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4041424344454647» / 5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尊敬父母 [复制链接]

646#

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孝敬父母是理所应当的,细化到给父母端茶倒水、帮父母学习网上购物、耐心听父母的唠叨,当父母有过错的时候,可以在恰当的时机点出来,不顶撞父母,父母教会我们走路、吃饭、写字和说话等,当子女长大后更应该尽心竭力地供养和照顾父母,不仅要满足父母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更应满足父母的精神需要,让他们安享晚年。尊敬父母并不是说全听父母的,儿女们也应该有独立意识和能力,不应完全地依赖父母,丧失自主能力。
TOP
647#

经典学习二、尊敬父母       云南财经大学     赵所丽        647层
        现代人对孝的看法。孝很简单,也很复杂,最主要的是心。在考虑父母的同时,请您先考虑自己,因为你才是父母的全部。二老不求自己过的多好,只是希望,他们在乎的你过的行就好。 而现今社会, 弘扬孝文化仍是人们孜孜不倦的追求。 孝 文化在现代社会究竟有何现实意义? 曾国藩所说:“读尽天下书,无非是一个孝 字” 。著名学者黎鸣说:“中国人最主要的生活习俗是孝敬父母。 ”就连西方的学 者也对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进行过充分的描述, 黑格尔在研究中国文化时 曾作过这样的分析:“中国纯粹建筑在这样一种道法结合上,国家的特征便是客 观的‘家庭孝教’ ,中国人把自己看作是属于他们家庭的,而同时又是国家的儿 女 。马克斯·韦伯说过中国人“所有人际关 系都以‘孝’为原则” 。由此观之,中国的孝不仅影响到中国的家庭和社会关系 甚至是影响到中国的政治统治。
TOP
648#


经典学习二、尊敬父母       云南财经大学     赵所丽        648层
            我对孝的看法。自古“忠”“孝”难两全。而我认为“忠”与“孝”正如拉力与重力,时而相向,时而共向,时而平衡。这正是取决于一个人对“义”的理解。中国传统的“忠”与“孝”是中国人民几千年道德核心,它们正是对应了“道”“义”“理”。而用我的话说,“道”则是“人间正道”,“义”则是“千秋正义”,“理”则是“天地知理”。“忠”与“孝”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中心之一。作为约束人们行为的思想一度被唾骂,但如今正是因为多年不常提而在人们心中“凉”了的“忠”甚至是“孝”,正要因为文化发展的前进而冲破层层阻碍,再一次进入人们心中。“忠”与“孝”是正义的升华,“义理”正是取决于“本心”,而这个本心就是“愿”,也就是人生下来就有的真心,对于这种包盖万物的心就是孔子说的“人之初”,人初之善升华为“义”,而“义”则是“忠”与“孝”之始。无“义”而有“忠”“孝”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正确的。“忠”与“孝”这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精神支柱就如两轮辉日,无论白天黑夜,不管人心如何,他们永存炎黄子孙精神之中,在每一个炎黄子孙“本心”中又一次生根发芽,成为人间最纯最净之“情”,成为外国人敬仰之“感”。“忠”“孝”是传统,是道德,是中华民族永远不变的真情!
TOP
649#

经典学习二、尊敬父母     云南财经大学   赵所丽        649层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行孝,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养其身。就是照顾父母的衣食住行,让他们衣食无忧,住得安心,出门无虑。《孟子》 说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所以我们要好好工作学习,打好物质基础 。
二、养其心。就是注意检点自己的行为,不让父母挂心,让他们安度晚年。尤其是父母在堂,不生病。在他们没有生育能力的时候,最担心的就是孩子生病,因此,有个健康的好身体是一大孝。特别是在现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中也要抽出时间看望父母,带去温馨与问候。
三、养其志。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正所谓望子成龙。我们做子女的应该力求上进,满足父母的志向。在学习压力较大的环境下,我们更不能有丝毫懈怠,树立远大志向,竞争到更好的资源。子女有成就是父母的欣慰,无论大小,无论成败,他们看到了你的坚持与拼搏,那都会在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TOP
650#

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我们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父母对我们的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孝敬父母最好的方式是什么?其实关于怎样孝敬父母,金钱和礼物都是次要的,我想对于在外求学的我们来讲,有时间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和父母聊聊我们的学校生活,必要的时候给他们打一个电话送去问候,让我们的父母感受到来自儿女的这份温情,就是一种很不错的方式。
TOP
651#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幸福,永远是从孝顺父母开始的。有的人一生顺利,无限洒脱;有的人一生坎坷,崎岖不平。生活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麻烦和挫折,有的人,能够迅速化解,有的人,却怎么也跨不过那个坎儿。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几年前,我听了一堂课,老师的一句“人生一切不顺,皆因不孝。”让我顿悟了许多,原来孝敬父母才是人生最大的成功。于是,我就拿身边的一些朋友做了验证,甭说,还真是,孝敬父母的人,他们的生活基本上都是一帆风顺的,而那些不孝敬父母的人,他们的生活简直一团糟糕。
解读“孝”字,你会发现,老字下面是一个子,寓意为孩子背着老人就是孝。
有时候,不是我们不孝,而是我们不懂得如何去孝敬父母,希望小舟的这些关于孝敬父母的四层境界能给您带来一些启发。
孟子说,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有爱才有家,有孝才有顺。孝门一开,百福皆来,一个孝字平天下,一个孝字全家安。
一个有孝心的人自然有感恩心、奋斗心,自然能感召子孙贤德,家道昌盛。做一个孝敬父母的人,你会发现,你的人生出奇地一帆风顺。

林则徐说,存心不好,风水无益;父母不敬,奉神无益。一个不懂得感恩,一个对父母不孝的人,怎么会对朋友真诚?怎么会兴旺发达?怎么会顺利?父母就是我们的活菩萨,对父母不孝就是对菩萨不敬,早晚会有报应!
父母为生命之根,子女为生命之续。孝敬父母天经地义,也是自然规律。感恩父母才有孝,遵守天伦才有顺。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才能财富丰足,儿女顺畅,家族祥和昌盛。幸福,永远是从孝顺父母开始的。不要只感叹“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却把孝敬这件事搁浅。
愿我们的父母都健康长寿,开心快乐。
最后编辑邓会珍 最后编辑于 2018-07-07 13:53:58
TOP
652#


人们常说,我们把自己最恶劣的一面都留给了父母。在外,对别人甚至陌生人和和气气,抱以真诚的微笑,和父母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吵的不可开交,甚至对父母恶语。这样怎能称得上孝呢?《礼记》中说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如果真爱父母,更应懂得父母对自己无私的爱,按照对待此生最爱的人和最爱你的人还有的样子,好好看自己的父母,你会发现父母头发白的部分比给的部分多了,越来越像个小孩子,也越来越敏感。如果我们这一生有意无意会伤害到别人,请记得,父母是最不该伤害而我们伤他最深。大孝尊亲。
TOP
653#

“卧冰求鲤”、“黄香温席”、“鹿乳奉亲”、“戏彩娱亲”等等,这些都是古人孝敬父母的成语典故,一直流传至今。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伟大的优良传统。
    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的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如何做人。他们为我们付出了多少心血。初为父母时,看着丑丑的我们,都认为这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儿,然后傻傻地笑的像个孩子。第一次走路,第一次喊爸爸妈妈,第一次学会自己吃饭,第一次学会穿衣服……一个又一个的第一次,让父母的心中充满着喜悦,他们不曾错过他们孩子的成长也不想错过,除非迫不得已。
    我们在长大,他们在变老。小时候是他们在教我们养我们,长大后他们离不开我们。他们从大人变成了一个老小孩,也许他们的思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会和我们产生分歧甚至代沟,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耐下心来教他们,听他们的意见和看法。我们不仅要在物质上满足他们的需求,而且也需要经常去看看他们和他们打电话,和他们交心。都说家是停泊的港湾,累了、想了,就回家吃顿有着家的团圆饭吧。
TOP
654#

在这里我所认为的孝顺不是盲目的孝顺,因为所有的人际关系都要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真正的孝顺应该是父母给予孩子足够的高品质的爱之后,使得孩子学会了爱,进而把这份爱反馈给父母的过程。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我们一天天的长大,也在一天一天的和父母告别着,我们应该珍惜这段时光,珍重自己孝顺父母。父母对我们的要求其实没有那么高,所以陪伴他们是最重要的,孝顺不只是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希望我们都能好好的爱我们的父母。
TOP
655#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身为子女,孝顺父母是我们责任,更是我们的义务,但孝顺父母不单单是尽到赡养他们的义务,更要尊重他们。
尊敬父母应该是建立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的。我们应该尊重、理解父母的想法,想他们所想,多为他们考虑,多为他们做些实事。当和他们的意见有冲突的时候,更应该和他们心平气和地交谈,使彼此能够了解对方的想法,而不是直接大吵大闹。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他们给予我们生命,陪我们长大,我们更要陪他们变老,切莫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而后悔莫及。
TOP
656#

      我从来不认为为博双亲之乐装疯卖傻是孝,也不认为闵损将继母的虐待视为理所当然是孝,更不认为郭屈为供养母亲活埋幼子是孝……
      孝原本该是“德之本,教之所由生也。”但不知何时起,孝成为了统治阶级从思想上辖制人民的工具,在各种变了味的宣传下,忠即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孝即是“父要子死,子不得不死”,难怪鲁迅揶揄自从得了《孝子》这本教科书以后,才知道行孝要比他所知的难上几十几百倍。于是现在有人摇旗呐喊,孝是封建主义的糟粕,我们不要孝!对于这种“无脑”言论,且当个笑话看看无妨,但这部分人的出现也确实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孝的本质是什么?怎样才是孝呢?孝在新华字典上的解释为“尊敬奉养父母”,可我不愿去这样理解孝,这样听起来,孝只是一种动作,照此说法,对父母的话言听计从,不加辨别,就加以实行和承受也算是敬了,然而不算是孝,看从前曾参被打得半死,还关心老爸手痛不痛,孔子听到后告门人曰“参来勿内也”为什么?因为这不是真正的孝,那奉养父母,就算孝了吗?
      看当代作家毕淑敏呼吁人们尽孝“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奉养父母的钱越多,子女就越孝了吗?毕淑敏可不是这个意思,她说“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孔子对曾参的评价与毕淑敏孝心无价的观点让我明白了一件事,孝不单单是一种可以显露和衡量出来的行为和价值,这样将孝“物化”实有驳于先贤们对孝美好的诠释。“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的本质是爱,是一种对家庭,对社会,对生命的爱,它是一种情感的依托,是一种精神的眷恋。
TOP
657#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是真正的孝顺父母,不单单是金钱和物质方面对父母的回报。孝敬父母就是要从心里爱戴父母,尊敬父母,并且要注意维护自身的形象,因为孩子的形象是和父母的形象是维护在一起的。在为人处世上,不能只顾自己的想法,也要考虑自己的行为对父母的影响,不能因为一时冲动,让父母背负不好的名声。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的孩子,你在外面做好事,别人也会赞赏你的父母心地善良,教子有方,你在外面做坏事,别人不止对你十分怨恨,也会对你的父母指指点点,批判他们不能教好孩子。
TOP
658#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关于“孝”,我国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历史典故,孝感动天便是其中一个著名的故事。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TOP
659#

中国从古至今一直弘扬着孝敬父母这一传统美德,在古代先人们有就深刻明白这个道理,流传下来无数孝敬父母的故事,例如杨华为了孝敬年老的父母,辞去所有的官职,带父母回乡安度晚年,舍弃了他的利益,在论语中也有这样的例子,“事父母,能竭其力。”就是告诉我们要竭尽全力去孝敬父母
TOP
660#

我看到周围形形色色讲孝道和不讲孝道的人,感触很深,觉得历代儒学之士大力宣扬“孝道”在慢慢的流失古时,皇帝都缉借推崇“孝道”,来稳定其统治。而现代社会的个体,基本上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往往都忽略了“孝道、孝顺”。我觉得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孝道”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仅作为一种美德来提倡是远远不够的,应该确立法案让人们意识到“孝”的重要。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