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4041424344454647» / 7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信的价值 [复制链接]

646#

    我们要做到信守诺言,信守自己许下的承诺。小时候,父亲教育我们的时候,经常说到这样的一句话:如果你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轻意答应别人,答应了你就一定要去做到。现在想想,很多时候都得益于父亲的这句话。虽说至今一事无成,但至少从来都没有被别人成是不讲信用的人。也许就是因为对守信的渴求,很多人都特别讨厌那些夸夸其谈随便许诺的人,只看到他们吹得天花乱坠,但到头来所承诺的事没有一件是兑现的。不过有时候想想,自己是不是也能做到一诺千金呢?自己是不是也轻意许诺,而夸夸其谈呢?尾生和范式的故事,对现代人来说已经久远,久远得已经忘记故事中所隐藏最宝贵的信义,但不管时光怎么流逝,只希望大家能记住二个人:范式一诺赴黄泉,尾生常存抱柱信! 即信的价值的最高境界的体现
   在我们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中,信用的核心就是强调忠诚—朋友的信义,妻子的忠贞,君臣的忠实等等。实际上,信用还是一个人内在气质的反映,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一个人发展的必备品德之一。香港商界人物李嘉诚关于成功的经验说过:“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是守信。我现在就算有多十倍的资金,也不足以应付那么多生意,而且很多是别人主动找我的,这些都是为人守信用的结果。”可见,一个人如果时时、处处、事事讲信用,那么他的事业将会走向成功,人生将会亮丽多姿。反之,一个人如果经常食言,久而久之他定会失去周围人的支持和信任,最终变得抑郁,整个人生也将暗淡无光。我们还要把这种诚信观念深入到社会,逐渐纠正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使我们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更加完善,更快地跟上世界的步伐,更快地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宏伟目标。
TOP
647#

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那些轻易发出诺言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的太容易,势必会遭受很多困难。信不仅是一种道德观念,而且是支撑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们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信因此在人们的交际关系中具有独特与独立的地位,信为法律的基础,且表明本身的一致性和物物间的一致性,是支撑物物秩序的基础,而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体现真实的人际交往关系,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应当以信用为基础。
TOP
648#

信者,人言也。远古时没有纸,经验技能均靠言传身教。那时的人纯真朴素,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故而真实可靠。别人用生命或鲜血换来的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不信是要吃亏的。以此估计,信者,实为人类之言,是人类从普遍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东西,当然不会骗人。
TOP
649#

信者,人言也。远古时没有纸,经验技能均靠言传身教。那时的人纯真朴素,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故而真实,别人用生命或鲜血换来的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不信是要吃亏的。以此估计,信者,实为人类之言,是人类从普遍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东西,当然不会骗人。
TOP
650#

诚,是先秦儒家提出的一个重要的伦理学和哲学概念,以后成为中国伦理思想史的重要范畴。直到孔子时期,“诚”还未形成为理论概念。孟子时不但已经形成为理论概念,而且位置十分重要。他说:“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在这里,诚不但是天道本体的最高范畴,也是做人的规律和诀窍。荀子发挥了“诚”的思想,指出它为“政事之本”。他说;“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父子为亲矣,不诚则疏;君上为尊矣,不诚则卑,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在《礼记·中庸》里,“诚”成为礼的核心范畴和人生的最高境界:“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至诚如神,有了诚笃的品德和态度,就可以贯通多种仁义道德,成己成人,甚至能够尽人之性,尽物之性,赞天地只化育而与天地参,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大学》把“诚意”作为八条目之一,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诚”成为圣贤们体察天意,修身养性和治国平天下的重要环节。宋代周敦颐进一步认为“诚”为“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把包括诚实在内的“诚”看作仁、义、礼、智、信这“五常”的基础和各种善行的开端。程颐更为直截了当地说:“吾未见不诚而能为善也”其见解入木三分。
TOP
651#

“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如果一个人没有诚信,就很难与他人进行正常的沟通和交往,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甚至最终使得自己一事无成的。因为不讲诚信的人,人们也不会对他讲诚信,自然他也就不会得到他人的认可,处处得不到他人认可的人,在他的人生道路中提升能力和发展事业的机会也就会很少或者甚至没有,所以他的人生也只能是平平庸庸,碌碌无为。而与此相反,如果一个人讲诚信,时时事事信守诺言,人们会更加尊敬他、信任他,他也就必会获得更多提升能力和发展事业的机会,在工作和事业上也就更容易成功。进而言之,如果一个人不讲诚信,不仅会显示他人格卑贱,品行不端,而且还有他只顾眼前不顾将来,只顾短暂不顾长远的愚蠢行为,这样势必会处处失信于人,甚至使得连原先信任他的人也变得不相信他,那么他不仅失去了诚信,还失去了起码的人格,失去了生命的意义。相对地,如果一个人讲诚信,对人对事诚恳讲信用,就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他,甚至还可能让那些原先不信任他的人变得信任他,那么他不仅赢得诚信,还赢得尊重,赢得生命的价值。我想,这就是诚信对个人而言的价值所在。
TOP
652#

立信乃为人之本,人无信而不立。不论人生处于何种阶段,守信是让自己生活变得有意义的必不可少的做法。我们不仅要对他人守信,也应对自己讲信用。对自己守信,包括严于律己,如慎独。人若对自己不讲信用,则不会真的对他人讲信用。守信源于内心,而不是为获得社会上的利益的权宜之计。
TOP
653#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关于“信”,《论语》中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说,人如果不讲信用,那他怎么能够立身社会呢?由此可见,孔子对“信”极其重视。在《论语》中,“信”大致有两层含义:一是取得他人的信任,二是对人讲信用。人是社会的人,与人相处,能够取信于人非常重要,当然前提是对人要讲信用,两者缺一不可。据《论语》记载,弟子问孔子如何治国,孔子说要做到三点:一要“足食”,必须有充足的物质保障,即粮食充足;二要“足兵”,有足够的军队,保障社会安定,不被他国侵犯;三要得到百姓的信任,百姓不信任的政府,一定会倒台。弟子问,如果不得已必须去掉一项,去哪一项?孔子回答:“去兵”。弟子又问,如果还必须再去掉一项,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大有“饿死事小,失信是大”的节操,百姓不信任的政府,军队再强大,也是纸老虎,如同水中的浮萍,飘荡无根;没有信任的政府,即使吃饱穿暖,也只是尔虞我诈,骄奢无度,终将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讲“信”、立“信”、诚信乃为人处世之本,国家安危存亡之根源。
最后编辑陈宛秋 最后编辑于 2015-04-28 23:06:14
TOP
654#

“民无信不立”“信义立而德不孤”,“信”字从人从言,很明显,这就是通过言语来确立人与人的真正而牢固的纽带关系。日常生活中常说的“言而无信”即是指一个人出尔反尔,说话不算数,因而也就失信于人,这是一般意义的理解。进一步而言,信应该首先是自己对自己说话要诚实,要信守对自己的承诺,这是人在自己跟自己进行心灵交流时的一种默契。信首先是自己诚信于自己,自己遵守对自己的承诺,然后才能由此达于对人与人的承诺。孟子谓:“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此义者即心之宜,心何以能宜?心信守其自身,遵从其自身而已,此即信,认得明白,信与义无二也,只是从不同的侧面的不同说法而已。故信立则能尊身立本,则能治国安邦,此即信的价值。
TOP
655#

古语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只有做到真诚无伪,才可使内心无愧,坦然宁静,给人带来最大的精神快乐,是人们安慰心灵的良药。人若不讲诚信,就会造成社会秩序混乱,彼此无信任感,后患无穷。正如《吕氏春秋·贵信》篇所说,如果君臣不讲信用,则百姓诽谤朝廷、国家不得安宁;做官不讲信用,则少不怕长,贵贱相轻;赏罚无信,则人民轻易犯法,难以施令;交友不讲信用,则互相怨恨,不能相亲;百工无信,则手工产品质量粗糙,以次充好,丹漆染色也不正。可见失信对社会的危害何等大啊!
TOP
656#

        诚信是什么?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诚,信也”,“信,诚也”。由此可见,诚信的本义就是要诚实、诚恳、守信、有信,反对隐瞒欺诈、反对伪劣假冒、反对弄虚作假。从道德范畴来讲,诚信是一个人道德思想与道德行为的重要体现,是人和人之间相互交往相互理解的亲和力。那么,诚信的价值又是什么呢?正如孔子所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所以笔者认为,诚信的价值就在于,它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基本品德,是一个人立身处事基本准则;它是正确地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原则,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延续的公共准则。
   就个人而言,诚信的价值就在于,它是自我修养和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是我们每一个人为人处事的基本品德,是一个人立身处世必不可少的基本准则。
TOP
657#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以。诚信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诚信变成了一种珍贵的稀缺资源。没有诚信,人与人之间没有信任,其他仁义廉耻这些道德也将不复存在。
TOP
658#

孔子大力倡导诚实守信,认为诚信是为人之本、立国之基、交往之道。讲诚信的目的在“仁”,关键在于践行。经济活动中尤其要诚实守信。与孟子等人的诚信思想相较,孔子的诚信观具有较为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强调讲诚信不能危及社会整体的利益,且更多地强调“信”的价值。批判地继承和弘扬孔子的诚信思想,对促进当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建构,有着重要的意义。
TOP
659#

何以立信
    人讲求信既不是一个利己的行为,又确乎是一个利己的行为,首先,待人以信,是对自我的一种约束,一种人格要求,其用意在于利他。其次,在利他之后,所谓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是也,为的是一种人和人之间的交互行为,我待彼以信,彼还我以信,由此观之,又是一个利己的行为。但是撇开这些不谈,信——这一作为社会交往基本的准则之一,是不应该建立在是否有利于自己的基础上的,我们将慎独,就是在即使一个人的时候,也要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这种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不是为了取悦谁,也不是为了“利己”,而仅仅是一种人格修养的习成。所以,对于信这一德行而言,无论出于何种目的,端持不松懈,才是最重要的。
TOP
660#

诚信,是君主治国的一大法宝。国家要依靠人民来保卫,人民则要依靠诚信来保障。没有诚信就无法指挥人民,没有人民就无法守住国家,所以古代的帝王不会欺骗世人,建立霸业的人不会欺骗自己的邻居。会治国的人不会欺骗他的人民,会持家的人不会欺骗他的亲人。而那些不会治国,不会持家的人刚好相反。他们欺骗自己的邻国,欺骗百姓,甚至欺骗自己的兄弟、父亲和孩子,以至于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最后导致失败。诚信也是人立身之本,一个没有诚信的人将被社会所抛弃被朋友亲人唾弃;在无力身之本。诚信自古以来都是社会的不可变更的主旋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