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虚谦虚指不自满,肯接受批评,并虚心向人请教。有真才实学的人往往虚怀若谷,谦虚谨慎; 而不学无术、一知半解的人,却常常骄傲自大,自以为是,好为人师。谦虚是一种美德,是进取和成功的必要前提。 也许真是应了那句: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 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 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 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 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宋国大夫高阳应为了兴建一幢房屋,派人在自己的封邑内砍伐了一批木材。这批木材刚一运到宅基地,他就找来工匠,催促其即日动工建房。 工匠一看,地上横七竖八堆放的木料还是些连枝杈也没有收拾干净的、带皮的树干。树皮脱落的地方,露出光泽、湿润的白皙木芯;树干的断口处,还散发着一阵阵树脂的清香。用这种木料怎么能马上盖房呢?所以工匠对高阳应说:“我们目前还不能开工。这些刚砍下来的木料含水太多、质地柔韧、抹泥承重以后容易变弯。初看起来,用这种木料盖的房子与用干木料盖的房子相比,差别不大,但是时间一长,还是用湿木料盖的房子容易倒塌。” 高阳应听了工匠说的话以后,冷冷一笑。他自作聪明地说:“依你所见,不就是存在一个湿木料承重以后容易弯曲的问题吗?然而你并没有想到湿木料干了会变硬,稀泥巴干了会变轻的道理。等房屋盖好以后,过不了多久,木料和泥土都会变干。那时的房屋是用变硬的木料支撑着变轻的泥土,怎么会倒塌呢?”工匠们只是在实践中懂得用湿木料盖的房屋寿命不长,可是真要说出个详细的道理,他们也感到为难。因此,工匠只好遵照高阳应的吩咐去办。虽然在湿木料上拉锯用斧、下凿推刨很不方便,工匠还是克服种种困难,按尺寸、规格搭好了房屋的骨架。抹上泥以后,一幢新房就落成了。 开始那段日子,高阳应对于很快就住上了新房颇感骄傲。他认为这是自己用心智折服工匠的结果。可是时间一长,高阳应的这幢新房越来越往一边倾斜。他的乐观情绪也随之被忧心忡忡取而代之。高阳应一家怕出事故,从这幢房屋搬了出去。没过多久,这幢房子终于倒塌了。 在赞誉之词面前,你连连说“我不行”,大家会投以敬慕的眼光,因为你谦虚,不居功。 当你完全胜任某事,而又需要你承担时,你说“我不行”,大家会认为你缺乏魄力与勇气。 我主张在生活中必须有胆量说“我行”! “我不行”作为一种不表现自己的谦虚美德,被世人加以肯定。而这种“不表现”,却恰恰是鲜明的“表现”:表现了自己的品质,表现了自己的美德,表现了绝不止步不前的决心,表现了与他人相处的谦和。 而另一种“我不行”是否就欠妥当了?他们有的得过且过,不拉重套;有的远避重任,明哲保身;有的不求有功,只求轻松……这种“我不行”,于国于民于己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改革的今天,社会尤其需要敢想、敢说、敢做的有魄力的人才,而有胆、有识、有实力之人才适应当今改革大潮的需要,那种躲躲闪闪的“我不行”者恐怕难免被淘汰吧。 生活需要强者。“我不行”的谦虚美德自然要发扬,“我行”的魄力也要不断发展。多希望我们每个人在千斤重担面前都能踏实、坦然地大呼一声:“我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