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89101112131415 / 1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舍生取义 [复制链接]

196#

孟子赞扬“舍生取义”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是孟子思想中“人”抛开物种类别,于精神层面别具哲学意味的“意义”,有但绝不仅仅限于“自我牺牲”的意味,是人作为“人”来说“自我圆满”的表现。对于“舍生取义”,我们大多数人的理解,可能不够深,甚至是错误的。误认为成就大义必须有付出生命的决绝,孟子的“舍生取义”其实更加“惜命”,这里的惜命,并不生理意义上的“苟且偷生”,而是更珍惜“人格生命”
TOP
197#

只有有了目标之后,才会有奋斗的方向和动力,这样在做任何事的时候才不会因为某些外界的干扰而轻易放去已定的目标,只要有了坚定不移的品质,实现目标的动力就会源源不断,如此目标很快就会得以实现。
TOP
198#

舍生取义是指指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文天祥曾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也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古代先贤们对于生死抉择之中进行的感悟,选择在屈辱的境界之中苟活,虽然生命有了保障但是却失去了生而为人最为宝贵的尊严。留在世上的名声是劣迹斑斑的。而放弃生命,选择坚持大德高义的人,即使失去了生命也能在历史上留下不俗的名声,他们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尊敬,他们的人生价值也在舍身取义之中达成,是对于奉献的一种肯定,是我们的一种执着的追求,是我们在达成终极目标达成最后理想理念的一种取舍,是一种精神。
TOP
199#

孟子曾说过:“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我们中华民族一路走来,风雨飘摇,过程何其艰险!在漫漫的历史道路上,有许多舍生取义的家国英雄,我们理应牢记先辈的精神,不能做那贪生怕死的小人!
TOP
200#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我们自小便听过,文天祥这般舍生而取义的精神真真正正的诠释了什么是君子应该做的,虽然现在国家强大稳定,我们不太可能遇到这般危险,但我们依然不能忘却我们的民族精神,不能做出违反义的事。
TOP
201#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坚守自己的底线,不为外物所改变。苏武吞毡饮雪十九载,胸中仍是汉臣魂,从未动摇一分一毫;“世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不愿同流合污,屈原选择以死明志;陶渊明始终不为五斗米而折腰;谭嗣同“横刀向天笑”,舍生取义,血荐轩辕……正如关羽面对劝降时所说:“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
万物有灵,人亦有魂,“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无论是面对荣华富贵的诱惑,还是面对暴力和压迫,应有自己的坚守,不能舍弃之“魂”,心如磐石不动如山,宁可舍生取义,也绝不失了心中之“魂”。而如今社会,大多情况下,不需要我们“舍生”,但心中的道义却万不可缺失。时代繁荣昌盛,灯红酒绿的世界不免令人迷花了眼,惟愿人人心中有义,不失底线。
TOP
202#

孟子曾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守节,意味着坚守自己的底线,不轻易因外部因素而改变。屈原忠心耿耿,面对猜忌,以死明志;苏武在艰苦的环境中,仍坚守汉臣节操,不动摇一分一毫;陶渊明志在高洁,不为五斗米折腰;谭嗣同坚守信念,舍生取义,血荐轩辕。正如《三国演义》中关羽面对劝降时说的:“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无论是面对荣华富责的诱惑,还是面对暴力和压迫,自己内心应如磐石一般,始终不会动摇,这正是自古以来有志之士的精神原则,也是中华民族光辉的崇高气节。
《鱼我所欲也》中说:“生我所欲也,死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在君子眼中为了大义即使生命也可以放弃,这是一种多么深刻的领悟啊!君子认为在世上苟且偷生的活着与死没有区别,活在世上就要堂堂正正做人,坦坦荡荡做事。韩愈也说过“不畏义死,不荣幸生。”这也是同样的道理。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舍身取义这种精神也随之淡化。舍身取义是中国人民的精神,也是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心怀舍生取义的民族精神,才心中有尊严和底线。“舍身取义”是我们应具有的道德准则和精神,是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应追求的目标。时代呼唤这种精神,只有这种精神在每个人心中牢牢的扎根,我们国家的未来才有希望,我们的民族才能崛起!
TOP
203#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当我看到舍生取义,我想到了文天祥,想到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决心;想到了林则徐被贬新疆,仍抱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信念;想到了谭嗣同面对死亡,发出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呐喊;也想到了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志向。展望古今,历史长河上并不缺少舍生取义的人。是啊!为了正义,奋不顾身的人是千千万万的,正如同飞蛾追逐火光,追逐炙热,丝毫不怕这火是不是会无情的焚烧着他们那柔弱的身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取义既是英雄的壮举,也是平凡人的德行。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发展的时代里,不用像古人那样去“尽忠”,也不用像烈士那样在腥风血雨中献身,但“舍生取义”并没有离我们远去。“舍生”已不限于舍弃生命,也包括与生命同等重要的个人利益。“取义”也已不限于正义,而是包括正义在内的一切公益。这种意义上的舍生取义,虽不像先前的义士、烈士那般气壮山河,却也是不可低估的。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演绎不一样的“舍生取义”。
TOP
204#

舍生取义的例子:杨靖宇在抗战期间,率领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军周旋在林海雪原,驰骋在松花江两岸,创造了东北战争史上的奇迹,被东北的父老乡亲称为“北国雄狮”。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在濛江县(今吉林省靖宇县)壮烈牺牲。杨靖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为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TOP
205#

《论语·卫灵公》有言“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志士仁人当生则生、当死则死,绝不以生死事而戕害仁义,即使以生命为代价也要赴汤蹈火,万死不辞。孔子的“杀身成仁”,孟子的“舍生取义”,将仁义作为个体生命追求的最高道德原则和是非判断标准,不苟活偷生,不欺世盗名,体现了士君子的人格风范和道义担当。面对大是大非的问题而敢于坚持原则,坚毅果敢,勇于决断,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TOP
206#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舍鱼而取熊掌”不意味“取熊掌”就永远舍掉了鱼,换言之,今日取熊掌,明日照样还可以取 鱼。所谓“二者不可兼得”,只意味此时此刻“不可兼得”,而非永远“不可兼得”。事实上,在时间中,鱼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取熊掌”可以不“舍鱼”,所谓 “鱼我所欲也… … ”完全是一个没有前提条件的虚假命题。“舍生取义”就是空间性质的一次性选择。这意味着,无论如何选择都将要留下无限的遗憾。“生”是 一次性的,舍了“生”不可能再生,永远失掉了“生”。 “生”是“义”的前提和基础,一次性的“舍生”就永远的失去再次“取义”的机会。“舍生”是义无反顾,“舍生”又将我们连根拔起,所以“舍生”是一次真正艰难的选择。但选择的艰难性正是选择的道德性。“舍生”是难,那么“舍义”呢?保存身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如果每一次的“舍义取生”都是为了下一 次“舍生取义”,就永远不能“舍生取义”了,就必然是一次次“舍义”了。暂时的“舍义”就成为偷生的借口,且“义”不是草木,舍掉还能再生,因为任何一次具体的“义”都是牵涉具体的人和事,其情境是不可复现的,一次性的“舍义”意味着永远的“舍义”。
TOP
207#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首先,舍生取义是一种英勇无畏的精神。在面对生死抉择的时候,为了坚持正义和真理,人们愿意舍弃自己的生命,这种精神是极其崇高的。历史上有很多英雄人物,如狼牙山五壮士等,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展现了舍生取义的精神。
其次,舍生取义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和珍视。在舍生取义的过程中,人们不仅是在为正义和真理奋斗,也是在尊重和珍视自己的生命。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我们如何去度过它。如果我们能够用生命去追求正义和真理,那么我们的生命就会变得更有意义和价值。
最后,舍生取义是一种对社会和人类的责任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为了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福祉,有时候我们需要舍弃个人的利益和生命。只有当我们把个人的命运与社会的命运紧密相连,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TOP
208#

古今中外因舍身取义而青史留名的不乏其人。从个人角度来看,他们失去的东西是弥足珍贵的,但他们获得的东西,却不是用金钱可以买来的。我们生活在与他们完全不同的时代里,我们不会像古人那样去“尽忠”,也不会像烈士在腥风血雨中献身。那么,“舍生取义”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又是何意呢?在今天的和平环境中,我们虽不致牺牲生命,但“舍生取义”并非离我们。他们身上那种永远不向恶势力低头,为中国发展奉献自己一生的精神,是我们前进道路上永不泯灭的光芒!
TOP
209#

回复 9楼李炜的帖子

舍生取义,其实不一定是要求我们要放弃生命去保持真理,更多的是有一种态度,有一种可以为了真理而去死的态度。
真理,有的时候并不掌握在大多数人手中,也有的时候不在少数人手中,一个人,持有的那种态度、意见,不一定要跟别人一样,也不必非要和别人不同,这个“义”应当来自自己切身的实践。
我们生来就要学习“义”,我们接受的教育也是“义”的教育,但是社会上总会有颠覆“义”的情况,这不代表我们就是错的。在遇见不公平的事物的时候,生命是第一位的,生命之下就是我们的坚持,我们的追求。
TOP
210#

在我看来,比起生理意义上的“苟且偷生”,孟子更珍惜人于精神境界的“生命”---“人格生命”,即“从义不从利”。对于无伦理的动物来说,最珍贵的,是生理意义上的生命,对于由伦理道德的“人”来说,精神人格被利与欲望吞没的时候,是生命个体作为“人”死亡的时候。此时,即便在呼吸,也不过“行尸”。
所以,孟子赞扬“舍生取义”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是孟子思想中“人”抛开物种类别,于精神层面别具哲学意味的“意义”,有但绝不仅仅限于“自我牺牲”的意味,是人作为“人”来说“自我圆满”的表现。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