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526272829303132» / 3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四、自尊自爱 [复制链接]

421#

自尊,顾名思义,就是自己尊重自己。一个有自尊的人是不会去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会让别人歧视和侮辱自己。自爱,就是自己懂得爱护自己和珍惜自己的名誉,树立一个良好的个人信誉。自尊是自爱的目标,自爱是自尊的表现,要自尊必须自爱。自尊自爱是为了建立和维护自己的尊严,自尊自爱是维护个人乃至民族尊严的前提。一个自尊自爱的人应该是有理想,有抱负,有气节,有人格,有个性,有主见,有毅力的人。
TOP
422#

君子一举足,不敢忘父母;一出言,不敢忘父母。一举足,不敢忘父母,故道而不径,舟而不游,不敢以先父母之遗体行殆也;一出言,不敢忘父母,是故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及于己,然后不辱其身,不忧其亲,则可谓孝矣。(《大戴礼记·曾子大孝》)
不辱其身,不羞其亲,可谓孝矣。(《礼记?祭义》)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孝经·开宗明义章》)

子女之能孝,会保重好自己的身体。但这是不够的。子女所言所行不招来污辱,不使双亲羞惭。不让父母为自己忧虑,这是做得较好的。但若能“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这是孝的最高境界。“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首先需要一个健康的身体,然后能循道而行。做出自己的贡献,然后扬名于后世。可知孝之始与孝之终有其层级,但从其同来说,它们亦是一个整体,有一致性。保重身体、举手投足能谨是“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的一部分,后者包含前面二者。“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需要自我自尊自爱自重。不可损伤自己,不可自暴自弃。爱重自己,去做真正的自己。每个人循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自己的能力,终身为之奋斗。如此则更有可能于世有所益,更可能“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自尊自爱在不要损伤、不要自暴自弃以外,还要去发现自己,勇于去做自己。如此是对得起自己,也是对得住父母。估且不论扬名,他们希望你开心。
TOP
423#

一个人 ,生活在世界上,一辈子,过眼烟云。
    忽然,繁华似烟花退去,身边竟无人相伴,抑或虽有人,心却没了依靠。
    感慨嗟叹,寂寞惆怅,伤感非常。
    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明了的经历,将童话善良恶狠狠地撕开,露出里面血淋淋的皮肉,深及露骨,刻骨铭心。
    父母是你年幼时的保护伞,在他们最灿烂强健的时刻,却是你最懵懂无知的时候,你不懂得他们的重要,也不珍惜他们的好,更不会曾想到,这样无私温暖伟大的相伴,竟伴随的是短短数十年倒计时般岁月的逝去,也会有衰老疾病,更会有终究要分别的一天,那样残忍的休止。
    所以当我们长大,木然发现父母的白发,皱纹,竟别样刺眼,岁月沧桑却无情地刻画在他们的身体上,再也无法平复,而我们的哀愁失落惘然,也再也无法似孩提般肆意在他们怀中哭喊,因为不忍见到他们的心痛和无奈,因为更明了他们会因此更为担心,所以,强忍,所以,将一切成长的苦痛,所有对人生的愤懑不满,压抑肩头,深埋心底,报以坚强而满足的微笑,让父母宽慰,让爹娘心安,这抑或就是给他们最好的礼物,最好的孝心。
    这,也许就是长大,也许就算是懂事。
    善待父母,有生之年,时刻像下一秒仿佛要失去他们般地疼惜他们,关爱他们,莫待那一天最终到来时才锤胸顿足,追悔莫及.
    这,也许是最好的孝心吧.
TOP
424#

生活是美好的 值得向往的, 追求爱情是你们权利。如今时代进步了,社会很开放,女性地位也不断提高,很希望女孩矜持些,要懂得:只有自爱才会有爱,只有自重,才会有人尊重你。自尊自爱才会获得你一生的最爱 自尊自爱才是对父母最大的小孝。
TOP
425#

  《孝经·开宗明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履行孝道首先要自尊自爱,爱自己的身体,尊重自己的人格,这是孝的开始。我们不能保证肉体不受伤害,但是可以尽量规避这些伤害。例如,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为人处事要温和,不与人结怨;与人发生矛盾,不用武力解决,独处时,不触犯法律;尤其作为女生,更要自尊自爱,自尊自信,不做“没有骨头”的人,不依靠自己的身体和美貌攀附权贵……我们不求扬名后世但求立身行道,不使父母蒙羞。“立身行道”,要有崇高的道德修养,实行独善其身与兼善天下的大道。“身有伤,贻亲忧;徳有伤,贻亲羞”,所以我们要自尊自爱,不自取其辱,不轻毁自己,不让父母担心自己,不让老人有“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我们更要修德立身,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在学习生活中,与人交往时,工作岗位上做一个有德行的人,不做让父辈蒙羞的不肖子孙……
TOP
426#

自尊自爱,就是要修身养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提高道德境界。其主要包括两方面,即爱肉体物质的自我和精神道德的自我。把自尊自爱,作为力求完美的动力。即做到自知、自主、自超、自善、自卫、自尊、自控、自由。自知自主是自爱的前提,自知指自我认识,自主指个人在选择、决定时自我做主;自超自善是更为深刻的自爱;自卫自尊是对个人生存权利,生存价值,人格尊严的追求和维护;自控自由才是女人实现自爱的境界。首先是对心灵自控,这种内控使我们摆脱欲望、焦虑、恐惧、盲目乐观和悲观。其次,努力维护、完善自己的形象。包括内在和外表形象,内在形象指人格美,外在形象指仪表美,我们要求的形象美是人格美与仪表美的统一。维护自己的形象要注重仪表,要举止文明,要讲礼貌。一个人可以没有荣誉和鲜花,可以贫困,但不能没有自爱自尊。不管别人是否尊重你,你自己要尊重自己。古人云:人到无求品自高。敬人者,人敬之。
TOP
427#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保护自己的身体,是孝的最初表现,自己身体是父母的生命延伸,人类延续是保存人类的重要方式。但是要我们做到和以前古人那样是不可能的,但在现代这就话仍然有重要意义,父母养育你十多年,费了多少心血?花了多少精力?寄托着多大的希望和梦想?身体、生命,就是你自己的吗?父母爱子女是无私的,是最伟大的爱。父母希望你珍惜生命爱护自己,孝的意义在于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损伤自己的身体,只会给父母造成忧虑与担心。为了父母,应当爱惜自己的生命,尽量避免危险。保护身体,锻炼身体,保证健康,自尊自爱是父母非常关心的问题。
TOP
428#

一个人 ,生活在世界上,一辈子,过眼烟云。
    忽然,繁华似烟花退去,身边竟无人相伴,抑或虽有人,心却没了依靠。
    感慨嗟叹,寂寞惆怅,伤感非常。
    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明了的经历,将童话善良恶狠狠地撕开,露出里面血淋淋的皮肉,深及露骨,刻骨铭心。
    父母是你年幼时的保护伞,在他们最灿烂强健的时刻,却是你最懵懂无知的时候,你不懂得他们的重要,也不珍惜他们的好,更不会曾想到,这样无私温暖伟大的相伴,竟伴随的是短短数十年倒计时般岁月的逝去,也会有衰老疾病,更会有终究要分别的一天,那样残忍的休止。
    所以当我们长大,木然发现父母的白发,皱纹,竟别样刺眼,岁月沧桑却无情地刻画在他们的身体上,再也无法平复,而我们的哀愁失落惘然,也再也无法似孩提般肆意在他们怀中哭喊,因为不忍见到他们的心痛和无奈,因为更明了他们会因此更为担心,所以,强忍,所以,将一切成长的苦痛,所有对人生的愤懑不满,压抑肩头,深埋心底,报以坚强而满足的微笑,让父母宽慰,让爹娘心安,这抑或就是给他们最好的礼物,最好的孝心。
    这,也许就是长大,也许就算是懂事。
    善待父母,有生之年,时刻像下一秒仿佛要失去他们般地疼惜他们,关爱他们,莫待那一天最终到来时才锤胸顿足,追悔莫及.
    这,也许是最好的孝心吧.
TOP
429#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保护自己的身体,是孝的最初表现,自己身体是父母的生命延伸,人类延续是保存人类的重要方式。但是要我们做到和以前古人那样是不可能的,但在现代这就话仍然有重要意义,父母养育你十多年,费了多少心血?花了多少精力?寄托着多大的希望和梦想?身体、生命,就是你自己的吗?父母爱子女是无私的,是最伟大的爱。父母希望你珍惜生命爱护自己,孝的意义在于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损伤自己的身体,只会给父母造成忧虑与担心。为了父母,应当爱惜自己的生命,尽量避免危险。保护身体,锻炼身体,保证健康,自尊自爱是父母非常关心的问题。大学生更要懂得自尊与自爱。
TOP
430#

大学生要学会自尊自爱,首先自己爱自己,自己尊重自己,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干个体由肯定自我评价引起的自爱、自重、自信及期望收到他人、集体、社会尊重与爱护的心理。通俗的说自尊及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它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我们可能有不如意的地方但是我们自己尊重自己,无论是自尊还是赢得别人的尊重,都是快乐的。
TOP
431#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父母生之,子弗敢杀;父母置之,子弗敢废;父母全之,子弗敢阙。”,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们的一切都是父母给的,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养育我们,教导我们,倾其所能地去爱护我们。生而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对陌生人的善意帮助都尚且感激,更何况是为我们劳心劳力的父母。孝是我们中国人传承千年的优良传统,在当今的中国更应该由我们去传承和发扬。要做孝顺的孩子,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爱自己,自尊自爱,自立自强,不让父母为我们操心。还要爱惜身体,不让自己生病让父母难过。子女是父母用心去爱护的人,是父母快乐的源泉。我们过得好,才能让父母真正地放心,真正地开心。这是孝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TOP
432#

孝之道,要洁身自好。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此缘由尚且为次要。身为儿女,虽为父母所生所养,但并非父母的附属之物,而是独立于父母之外的个体,自己的身体,自然有权自己决定。但虽如此,儿女作为父母之爱的结晶,既是父母爱情的延续,也是父爱母爱的对象,享受着父母对自己一生的爱。而我们,正是被这份爱所养育成人。洁身自好,并非自己无权掌控自己的身体,而应是自己的安好,便是父母最大的期盼。孝道,正是从此种小事出发,让父母少些担心,少些难过,多些幸福与满足,方是我们对父母爱意的最贴切的表达。
TOP
433#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若有所伤,有所毁,不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更是对父母的不负责任。不堪学习压力和重负的高三学生,选择以死亡来逃避这一段黎明前的黑暗,让父母终日以泪洗面,承受丧子之痛。为人子女不但没有报答父母之恩,还拿了一把锋利的匕首捅向父母的心头肉。然而这并不是个例,甚至呈现出低龄化的倾向,未经世事的他们,选择伤害自己更甚者以生命为代价的方式宣泄压力,因而得到解脱,徒留父母伤悲和自责。
所以,自尊自爱是何其的重要,自尊自爱不仅是一个人生命健康的保证,也是对父母的最大尊重和孝顺!
TOP
434#

在学习“仁的对象”时,仁的第一个对象就是自己——人必其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然后人敬诸。而在孝这里,也同样的强调爱自己的重要性。我在写“仁的对象”那一课的学习感悟时,写到认为现在的社会环境太过于强调奉献,而并没有强调爱自己才是仁的逻辑起点。而在我看来,在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中,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父母与子女关系的割裂。在工业社会中,家庭关系似乎没有小农社会时那般联系的紧密,在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也受到西方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冲击。总是听到有人表达对西方自由平等的家庭关系的向往,认为中国的家庭关系无论是对父母还是对子女都是束缚。“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在当今这个强调自由与个人的社会中,仿佛是句笑话。有一句话我们耳熟能详,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而父母血亲,是我们天然的自然关系。关于孔子的仁,有一个理解是,仁,即妊,仁首先是建立在父母与自己的血缘关系中的。一旦我们出生,有一件事情我们绝对不能改变的就是与父母的亲缘关系,这样的关系,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被后天的东西所打破的。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说孝,也一定要强调爱自己。孝悌是仁在家庭关系中的体现,可以说是一种更为具体的仁。如果不爱自己,不懂得自尊自爱,如何去爱别人,如何去尊敬别人呢?所以说,要孝敬父母,首先要善待自己,让自己变成更好的人。其实很多父母的愿望,也只是希望子女爱自己罢了。
TOP
435#

《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二章这样说:“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狭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圣人反躬自省了解自己,而不会限于己见,夸耀自己,懂得宝爱内在真实的自己,而不为外在的荣华富贵所迷惑,同时,孝道也强调自爱的重要性。“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的,所以自尊自爱也是尽孝的一种方式,虽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中的观念变得越来越开放,但是“百善孝为先”,一个人的出生和成长都是由父母来引导的,自尊自爱不只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让父母放心的做法。一个人如果都坐不到自尊自爱,那他如何去爱别人呢?反而观之,如果一个人都不能自尊自爱,又哪能指望他来孝顺父母呢?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