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112131415161718» / 5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尊敬父母 [复制链接]

211#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现在的孝仅仅只能被称为是养活爹娘而已。连狗马都能够得到饲养;若不敬重父母,那样活爹娘和养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不得不承认,孔老夫子的话就是够精辟,一矢中的。正如,阮籍所信仰的“真正的孝道,在于心,而不在于形。”

如果,仅仅在外表上注重对父母的孝,那么赡养父母就和养狗马没什么区别了,因为你仅仅只是给予他们物质上的需求,而没有从精神上给予关怀。这并不是真正的孝。只是伪孝。

TOP
212#

孔子告诉我们说,“入则孝”,在家里是个孝子。“出则弟”,出门在外面与兄弟分开了,怎么弟呢?就是在外面,对朋友、对社会、对一般人能够友爱,扩而充之爱国家、爱天下都是这弟字的意义。“谨而信”,作人非常谨慎,但是谈到这“谨”字要注意,不要变成小器。谨慎与拘谨是两回事,有些人作人很拘谨,过分了就是小器。“谨慎”在历史上有个榜样,就是我们中国人最崇拜人物之一的诸葛亮。所谓“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这是一副名联,也是很好的格言。吕端是宋朝一个名宰相,看起来他是笨笨的,其实并不笨,这是他的修养,在处理大事的时候,遇到重要的关键,他是绝不马虎的。那诸葛亮则一生的事功在于谨慎,要找谨慎的最好榜样,我们可多学习诸葛亮。

总之,所谓谨慎不可流于小器,这点修养要注意,这个人能谨慎处世而信——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一切都言而有信。同时又“泛爱众”,有伟大的胸襟,能够爱人,尤其在此时此地来讲,对同志的友爱,扩而充之,对其他人的友爱。理论上讲起来很容易,而广泛的爱人,那就是“君道”“师道”的综合,爱天下人就如爱自己一样,理论容易,要修养到如此真难。孔子说,假使一个人对这些都做到了,“而亲仁”,再亲近有学问道德的人做朋友,“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做到以后,还有剩余的精力,然后再“学文”,爱作文学家也可以,爱作科学家也可以,爱作艺术家也可以,爱作别的都可以,那是你的志向所在,兴趣问题,可以量力而行,各听自由。

TOP
213#

大学一堂选修课上。教授面带微笑,走进教室,对我们说:我受一家机构委托,来做一项问卷调查,请同学们帮个忙。一听这话,教室里轻微的一阵议论开了,大学课堂本来枯燥,这下好玩多了。

  问卷表发下来,一看,只有两道题。

  第一题:他很爱她。她细细的瓜子脸,弯弯的娥眉,面色白皙,美丽动人。可是有一天,她不幸遇上了车祸,痊愈后,脸上留下几道大大的丑陋疤痕。你觉得,他会一如既往地爱她吗?

  A、他一定会 B、他一定不会 C、他可能会

  第二题:她很爱他。他是商界的精英,儒雅沉稳,敢打敢拼。忽然有一天,他破产了。你觉得,她还会像以前一样爱他吗?

  A、她一定会 B、她一定不会 C、她可能会

  一会儿,我们就做好了。问卷收上来,教授一统计,发现:第一题有10%的同学选A10%的同学选B80%的同学选C。第二题呢,30%的同学选了A30%的同学选B40%的同学选C

  看来,美女毁容比男人破产,更让人不能容忍啊。教授笑了,做这两题时,潜意识里,你们是不是把他和她当成了恋人关系?

  是啊。我们答得很整齐。

  可是,题目本身并没有说他和她是恋人关系啊?教授似有深意地看着大家,现在,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第一题中的父亲,第二题中的母亲。让你把这两道题重新做一遍,你还会坚持原来的选择吗?

  问卷再次发到我们的手中,教室里忽然变得非常宁静,一张张年青的面庞变得凝重而深沉。几分钟后,问卷收了上来,教授再一统计,两道题,我们都100%地选了A

  教授的语调深沉而动情: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爱,亘古绵长,无私无求;不因季节更替。不因名利浮沉,这就是父母的爱啊!

  善待自己的父母,他们永远是最爱你们的。
TOP
214#

     孝心没有标准,因为孝心是每个儿女对自己长辈的一种爱,尊重,要是加上“标准”的话,那就更谈不上孝了,孝是发自内心的爱,孝心的定义就是自己的父母生活开心,安心,舒心,这是最好的孝心,因为父母的爱发自内心的,无求回报的,最无私的.孝顺孝顺,孝和顺是不一样的,顺是顺从父母,做父母希望做的,而孝是做自己认为对父母好的,自己认为父母需要的,其实也就是尊敬老人,赡养老人,让他们过更好的生活,在物质上精神上都尽可能的幸福.
TOP
215#

我相信,我们的同学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成为一个体贴、关心、尊敬、热爱父母的好孩子。生活自理,学习自己负责,主动与父母交流沟通。对父母有礼貌,上学、放学,都同父母打招呼,以免他们挂念。父母下班回家,能迎上前去,主动帮忙接东西。能听父母的话,接受劝告,不任性、不顶嘴,有事征求父母的意见,遇事与父母商量,做错了事主动认错,取得谅解。父母暴怒,先躲避后再解释。体贴父母,能主动帮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擦桌、拖地、盛饭、收拾碗筷等等,以减轻父母的负担,使父母欢心。父母生病时,能细心照顾,端水送药。吃东西时,能先想着父母。能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买东西事先征得父母的同意,不乱花零钱,少吃零食等等。
    同学们在人生漫长的生涯里,是谁将你养大?是谁送你上征役?是父母啊!如果你在各方面都能做到孝敬父母那也是一种成功。最后,让我以大家熟知的《游子吟》来歌颂父母的伟大吧!
TOP
216#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而在这文明的社会里,新一代的少年儿童似简把这些全都淡忘,全都忽视了。劳累一天的父母回到家,我们还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有一些同学甚至把父母当作仆人,奴隶来使唤。父母亲为了我们时刻操劳。他们成为过我们的启蒙老师;他们成为过我们的避风巷;他们成为我们遮风避雨的大翅膀。他们对我们的教育,对我们的爱护又让我们用什么理由不去爱他们?不去尊重,孝敬他们?以前的我也许从未体贴过父母,也许从未理解过父母。

但是现在,我改变了,我不像其它孩子撒娇,哭哭闹闹,因为我知道那是无知、幼稚的表现。我已经长大了,又怎能耍小孩子的脾气?我学会了孝敬父母,体贴他们、理解他们。在傍晚,爸爸妈妈忙碌一天,我为妈妈捶背,为爸爸按摩,消除他们的疲惫,在炎热的夏天,我为备课的妈妈送上一杯冰凉的果汁,使她提起精神;在漆黑的夜晚,我为沉浸在看报纸中爸爸端一杯热腾腾的绿茶,让他察觉到我的改变,星期天,为减轻妈妈的负担,我急先恐后地做家务活;早晨早早地起床,为爸爸妈妈做早餐,让他们更好地掌握时间;中午,我不催促疲劳中的妈妈立即做饭,我也不对她大声吼叫,我要理解体谅他们……
TOP
217#

     孝顺父母,不仅体现在给父母提供充足的物质,使父母衣食无忧。其实,这只是最基本的层面。更重要的,则是我们对父母应该表现出足够的尊重。论语当中有这样一则对话,孔子的弟子问孔子怎样才是孝道,孔子回答:“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意思就是说子女对父母的孝难在子女的容色上,若遇有事,由年幼的操劳,有了酒食先让年老的吃这并不是孝。我看到过有的家庭,吃饭的时候不让自己的长辈和自己坐在一张桌子上,而是给他们夹了菜单独吃,怕父母把家里昂贵的餐桌弄脏了,或者看不惯父母吃饭时的邋遢相。我不禁感慨,我们小的时候,不都是父母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吗,有哪个父母嫌弃过自己的子女呢?这样做真是对父母极大的不尊重,即使给父母享用山珍海味,我想父母也是不会高兴的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31 12:26:35编辑过]

TOP
218#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

孝敬父母,不仅要孝,还要做到敬。如果只是赡养父母,但是并不尊重父母,不能让父母感受到子女对自己的敬意,那么,对于父母来说无疑是很悲伤的。我们要孝敬父母,就要照顾着父母的各个方面,不能只满足物质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要满足作为父母希望得到子女敬重的心。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孝敬父母。

TOP
219#

孝心没有标准,因为孝心是每个儿女对自己长辈的一种爱,尊重,要是加上“标准”的话,那就更谈不上孝了,孝是发自内心的爱,孝心的定义就是自己的父母生活开心,安心,舒心,这是最好的孝心,因为父母的爱发自内心的,无求回报的,最无私的.孝顺孝顺,孝和顺是不一样的,顺是顺从父母,做父母希望做的,而孝是做自己认为对父母好的,自己认为父母需要的,其实也就是尊敬老人,赡养老人,让他们过更好的生活,在物质上精神上都尽可能的幸福.

TOP
220#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个正常、稳定、温馨的家庭能够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起到良好的作用,浓浓的亲情是孩子在家庭里寻找力量的源泉。我们从小生活在父母的怀抱中,接受来自父母和亲人的关爱和呵护,感受着亲情并在亲情的浇灌下茁壮成长。小时候,父母亲人是我们的港湾,为我们挡住雨雪风霜。长大以后,我们应该成为父母的依靠,所以孝敬父母应该成为我们日后的一件大事,爱父母才能爱他人。

有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也?”孝敬父母,敬爱兄长,是行仁的基础,在家庭里有孝顺之心,在社会上自然有尽忠之心。

TOP
221#

现在人们把赡养父母就当作是孝。然而,人们,人们也能养狗,养马。如果赡养父母没有尊敬之心,那么,这与养狗,养马有什么不同呢?

尊敬父母是要发自内心的不是只要表面说说而已。

从古至今孝子对待父母就是平时要表现得恭敬,赡养父母要表现得愉快,父母生病时要表现得很担忧,父母去世时要表现得很悲痛,祭祀父母要表现得很庄重。

孝子要对父母有很深深的爱,必定有温和的气象;有温和的气象,就必定要有喜悦的脸色;有喜悦的脸色就必定有柔和的容颜。

总之父母叫唤时;不要慢吞吞地答应;父母交办的事,必须赶快去做,不要偷懒;父母有教导时,要恭敬的听取;父母责备时,应当顺从并承担责任。

冬天要留意父母是否得到温暖,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凉爽;早上应向父母问安。

父母喜欢的,应尽力提供。
TOP
222#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个正常、温馨、和睦的家庭对青少年和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从小生活在父母亲人的怀抱中,感受着浓浓的亲情,在亲情浇灌下茁长成长。小时候父母亲人是我们的港湾,长大后我们应该成为他们依靠的臂膀,所以孝敬父母应该成为我们日后的一个甜蜜的负担。

      有子云:“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也。”孝敬父母,敬爱兄长,是行仁的基础。在家庭里有孝心,在社会上自然有尽忠之心!

TOP
223#

      尊重老人是社会公德,孝敬父母是儿女的天职。何谓孝道?孝是孝敬、孝顺、孝养;道貌岸然是必然或必经之道。合言之,孝道是为人子女,或为人弟子,对于父母兄长必须恭敬顺从,供养侍奉的正道。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孝道,故有“百行孝为先”之说。
     “孝”是一个会意字,意思是老人紧紧靠着儿子,其基本含义是子女要善于侍奉和赡养父母的意思,它是家庭美德的具体体现。但是从孝道的历史发展过程来看,传统的孝道具有它的两重性。中华民族因来非常重视孝顺父母和尊敬兄长,并身体力行。在这种意义上,孝道属于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之一。特别是随着我国老龄化步伐的加快,老年人的增加,讲究孝道对当代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
       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中批判“孔孟之道”,把孝道文化全盘否定,后又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市场经济的冲击,致使一些人的思想道德滑坡,“敬钱不敬老”、“敬权不敬老”、“敬小不敬老”,千方百计“刮老”“啃老”。有的不赡养老人,有的抢占老人的财产,有的干涉老人的再婚,有的视老人为“包袱”、“累赘”,甚至逼迫老人走上绝路等。社会上这些不孝的行为,从反面告诫我们,必须加强对中华民族孝道文化的研究、发掘、整理、弘扬其精华,使之成为公民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推进和促进家庭美德的建设。
TOP
224#

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通常把孝顺作为衡量一个人的最基本标准!孟子说过: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可见孝顺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在现在的社会又有多少子女真正的孝顺自己的父母呢!我们作为大学生!更应该以身作则!从点点滴滴做起!好好学习!将来有了好工作!才有能力为自己的父母尽孝!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那天!才追悔莫及!
TOP
225#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因为工作或者其它的事常常冷落了父母,或者就是和父母生活很久了,习惯了,也就没有太在意父母的精神方面或者他们的心声。常常给父母一点钱,让他们生活过好,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孝敬。可是动物也会赡养他们的父母啊!

有一家人,人丁兴旺,家庭过得幸福美满,家里就只有一个老人,可她提出来要去养老院。家里人都不同意,说生活也过得好,她一个人去也不放心。也怕人家说闲话啊!  可是老人为什么想去啊?因为家里老小都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留她一人在家。老人去养老院是去找伴啊,去找人陪着,毕竟人是群居的,融不得寂寞。

很多事,要站在父母的角度想一想。孝敬也并不只是物质的事,我们应该关心他们的精神,思想,倾听他们的心声,多陪陪他们。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