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5455565758596061 / 6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七、爱护生命 [复制链接]

901#

《易传·系辞下》:“天地纲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天地之间的生育,如同人类男女之间的生育,生育就是生命的传承和延展,也是生命间爱的表达。因此“天地之大德曰生”。《乾文言》认为 “利者,义之和也”、“利物足以和义”,义与利是统一的,表现为生命之“和”。孟子认为人心本善,以不忍人之心推行不忍人之政,重民生,制民恒产,勿夺其利,途无饿殍;兴教化,庠序分设,孝悌以申,穷民有告。爱护生命就要求在合理的前提下追求一个大家普遍认可的东西,“和”,就是使世界生生。与“和”相对的是“战”战争,《孙子兵法》认为“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如果罔顾人民对正义与和平意愿起不义之战端,就严重违背了生生的原则。
TOP
902#

在中国传统的哲学中,对于生命的价值和重要性,对于民问题的思考深沉而严肃,跨越了千年的讨论,指导21世纪的今天,仍然是我们讨论的重要问题。从这些代代相传的语句中,突出了“人”的重要性,建立起了个体与社会之间的桥梁。
“安身者,立天下之大本也。”“安其身而安其心者,上也。”保全自己身体,是建立天下的大根本,保全身体心灵安宁,这里是最高的标准。我们从王艮的语录中看出了安身立命的重要性,我们的生命延续是根本的。只有在个体保全了自己的身体,心灵得到安顿,我们才能具有改造社会的能力,这也就是说社会的根据在于个人的安身。这里将个体的生命延伸到了群体的维度,生命的价值,既在于自我存续,更在于对他人生命的共情与成全。
孟子云:“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有固定产业的人才能有安分守己的意念,没有固定产业的人就没有安分守己的意念,我们只有具备安分守己的意念,才不会胡作非为,才能够克己守法,社会才能够稳定。在当今时代也是如此,稳定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秩序稳定的前提,民生问题是社会治理的重大难题,也是最基本的问题,“以民为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我们党一种追寻的宗旨,也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关键。
“人之生也,莫病于无以遂其生。欲遂其生,亦遂人之生,仁也。”我们要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当然也不能够忘记他人的社会需要。我们一直走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个体成功的同时兼济他人,方能构建更具温度的社会生态。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