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89101112131415 / 1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舍生取义 [复制链接]

181#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舍生取义是一种高贵的品格。前有戊戌六君子,后有董存瑞为了追求自己心中的义慷慨赴死。可见,“义”是一种极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驱使人们做出正确的选择,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
TOP
182#

「舍生取义」的思想,是孟子对孔子「杀身成仁」思想的充实和发展,论述的是人生的价值取向,二者同样是表述儒家人生观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舍生取义者,固然重于鸿毛。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盏灯,有人亮在高山之上,有人亮于深谷之中,有人则亮于岸边或路旁。每个人的生命之灯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点亮者,闪烁着不同的光芒。人来世上走一遭,不能只是充充数,还得发出点光。人,生时活出乐趣,迸发出意义,才是最高境界。人生的价值不以寿命为尺度,走在人生的路上,时间所提供的尺度是相同的,由于人生的态度和尺度有别,各自的体会和收获也相去甚远。用现代道德来说,舍生取义依然是一种非常崇高的道德,个人也能坚持这样的信念。但问题是,个人坚持舍生取义,不等于去苛责和要求他人也必须舍生取义,否则就是戴震说的“以理杀人”。
TOP
183#

        舍生取义是指为了坚守内心的信仰宁愿失去生命。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在兵败后被俘,企图自杀未果,又遭降元的张弘范劝降,也严词拒绝,以诗明志,绝不屈服于元朝的统治;清朝谭嗣同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泰然自若,慷慨赴死,他将自身视作国家变革的先驱;在解放战争时期,董存瑞为了保护战友,毅然以自己的身体为支架炸毁了碉堡,英勇地为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年仅19岁的生命,实为可歌可泣!这些人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舍生取义的典范,他们不害怕失去生命,“要留清白在人间”,保有自己的气节与大义。
TOP
184#

舍生取义,是我们历来谈论的经典话题。在鱼与熊掌之间,在生与义之间,我们究竟如何抉择?如果放弃了生存的机会,选择了精神上的义,又有怎样的阐释?
《论语》有言:“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也就是说,有道义的人,会为了心中的信念和仁道献出自己的生命。这就意味着,在这世上,对于一些人来说,有远比生命更重要的事物存在着,他们这一生不为活着而活着。慷慨说着“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儒学者,诉说着“死而不义,非勇也。”的古人,强调“士可杀不可辱”的文人,还有激昂陈词“义之所在,身虽死,无憾悔。”的勇士......可以看出,古人们心中崇高的道德信仰和敬畏生命的意识。他们视“义”为重于“生”的存在,并由此展开论辩,探讨“义”之所以值得重视的原因,并正确界定为“义”献身的条件。
“非其义,君子不轻其生;得其所,君子不爱其死。”白居易说,不合乎正义,君子决不轻易断送生命;死得其所,君子不吝惜自己的生命。实际上,对于“舍生取义”的界定,白居易采用的标准是判断事情的正义性质与否,这体现出他并没有漠视生命,而是尊重并意图最大化其价值。朱子也讲了相似的言论,“义在于生,则舍死而取生;义在于死,则舍生而取死。”生与死,不在一念之间,在于“正义”与否。问正义为何物?其实,正义象征着学者们心中学道的最高要求。也就是说,“正义”可以泛指一切与学问知识进步相关的因素。这足以体现出学者的伟大,而世人亦将永远铭记这些走在学问前沿的学者们,并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正如汪汲所述,“世俗以形骸为生死,圣贤以道德为生死。赫赫与日月争光,生固生也,死亦生也。碌碌与草木同腐,死固死也,生亦死也。”不错,在追求道的路上,有志的文人们不觉苦累,反而在这种奋进的过程中感到生命前所未有地鲜活美好。而在物质富足,却万马齐喑的时代中,他们往往寄情山水,为自己满腹的愤懑造一个发泄口。
生命诚可贵,但仍有人会视个人追求重要于生命。舍生取义的背后,是文人超世思想的显现和崇高的献身精神。
TOP
185#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在北京逮捕李大钊等80余人。在狱中,李大钊备受酷刑,但始终严守党的秘密,大义凛然,坚贞不屈。

4月28日,北洋军阀政府不顾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

临刑前,李大钊慷慨激昂:“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他高呼“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时年38岁。

舍身取义

是对自我选择的一种承认

把义看得比生命更重要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和态度

义是使我们舍弃一些 而执着一些的源头.
TOP
186#

湄公河行动,中国警方发出通缉令,活捉毒枭,于是中国刑警深入金三角,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将罪犯绳之以法,并且在中国执行死刑。期间,我们的刑警把生死置之度外,明知有不可预见的危险,还是义不容辞,这就是舍生取义。四川凉山火灾,消防人员奔赴救援现场,不幸遇难,这就是舍生取义。在今天和平环境中,我们虽不致牺牲生命,但“舍生取义”非离我们而去。“舍生”已不限于舍弃生命,也包括与生命同等重要的个人利益。“取义”也已不限于正义,而是包括正义在内的一切公益。这种意义上的舍生取义,虽不像先前的义士、烈士那般气壮山河,但却是不可低估的一朵火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有平时肯为公益放弃个人利益,在关键时刻才会毫不犹豫地献出生命。时代呼唤这种精神。只有这种精神在每个人心中牢牢的扎根,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我们的民族才能崛起。
TOP
187#

     舍生取义的意思是为了真理和正义能够牺牲自己的生命。这出自于《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是我所想要的,义也是我想要的,当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时候,我宁愿为了正义而牺牲自己的生命。舍生取义在我看来不是什么愚蠢的做法,而是一个人能够坚守自心,为了自己所信仰的大道而放弃自己的生命,也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古有荀巨伯探友遇到贼人攻城,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荀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荀巨伯身怀大义,为了坚守朋友之间的情义哪怕是面对死亡也不会惧怕,最终他“舍生取义”的高尚品格使得贼人感到羞愧,拯救了整座城池。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死是每个人最终的归宿,如果能够为祖国、为社会、为他人做点事情,即使是失去了生命也算是没有白活一场。那些驻守边疆而牺牲的战士、为了救火而牺牲的消防队员、在抗击疫情中牺牲的所有医护人员和后勤人员,他们的牺牲在我看来都是重于泰山的,即使他们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他们永远都活在人民的心中。
TOP
188#

孔门重在论生,很少言死,但知晓如何生,自然也就明了如何死。知道面对某些事情不该求生,自然坦然迎接死,“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表达的更为显明:“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阳明讲:“若违了天理,便于禽兽无异,便偷生在世上百千年,也不过做了百千年的禽兽。”与其做一多苟且于世数十年的禽兽,不如做一光明正大的成仁之人。生命或者说血肉之躯恐非为生命中最珍贵的,或有其他的追求比生命更为重要。
最后编辑湖北大学吴贤哲 最后编辑于 2021-12-19 18:52:35
TOP
189#

舍生取义,在我看来,此处的“义”,与其说是正义,倒不如称为我们所要追去的“道”。世上的人无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我为何而活。我们都曾经思考过,人生所求所得究竟为何。有的人生来就知道他们的“义”为何,并一直为之奋斗,这属于顶尖的圣人,并不是我们常人可及的。有的人并未关注过他们的“义”为何,只求碌碌无为得过且过,这是我们大部分的人,过好这一生尚且艰难,更不要说去求“义”。还有一部分人,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义”为何,且不曾放弃去思考,他们的人生就是去寻找“义”的过程,而求“义”的道路,即是他们人生的目的,这种人可以说是君子,他们甘愿为心中的“义”、心中的“道”付出生命,因为他们就是为此而生。而有些我们这种平凡的普通人,或许并不知道自己的“义”为何,却也愿意追随他人的“义”,为他人的“义”而付出生命。舍生取义,也是难能可贵的品质。
TOP
190#

《孟子.告子上》有一段话,提到孟子对利、义的辨别,他用“生”来代表私利,用“义”来代表公益。为了让世人了解有时候利、义是不能两存的,所以他用鱼和熊掌来做比喻,孟子说鱼和熊掌都是人们喜欢吃的珍馐,但是万一不能兼而有之,那只好舍鱼而取熊掌了。利和义也是一样,二者往往是相互冲突。这时候,孟子要世人注意公益是凌驾在私利之上的。生命虽然是私利的极致,但是为了国家社会的利益,也是可以舍弃的。对每个人来说,活着当然是大家的希望,但是有些事的.重要性却超过生命,为了这些事,我们不应苟且偷生。死亡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厌恶的,但是有些事却更叫人厌恶,为了这些事,我们也应挺身除恶。儒家独善其身的目的在于兼善天下,修己的目的在于安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是把群众利益摆在个人之上的一套修身哲学,所以孟子要人“舍生取义”的道理就不难了解了。成语中“义”字的内涵,可以扩大为仁义道德、美善真理、理想抱负等。
TOP
191#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仁义是知识分子最高的内在追求,作为知识分子中的一员,要坚持实事求是,发现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运用自己的学科知识,提供问题的原因,理科生更注重实践上,工业上的运用,创造实际价值,而我们哲学文科生要注重社会发展的风向,人内在品质的改变方向,认清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利弊,倡导一种合适的价值取向,平衡科技发展所带来的优劣。
TOP
192#

我们观看爱国题材的电视剧,总会听到很多仁人志士在英勇赴死时高喊一句:“士可杀,不可辱!”他们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大义而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体现了他们舍生取义的高贵品格。现如今,我们生活在这个和谐稳定的社会,不需要我们做到舍生取义来报效祖国,但是在生活中,我们依然要坚持住自己的底线,坚守住“义”的要求。
TOP
193#

在《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中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自古至今,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选择,小到穿衣做饭,中到家庭事业,大到国家兴衰,都是看负责实施者做出了何种选择,有什么样的选择,就会成就什么样的事业,会造就什么样的人生。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当生与义不可同在,孟子做出了“舍生取义”的选择。
孟子将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他认为“仁、义、礼、智”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东西,不是从客观存在着的外部世界所取得的。四者之中,孟子认为仁、义最为重要。“仁义”是孟子的道德论的核心思想,仁、义的基础是孝、悌,而孝、悌是处理父子和兄弟血缘关系的基本的道德规范。他认为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用仁义来处理各种人与人的关系,封建秩序的稳定和天下的统一就有了可靠保证。
但孟子所说的“仁义”,是有阶级性的,是建筑在封建等级社会的基础之上的。封建等级社会中,具有先进创新的思想本身是很好的事情,在人的生命大多数时候不是自己把握的社会里,与其苟且的像蝼蚁一样卑微的活着,倒不如侠肝义胆、义无反顾的争取一把,哪怕明知前方就是万丈深渊,也挡不住一腔热血横流。
当今社会,特别是当今的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国人民处在一种和平、和谐发展的环境中,自然也不需要人们去舍弃自己的生命,维护正义的力量。新的社会制度,更多体现的是民生,更多关照的是民意,更多关心的是民情,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向全世界宣告,我们要牢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是可悲的,一个没有信仰的人是可怕的,一个没有“根”和“魂”的民族,必将被历史的风沙所掩没,而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是有信仰的,其他动物不具有这种能力。有了一种高尚的信仰,就有了前进的方向,有了做人做事的原则。生命诚可贵,但生命如果只是体现在一具没有思想,没有信仰的行尸走肉般的躯体上,生命便失去了它更有价值的内涵。只有将生命与高尚的道德情操结合起来,才能让生命绽放它本身应有的绚烂。
古有“生与义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今应“生与义完美结合,展生命之美丽长河也”。
TOP
194#

舍生取义就是为了正义的事业而牺牲生命,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热爱生命的民族,更是一个崇尚气节的民族,为民族大义而舍生忘死者是值得我们当代青年学习的精神楷模,放弃生命,选择坚持大德高义的人,内心是堂皇的,思想上是熠熠生辉的,行动上是光明磊落的,声名是光耀千古的。
TOP
195#

第一次接触到生与义之辩还是在初中的《鱼我所欲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鱼和熊掌永远不能同时得到,因而就要有所取舍,自古以来,仁人志士更多选择了舍身取义。
谭嗣同“为变法维新而流血牺牲的第一人”; 邱少云”烧死一人以保全大局”他们都真正践行了“舍生取义”之举,点亮了民族未来之光。对于这些勇士,我们由衷的发出赞叹,而时至今日,在和平与发展的大环境下,舍生已不再单纯的指舍弃我们的生命,更多的是舍弃我们个人利益,以满足公众社会之义!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