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关闭
安全选项
安全提问(未设置请忽略)
母亲的名字
爷爷的名字
父亲出生的城市
您其中一位老师的名字
您个人计算机的型号
您最喜欢的餐馆名称
驾驶执照的最后四位数字
找回密码
记住我
我的中心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切换到窄版
论坛
会员
搜索
帮助
快速搜索
帖子标题
作者
版块
国学基金会
»
论坛
»
仁坛
»
[经典学习] 九、行仁之方
论坛
中华义理总坛
仁坛
义坛
礼坛
智坛
信坛
忠坛
孝坛
廉坛
毅坛
和坛
返回列表
«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 23
下一页
楼主:陈杰思
[经典学习] 九、行仁之方
[复制链接]
发送短消息
UID
17398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聂子琛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6
积分
106
性别
保密
注册时间
2022-03-03
286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2-03-03 14:34
|
只看该用户
“仁”可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自我的修养,即努力提升自己道德水平,养成符合礼的行为规范(“博之以文、约之以礼”);第二个阶段就是利用自己的德行、能力去帮助或影响所能影响到的任何人,也就是行善;第三个阶段就是推而广之,最终达到“止于至善”终极目标。这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是先从自己身边的人影响或爱起,如对父母孝、对兄弟悌,对朋友信等等,从“齐家”到“治国”。第一个阶段是为了更好地实施第二个阶段服务的,也就是说儒家思想努力的方向是尽量能够影响、帮助、关爱更多的人。所以从这方面来说,“善”也可以是有程度的,影响多的人就是大善,影响少的人就是小善。判定一个人是不是在行仁是有一定标准的,这个标准就是:首先,儒家一定有一个共同的人生目标或者说方向,即“止于至善”,并且要坚定不移地去努力实现,至死方休。曾参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而如果树立了这个崇高的理想且意志坚定,则日常行仁的方法很简单,因为可以说每一种德行的修养都可以是仁的一种形式。其次,判定是否是仁的另一个重要条件就是看他是不是实际让更多的人受益了,也就是行了大善了。如果他行了大善,就可以判定为仁了。如管仲被孔子和他学生说成不俭、不知礼,也不义,但因为他的卓越贡献而让千千万万的百姓免于战争的伤害,所以孔子说他是“仁”。这跟他有没有坚持至死行善已经不重要了。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397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云南大学吕景屹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30
积分
190
性别
保密
注册时间
2022-03-03
287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2-03-03 22:03
|
只看该用户
行仁之方,即以礼乐行仁义,义又是仁的本然办法。关于仁义和礼乐,一直是儒家所关注的道德品质,其二者的关系如何呢,仁爱存在于百姓心中,见于行则恭敬而有礼,发于声则平和而乐,因此,仁是礼乐的灵魂,礼乐是仁的外化形式,就如孔子所言:“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即人失去了仁爱之德,那么如何面对礼乐呢?这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行为,失去了礼乐的意义。如果背信仁义而僭越礼乐,在治国之上,就会不见平治之效,导致社会失去节制,追求奢华,在自身之上,也应自我反省,切勿背信弃义。《礼记》所言:“礼节者,仁之貌也;歌乐者,仁之和也。”即实行礼乐的目的在于内以正身,外以导民,齐之以礼,治世太平。因此仁义和礼乐二者密切相关,仁义是礼乐的本质所在,礼乐是仁义的外在表现形态。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397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云南大学吕景屹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30
积分
190
性别
保密
注册时间
2022-03-03
288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2-03-03 22:04
|
只看该用户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统治者为了修复礼乐文明及世道人心,大力提倡仁德,在居处所选之上,提倡“里仁为美”,选择和有仁德之人,有仁爱之风德安家之所;在实践之中,以仁来安其心,就能够明晓利害得失,预知未来变化,怀有谦让之心,即老子所的“仁者安仁”的境界;有仁德之人能够一视同仁,即“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有理性的人能够用逻辑推导,但缺少同情之心;有感性的人是从个人所思出发,但不勉失之偏颇;只有仁者能够以仁爱之心善待万物,对不善的人和物也能够抱以同情之心尽可能地理解,这是一种公平、客观、赏罚分明、扬善隐恶的处事方式,因此,君子一以贯之的是忠恕之道,儒家的最高理想人格是“仁”,而“忠恕”是“仁”的行为方式,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真正的做到“尽己力以从事,推己心以及人”的君子之道。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408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湖北大学杨清琦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15
积分
100
性别
保密
注册时间
2022-05-20
289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2-05-20 15:40
|
只看该用户
要实现“仁”,应注重个人修养。如果简单地从字面意思上理解的话,“修身”可以解释为个人言行举止上的规范与要求,引申后为个人思想道德上的内修和外在显露出的修饰。这一词汇最早在《墨子•非儒下》一书中出现:“远施周偏,近以修身。” 意为人对外要乐善好施,对内要注重自我的修养。
由孔孟荀到宋明理学家,再到近代新儒家,儒家修身思想体系逐渐完善,并对后世的思想道德文化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当下,我们应该更好地传承优良的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仁”思想,借此不断完善国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最终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和谐相处的目标。这也是学界一直努力研究的课题之一。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419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湖大丁美琳
组别
新手上路
生日
帖子
5
积分
40
性别
保密
注册时间
2022-06-07
290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2-06-07 23:24
|
只看该用户
孝和仁是儒家两个核心的德目。孝是德的根本,是教化的开端,孝以“能养”为前提,其本质内涵则是爱和敬。儒家的孝道思想,还包含着一种通过“慎终追远”以追寻人的生命本原的形上学意义。仁是全德之名,是德的总称,是一个关于为人之本和理想人格的概念。行仁,是人最本己的可能性,是人之为人的本质所在。忠恕为行仁之方,忠恕工夫所成就的,是人我、外内一体相通的境界。孝与仁两个概念有着内在的关联性:一方面,孝悌为仁之本;另一方面,孝悌亦必经由忠恕的途径推扩而至于“仁”,才能实现其所本有的道德价值。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424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武汉科技大学龚谈
组别
高级会员
生日
帖子
121
积分
736
性别
保密
注册时间
2022-06-20
291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2-06-20 22:37
|
只看该用户
仁也分大仁和小仁的区分,小仁是个人的,独立的,有助于小范围的良好环境。但如果一个人,能使得千万民众安居乐业,衣食无忧,那就是大仁,可以称得上圣人。古人所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穷困的时候做好自己周边的小范围,具备一定能力的时候,一定要为天下人民做一点贡献。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425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2019206533
组别
中级会员
生日
帖子
55
积分
340
性别
保密
注册时间
2022-06-29
292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2-07-02 18:36
|
只看该用户
回复
1楼
陈杰思
的帖子
要相信仁的存在,仁的可施行性。而且人人都可以践行仁,将仁化为日常生活的行动。我理解的还是做让自己开心的事情。但是不违背道德,不违背法律法规,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更不能伤害自然。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孝敬父母,尊师重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自己一套为人处世的仁的标准。付出艰难成就,不花言巧语,不巧言令色。自己想要的东西一定是通过自己的本领得到的。不是正路来的钱财,不要,花着也不心安。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最好物归原主。行得正,坐得直,堂堂正正,无怨无悔,才是做到仁。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428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武汉科技大学张新雨
组别
高级会员
生日
帖子
113
积分
688
性别
保密
注册时间
2022-07-06
293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2-07-13 10:19
|
只看该用户
“仁之方”就是实现仁道的途径和方法,人们对于“仁”的理解不能仅停留在思想道德层面,而应该具体实践。正如同《论语卫灵公》记子贡问:“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答:“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里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孔子教导人们为人处世的具体途径和方法。我们学习儒学经典,在理解记忆的同时,更要通过经典文化来反思自身的行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做到真正 “行仁之方”。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429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关殷颖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26
积分
166
性别
保密
注册时间
2022-07-08
294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2-07-14 11:16
|
只看该用户
仁爱精神提倡爱他人,这一精神可以看作是爱人民的一种诠释与升华。例如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很多人在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正是缺少了这种“仁爱”精神,精神领域出现了不少世俗问题,使得有些学生评判事物的标准受到了影响,应该提倡这种为人民服务的仁爱精神。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430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武汉科技大学李靓萱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22
积分
142
性别
保密
注册时间
2022-09-04
295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2-09-04 17:17
|
只看该用户
着眼现实,身体力行,具体为之是践行“仁”的方法。从践行孝道入手,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友爱姐妹,实施孝悌之道并非是漫无边际,无处左手,实际在日常生活中作为子女,首先我们要多问候关心父母,其次在父母身体包药时要服侍在侧,不应该有丝毫怨言。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父母可以无怨的。照顾抚养子女,子女也更应该双倍的爱心加以偿还,这样才是能尽到孝道,践行“仁”道。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440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云南财经大学赖可盈
组别
高级会员
生日
帖子
125
积分
760
性别
保密
注册时间
2022-10-28
296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2-11-18 09:35
|
只看该用户
为仁,为仁,仁最难的就是有所为。何为有所为?那便是要学会关心着这个世间,以身为仁,做到真正的把自己投入到这个世间,投入到仁道之中,每个人都有为仁的能力。只要你有所为,只要目的是好的,那么不管你对仁的认知如何,你的为中都带着仁的特性,每个人都有为仁的能力,是自然给我们的礼物。但是要做到真正的纯粹的仁是困难的,要深切的感受到这世间万物并且可以无偏私的有针对的人们引导到仁这个方面促使他们向善。为仁之难,我们受到自己的个体的限制,我们无法改变自己不能带偏私的毫无偏见公正的看待这个世间的,我们平衡理智与情感的公正是无比的困难的。但是即使仁如此的困难,难以触及我们也要努力去争取去实现,学会共情世间学会珍惜和感恩去献出去持之以恒的追求这个世间的仁爱美好的普及,不断的靠近真正的仁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472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王雯雯
组别
中级会员
生日
帖子
50
积分
310
性别
保密
注册时间
2022-11-29
297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2-12-03 09:46
|
只看该用户
仁,不是一种伪装,而是发自于内心,若不能够做到“先难而后获”,恐怕难以成为真正的仁者。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484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王梓
组别
新手上路
生日
帖子
4
积分
44
性别
保密
注册时间
2022-12-06
298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2-12-06 16:05
|
只看该用户
行仁之方——践行仁道的方法。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如何做到“仁”?一定要真诚,不要花言巧语,伪善献媚;自己有了提升也去帮助别人提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499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罗红芳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22
积分
142
性别
保密
注册时间
2023-01-01
299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3-01-01 18:19
|
只看该用户
仁可见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分分秒秒,我们要去发现它,学习它并传承发扬仁爱精神。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7499
精华
0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罗红芳
组别
注册会员
生日
帖子
22
积分
142
性别
保密
注册时间
2023-01-01
300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23-01-01 18:26
|
只看该用户
花言巧语不可信,伪善献媚不可取,只有仁德仁爱之心才能够保卫人心底的那一片净土,保住人心里的良知,让人有在世上生活时有自己的立身之本。
TOP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返回列表
«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 23
下一页
高级编辑器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默认表情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登录
|
注册
发表回复
查看背景广告
隐藏
发新主题
发新主题
发新主题
论坛
中华义理总坛
仁坛
义坛
礼坛
智坛
信坛
忠坛
孝坛
廉坛
毅坛
和坛
TOP
设置头像
个人资料
更改密码
用户组
收藏夹
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