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3738394041424344» / 5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一、赡养父母 [复制链接]

601#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每次看到这句话都有着一种痛恶的情感,其实孝敬父母不必等到功成名就衣锦还乡,而是在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出息和他们的身体健康与否来比较,父母最牵挂的还是自己孩子的健康问题,有些时候保证自己平平安安的也相当于一份很大的孝心,因为父母们总是有一辈子操不完的心,所以每当有人说着在外工作而顾及不了自己的父母作为托词,这是最可恨的在我认为。“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这就是我们的父母,赡养始于平常点滴。
TOP
602#

        美国有位传教士曾经说过“如果不牢记孝道乃中国人之家族的、社会的、宗教的,乃至政治生活之根据的事实,你便始终无法理解中国与中国人的真相”,的确如此,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中华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孝文化,正如黑格尔所说“中国纯粹建筑在这一道德的结合上,国家的特征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敬”,孝这一伦理道德最早产生并兴盛于周代,经过孔子、孟子等儒家学者的阐发,孝的内涵进一步扩大,汉代提出“以孝治天下”的观念,随后的历代统治者也都极力推崇和圣化孝道,历代百姓也将孝作为伦理道德之首时刻践行着。“孝”随着历史的推进,形成广泛而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并且日益深入人心,成为中国人永恒的伦理道德规范。其中《诗经》以鲜明生动的形象和动人心腑的艺术魅力宣扬着孝的观念,孔子曾叹曰“于《蓼莪》见孝子之思养也;于《楚茨》见孝子之思祭也”。《小雅·蓼莪》诗中 “哀哀父母! 生我劬劳” “哀哀父母! 生我劳瘁”,告诫人们必须懂得报答父母的恩情,不要 “子欲养而亲不待”,而诗中对于父母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赡养父母,既孝敬父母,既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也是人类社会应尽的义务。懂得父母的恩情,这是儿女最基本的孝道。
TOP
603#

在《论语》中,孔子是这样回答弟子们的问孝的,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可见,孝对于不同的父母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简单地在物质上满足父母的需要,更应该细心关注父母的真正需求,为父母着想,为父母尽孝才是。
TOP
604#

回复 61楼孙妍的帖子

百善孝为先,为人子女一定要孝顺自己的父母。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父母生下我们,然后把我们从婴儿一点点养大,照顾我们,关爱我们,保护我们,费了很多汗水和心血。我们要理解他们,孝顺他们,体会他们的不容易。然后到我们长成大人了,他们也老了,我们就要负起赡养父母的责任,这是为人子女第一孝道。
TOP
605#

我们今天坐在明亮的教室里,首先应感谢我们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然后父母努力工作,将我们养大,其中是父母无尽的心血,不光是在教育方面,父母关心着我们的一切,我们的学习生活,我们的工作,我们的婚姻,世界上永远真正对你好的人就是自己的父母,我们的孝敬和对他们的爱永远比不上父母对我们的爱,但是我们一定要努力孝敬父母,莫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再次发生。
TOP
606#

孝敬父母自古以来便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同时,法律也规定了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因此,无论是从道德还是法律层面来说,孝敬父母都是为人子女应有之义、必做之事。同时,孝敬父母并不只意味着金钱物质的给予,比起那些,我想父母更愿意我们多多与他们交流和团聚。
TOP
607#

在这个世界上,也许只有父母对我们的爱才是无私的,不求任何回报的。父母把我们养育成人,把所有的爱都给了自己的孩子,我们也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回报父母,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我们现在甚至是以后都会远离父母,但我们可以有事没事打打电话,抽出时间常回家看看,父母不求自己的每个孩子都有大作为,但求平平安安。现在他们都老了,让我们来好好的爱我们的父母吧!
TOP
608#

子夏问孝,孔子说“色难”。 色难者,谓承顺父母颜色乃为难也。和颜悦色奉养父母或承顺父母颜色即称为“色养”。色难与色养之间正差了一个“敬”字,《孝经》曾说,对于赡养父母,猪马牛羊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我们服侍父母,不顾劬劳,能够事亲尽“色养”之孝,那么就由“食养”层面提升到“色养”层面了。然而对于现在来说,色难”,是不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技术的进步而变得越来越容易解决呢?两千五百年后人们的孝心是否也随着种种思想教育、文化水准、学历、学位、文凭的提高而提高了呢?当一些人还认为《孝经》在现代社会里是毫无价值、古代的孝子孝女都是封建旧社会的愚民产物,那么面对这一份答卷,或许大家都会感到一些沉重吧。
TOP
609#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反映了多少人的无奈和内疚,父母在世时,自己总是有各种的理由来为自己辩解。我忙,为了更好地好的给父母物质生活在忙工作没办法去看望父母,可是等到你事业成功了,可父母已不在。你的事业你的忙碌哪里为了孝顺父母?我们要在父母在世时多多的去陪伴他们,他们不要求有多么好的物质生活,他们只是需要亲人的陪伴,父母在世时多多陪伴他们不要在他们不在时因自己没有多多的陪伴父母而留下遗憾。父母对我们的要求其实很低,他们需要的只是每天能够看到你,你能陪他们说说话。
TOP
610#

对于“孝”怎样实施,怎样实行孝道,在《论语》中也有提出规范。在《论语·为政》中就有记载“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 我对曰,无违。’樊迟日:‘何谓也?’子日:‘生,事之以礼。死,葬之 以礼,祭之以礼。’”从孔子在回答孟懿子和樊迟的回答中看,“孝”的表现应该是父母生时事之以礼,死后要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所以孔子把“礼”作为“孝”的行为标准。具体来看,《论语》中对“孝”的行为规范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物质奉养,民以食为天。行孝最基本的当然是让父母衣食无忧,在物质上赡养父母,保障父母基本生存条件;二、论语·里仁》中有这么一句“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说的就是父母在世,不做远游;如果必须远行,也应该有一个确定的方位。《论语·学而》也提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作为一个真正“仁”人,应该常记父母多年的养育之恩,心存感激,在父母在实施多陪陪他们;三、父母去世:葬祭以哀,坚守其道,父母在世的时候,让父母开心,让他们可以颐养天年,以此来报答父母对于自己的恩情,直至父母去世。对于父母去世,不是“孝”的终点,还是要继续尽孝。
TOP
611#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经》里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敬父母,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是理所当然,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父母倾尽一生所有只为了让子女更好的生活下去。当父母老了的时候,他们不再年轻,不再是那时可以为我们摆平一切的年轻男子与女子。他们或许需要我们的照顾,我们即使拿出当时他们对我们的一半的好对待他们就会让他们足够的欢乐。赡养父母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后代。当子女看到自己照顾父母无微不至的时候,也就知道了日后自己应当如何做。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无偿的给予你生命的父母。
TOP
612#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我认为父母对孩子最大的爱,是尊重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以提高孩子的独立能力。我们作为孩子应该理解父母,时刻怀抱一颗感恩之心,来回报他们的付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人世间最不能等的事情就是孝敬父母。
TOP
613#

父母是这个世界上对我们最好的人,他们总是想把最好的给我们。我深深地懂得,父母给予我们的太多太多,他们一生吃苦耐劳,一头乌发变成丝丝银发,晚年仍默默的为我们奉献。所以赡养父母是我们一生中必须要做的事,他们陪我们长大,我们陪他们变老,愿我们以后都足够优秀有能力给予父母幸福。
TOP
614#

乌鸦尚且知道反哺,我们本就没有理由不赡养我们的父母,父母,生我养我,一辈子辛辛苦苦,对自己想买的东西总是犹豫不决、再三考虑,但我们只要对某件东西多看两眼、露出喜悦之情,父母便会毫不犹豫的给我们买,父母受苦没有一丝怨言,但却一点都舍不得让我们受苦。而有些子女却需要让法律来“强迫”他们去赡养父母,这其中的问题是不是该让我们反思。别等父母不在了去后悔没有好好照顾他们,看着父母头发上日益变多的白发,多陪陪父母,多回家看看.
TOP
615#

回复 11楼杨兆勋0的帖子

    关心父母的身体状况。年纪大了的人,多多少少在健康上都会有些毛病。做儿女的应该时常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老人有哪些疾病,常吃什么药,常去哪家医院,常联系的医生,这些做儿女的都应该心中有数,并时常在生活中监督老人调养好身子。
    多关心父母的情感世界。如果父母离异单身一人,做儿女的应该多关心老人的感情世界。不要让老人老有孤独的感觉。尊重老人的意愿,找老伴也好,参加社区活动也好,总之这些方面做子女的应该支持,鼓励,让老人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多打电话,常回家看看,多陪陪老人。不要因为工作忙,应酬多就忽略了家中的老人,知道他们是多么牵挂和想念你吗?你能想象出他们在家看电视打发时间时孤独的眼神吗?当然了,如果你是明星他们可能天天在电视上能看到你。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