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011121314151617 / 1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九、为亲解忧 [复制链接]

226#

为亲解忧,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纵观古今,有孝心的子女们总会主动将父母放在心上,将自身的一言一行与他们的感觉紧密联系,不让父母感到不适与痛苦。正如文中所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父母唯其疾之忧。”,不错,父母担忧离家在外的儿女,故告知父母自己的去向是十分重要的。而人们常说,照顾好自己就是对父母最好的礼物,这也道出父母的心声:子女平安健康比什么都重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天下父母心的共同性——对子女仅有最低的期盼,即平安。我想知道我惦念的儿子、女儿在哪里,我要知道他们在哪,我才能为他们祈福,让他们平安归来。生老病死是常事,可我就算明白这样的道理,也不希望它发生在我的子女身上。
父母的爱,那么简单,那么纯粹,那么伟大......为亲解忧,就是照顾好自己,心系父母,莫要让他们陷入绝望又苦涩的等待中。
TOP
227#

怎么样才算为亲解忧呢?
《孝经》开宗明义章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这就是告诉我们首先要爱惜自己,因为父母对子女的爱、子女对父母的爱都发于自爱,即生物延续自身生命,并使自己快乐的本能。此为孝之始。

其次,就是让父母的精神遗产能够留存于世。这样做,一是能够让父母在世时能够感受到子女带给他们的荣耀,从而让父母发自内心地快乐;二是在父母去世之后,让他们的精神与世长存,从而让他们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此为孝之终也。
TOP
228#

可以看出《孝经》中所说是围绕生命延续这一核心。

孔子本人也有过相关阐释。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等等,其中为孔子所言,且与孝的定义有关者,共有五章,在此处就不一一列举,有兴趣可以自行查阅。

从这些阐释中为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更多的是在教授与父母相处过程中该如何行止,而并没有讲述孝的具体含义。个人认为这恰恰说明孝的方式并没有一定之规,孔子作为一名重视因材施教的老师,在弟子问孝之时,结合各弟子的特点,给出了适合他们的答案,让他们在生活中践行,从而渐渐明了孝的含义。而孔子生活的年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某些国学班一样,让小孩子背诵弟子规,如某些女德班一样,让女学员们学什么三从四德,这些组织者实在是又蠢又坏,为了一己私利毒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本朝太祖当年就曾写过《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来批判教条主义,而今居然还有人对这些东西趋之若鹜,实在可悲可叹。

孔子曾教导曾子,让他面对父亲的愤怒殴打时要躲闪、逃跑,而不是愣着挨打。因为如若曾子被打坏,他的父亲可能要面临牢狱之灾,更遑论内心的痛苦,这是将父亲置于不仁的境地。连孔子都反对教条主义,反对愚孝,什么《廿四孝》就不要拿出来丢人现眼了。我们在和父母相处的时候,不必拘泥于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万万不要愚孝,父母有过错,我们要规劝引导,必要时采取诸如大义灭亲等必要措施。千万记住,我们要从爱出发,如此才是亲子关系的正道,才能让亲子关系更加融洽。
TOP
229#

内心爱父母,外在的行为有很多,最重要的一点是让父母对自己放心,不要让父母对自己担心,这样他们每天都会陷入恐慌之中。其次要尽自己所能,为父母多想一点,给父母买一点力所能及的东西,父母都是非常节省的,有时候你真心的去善待他们的时候,他们就能感到欣慰,虽然他们不曾对我们有所要求,但是那种不求回报的付出,再得到意外之外的回馈,总是能让他们感到一种年老之后的安全感
TOP
230#

在自己工作的这几年,见过很多自尊自爱孝顺父母的人,也见过很多崇尚及时享乐,孝顺品质的出现,往往在那些年龄较大的人或者很踏实勤奋的人之中,他们虽然可能没有很高的学历,没有很高的收入,但是与他们的交流之中,能体会到他们的单纯,每次遇到这样的人,自己也都会尽力的去帮助他们,同时也会善意的提醒他们要记得保护好自己。这类人在社会中真的是太不容易了,在人际交往中,总是不乏那种利己主义者的存在,总是能在这类人身上得到自己想要的价值,经历生活中不友好的一面,依然保持一颗善良的心是极其可贵的,一个成熟的人能体会到别人的不容易,能看到每一个男人背后还有一个家庭的存在,在销售这一行业,如果不能让自己的徒弟获得一份满意的收入,尽快的劝退他们也是一种好的选择,因为在员工的背后,有父母有妻子有子女需要他去照顾。为了一己私利去要求别人留下来,虽然别人生活的快乐,但没有收入,对背后的家庭而言就是一种残忍,在我们这份工作中,似乎很多管理者都热衷于留下更多的队员,而忽视给他们带去技能的提升,收入的提升。但对于自己而言,严格是一种爱,如果不能给别人带来成长,享受生活就是一种痛苦。企业管理者的定位应该和法官类似,内心需要保持仁慈,但是做的决定不能带有自己的个人情感,需要制定出更适合员工长期发展的规则,在这个规则之下,员工能得到成长,有最高的收入。如果把自己的个人感情加入到对单个员工的照顾之中,因为他的工作失误而导致他人劳动成果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或者将原本属于更好的员工的奖励给与私人关系良好的员工之中,对优秀员工的辛苦付出更是一种不公平。长久如此,只会让团队的竞争力和凝聚力越来越弱,最终团队和员工都没有取得更好的结局,背后的家庭也会因此丢失收入来源。
TOP
231#

为人子女,除了照顾好自己不让父母担心外,要尽可能地为父母排忧解难,力所能及地去照顾父母,关心他们的生活。
TOP
232#

父母,唯其疾之忧。父母亲总会为子女的健康担心,恨不得把疾病替换到自己身上。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孝之始也,古时男子蓄长发,不轻易修剪,践行孝道。现如今我们不必保留头发,但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不让父母操劳也是行孝之首要。今年是我在外地读大学的第二年,幸运的是过去的一年里的身体未曾抱恙,一片感冒药都没有吃过。可前段时间,却长了颗蛀牙,隔三差五的疼痛对我的生活产生了影响,严重的时夜不能寐。我对忍受疼痛的能力向来很差,很容易就抹眼泪,第一时间就想给母亲打个电话诉苦,告诉母亲我很不舒服,可转念一想,我这么说完母亲又会是什么反应,小时候蛀牙痛母亲抱着我到处跑,我哭她也陪着我哭,如果现在告诉她的话肯定也会为我担心,向来睡眠质量差的母亲可能会因此失眠。这十多年来,母亲已经付出了那么多,况且我已经成年了,更不应该再让她为我劳神费力。于是我便打消了这个念头,想着母亲照顾我的时候是怎么解决的,翻下床去浴室刷牙。等牙痛的劲儿过去,我便去了医院,第一次独自看病,从挂号,问诊,到根管治疗一鼓作气坚持了下来。牙齿痊愈了之后,我迫不及待的联系了母亲,可听到母亲的声音,眼泪就夺眶而出……那段时间让我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父母在我的生活那无可代替的位置。
古今中外,有许多关于孝顺的典故,著名的《二十四孝图》中我接触最早是便是“孝感天地”,也是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上古五帝之一的舜,从小孝顺父母,无奈在他十几岁时失去了生母,父亲娶了继母,生下了象,为了让象可以继承家产,继母对舜十分苛刻,可舜依旧孝顺父母,后来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让他的继母和弟弟发生了改变。父母始终是我们最亲的人,在外奔波人们,每次回到家中,父母总会做一大桌菜来迎接自己的孩子。所以我们对待父母也应该,不,是必须和舜一样无怨无悔,我们不能做到“孝感天地”,却能做到不让父母操劳,不让父母担心,不让父母……
如果说黑夜是我们最脆弱的时候,父母就如同清晨的第一缕光,带给我们希望和温暖。父母的恩情儿女们一辈子都还不完,在有限的时间里尽自己最大的孝心,不留遗憾。此前,孝敬父母也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或许是因为不懂得为人父母的辛酸,做不到换位思考,但父母往往在我们痛苦的时候却能感同身受,我们的喜怒哀乐同样牵动着父母的心。我们无论多大,在父母眼里依旧是那个孩子,会有些许的成长,可他们始终认为还不够成熟。而且他们时时刻刻都会准备好迎接受到挫折与失败的我们,让我们有可以宣泄和倾述的地方。
孝顺包含着包容却不是一味的纵容,父母总会老去,人老了有时会犯迷糊,看待一些事情不会那么全面透彻,会做出错误的选择。我们如果去纵容他们,只会让父母一错再错,最后万劫不复。如何孝顺父母,每个人都有他独特的方式,没有同样的方式,却有统一的想法,尽量依着父母的心思和性格。比如出门在外的我,很少有机会行孝道,孝敬父母,那就多和父母打打电话,报报平安,和父母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或许报喜不报忧,多少有点欺骗父母,父母也会发现一点端倪,但一想到父母可以发自内心的笑,似乎又值得编造这个谎言。
TOP
233#

提到赡养父母,我不由自主的想到这句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出自汉·韩婴《韩诗外传》原文是: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间吾事君,失之二也;与友厚而小绝之,失之三矣。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意思是叹息是皋鱼在父母死后有感而发的。皋鱼周游列国去寻师访友,故此很少留在家里侍奉父母。岂料父母相继去世,皋鱼惊觉从此不能再尽孝道,深悔父母在世时未能好好侍床,现在已追悔莫及了!
皋鱼以“树欲静而风不止”,来比喻他痛失双亲的无奈。树大不喜随风摆动太多,否则便枝歪叶落;无奈劲风始终不肯停息,而树木便不断被吹得摇头摆脑。风不止,是树的无奈;而亲不在则是孝子的无奈!
因为这缘故,后人便以“风树之悲”来借喻丧亲之痛。 我深受这句话的影响,很深,很深。个人认为自己是个懂得孝敬父母,绝对会赡养父母的人,所以也想告诉每一个和我一样的孩子,好好的对待你们的父母,不要拒绝义务和责任而不赡养父母,他们是你最最亲的人啊!更不要上演“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现在独生子女很多,父母把我们看做生命和爱的延续,我们怎能辜负他们。换位想下有天我们也会成为父母,假如你的孩子和你一样,你会怎样,也许你会找很多借口理由说你要丁克或者不婚,那是你的选择,但是人的选择也是会改变的,即便你做到了,那也是极个别,你生长中国这样的一个被传统文化熏陶了几千年的历史大国,你保证了你自己的“选择”,你是改变不了整个社会的主流人们所向的,所以不管我们愿不愿意,赡养父母是义不容辞的。
TOP
234#

要回馈他人,便是要从他人最深处的需求出发,不是自己的一种主观的自我满足的一种感动的帮助或者回馈他人,要理解,要思考,要感受那便是要从他人的角度思考,做到真正的换位思考,明白他人深处的要求,并且满足那种需求,在满足需求的同时也要解决他人所困扰所烦恼之事,是我们的一种实现他人愿望,满足他人需求之外的另一种实现自我满足他人的一种方式,我们要认识到人在有欲望需求的同时也存在着对应存在的困扰需要解决,欲望的产生离不开需求的未被满足的状态离不开困扰忧愁的存在对人的一种困扰,因此我们需要满足需要的同时,学会解决忧愁,才能更加根本的解决欲望这一大问题的存在,事情的解决以及个人的学习都是从近处开始的,我们可以通过解决父母以及自身存在的忧愁来学习人类这一个个体忧愁存在的原因,并且能够在这个过程之中实现自我的一种完善以及对我们彼此之间的亲缘关系的一种加强维护,是对彼此之间理解的一种更好的促进
TOP
235#

解忧,其意为解除忧愁。
大学远离家乡,到各个地方致心求学,也许在某个翻阅资料翻阅到疲惫的时候,你揉揉因长时间低头而僵硬的脖颈,抬头看着图书馆天花板上挂着的,散发着暖黄柔光的顶灯,突然想起远在家中的父母。
你突然意识到已经有很长时间没和父母通过电话了。于是你起身,收拾好东西走出图书馆,拿出手机给父母打了这个月第一个电话。
电话接通了,母亲问你冷不冷,在哪里,吃饭没有。你说不冷,刚从图书馆里出来,吃过饭了。
你踌躇着静默地听着母亲说话,而后突然打断她:“妈,有点想你们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然后你听见了父亲的声音。他跟你说母亲这个月每天都在想孩子什么时候打个电话给她,今天终于接到你的电话了,刚刚听见你说想她情绪太激动了。
这时你突然意识到,父母怕打扰到你没给你打电话,于是每天都在期待着你给他们打个电话,说说那些在学校里好的坏的,然后借着莫须有的借口给你邮寄些东西,最后挂掉电话继续等着下一个你打来的电话。
也许他们最大的忧愁就是你过得好不好,有没有按时吃饭。
也许打个电话给父母告诉他们自己过得怎么样并不是什么大事,但却能解决父母心理意见忧心的事。
为父母亲人解忧何不是向他们敬孝的一种方式。
TOP
236#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小时候经常看见一个广告,母亲陪伴着孩子长大,画面的最后却是年老的母亲在以前陪伴孩子玩耍的地方痴痴等待远游的孩子归家。作为父母最担心的不是孩子远游,而是孩子远游的时候能否照顾好自己,会不会受到他人欺负。远游在外,不能完全的报喜不报忧,合适的时候向父母求助小事,比如肉菜怎么做,或许更能让父母放心。
TOP
237#

人们对“孝“的判定规则究竟是什么?是一味的爱护、关怀,做事不过内心吗?在我看来,孝应该是一种自然而然、发自内心所透露出来的真实情感。在长辈生病时,发自内心的心疼他们,不愿让他们受病痛的折磨,所以万般小心的照顾他们;在他们逐渐与科技社会脱节时,不愿看到他们独自一人站立在公共场合大厅内捏着老年机不知所措,所以愿意耐心教他们如何使用智能手机,尽最大能力陪着他们一起出门;在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向你释放爱意时,从不站在制高点指责、批评他们,而是笑着接受,并给他们一个温暖的拥抱。这些行为不算难,只是发自内心自然而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可这就是孝,不是吗?
TOP
238#

我们要倾毕生精力回报我们的父母,因为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作为大学生,我们更要率先垂范,例行孝道,学习中国孝文化,做一个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中国文化的传承者,我们要用我们的双手托起孝道的文化天空,践行孝道,将孝道发扬光大。要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证明自己,去孝敬我们的父母,我们要时时刻刻谨记自己的责任,我们要牢记我们的一切的一切都是来自我们的父母,饮水思源,我们要用自己的一生去尽一个为人子女应做的事情,让我们的父母收获慰藉。
TOP
239#

亲人和父母,是我们的根。
“为亲解忧”是我们作为子女的一种责任和义务。
就算现在已经上了大学,离父母有一些远,但是我觉得我们还是得为父母为亲人解忧。不仅是因为它是责任与义务,更是出于爱。这是显而易见 的,不必言说的。
多打几个电话,多几个短信,照顾好自己,如果可以的话为父母分担压力,我觉得这是我们作为大学生应该做的。
TOP
240#

父母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孩子健康快乐地生活,因此,爱惜自己、不让父母为我们担心,也是一种“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爱惜自己首先就是要爱自己的身体和生命,不做伤害自己的、危险的行为;同时还要牢记父母的教诲,约束自己的言行,不做有损自己人格的事情,这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所谓伤在儿身、痛在母心,我们在生活中应当加倍注意自己的安全,不让父母为我们操心。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