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678910111213» / 3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学习之道 [复制链接]

136#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                

班级:10文秘

姓名:常洪茸

学号:10311005

时间:2011418

电话:18213853169

学习之道

学习必须讲究方法,而改进学习方法的本质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 无论干什么:不懂就是真的要去问,不然就一直不懂。不会就真的要去学,不然就一直不会。 

科学测试证明: 95%的人智商70130之标准范围,只有2.5% 的人智商低过70。因此,智力绝不是成绩的决定因素,关键还是在于学习方法,差生差就差在学习方法,不同的学习阶段、学习环节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知识类型也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只要方法好,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取得优异成绩。

  但遗憾的是在我国的学校,几乎没有老师教过学生如何才能有效学习,因此,学生只有靠自己辛苦摸索,低效学习,结果费了很大的力气,只吸收了需要掌握的知识的一点皮毛;上课时认真听课,可是一堂课结束时,刚刚才学过的内容就象沙一样从学生的大脑中滑漏,上课明明听懂了,下课却什么也不会;考试时经常忘记一些非常重要的内容,遇到的明明是以前做过的题型,可是在考场上怎么都做不出来;考试时有好几道会做的题目,可是根本没有时间去做。

  要造就一流人才,必须有超越常规的学法,对于所有的孩子而言,课堂学习的时间是共有的,书本上的知识内容是相同的。要实现超越,仅仅把握住这段时间和水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掌握科学、实用、高效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超越他人,走在前列。  

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对学习越发有兴趣。有了兴趣,效率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有的同学基础不好,学习过程中老是有不懂的问题,又羞于向人请教,结果是郁郁寡欢,心不在焉,从何谈起提高学习效率。这时,唯一的方法是,向人请教,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弄懂,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进步。如此,才能逐步地提高效率

对于已学过的知识就应该掌握好并适时的做好复习,知识越多也就越不好分开,记忆遗忘的速度会很快,应该分类。把两大类分开就好,一是不易掌握的知识,要想完全掌握就一定要理解和不厌其烦的复习;二是完全靠自己的记忆而掌握的。所以,一定要分开。

TOP
137#

学习每时每刻都伴随在我们身边,它的重要性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就像西汉刘向所说的那样“习班书犹药也,善读可医愚。”学习更像一剂苦药,它使人们对知识的渴望越来越强,仿佛是一盏明灯指引我们走向正道,走向我们真正的人生,让我们的人生变得璀璨,学习又像一只无形的大手将我们的人生之舟推向胜利的彼岸,更是一支精致的画笔将我们的人生描绘的无比绚烂。,“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习不仅仅需要认真,还需要边学边记忆, 样珍惜时间的读书就是真正的学习之道,学习要建立在珍惜时间的基础上,如果学习是金字塔的顶峰,那么珍惜时间就是金字塔的最坚固的地基。学习还有一个重要条件——刻苦,只要能刻苦,学到的知识就会越来越多,学习应追求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想象不断,这就是学习的真谛,让我们用知识将自己的脑海填满,用时间将学习变得更灿烂,用刻苦将学习变得充满力量,学习就像一支神笔书写了不朽的篇章,让我们在新世纪里领悟学习最神圣的力量吧!

西南林业大学

土木工程

20100954026

TOP
138#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学院

系别:文史

班级:10级文秘

姓名:王根凯

学号:10311031

时间:2011322

电话:15912182537

卷四、

十、学习之道

   所谓学习之道就是学习的方法!有教无类就是教书的对需学生要同等对待,主要是说别因学生的贫富和学习好怀来区别孩子! 正如维茨金所言,我意识到自己最擅长的既不是象棋也不是太极,我最擅长的是学习的艺术。本书并不是教你如何学象棋或太极拳,而是让你掌握适用于任何领域饱尝成功的学习之

    天才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建立在热爱、激情、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的。追求卓越的关键在于,要坚持充满活力、长期的学习过程,不再满足于原地踏步、平平庸庸。在学习过程中,深度甚于广度,质胜于量。所有的绝妙创意或“神来之笔”,莫不是以扎实的技术为根基的。 专注当下,使生活更丰富精采

大多数人都曾在危急关头,体会到“极度专注”的经验。学会“专注”,不仅有助于学习和表现,也能提升感受力,发掘日常生活蕴藏的色彩和乐趣。 学习是一场心智马拉松 , 障碍并不是障碍,而是有待克服的挑战,是要将弱点化为强项以激励成长的过程,在各种竞争性或专业领域达到表现的巅峰。

好习惯成就人生,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不可多得的学习优势。珍惜学习的时间,这是每位学生知晓也决心做到的,但珍惜学习时间,并不代表寝食无常,埋头苦干,所谓珍惜学习时间,是指利用边角时间去学习。大家千万不要小看这短短的几分钟,夜复一夜,年复一年。也许,这就是你决胜的关键。

TOP
139#

学校: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

专业:10级文秘

姓名:孙秀琼

学号:10311028

时间:2011年4月23日

电话:13517823082

卷四:智

十.学习之道

       教育人一定要依据人的特性,治理水必须根据水流的态势。意思就是要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教育人是很困难的,一定要挖掘人的潜能才不会耽误人。圣人施行教育,必须依据个人的资质,资质差的,就培养成低一级的人才,资质好的,就培养成高一级的人才,就不会有被遗弃的人。不管作为哪一种人,都要懂得学习之道,广博学又能志向专一,向别人请教又勤于思考。那么就会成功,明亮的镜子是用来照见形体的,过去的往事是用来了解现在的,多读几遍书道理就会明白了,所谓学习知之道还要掌握方法。

        天下的事情,不是一个人所能完全知道的,也不是一个人所能独自搞成的,一定要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才有希望做好。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还有虚心接受,聪明好学,不把不如自己的人请教看做耻辱。善于学习的人,取人之长来补己之短。不能虚心谦让,仔细品味圣贤所说的话来选求他们的本意,而是自己的意见强行放置于其中,所以不免有穿凿附会,支离破碎的弊端。如果不获得前面的知识,就不能去寻求后面的知识;不理解这个问题,就不能理解另外的问题。看书首先必须熟读,使书中的意思都好像是出于自己的心中,这样就可以说有收获了。读书只有牢记在心,才能都有效果。

          读书之道还讲究的就是重在心悟,今天研究读书的人也不太多了,所以我们要把优良传统继承下去,读书读书必须是心中领会。心中明白了,书中的含义自然融会贯通。如果心中不理解,只去解释书上的文义,就会产生歧视。古人的言论,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因此说得十分亲切。流传到后世,还能符合人情,若不是自己亲身经历过,如何会得到他那么多的良苦用心之处?学习之道还有注重尊师重道,老师必须讲道理,行正义,然后才能得到尊敬。老师是传授道理,知识的,人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都是要通过学习来争强自己的道德伦理。每一位批评过我的人都是我的老师,学问是不分大小的,有才能的人才会被尊重,我们知道在今天的社会下,如果你没有知识,你就会被踩在脚下,被社会所淘汰,要想赢得别人的尊敬,首先要丰厚自己的知识,学习之道,我们要认真领悟,上天是不会辜负苦心学习的人的,做学问或办事切忌功进利,就是要好好学习之道。

TOP
140#

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TOP
141#

上面几点学习的建议总结的非常好,但在此我想补充一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要注重兴趣的培养。当然兴趣存在着已有的兴趣和培养的兴趣之分。

如果我们已经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学习起来便是水到渠成,驾轻就熟的了。有了兴趣的支撑便有了学习的动力。这样以上所提到的博专统一,重在心悟,专心致志,勤奋学习,切忌浮躁就不难达到了。古语有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习者能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那是非常愉快的事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

当然也存在着这样的情况。人们本来对一事物没有较大的兴趣,但却有必要去学习它。这就需要逐步地培养兴趣。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不如按培养兴趣的兴趣的方法去做。首先必须认识到兴趣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其实要有建立兴趣的决心,最后即是不时地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逐步地培养兴趣。

TOP
142#

上面几点学习的建议总结的非常好,但在此我想补充一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要注重兴趣的培养。当然兴趣存在着已有的兴趣和培养的兴趣之分。

如果我们已经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学习起来便是水到渠成,驾轻就熟的了。有了兴趣的支撑便有了学习的动力。这样以上所提到的博专统一,重在心悟,专心致志,勤奋学习,切忌浮躁就不难达到了。古语有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习者能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那是非常愉快的事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

当然也存在着这样的情况。人们本来对一事物没有较大的兴趣,但却有必要去学习它。这就需要逐步地培养兴趣。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不如按培养兴趣的兴趣的方法去做。首先必须认识到兴趣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其实要有建立兴趣的决心,最后即是不时地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逐步地培养兴趣。

TOP
143#

学习贵在坚持!好多时候不是学不去,而是没有毅力,学而不倦,才是学习的关键。人说活到老学到老,我们一辈子不可避免的要学习。学问学问,既要学也要问,不懂的我们应及时提问,提问是学习中必须要施行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要乐于学习,以学为乐,学习是进步的关键!
TOP
144#

韩愈对老师定义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可我认为,作为一名真正优秀的老师,除了因材施教等上述教育方法之外,更需要让学生的学习从热情出发 。天才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建立在热爱、激情、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的。追求卓越的关键在于,要坚持充满活力、长期的学习过程,不再满足于原地踏步、平平庸庸。

这才是我们师者应所谓的事。

TOP
145#

孔子曾经说过,“因材施教”、“温故知新”。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故师者教学,其教育方式也应因学生不同的个性而有所侧重、改变,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优点,弥补其不足。

学生学习,要温故知新,及时巩固旧的知识,从中品味出新的东西。知识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

TOP
146#

从古至今,我们都知道没有没有“智”是难以在社会上立足的。要想获得智慧,我们就要不断的学习,但是光读死书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学会思考,学思结合。另外,求实精神,实践精神,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也是获得“智”的不可或缺的条件。
TOP
147#

   学习成绩的高低,成果的多少不仅取决于学习者的勤奋度,亦在于学习之道,即学习方法的选择上。

    从教育者的角度说,教师应采用因材施教及启发式教育等灵活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发展着想。我国著名教育家就能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而施以不同的教育。对一贯好强的子路,孔子采用抑制他的方式,而对胆小怕事的冉有,就会鼓励他让他大胆闯闯。

   相反,从受教育者的角度说,受教育者对待学习应具有专心致志、虚心求教、温故知新等良好的求学态度,严谨求学,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TOP
148#

      “智” 所指的是“智者” 。智者是指知识经验丰富,而且聪明有智慧的人。人的智慧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不断地学习,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知识积累。人类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认识世界,探究万物,掌握规律,在创造文明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中积累了越来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
      知识来源于学习和实践。世界上的知识是无止境的,没有现成的答案,只有问题。只有当遇到问题时尝试用各种方法手段去解决,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获得新知识。知识在不断地发展与更新。所以, 知识来源于学习— — —实践— — —再学习— — —再实践这样反复学习、实践的过程。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 就是说,只读书学习而不去思考,则容易迷惘,只凭空思考而不学习,则容易出危险。这就是说,学与思是分不开的。学是记忆存储知识的过程,思则是通过 “心” 的思维作用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所以作为整个认识的过程,必须是学中有思,思中有学,二者必须结合在一起。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有二层意思:一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无知,才能不断求知,越是不断求知,才会使自己变的聪明有智慧。二是,对学习知识不能弄虚作假,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古代儒家的许多有关教育和学习的方法,如:无知与有知、学与思的结合、个性化教育等都是儒家教育思想的精华, 即使在知识经济社会的今天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TOP
149#

学习,人类亘古不变的真理。中国古语有云:活到老,学到老。而我们需要的不仅仅

是孜孜不倦地学习,善于学习、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之道对我们来说似乎更为重要

。对于这点,孔子在几千年前就告诉我们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

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见贤思齐

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这些虽是几千年前的古人所说,但我个人觉得对于现在的我们也是很有借

鉴价值的,孔老夫子确实无愧于中国教育大家。

TOP
150#

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在寻找适应社会也是社会适应的教育之道和学习之道。事到如

今,人们大力提倡的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

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

理教育健康,与应试教育相对应。素质教育包括内在素质和外在素质,即人对世界

、环境、人生的看法和意义,以及一个人具有的能力、行为、所取得的成就等。由

此可见,素质教育与影视教育是大不相同的,它不是如应试教育般的死学照搬书本

,而是要求我们更加注重自身道德和能力的培养。


然而,现在很多人却打着“素质教育”幌子,不谋其政,反而以素质教育为借口沉

迷玩乐,还言之凿凿,所以,学习之道的选择不仅要适合自身情况,更要慎重。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