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345678910» / 2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一、求实精神 [复制链接]

91#

古语有云:三人成虎。舆论的力量是很大的。只是听信别人的一面之词,不加以思考,不加以验证,后果可大可小。有思想的人,永远不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即使是99%的人,都朝着哪一个方向走,一旦,自己经过严缜的思考,有了自信,就会坚持自己所想的毅然决然地朝甚至完全相反的方向走下去。当然这种人心里的承受能力也很坚韧,有勇气做出决断,更有勇气接受失败的打击。总能坚持以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傲然姿态坚持地走下去。而且,大多数情况下,总是一清醒的头脑活着的人,做出的结论都不太会令人失望的。在少数服从多数的年代,能够坚持己见,走到底的人盖寡,而能够走到底的,大多都是成功人士。人们渐渐习惯随波逐流,抱着只要跟着群众走,就有出路,甚至是有一种令人匪夷所思的惰性懒散心理:要栽大家一起栽。求真,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别样的处世哲学。对于生活,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想法,按照自己心里所想的进行下去。别人的生活最多只能借鉴,不能照搬,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再者别人更不可能代替我们生活。而这摸索的过程尽管可能很漫长,但是最终每个人都会发现,只要认清现实,认清自己,都会有出路,而之前的迷茫和挫败只是给后来的人生增加了一些色彩,一些回味的作料。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国人一直在发扬的是自欺力而不是其他。不错,自欺,有时候是催人奋进,能点燃将要熄灭的火把的星火。但是,在现在这个时代我们要发扬的不再是这种自欺力。我们更需要的是在现实面前,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活出自己的真彩,体味真正的生活。既然活着,就不要后悔曾经来过却放弃活着;既然来了,就不能浑浑噩噩。

TOP
92#

我们做学问,干事业都需要一种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严谨求实精神。他是对待学习和工作的正确态度,也是我们事业上成功的确良基础石。

任何一个有成就的创见和事业都是通过求实精神为条件和前提获取的。马克思为写《资本论》,到大英博物馆翻阅大量资料,日长月久,竟把座下的水门钉磨平了,布鲁诺为坚持日心说,被罗马教延烧死在百花广场。

众观前人,凡有成就的人,他们的成功都离不开求实精神,我们不管做什么都得实事求是,要从实际出发,要有求实精神。
TOP
93#

智,何为智者?一个人拥有知识,并且能够在生活中随机应变的运用他拥有的知识,那么他就可以说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对知识的把握更重要的是要能够随机应变的运用拥有的知识,而不是墨守成规,照搬硬套,而这需要的就是一种求实的精神。在实际的生活中对自我的知识做出一种理性的实践。赵括纸上谈兵,最后加速了找过的灭亡。“置之死地而后生”是伟大的兵家孙膑的兵法中的一个计策,几百年后马谡用了这个计策,但他忽视了街亭客观的地理位置(山头的孤立,没有友军的呼应,干燥无水......),最后落得的是掉头的悲剧。这就是因为他们缺乏了一种求实的精神,拥有了一定的知识,却没有做到主客观的统一,忽视了客观条件。而这样的历史事迹对我们今天的学习是很有启发意义的,我们现在对书本知识的把握是最基本的也是很关键的,但我们还需要的也是一种求实的精神,从而对书本的知识有一种理性的反思和质疑,那么也就能更好的理解和把握住书本的知识。而不是全盘接受,生搬硬套于我们生活,那么这也只能是夸夸其谈了,那么也就不能成就什么了。对求实精神的把握,并不是说一定要有什么大的成就,求实的精神是要体现在我们生活更多的细节中,那么我们也才能慢慢的养成一种求实的精神,那么也才能更好的去适应这样的一个社会。最基本的就是能生存下去。

TOP
94#

                    姓名:曹珊珊  学号:201005002925  学院:传媒学院  专业:新闻学(国际文化贸易)

       求实精神是中华文明的基石,是中国人民最珍贵、最精致的思想精髓,是中华民族立国固邦之灵魂。弘扬求实精神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关键。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TOP
95#

   (转帖)财大的校风是求实,其实不光是求实还有创新。一切立足于现实,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勤奋学习,进而创新。求实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求实的发展。创新既是手段又是目的。

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实践是检验一切的真理。求实,不等于一成不变,就是要敢于面对现实进而揭露现实探求现实正确的发展方向。

TOP
96#

求实,即承认、尊重、探索实际,进而正确认识、能动改造客观实际。求实精神,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认真按客观规律办事、积极开拓进取的精神,是对人生和事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工作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具体表现,是科学世界观的反映。具有求实精神的人,都是事业的勤奋耕耘者,理想的执着实践者,人生的积极开拓者,人类的佼佼者。无论是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国家的兴旺和发达,还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这些具有求实精神的人。可以说,古今中外,没有一项科学发明不源于求实,没有一个国家富强不赖于求实,没有一个企业发展不益于求实,也没有一个伟人、名人不精于求实。只有愈来愈多的人发扬铁人那种孜孜不倦的求实精神,才能拯救国家和民族、拯救事业和人生。

TOP
97#

“求实”是人才的基本特征,社会需要求真务实的人。如果心比天高,但只会清谈空议,不具备求实的精神和实际的行动,这样的人,不是我所说的人才;这样的人,也最容易受到社会淘汰。“求实”是我国的传统精神,这个精神应该传承下去。

TOP
98#

可以说,一个人如果不肯脚踏实地,踏踏实实的做事的话,那么他将一事无成。

注重现实、崇尚实干的精神是我们中国的一种优良传统,王守仁的《传习录》说:“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  古语也有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而我们当今社会,也是十分注重务实精神的,毛主席也曾多次谈到要实事求是,自力更生

TOP
99#

名者所以名实也,实立而名从之,非名立而实从之也。

我十分赞同这种观点。名应该符实,而非人们妄想他应该是怎样。求得真实才是正确的,世界的应然状态就是这样子,人们必须求真务实的生活才是真理,肆意妄为是不对的。维特根斯坦也说过:真正奇妙不是世界是怎样,而是世界就是这样。世界就是这样子,已经很奇妙了。我们应务实的去欣赏它。

TOP
100#

1、真理是与客观实在相符合的认知成果 言必有三表。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墨子?非命上》) 译:言论必须有三个方面的验证。哪三个方面呢?老师墨子说:有考察它的来源,有考察它的本原,有用之于实践。从何处考察它的来源?它来源于古代圣王的事迹。从何处考察它的本原?向下考察百姓耳闻目睹的事实。在什么地方用它?把它用在刑罚政务上,从中观察国家百姓的利益
TOP
101#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10文秘

姓名:李俊鹏

学号:10311041

时间:2011年3月20日

电话:15025113953

卷四:智

一、求实精神

         古代有句话:“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就是说事情没有比有效验证更明确的了,言论没有比有证据更确实的了,人活着必须要有求实精神,不然你总会被一团浓浓的迷雾遮挡住视线,永远看不清事实的真相,这样的生活你愿意去过吗?所以说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必须要有求实精神,这样你才可能看到事实的真相,要坚持自己的观点,坚持不懈的为之努力。        

TOP
102#

批判精神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自人类拥有了批判精神,就仿佛掌握了普罗米修斯盗来的生命之火。正是这把熊熊燃起的火,有力地推动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所谓批判,其实就是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对历史或现实作甄别和审视,对人或事进行分析和解剖,以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其着眼点是广阔的未来。批判的充分必要条件,是思想、人格和精神的独立,因此批判所引申出来的丰富内涵和积极意义,便远远地大于批判本身。实际上不管你承认与否,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一个宏大的批判过程。达尔文的进化论,我们不妨看作是生物发展对自身的批判,只不过这种批判

  已经自然化了,显不出其主动性和意识性来。人类社会 的批判走的是一个相对短暂的过程。朝代的延续,社会的更替,感谢上帝,直到今天走的仍是一个

  逐步朝向高级的过程。无疑,这一切都是因了批判的存在。

  然而,批判本身在人类社会所享受的待遇至少是不公正的。这都是因为批判的独立精神和否定意志使然。如果一个社会成了型,抑或一个团体、一个环境已相对固定,乍看起来歌舞升平、秩序井然,那么,它们就会毫不犹豫地把起而批判者视为“异端”,这就是批判者为什么总要被指斥为“叛逆”的原由了。批判所要面对的,既有趾高气扬的统治者,又有心甘情愿的被统治者。前者掌握权力的魔杖,后者持有潮水般的思维定势。批判的艰难之旅,往往就是这样惊险地开始。而这些都还不是批判最可怕的敌人,因为充其量他们能砍了批判的肉,却毁不了批判的灵,也即是批判的精神。最可怕的敌人是人类的劣根性。
TOP
103#

求实精神

     我觉得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应是一名科学工作者所必备的素质。我体会到,无论做什么都要三思而后行,思考什么呢?就是要思考所做之事是否合乎情理?是否符合实际?这看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如,抓科研方向的问题,总会不时有新的潮流,你究竟应在哪个方向上发展?这要建立在你对学科发展的深入了解,对你自己优势的准确把握上,而不能什么热搞什么。就是说,要独立思考,有见解,不随大流。而一旦认准了方向,就要全力以赴,实事求是、踏踏实实地做,不投机,不取巧,使自己的任何一个结论都要经得起实验的、理论的推敲、检验。

      所谓“是、求实精神”可以看作是我们共同追求的一种信念或者精神境界,以此为座右铭的行为准则和实际行动的核心价值观。我们大学生精神有着普适性。例如,我们谈到大学精神,一般都会概括出这样一些特点,如追求真理、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精神,宽容民主、思想自由、独立批判的精神,关怀终极价值、关注社会、关心人类命运的精神等等。这是我们学习的核心价值所在。但现在是我们学习的发展阶段,我们社会责任和精神取向也会随时代发生变化。每一个求实精神又会在紧随时代潮流中形成自己的特色,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自己的传统和求实精神。

      因此,我们所说的求实精神,实质上相当于是一个学校长期形成的并为全体师生认同并遵守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校训则是组织精神、组织宗旨、组织愿景的具体化,同时又是时代的产物,有鲜明的学校特色;而校风、学风等则是学校精神的外在行为表现,它与学校精神互为表里,构筑了学校文化的整体架构,形成了一个学校的办学传统。

      所以我们做什么事,都有求实精神,不要听信别人言论的方法,一定要用所谈论到的事情作验证,这样才能做到求实的精神。

TOP
104#

卷四、智

二、实践精神

   实践不是哲学的归结,而是新的哲学思考的起点,研究实践的各种内在的和外在的规定性,是哲学所面临的任务。哲学家在研究实践的同时,还应该重视观念论与理论哲学的建构,以便在新的思想基础上实现实践哲学与理论哲学的结合和统一。

  “实践”概念的界定,对这一概念作了历史回溯与科学分析。在肯定“实践”的基础意义与“实践哲学”的时代趋向的同时,要求人们研究和把握实践的思想性、目的性、文化性。古代思想家关于“实践”的观念,基本上包含在“行”这个词的意义之中。人的各种行为的总称,包括人自身的活动和作用于外界事物的活动。人使客体事物做自身运动、运转或发生对其他事物的作用。由于“行”就是“实践”,所以,我们今天所说的“实践”和“理论”的关系,就是“行”与“知”的关系。

实践作为一个当代哲学概念,它的意义范围被确定在专指人的一种活动类型,即这种活动总是同人作为自然物质的机体运动联系着,总是同作为活动质料和活动对象的物质世界联系着,因此它是“可观察的”,是“实在的”;
实践作为这样一个当代哲学概念,一般来说,它总是同“理论”概念互相对待着,又互相统一着。在我们所熟悉的经典理论中,二者的“相结合”,以及二者在反复地、无休止地相互涉指和相互转换中,促进着人的思想认识的螺旋式上升的运动,成为我们对实践、也对理论进行理解的基本思维模式;
   在上述两点为大家所公认的结论之中,实践已经被划定了界限:如果说人的生存活动可以被划分为“实践”和“观念”两大部分的话,那么,人类的哲学也就相应地被划分为实践哲学和理论哲学。实践哲学应该研究人的“可观察的实在的活动”为其理论目的;而与其相对的“理论哲学”则应该以研究人的“观念活动”为其理论目的。实践哲学和理论哲学合起来,才是完整的人类哲学;
   可见,在人们一般地忽视“实践”而一味地沉溺于理论和观念的时候,对实践的重要性的强调应该是哲学家不可推卸的时代任务。但是,决不应该把实践强调得过了头。从人类的思想整体来说,也从人类思想的绵长历史来说,哲学如果对实践作出脱离“实践一理论关系模式”的强调,它就同以前已经有过的对理论、观念的意义所作的过头强调一样,是片面的。所以,无论是“实践哲学”还是“观念哲学”,都只是人类哲学思想的组成部分之一,而不是全部。

TOP
105#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10文秘

姓名:杨利靥

学号:10311043

时间:2011年4月17日

电话:18787131304

卷四:智

一、求实精神

实念佛也需要铁人的精神,那就是舍生忘我的奉献精神,不讲究舒服享受高官厚实禄,不贪图富贵名利,不怕苦累脏臭,不畏艰难困苦一心为了国家,为了人民,这就是一个平凡人的为了众生的情怀,这种行为,也正好应证了佛说的救苦救难的菩萨心肠,公而忘私,哪怕是平凡的事情,也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慈悲之心.,有志不在年高,有心不在誓言,亲身实践奉献,何求佛法不成?可惜现在的人都只是嘴巴功夫,以为谈经论道机锋就是修行,总是期望自己可以一朝顿悟成佛,不用付出任何的辛劳汗水,不看佛经不明白佛说的真实含义,不修行楞严妄想得见佛性,以为自己开悟了见性可以得到解脱,事实上不过是天方夜谭.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