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3738394041424344 / 4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一、信的定义 [复制链接]

616#

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统称。泛指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用,一诺千金等等。但一般主要是指两个方面:一是指为人处事真诚诚实,尊重事实,实事求是;二是指信守承诺。重要的是,诚信不仅要对他人,也要对自己。
TOP
617#

“信”既是儒家,实现“仁”,这个道德原则的重要条件之一,又是其道德修养的内容之一。孔子及其弟子提出“信”,是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互守信用,借以调整统治阶级之间、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儒家把“信”作为立国、治国的根本。“信”作为儒家的伦理范畴,意为诚实,讲信用,不虚伪。
TOP
618#

诚信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我们从小都接受过良好的诚信教育,《礼记·祭统》中就写道:“是故贤者之祭也,致其诚信,与其忠敬。”而《北齐书·尧雄传》则道: “雄虽武将,而性质宽厚,治民颇有诚信。”这些史记都可以说明,自古以来,良好的诚信都被视为贤者的代名词。在我看来,“信”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对他人诚信。古有言,“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既已对他人做出承诺,就一定要尽全力兑现承诺,只有先做到对他人守信,才有可能得到对方的守信。第二种是对自己的诚信,“君子慎独”,人要先管束自己,才能更好的要求他人,而对自己守信,才是我们最应该做到的事情。
TOP
619#

信”是儒家“五常”之一,是重要的道德原则。《论语》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弟子规》曰:“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韩非子》里面的“曾子杀猪”,《史记》里面的“季布一诺”,都已成为“信”的典范。“信”是个会意字,左边是人,右面是言,最初表示“一个人所说的话真实可信”,如《老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中的“信”即“言语真实”之意。“信”的基本含义是相信、信任。孔子曾面对白天睡大觉的弟子宰予,发了一通狠话:“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还进一步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孔子生气的主要不是宰予白天睡大觉,而是他可能之前向孔子说过什么,或者保证过什么,这次没有做到。孔子对于这种言行不一的“失信”行为,表示深恶痛绝。
TOP
620#

信是“言必行,行必果”,信是金子,信是一个人立身根本的处世之道。一诺千金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从小到大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在教我们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只有不说谎有诚信,那么这个人的责任感才会强。很多人说谎是因为不想不敢承担做错事情的后果,可是只要勇敢承认一次,就会发现诚实其实并不困难,难的是要说服自己,克服自己的内心恐惧。
TOP
621#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信则有,不信则无

信,什么是信?信什么?为什么信?信的标准是什么?

信,代表信念,念头,而念起,欲起;欲起,行为起;行为起,结果派生;结果派生,经验生;而经验生,新的欲望与判断开启,新的念起..旧的念灭,而念起,念灭,其本身即是自我的体验过程。

往复不断。

而所谓的体验过程,即是我们的经历,而经历不取决于经历,而在于自我思想的果,即自我的感应与感受、反应,而这个感应与感受的判断,取决于欲与经验。

所以,所有的一切起始于念,而终止于念。而信与不信亦不取决于外界,皆来自于我。而一念之间,时间如驹,回首已是白发。这样看来,赢了,输了,快乐,高兴,悲伤,痛苦,相对于外界毫无关系,关键的评判取决于自我的反应。

而无念,即是实际,即是当下,因为无念,所以无局限,所以是那个完整。

而一个信字,即有了念,有崇高的信念,当然就会有自我自圆其说的说辞,而对于某刻的果,亦就有了判定,因为对于信念的纯粹精神的向往,而自我亦必然会寻求支撑信念的条件,故“有”产生。

但,念在,必然不是实际,必然存在痛苦,必然寻求不了那个当下美的和谐状态,有的只是暂时的逃避,最终必定痛苦连连,直至信念崩塌,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

而不信,则无此念,亦无自我的判断种种,亦就没有此念的一切。

而要真正的追求宁静,信仰必定不是终极解决,其势必会演变成为自我的逃避,暂时安放自我的一种方式罢了。

无念则有(当下),有念则无(当下)。信与不信,只是自我经历过程的一环又一环而已。
TOP
622#

诚信是为人之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言而有信、言行一致更是我们从小就受到的教育,无论是曾子杀猪教子,商鞅立木于市,还是季布千金一诺,无不说明诚信的重要性。诚信是发于意而践于行的,首先要“意诚”,在心里时时刻刻都有诚信的意识,然后要让诚信在行动中表现出来。这种表现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对他人诚信,就是言行一致,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不能毁约而失信于人;第二种则是对自己诚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慎独”,即使旁边没有人监督,也要以严格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不能欺骗自己的内心。之前常常会看到新闻中说美国、日本的学生在没有监考老师的考场依旧坚持诚信考试原则,没有人作弊,其实绝大多数中国学生也是可以做到的,我们不应完全依靠外力约束,而应当将诚信作为自己内心的准则。
TOP
623#

“信”即真实、真诚、诚信。孔子讲“民无信而不立”,孟子讲“朋友有信”,《中庸》讲“为天下至诚为能化”。“诚信,择善而固执者”,以仁立诚,以义立信。倡导“信”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待人真诚、做事认真、诚实守信的民族品格。

   信的行为是诚信待人。《论语·学而》中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与朋友交往,说话要守信用。现今,不守信的社会现象随处可见。与朋友约定,很少又人会守时赴约。迟到的现象在约会中,在上课中,在工作中表现的最为明显,与人相约总希望迟到几分钟,总觉得让别人等几分钟无所谓。这是从小养成的不良习惯,要靠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来健全人格。学习“信”就是提高修养的途径之一。

   不守信的行为,在学校中是最常见的,突出表现为学生在考试中的作弊现象。很多人都选择作弊,那是因为作弊的成本低,不需要付出劳动和时间,轻易就获得了高分。前几天看到一个评论问:“作弊到底对还是不对?”有人回“不对,因为作弊被抓到,后果会很严重。”也有人回:“对,因为作弊可以练反应能力。”看到这些答案,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对与错,不应该只从自身角度出发,也应该与社会伦理道德相联系。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的,不要在迷雾中迷失,用心做事,不要让那些不诚信的行为习惯掩盖了我们原本的真实。
TOP
624#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诚信不仅是治国为政的第一要务,也是处世待人、治产经商的根本,是各行各业都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贯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历经上下五千年,诚信不仅被作为提高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也被视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作为中华传统美德被一直传承下来。在素称礼仪之邦的中国,大力建设信用文化,努力弘扬诚信精神,既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客观需要,还由于被赋予了时代的精神而得到了升华。诚信是现代市场交易的一个必备要素,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信用经济。信用的影响遍及社会各领域,信用直接反映个人或群体对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规范的认同。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不成长,城市无信不繁荣,社会无信不稳定。离开了诚信,和谐社会就难以实现。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行为准则,已经深深地植入我们的文化基因中,成为人们安身立命之所在,进德修业之根本,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原则,人际关系赖以维系并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石。
TOP
625#

“信”是中国传统儒家的重要思想范畴,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一。“信”的含义,从人,从烟,人所说出的话应该是诚实的,要言而有信;常言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信就是要守信用的意思,当我们答应别人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努力去做到这件事情。儒家之信,是传统社会基本实现和谐相处,平等互助的前提。儒家之信蕴含的平等价值,对于现代社会而言。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而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如何去践行这个信,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但我认为大的范畴仍然不应该违反社会道德价值,例如危害社会的守信,另可不做。
TOP
626#

   古往今来,“信”一直被人们很重视,古人讲“信义”,今人讲“诚信”、“言而有信”,可见“信”的价值是多么的重要,无论是哪种“信”,首先需要的就是我们要真实、诚实,这样才能在与人沟通交往的过程中,相信别人,并且被他人所信任,在当今社会,“诚信”“言而有信”也是与人沟通交往的第一步,做一个“诚信”、“言而有信”的人也是提高自身修养的重要一项。
TOP
627#

什么是信,首先,要有一颗真实无妄之心,做到不欺骗、不狡诈,真正的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这是信。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要跟着一起去,一边走,一边哭。妈妈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来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市场回来了,曾子要捉猪来杀,他的妻子拦住他说:“那不过是跟小孩子说着玩的。”曾子说:“决不可以跟小孩子说着玩。小孩本来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样子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做妈妈的骗孩子,孩子不相信妈妈的话,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曾子于是把猪给杀了。这个故事就深刻的体现了“信”,即说到做到,一个说到做到的人是值得大家信任的,无论做什么事都能事半功倍,正是因为他良好的品性感染到身边的人。
TOP
628#

老子没有直接提出“信”的概念,但对人性的说明中包含着符合“信”的内容。大丈夫要身处淳厚、实在之中,而不能处在轻薄、浮华之中。老子对成为大丈夫的要求是通过抽象性的说明来进行的,所谓的淳厚实在与轻薄浮华是对立的概念,关于人进入到淳厚、实在的境界中,而脱离轻薄、浮华的束缚,这一过程可以总结为“信”,即强调真实诚信,否定欺诈与虚假。老子对于真实的追求是毋庸置疑的,而将此追求与人性结合,就是所说的“信”。
TOP
629#

《说文解字》中写道:“信,诚也。”历史中不断出现将“诚”与“信”连用的情况,其义为诚实不妄、恪守信用,这也与“言必行,行必果”的思想相契合。“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鞁,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中以车为喻,说明人若失去了诚信,就像大车小车失去了车前的横木一样。《礼记》中所述:“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这阐明了诚实待人是一切人际关系的基础。董仲舒在总结孔孟儒家思想时,将“信”与“仁、义、礼、智”四者并列,使其成为最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之一。孔子认为诚信是一个人安心立命的基础,是处理人际道德关系的重要道德原则,人缺少了“信”必然寸步难行,“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荀子则认为“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在社会实践中,人的道德修养应该不断完善,以诚信为基本准则约束自己、时刻反省自己。
TOP
630#

这篇文章引用了几个经典文献中关于信的观点,强调信的本质是真实无妄、诚实无欺。它指出,一个大丈夫应该追求淳厚和实在,而不是轻浮和虚妄。同时,信被定义为没有任何欺诈和虚伪的道理。

我对这些观点深感认同。信作为一种品质和价值观,是我们建立人际关系和社会互信的基础。信实体现了我们的真诚和诚实,没有欺骗和虚假的成分。它是我们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基础,也是我们与自己保持真实和坦诚的重要特质。

在现代社会中,信任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它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合作和共同发展。当我们具备信实的品质时,我们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使彼此之间建立起持久稳固的关系。

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培养和坚守信实的品质。在与他人互动时,我们要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不隐藏任何信息或扭曲事实。同时,我们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履行诺言,不做出虚假的承诺或欺骗行为。

总之,信作为一种品德和价值观,是社会和个人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石。通过坚持真实无妄、诚实无欺的原则,我们能够建立起信任和互信的关系,促进和谐与发展。让我们时刻铭记,信实是我们与他人和自己之间建立亲密联系的桥梁。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