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910111213141516» / 3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学习之道 [复制链接]

181#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2011级文秘

姓名:张校番

学号:11311007

时间:2012年5月29日

电话号码:15925165163

学习之道

俗话说:“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在当今的社会中,已形成了一个终生学习的时代,那么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我们应该怎么筛选呢?什么样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论语中所倡导的学以致用到底又是如何让才能够实现呢?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概念都是一字之遥,人有雄心固然是好事,要有野心就不大好了;人有理想没有错,但只能停留在空想的话,那也就是一场空梦而已。怎么样能够想到一个理想的可行之境?那是要去学的。

孔子曾经说过,“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以哉!”(《论语·卫灵公》) 他说,有时候一帮人在一起,群居终日,大家在一起熙熙攘攘你看着也挺热闹,大家可能也学点东西,也聊一聊,但你觉得大家老说不到点子上,言不及义,然后这些人还呈小聪明,叫“好行小惠”,就是那些小智慧,小聪明,小技巧,都不是一种大的格局怀抱。如果这样的话,孔子说,这些人就太难了。你要想让他们的生命境界再提升,在开阔,再能够有很高层次,那也真是难了。

有一个故事说得好,有一位哲人,素来沉默。有一天,他的一个朋友飞奔着,满脸神采飞扬的跑过来跟他说:我要告诉你一个特大的好消息,我现在就告诉你。

哲人拦住他说:你任何消息说出口之前过三个筛子。第一,你确认这个消息是真实的吗?那个朋友就打了个楞,说,我没这么想过,不一定。这哲人笑了笑,说,你确认这个消息是善意的吗那个人又想了想,又不是很肯定。接着,这个哲人又问了第三个问题,这个消息真的是那么重要吗?这个人想了想,说,好像也不是太重要。

这个哲人说:那三个筛子过完了,你这个消息就是不说出来,你自己也不会受他们困扰了。

其实这赛格筛子也就是我们选择知识的标准,只有善意的,真实的信息,才值得我们耗费生命力学习的,也只有这样的学习,才能对我们生命有所提升,那么这样的宝贵的知识,我们就应该好好去完成。

学习永远不是一件僵死的事情。既然没有常师,学到的学问既然不能是那样咏诗三百之后,授之以政不达,出使四方又不能转对那种学问的境界,已经被孔子的时候抛弃了,真正的学在今天,如果我们没一个普通人都

用自己的心去完成一种激活,都站在一种通权达变的大智慧上。那我相信,古往今来所有的知识都会在我们的经验体系里。所有的圣贤的智慧都不过成为点燃我们自己的一枚火把。

TOP
182#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

班级:2011级文秘

姓名:蔡玉洁

学号:11311016

学习之道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如今细细想来,确也是如此。纵观古今,那些文人墨客、圣贤之士,多半是历经百般挫折,半生风雨而不懈努力,坚毅的人。当孔子门徒满室时,谁又知道他多年来废寝忘食的苦读;当华佗名扬天下时,谁又能体会。

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你吸收语录阳光,但是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但是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他也产生痛苦,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因为人们本来就没有看到你,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的成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只要你哟树的种子,即使被人踩到泥土中间,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自己成长起来,也许两年三年你长不大,但是八年,十年,二十年,你一定能长成参天大树,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一片阴凉,你能帮助别人,即使人们离开你以后,回头一看,你依然是地平线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树,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材,活着死了都有用,这就是我们每一个同学做人的标准和成长的标准。

我国古代文学家司马光,以一个圆木头做枕头,用来惊醒自己,起来继续写作,还给它取名为警枕。俄国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为使自己不睡得太久,常用块大劈柴作枕头。发明家爱迪生工作起来常常几天几夜不睡觉,实在困乏了,就把桌上的书籍垒起来当枕头。西汉学者匡衡贫而好学。夜晚无灯,为了能借邻家的烛光读书,他在墙壁上凿了个洞。南齐时的江泌家境贫寒,白天做鞋,晚上才能抽空学习。点不起灯,他就拿书登上屋顶,借着月光读书。

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上,在某个关键时期,总会出现一个关键性的人物。这个人或许是你的父母,或许是你的老师或朋友。他所说的看似普通的一句话,却会让你牢记心中,永生不忘。普通人是这样,那些成功人士也不例外。总有一天你会明白,仁爱比聪明更难做到

首先,我无法否认学习之苦,学习之类,但甘守学习的苦才能享受学习的甜。 在校园里,我们快乐地成长,为理想而奋斗!遨游学海,跋涉书山,知识上的满足给我们快乐;山重水复,曲径通幽,破解难题的柳暗花明给我们快乐;思想境界上的不断开阔,心灵上的不断净化给我们快乐。记得爱因斯坦曾说:千万不要把学习当成一个任务,而应该看成一个令人羡慕的机会。是的,只要我们不辞劳苦,敢于面对学习中的困难,你会发现,学习中自有情趣,更有快乐。

TOP
183#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2011级文秘

姓名:李萍

学号:11311008

电话:15974808763

学习之道

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读书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读诗使人高雅,读史使人明智。读每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悬梁刺股萤窗映雪,自古以来,勤奋读书,提升自我是每一个人的毕生追求。读书是一种最优雅的素质,能塑造人的精神,升华人的思想。

     读书是一种充实人生的艺术。没有书的人生就像空心的竹子一样,空洞无物。书本是人生最大的财富。犹太人让孩子们亲吻涂有蜂蜜的书本,是为了让他们记住:书本是甜的,要让甜蜜充满人生就要读书。读书是一本人生最难得的存折,一点一滴地积累,你会发现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读杜甫的诗使人感悟人生的辛酸,读李白的诗使人领悟官场的腐败,读鲁迅的文章使人认清社会的黑暗,读巴金的文章使人感到未来的希望。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朋友,教会我们如何去看待人生。读书是人生的一门最不缺少的功课,阅读书籍,感悟人生,助我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书是灯,读书照亮了前面的路;书是桥,读书接通了彼此的岸;书是帆,读书推动了人生的船。读书是一门人生的艺术,因为读书,人生才更精彩!

读书有两种境界

一种境界是为考试求取功名。这种阅读在我看来是下品,因为它已经不能算是真正的求知,当然也就没有真正的快乐可言。当阅读者眼里总是有着功名利禄在闪闪发亮,任何知识都只好沦为敲门砖,敲开功名的大门就不免于被随手抛弃的命运,这难道不能算是对知识的亵渎?这种阅读,远有科举士子为证,今有前赴后继参加各种考试——高考,考研,考证,考公务员——的国人为例。君不见每场考试前,考场外手捧真经或坐或立皱眉苦读的各类考生乎?此种阅读,毋宁说是阅读者人生经历当中的一场恶梦,只有痛苦,没有快乐。然而人生在世,可以免除这种痛苦的阅读者几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异化。

      另一种阅读的境界是为穷尽知识和真理。这种阅读可以列为上品,因为它已挣脱了一己的名利,而源于人类伟大的好奇心。古今中外多少科学的巨人,为探究某一问题,皓首穷经,孜孜不倦;更有一些旷世罕见的通才,同时涉猎多门学科,在阅读中探索世界和人生的奥秘。这是自动自主自觉的阅读,在穷尽知识和真理的道路上,他们是勇敢的旅行者和探险家,我们没有理由不对他们表示深深的敬意。我甚至还要说,能够入此境者,已得人生之福。

TOP
184#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年级:2011级文秘

姓名:王馨

学号:11311015

时间:201264

电话号码:13658865167

包括重视教育的精神、重视文化的精神、理性精神、科学精神、求实精神、批判精神、反思精神、与时俱进的精神等。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非常重视,他说知(智)者不惑,提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大学》中讲格物致知。在封建时代专制主义的压迫之下,受到了极大损害,出现了迷信与盲从的劣性。新文化运动时期倡导科学精神,改革开放时代倡导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就是要回到的正道上来。要坚持仁智统一,否则便会流于狡诈。倡导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重视文化、崇尚科学、尊师重道、求真务实的民族品格。

孔子说过:仁爱的人不会忧愁,有智慧的人不会困惑,勇敢的人不会恐惧。小时候曾看过一个故事:过去,有一个傻乎乎的流浪汉,常在街上走来走去。许多人喜欢拿他开玩笑,并且用不同的方法捉弄他。一个常用的方法,就是在手掌心放一个五元的硬币和一个十元的硬币,由他来挑,而他每次只挑五元的那一块,他从来不知道挑十元的。大家看着都笑,连五元和十元都分不清,都笑他的傻。他每次经过,都会有人用这同一方式来取笑他。过了一段时间,一个慈心的老妇人,终于忍不住问他:你真的连五元和十元都分不出来吗?不料,那位傻瓜说:如果我拿十元,他们下次就不会再让我挑了。”……

巴西有句民间谚语说得好:傻瓜缴学费学习,聪明人拿傻瓜缴的学费学习。在这个故事里,谁在缴学费呢?那捉弄傻瓜的人,自以为很聪明,没想到,反被傻瓜捉弄了。

智慧就是人生前进的方向,因为“树的方向是由风决定,但人的方向是由自己决定的!”聪明的人,不是他有很多的智慧,而是他用了最多的智慧;生命就像是一次飞翔,唯有飞得更高,才能搏出一片光明的天空。

同样,智的价值又体现在哪里呢?1.明辨是非。2.指导行为。3.自知知人。4.成就美德。明辨是非之心,是智慧的萌芽,但凡人们要有行动,都要用他们的智来加以辨别,然后才去做,只有具备了聪明才智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能认识他人叫做只会,能认识自己的才算聪明,认识自己是智慧的开始,可以用此来推知别人。能认识自己过错的人是智者,能改正自己过错的人是勇者。智慧、仁爱和勇敢是天下通行的不变美德

知识和智慧也是相互化的。知识,就是经验的固化,或者是识别万物实体与性质的是与不是。 智慧,是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的理解和解决的能力。 二者有内在联系,又有区别。如果问,一个人是拥有知识重要,还是拥有智慧更重要。答案是同等重要,智慧来源于知识的积累和升华,而知识又体现智慧之中,二者相互影响。可以说,一个人拥有了知识也就拥有了智慧,但拥有智慧的人不一定会拥有渊博的知识,一个人的智慧有先天的也有后天培养的,而知识则是后天不断积累形成的,是学习的积累。 同时智慧还有大小之分,先天的智慧不能说是小智慧但同样也不是大智慧。如果没有知识的积累,是不可能拥有大智大慧的。当然〔也有少部分人〕 古时有很多天资聪颖的人士,幼年时都是聪明绝顶,被称之为国之栋梁之才的人士,都因为后天没有研习知识,最后落得个江郎才尽! 所以说,若没有天资的聪颖,后天就应该努力的付出,研习知识,修身养性,参悟玄机。从中我们也能渗透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主要方式,知识与实践也是相辅相成的

TOP
185#

知行结合就是把知识和行动相结合,否则空有知识而不能运用到实践中去,那是纸上谈兵。只知道做而没有知识做支持,那是莽夫。所以,我们要学习知识,不断充实自己的大脑,同时还要把我们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工作中。知行结合还意味着你要勇于用行动去实现自己想到的(美好的梦想)。无论现在的你是想去旅行,还是想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还是想好好谈场恋爱,还是好好陪陪家人……既然想了,那么就去做吧,人也就年轻那么几年,人也就活那么几年。有些事错过了,或许就是永远错过了。在我看来,知识与行动相结合好说,因为一般人都在这么做,只是知识水平会有些差异。可是要做到勇于用行动实现所想的就有些难了,因为不是人人都有勇气迈出那一步,也不是人人都有勇气放弃手头的安逸。

TOP
186#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不厌”,是说作学问的志趣永远不厌倦,这在文章上读起来很容易了解,乍看起来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深深体会一下,孔子的学问就在这里。虽然非常平凡,但要知道世界上最伟大的就是平凡,能安于平凡是很难的,这也是“人不知而不愠”的引伸。以自己的经验来证明,假如发狠学一样东西,肯下工夫去学习,最多努力一段时期,就不能继续不倦的去搞了。所以一生能够学而不厌,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像写毛笔字、打太极拳,开始很有兴趣,再继续下去,到快有进步的时候,对自己的毛笔字,越看越讨厌,简直不想看﹔打拳也打得自己不想打了,认为学不好。这正是一个关键,是个进步的开始,可是大多数都在这种情况下厌倦的放弃了。因此,就觉得孔子这句话,的确了不起。另一点便是“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也是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孟子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乐也。”但是如果“得天下笨才而教育之,一苦也!”教育的事有时真使人厌倦不堪。一个真正的教育家,必须要有宗教家的精神,爱人爱世,须要有舍身饲虎、入海救人的牺牲精神才行,又像是亲自施用换心术硬要把自己的东西,装到他的脑子里去的这种心情。但有许多学者有了学问,却当成千古不传之秘,不肯教给别人。

TOP
187#

教育一直被立为治国之本而为世人所重视。自从有了人类,教育也便慢慢的以多种形式发展开来。教育是以一个灵魂去交换另一个灵魂。伴随着长时间的发展,教育的形式与方法都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只是古人所提出的道法,如今依然适用。因材施教、启发教学,这对于一个学师范的人来说,是无比珍贵的教学宝藏。对于现实的教育教学来说,如果能更好的将古人的思想融入期中,可能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
TOP
188#

圣人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无弃人也。([宋]朱熹《四书集注》)

圣人施行教育,必须依据各人的资质。资质差的,就培养成低一级的人才;资质好的,就培养成高一级的人才,不会有被遗弃的人。素质教育正在普及,所谓的素质教育并不是要求学生个个升学,但一定要让学生个个学会做人。生活中我们发现,一般情况下,儿童越小,他们在学习能力等方面差距越小,越往后,差距越大。其实有一个道理:一个人生来,在学习能力上是没有什么太大差别的。也就是说人的学习潜能是无限的。这一点,已经被专门研究人类智力的专家所肯定。后来出现差别的原因只能归结到:后天的教育所至。其中最关键的是两种人:一种是孩子的父母;一种是教育这孩子的老师。作为一名师范生,学习这点十分重要。通过素质教育改革,我希望能尽快实现在课堂上没有优劣之分,每个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可以畅所欲言,师生间学会配合,摆脱原来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开放的课堂上,让他们敢想、敢说、敢做。课余时间老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这样才能更好的因材施教。

TOP
189#

世事艰难,学习有道。学习从热情出发,天才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建立在热爱、激情、寻找适合自己方法的基础上的。追求卓越的关键在于长期的不懈奋斗,可是有的人每天都在不停的努力,可还是徒劳无功,而有的人却能轻而易举的获得成功,这是由于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不同。我理解的学习之道应该做到以下几点FONT face=宋体>第一养成思考的好习惯,孔子说FONT face=宋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了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善于思考。第二要有坚定的信念,信念是所有奇迹的萌发点,有什么样的信念就有什么样的人生。第三信心是成功的关键,一定要有自信即使没有人相信你。第四要有愚公移山的超凡毅力和耐力,不要半途而废。第五要善于抓住机会,永不放弃。其实大家都知道要怎样才能学好,只是没有做到而已,学习和增长智慧本来就是伴随我们一生的一个长期过程,也许在我们不断不追求的途中会有沼泽遍地,荆棘丛生,或总是山重水复而不见柳暗花明;也许我们前行的步履总是沉重、蹒跚,需要在黑暗中摸索很长时间,才能寻找到光明;也许我们虔诚的信念会被世俗的尘雾缠绕,而不能自由翱翔……那么在这些诸多的挫折之后,我们为何不以勇敢者的气魄,坚定而自信的对自己说:“别放弃,再试一次”。如此我们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TOP
190#

学习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所以孔子开篇言学,他一直重视学,重视练习实践,这也是人的根本性快乐。人之善飞不如雄鹰,善鸣不如黄鹂,无爪牙之利,而独立于群兽之上者,无他,以其善学也。学习使人区别于动物,使人趋近文明。学习使我们通古今,带给我们的是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是一个我们向往的世界,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许多我们曾经为之迷惑的事物,通过学习,我们懂得了人生可以更加徇烂多彩。学习虽不是万能的,但是学习却是我们一生之中不可缺少的过程,学习使我们的人生见解不同了,变得更加开阔,也使我们的生命于无声无息中悄然改变。我们的一生应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永无止尽的。知识带给我们的远远不止是惊喜,更多的是我们做人的道理,处世的态度和一种人生的境界,没有知识,这个世界是蛮荒的世界,人们不会去享受自己内心的愉悦,只懂得看到这世界的表面,那么,我们的一生又是何其的无趣漫长,没有意义。知识促进了人类的进步,更是我们心灵的一缕阳光,带给我们无比欢悦的心情,让我们享受着世界的一切,让我们体会各种情绪。

TOP
191#

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从为什么,怎么做,做什么开始,学习也一样。首先要知道为什么学,因为学习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充实,能让我们看到事物的本质,能让我们获取谋生的技巧。然后就是怎么学,只有充满斗志、坚韧不拔、坚持不懈地学才能达到预期甚至更好的效果。最后才是怎么学,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若有机会就应多去尝试,去寻找自己的兴趣所在,一旦找到就全身心投入。
TOP
192#

[em07]学习是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上的必修课之一,人类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进步。孔子主张“因材施教”,从每个人的实际出发,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个人才能。学习之道,不仅仅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它是一件长期坚持的事情,都说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是无止境的,人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更加的充实自己的内心,丰富自己的情感,在社会交往中做一个有修养有学问的人。
TOP
193#

儒家思想集大成者孔子虽然认为天生万民有“生而知之者”,但孔子自己没有见到这样的人,认为自己则是“学而知之者”。孔子不但认为自己修身是通过学习而获得,而且认为修身是一个过程,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在这个过程中,孔子认为正是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而使自己的道德境界沿着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这样的阶梯不断上升。最终达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样一种天人合一、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境界。孔子还认为,一个人即使有好仁、好知、好信、好直、好勇、好刚的道德品质,但如果不学习,则其缺点就要显现,进而走向愚、荡、贼、绞、乱、狂,“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TOP
194#

       中国教育历史悠久,有很多教育的经典与教育方法。诸如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等等都是经典。结合今天教育的发展,我认为学习有很多的方法,我们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的人喜欢在早晨记住东西,有的人在晚上可以记住东西;有的人喜欢安静的学习,有的人可以在喧闹的环境中学习;有的人喜欢理解记忆,有的人喜欢背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关键要适合自己。今天我们还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学习资料也多了,我们可以通过网上学习,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我们可以通过报培训班,学习自己想学的东西。不过还得说一句,我们人可以以借助古代的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啊,三人行必有我师等等。
TOP
195#

大儒朱熹认为学儒当从《大学》开始,依次再学习《论语》,《孟子》,《中庸》。我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当从《论语》开始,再依次学习《大学》,《孟子》,《中庸》。原因如下:朱子认为四书中《大学》所讲的道理最为浅显,自然应该第一个去学习。但我认为,《大学》所讲道理虽然浅显,但通篇就理论理未免有些枯燥,现代人很多都静不下心来看书,看这样一篇纯讲理论的文章恐怕会使不少人还没看完变对儒学失去了兴趣。而《论语》中有不少小故事,以事论理,较为生动,更适合作为现代人学习儒学的入门著作。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