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4142434445464748» / 5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尊敬父母 [复制链接]

661#

孝坛,二

中国有句古话说:百善孝为先,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孝顺父母的优良传统,古来有卧冰求鲤的孝子故事,如今也有2013年感动中国人物陈斌强以孝心感动华夏。中国人的孝道早已融进民族血脉,这是中国民族精神中的重要内容。《论语》中说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孝顺父母不仅仅只是养,不只是物质上的供应,还应该用尊敬、敬爱去赡养父母。当代人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社会中也出现了许多养老问题,确实社会中的青年一代肩负重压,无论以怎样的方式孝顺父母,都要记得真正的关心父母、走近他们的生活而不只是金钱上的供给。
TOP
662#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孔子所谓“孝”,最基本的含义是精神层面关怀父母,使父母愉悦,而非物质层面。与前一章 《论语》类似: “子夏问孝。子曰: ‘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第8 章)也印证了前面的结论, “色难”朱熹解释为: “盖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 必有婉容;故事亲之际,惟色为难耳,服劳奉养未足为孝也。旧说,承顺父母之色为难,亦通。” 无论是孝子之容 色还是承顺父母之容色,总之是精神层面的侍奉,也属“敬”之一种。“孟武伯问孝。子曰: ‘父母唯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第6章)本章解释众说纷纭,朱熹汇总为主要之两说: “言父母爱子之心,无所不至,唯恐其有疾 病,常以为忧也。人子体此,而以父母之心为心,则凡所以守其身者,自不容于不谨矣,岂不可以为孝乎?旧说人 子能使父母不以其陷于不义为忧,而独以其疾为忧,乃可谓孝。亦通。” 无论哪一解,皆非指物质生活层面,取前 一解恰符合《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将守护自己的身体作为 孝的开端。 通过以上分析,孔子之孝的基础层面可概括为:尊敬父母,从精神上关怀父母,并能体谅父母之心。在此并没 有物质奉养父母的含义,那是人与禽兽的区别,人性的基本要求,达不到“孝”的程度。
TOP
663#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百善孝为先”孝文化是中华传统美德中永远逃不过的话题。一方面,我们自古以来就有着重视人伦关系的观念,以家庭为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以壮大家族、光宗耀祖为价值追求,孝可以说是这一系列关系和秩序的规范的总称。另一方面,人们又将孝看作道德和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要素,是实现其他许多道德和价值(如仁、义、礼、忠、信等)的前提条件,因而受到格外的强调。但是现代人所理解的孝的含义受到了一些西方思想的冲击,很多现代人认为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完全可以用西方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的观点来看。在他们的理解来说,父母生下孩子确有抚养孩子的义务。这样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有些道理的。但是我想说的是只用这种西式的看法来阐述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是完全不足以的。孝文化在中国不仅仅是法律所规定的条文,更是中国人不可更改的先天的文化烙印。因此中国人的达到孝的状态不仅是完成法律意义上的权利与义务,还应注意父母的精神状态达到物质与精神相统一的孝。我想这才是现代人应该注意的一点
TOP
664#

尊敬父母是我们自古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传统。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孝道有三种:排在第一位的孝行是发自内心的尊敬父母,只有是心中所想,才能言行一致做到孝。如果不是发自内心,只是表面意思而已,不久成了伪君子。排在第二位的孝行是不让父母受到侮辱,我们能孝敬父母的行为还有就是不让父母难过,就像小时候父母保护我们不受委屈,不受侮辱一样。排在第三,也是最基本的便是赡养父母,乌鸦反哺故事我们都是听过的,我们不应该更有感情的赡养我们的父母吗?
TOP
665#

百善孝为先。
什么是孝?孔子说是要对父母有恭敬之心。父母含辛茹苦地养育我们,作为子女,我们不仅仅要赡养他们,更是要从心里尊敬他们。如果仅仅是当父母老了没有任何恭敬之心地赡养父母,那和养狗养马没有区别。如果我们从内心尊敬父母,那么尊敬之心表现在行动,我们就自然而然地会赡养父母。
但对父母尊敬、有恭敬之心并不是指任何事情都顺从父母。“父母说对就是对,父母说不对就是不对”,这种孝并不是真正的孝,而是愚孝,是没有自己主见的孝。我认为对父母有恭敬之心指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主动地关心他们,外出不在家时也要时不时地与父母联系、不让他们担心,与他们相处时是发自内心地恭敬他们,当他们需要帮助时不会抱怨、埋怨父母。当父母与我们意见不统一时,既不能一昧地与他们争论,也不能完全地顺从他们,而是要与父母商量讨论,决定出一个统一的意见。这才是真正的尊敬父母呀。
TOP
666#

小时候的我们都会说:"这世界上我最爱的是我的爸爸妈妈!长大了一定要…………"。但是长大了,你有实现这个承诺吗?长大了,你有了自己的想法,父母的关心和教导,被认为是"唠叨",会表现出一副烦躁的面孔,甚至会向他们恶语相向。没错,你——是长大了,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观念,会认为父母的话都不适合现在的自己,因为你已经不再是小孩了,但是,你想一下,看到你表现和尖刻的话语的时候,爸爸妈妈的内心会是什么样的呢?我认为是一种撕心裂肺的痛苦,类似于一种背叛,为什么呢?因为父母从小看着我们长大,也许我们小时候讲的每一句话,他们都深深记在内心,小时候的我们是多么的听话,不会对父母表现出不敬重,不会对父母还嘴;可如今,我们却用这种恶劣的态度对待父母,他们该有多么的难受呢?虽说这世界上没有感同身受,但是,请你们站在父母的立场想一下,或许,当你成为父母的时候才会明白爸爸妈妈的内心吧!但是,请记住:虽然你已经长大了,但是在父母眼里,你还是他们最最心爱的孩子,无论爸爸妈妈说了什么,都要记得尊重爸爸妈妈,不要伤害爸爸妈妈的心。相信我,这世界上爱你超过爱他们自己,能为你不惜牺牲一切的,终究还是父母,也只有父母。所以,请尊重父母!
TOP
667#

孝其实是子女对待父母伦理关系的一部分,这和儒家礼的思想很大的关系。子女对父母的孝来源于父母的养育之恩,子女诞生于父母这是一种肉体和精神的连接。所以这种关系本身就是从感性上来诠释的,而作为感性的人为了达成这种情感的延续,从孝顺父母到有了后代后被子女孝顺的过程都是一种孝蕴含于情感感性中的表现。所以孝就和其他品质不同,它是一种天生自然情感的表达,而孝当中的利益关系就变得极为淡薄了。“也许一个人他孝顺,但他不一定为人正直、一个人正直善良但他一定孝顺“就是证明。
TOP
668#

“孝”这一话题,这是古往今来人们谈论儒学所不能避开的。每每提到“孝”,势必会提及“百善孝为先”。那么身为子女的我们,该如何做到孝呢?我以为,尊敬父母便是孝的前提,无论怎么谈及孝,都离不开说起子女和父母的关系,父母养育了我们,无论是从情感上还是从伦理上的角度,我们都应该懂得感恩。
那么,尊敬父母又从何做到?最重要的便是从内心角度对父母产生尊敬,它并非一定是要展现外露出来,但展现出来的一定不会有不尊敬的存在。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懂得身为父母的不易,当我在父母面前时,我会时刻注意着自己的言行举止。国外有父母与子女是平等地位的这一说法,但我们也应该明白,这种平等应该是在处理问题时可以平等交流,父母可以与子女做朋友,但绝非是子女可以在一些事情上面不与父母商量便做出了决定。
另外,父母并不是圣人,也有犯错的地方,我们的孝并不是一切都需要按照父母的话做事,这是愚孝,是不可取的。当父母做错的时候,我们可以给父母提出建议,同样不能因为父母犯错了而不尊敬他们,尊敬父母与指出父母的错并不矛盾,只是我们此时应该注意方式。
TOP
669#

孝文化中最关键最核心最基础的思想,我认为就是尊敬父母,这里的尊敬不是单纯的供养,而是打心底的尊重和敬仰。这种尊重也不是指的“二十四孝”中的愚孝,而是“智孝”“真孝”。人间有三大真情:亲情、友情、爱情。如今,亲情缺认、友情缺位、爱情缺真的现象屡见不鲜。特别是在亲情方面出现的“六亲不认”的不孝与不感恩现象导致的问题已构成社会问题,影响了人际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建设的进程与质量。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的最基本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传统美德形成的基础,也是政治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的基本元素,也是当今政治文明、经济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忽视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所以在全社会范围内弘扬孝文化,提倡尊敬父母实则大有裨益。
TOP
670#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孝敬父母不仅仅是社会要求,同时也是我们感情的需要。中国一直都是比较注重家庭的,古代就有家天下之说,现代虽然人与人之间的现实联系已经慢慢减少,但是家庭还是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子女赡养父母,并不仅仅是对父母的一种回报,社会正常运转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子女回报父母的一种需要的满足,加深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对父母的赡养与宠物的照顾是两码事,对父母,我们有着更深层的心理因素,还有着尊敬、亲切、爱戴。正是这些感情使我们成为一个家庭。
TOP
671#

孝道就是感恩。感恩是一种力量,感恩是一种责任、感恩是一种义务。《诗经·尔雅》中提到:“善事父母曰孝。”就是说要尽心尽力对父母好,尊敬、爱护他们,这样才算是孝顺。子女是父母所生养的,因而子女对父母尽孝道是一种基本道德,也是社会道德的基础,更是人类天经地义的本质要求。
除了要赡养父母,爱惜自己也是孝顺的一部分。《孝经》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所以我们要自尊自爱,绝对不能因为外界的压力就伤害自己,我们应该做到守孝道。
TOP
672#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很多人确实向对待牛马一样对待自己的父母,完全没有孝道可言。有些人有劳动能力却依然在经济上压榨父母,甚至把父母的生存价值等同于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如啃老族。有些人对待自己的父母就像对待仆人一样,说话毫不客气,甚至大打出手。虽然如今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不必不像上述孝道那样,但至少我们要做到尊敬父母、爱戴父母、孝顺父母,与父母一道共创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
TOP
673#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孝顺父母,是为人子女的责任和义务,但是仅有孝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尊敬父母。
何谓尊敬?即重视且恭敬的对待。古时的孝敬父母更多的体现为父母与子女存在等级上的差异,子女对待父母要顺从恭敬、不得反抗违背其意愿。而当今所提倡的尊敬父母主要强调平等基础上的尊敬爱重。实际上,现在有许多子女不在乎父母的想法与感受,叛逆时肆意地顶撞,长大时因为与父母存在代沟而不屑与他们交谈,甚至于嫌弃和他们一起生活。父母何其难过,他们曾经在你幼时不厌其烦地教你说话,陪你走路、玩耍,与你谈心,教你道理。他们不曾嫌弃过你的笨拙、淘气,如今你的所作所为是如此的伤人。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趁青春还在,趁父母未老,多陪他们,多爱他们,多和他们走走、说说话、谈谈心。也许明年,也许今后,他们是否还在你身边,一切都是未知。
TOP
674#

  “孝”是儒家“仁”这一思想的基础,而“孝”则是基于血缘生命的纽带而得以维系。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那相应的,我们也应当给父母以回报,即尊敬父母。
  首先是要赡养父母。父母不仅给了我们生命,还养大了我们,因此,在父母遇到困难时我们理应赡养他们。
  其次,是要尊敬父母。在给予父母物质上的保障的同时,也应当给予他们心理和思想上的关怀,即要尊敬父母。《论语》中所说的“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正是这个意思。
TOP
675#

“孝”在中国人的思想中十分重要,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父母,在家庭中如何与父母相处也是当今人们时常讨论的问题。我认为对古代“孝”的思想我们要辩证看待,首先我们应该肯定并弘扬这种精神,但在“孝”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坚守自己的原则,不能愚孝。在这一部分中,作者提到“孝”包含了尊敬父母的含义。我赞同这一观点,对待父母,我们不仅在物质上要赡养父母,同时也要发自内心地尊敬父母,爱护父母。在精神和物质上满足父母,报答他们。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