOP
20#

人的生死即是命,命的来与去我们无法阻止,就像人有了病,那么那是在逃避命的安排。但是事实如此么?生病了就要就医,这是安排么?只是人类在自己机体受到破坏不能够自我再生的时候才会去就医。人活着为了什么,为了文明?为了改变世界?无非活着为了自己能够在世界上看看花花草草,能够有个美好的回忆,可是死了呢?什么都带不走。但是你可以留下。留下你的辉煌留给后人。现在的世界已经没有什么能够留给后人的了。或许生死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你要怎么活着,为了什么活着。
TOP
21#

  在看到此贴之前我从未想过把“毅”跟超越生死联系起来。现在想来,也不无道理。近两年来国家多难多灾,经历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西南大旱。而灾难面前,国人从未屈服,一直都是用毅力超越灾难,用信念创造奇迹。太多超越生死的感人故事也还历历在目。

  超越生死,确实是“毅”的一大境界!

TOP
22#

    超越生死也许可以理解为放下生死,一种是一时冲动,满腔热血的不怕死。另一种是冷静的状态下,有真理的支持,这才是真正的放下生死。真正明白生死的人才能不惧怕生死,因此生与死也就无所谓好与坏了!!!
TOP
23#

生是死的同类,死是生的开始,谁能够了解它们的头绪?人的诞生,是气的聚集。气聚集在一起人就诞生,气消散了人就死。如果死和生是同类,我又何必忧虑!所以万物是统一的,他们把自己所认为是美好的东西当作神奇,他们又都把自己所认为是丑恶的东西当作臭腐;臭腐可以变化为神奇,神奇也可以变化成臭腐。
TOP
24#

  在所有的成功者中,有没有毅力,坚强不坚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对失败者来说,缺乏毅力几乎是他们共同的弱点。所以毅力这个东西,很重要,也很可贵。毅力会帮助你克服恐惧、沮丧和冷漠;会不断地增加你应付、解决各种困难问题的能力;会将偶然来的机遇转变为现实;会帮助你实现他人实现不了的理想……
TOP
25#

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界不可抗拒的规律,但是人死时最重要的是不要后悔这一生。死有轻于鸿毛,重于泰山。一个人的一生,要活的有价值,有意义,要在活着的时候奋斗,不要快死时后悔。
TOP
26#

     因何生?因何死?生为何?死为何?生如何?死如何?如何生?如何死?明白生死的真相才会超越生死,生和死也就没什么可怕的了。
孔子说过:朝闻道,夕死可矣!
闻道之人,得道之人,生死自在。
念佛之人,如能修到有把握定中往生就可以预知时至(即提前知道那天死),无病无痛(神志清醒),安详自在,舍身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佛法是生死解脱道,修行人就能做到生死自在,预知时至,甚至决定往生的时间和方式。  
  在此只能摘几位著名大德的特殊事迹,他们用自己的肉身向世人作了最后一次震撼人心的教化。
      灌溪志闲大师,圆寂前问弟子,谁是坐着死的,弟子们回答说是僧枷。志阐大师再问谁是站着死的,弟子们回答说是增会。志阐大师于是就决定走着死,迈腿前行,走到第七步就垂手圆寂了。
    西山铁担大师的圆寂禅机与他们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他是唱着歌圆寂的。
    五台邓隐峰大师圆寂前问大家说,排师迁化有坐着的,有躺着的,我都见过,有站着的吗?大家回答说有。隐峰大师又问,那有倒立的吗?大家想了半天后,回答说没有。于是隐峰大师就倒立起来,圆寂了。而且穿的僧袍”皆顺”,并不因倒立而反褪下来,这又是一奇。他妹妹也出家为尼,当时正好在身边,看到哥哥倒立脱亡,笑道:老兄畴昔不循法律,死更荧惑于人。于是用手推大师的身体,肉身随即倒下。
看透生死才算超越,不怕死,该死不得活,怕有用吗。有生就有死,不生谈何死。超越生死只是一个说法而已。绝不会有只生不死的。这个超越生死和不生不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实在欠妥。 当你进入永恒,你就有能力超越生死。超越生死是基督教一般上的用语。基督徒的生命已经进入永恒,所以基督徒能够超越生死。当你超越生死,你就能够讨论生死。不怕死的人不能称为超越生死,他们只是不害怕而已,可能怕痛的,但是思想上没有办法在比生死更高的层面—永恒看生死。所以,你需要进入永恒,才能在永恒看短暂的生命,才能超越生死。
TOP
27#

   没有人对死亡可以漠视,只不过在对待死亡的问题上多了一份坦然,也许有不甘心,但总归是坚持了自己的信念并勇敢实践了。无论是重视还是淡定,对于人生,生与死只是一个开始一个结束,而过程是更重要的。贪生怕死是无益于最后的结果的,因为我们无法阻挡一些不可抗拒力,古语有云: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在漫漫人生路中,活在当下才是最为重要的

   佛曰彼岸是超越生死地方,超越生死大苦,掌握永恒至乐,这才是生命的真谛所在。

TOP
28#

超越生死

能够那么坦然面对的也就只有庄子了。

“鼓盆而歌 ” 中 “生生死死,如同春夏秋冬的交替运行”的坦然,是最好的诠释。

庄子的生死观是一种遵循自然,顺其自然的天人合一思想。他不同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以生死,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的是民族大义的正气;庄子的则更体现着一种对人生,对生命的思考。

TOP
29#

生是死的同类,死是生的开始,谁能够了解它们的头绪?人的诞生,是气的聚集。气聚集在一起人就诞生,气消散了人就死。如果死和生是同类,我又何必忧虑!所以万物是统一的,他们把自己所认为是美好的东西当作神奇,他们又都把自己所认为是丑恶的东西当作臭腐;臭腐可以变化为神奇,神奇也可以变化成臭腐。

由生至死,由死至生,就如草木中的花朵,开了又谢,才有趣味。

死与生,是天地之间的永恒真理,畏惧死亡者不会苟且得以免除死亡,贪生者也难以苟且保全生命。

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TOP
30#

超越生死的是一种境界。能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人,甘愿为了大义而献身,这是一种何等的精神与气概。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