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4344454647484950 / 5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四、信的行为 [复制链接]

736#

“信”体现在诚信、真实、一致和谨慎。诚信是由"诚"和"信"两个概念组成的.诚,就是真诚,诚实;信,就是守承诺,讲信用.通俗地讲,诚信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哲人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民间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无不说明了诚信的重要性.诚实守信是我们每个人都应遵守的生活准则。我们必须思考信的行为,第一是内在行为,第二是外表行为。诚信是从小到大父母最看重的品德,认为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首先待人要真心实意、诚实守信,不欺瞒不撒谎,其次对己要守信,不自欺不包庇,做到言出必行。信还体现在真诚,内心的真诚会从外表的神情表现出来,所以要推崇真诚。无论是语言还是行为上,都要真诚真实,也许我们不能改变别人,但至少从自己做起,成为一个讲“信”的人。
TOP
737#

阅读了这些关于诚信和真实言行的古代智慧,我深感其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交往的重要性。诚信不仅是人际交往的基石,更是个人品德的体现。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往往容易忽视诚信的价值,而更多地追求表面上的利益或迎合他人。然而,这些古人的智慧提醒我们,真正的成功和尊重来自于内心的真诚和对他人的信任。
“言必信,行必果”这句话让我深刻体会到,一个人的言行应该是一致的,承诺了就要做到,行动了就要有结果。这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尊重。同时,“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也告诉我们,真实的话语往往不华丽,但却最有力量,最能够打动人心。
TOP
738#

在儒家文化中,诚信是“立身之本”。人与人只有构建出互信纽带,才能实现社会的发展。可知诚信是自古以来的做人准则。儒家文化认为只有重视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对自己的所言所行进行严格要求,才能够称得上是一个诚信的人,臻于“君子”的行列。在当前,这些观念并未过时,反而有着很好的现实意义,是对高校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宝贵遗产,有助于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构筑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格。
TOP
739#

诚信,是立身之本。

人无信不立,无论我们从事什么工作,还是为人处世都应讲诚信。
TOP
740#

人无信不立,信是一个为人处世的根本所在,信不仅是对自己,也要对他人,但自己与他人之间总是有所隔阂,是二不是一,那么如何将自己与他人打通为一呢,这就要从形上的天理上来说明,诚者天之道也,天的道在一个“诚”,正是这个“诚”将我与他联结了起来,成己成物,贯通内外物我,不诚无物,我真诚地面对他人,他人也真实地面对我,这才是思诚者人之道也,有了这一真诚坦恻之心,信才能纤毫毕露,豁然朗现,我们找到了信的安身立命之所,才会着力于诚信的行为,才能保证我们的信是绝对真诚,毫无虚伪的信。
TOP
741#

古时孔夫子有言:“言必行,行必果。”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生活中的指向标。我认为,优秀的家风能够帮我照亮前行的道路,一个家族或者是家庭的家风要正,首先就应该重视以德立家、以德治家。在我看来,家风是一种潜在的力量,能够影响我们的心灵,塑造我们的人格,是对我们的一种无声的力量、无字的典籍、无言的教育,并且对我们的教育和影响都是全方位的。在家风的影响下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道德素养、性格特征以及为人处事等方面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从小父母就教导我,做人应该老老实实、勤勤恳恳,这是父母对我说过最多的话。在我的记忆当中,父母将邻里和谐以及家庭和睦等都看得非常重。在我幼年时期父亲用他的勤奋保障我们一家的基本生活。在父亲和母亲的影响下,我耳濡目染的受着父辈们的优良传统,踏实做事、诚信待人。
有了踏实做人、诚信做人的信念,人与人之间就能够手牵手,共同架起一座桥梁,一座和谐的桥梁,能够将人与人之间的心连接在一起。只有我们手牵手、心连心,让诚信之花开满大地!
TOP
742#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阅读了关于“实践精神”的经典学习材料,我深刻体会到实践在认识真理和知识应用中的核心地位。这些古代智慧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主要方式”这一观点强调了经验的重要性。庄子通过井蛙和夏虫的比喻告诉我们,没有实际经历就无法真正理解事物。荀子也强调了亲身体验的重要性,指出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我们才能深刻理解世界的广阔和深邃。这些观点提醒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
其次,知识与实践相辅相成的观点让我认识到,知识如果不付诸实践,就难以发挥其真正的价值。《尚书》中提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意味着付诸行动比认识更为困难,这告诉我们,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是实现目标的关键。《中庸》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更是强调了学习过程中实践的重要性。
朱熹在《续近思录》中提到“知与行常相须”,形象地比喻了知识与实践的关系,就像眼睛和脚的关系一样,两者缺一不可。这一点在现代社会尤为重要,因为只有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我们才能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找到正确的方向。
最后,学者应当务实的观点提醒我们,学术研究和学习不应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应更多地关注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案。王夫之在《思问录》中提到“行而后知有道”,强调了通过实践来认识真理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实践精神不仅是古代圣贤的智慧,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行动指南。通过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解决问题,并推动社会的进步。在政治上,我们也应该与中央保持一致,共同推动实践精神的发扬光大,为实现更加美好的社会目标而努力。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