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617181920212223» / 4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一、中华十大义理 [复制链接]

286#

仁、以、礼、智、信、忠、孝、廉、毅、和,这几点可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教会我们如何做人,这也是我们民族的自信心所在,其他民族所敬仰的。如果我们能把这10点做好,即使不能做到所有的方面,在“做人”这条道路上也会提高一个层次,是可以被称为“大写的人”的人的!
TOP
287#

陈杰思先生将“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称之为中华十大义理。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正在慢慢缺失很多品质,有时候我们是该停下脚步认真的看一下前人留给我们的这些能让人平心静气的东西。随着年龄的成熟,我越发觉得前人留下了许许多多值得我们现代人从中获益的东西,它像一个巨大的思想宝库,我们不需要都拥有它,只要从中抽取一小部分,就足够我们一生的所需,丰富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在现代社会,我觉得像是礼,信,孝,和等品质的修炼,对于我们来说都显得尤为重要。陈先生为我们提炼出了古人留给我们的最精华的精粹部分,那些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无论到什么时候,我相信都是不会过时的,当你停下脚步休息的时候,拿过其中的一两句话细细品读,一定会从中学到不少东西,不管你现在是一个成功者还是失败者,或者你正在路上。我觉得,无论到什么时候,这些美好的品质都是社会和人类所不可或缺的,它是我们民族精神和民族力量的支撑,我们应该以身作则,继承并将其发扬光大。
TOP
288#

        义理是指普遍皆宜的道理或讲求经义、探求名理的学问。自古就有对“义理”的阐述,试举例如下。
        先秦两汉时期,《韩非子•难言》曰:“故度量虽正,未必听也;义理虽全,未必用也。”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顺逆》曰:“故动众兴师,必应义理,出则祠兵,入则振旅,以闲习之。”《汉书•刘歆传》曰:“及歆治《左氏》……由是章句,义理备焉。”
        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序》曰:“自肃成童,始志于学,而学郑氏学矣。然寻文责实,考其上下,义理不安,违错者多,是以夺而易之。”《魏书•崔浩传》曰:“作者祭法,次序五宗,蒸尝之礼,丰俭之节,义理可观。”东晋葛洪《抱朴子•钧世》曰:“今诗与古诗,俱有义理,而盈於差美。方之於士,并有德行,而一人偏长艺文,不可谓一例也。”
        北宋时期,欧阳修《归田录》曰:“举子轻薄为文,不求义理,惟以敏速相夸。”张载《经学理窟•义理》曰:“有急求义理复不得,於闲暇有时得。”《二程遗书》曰:“或读书讲明义理;或记古今人物,别其是非;或应事即物而处其当,皆穷理也。”苏轼《与章子厚书》曰:“追思所犯,真无义理。”
        明清时期,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六回曰:“赵家那廝是个刁徒,如今暴得做个都头,知道甚么义理?””清姚鼎《复秦小岘书》曰:“天下学向之事,有义理、文章、考据之分。清章学诚《文史通义•浙东学术》曰:“儒者欲尊德性而空言义理以为功,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清刘开《问说》曰:“以义理咨访。”
        虽然历代都有关于“义理”的记录,但是其内涵和外延都有所不同,甚至同朝代的也各执一词。如今的义理之学,既来源于传统,又在传统基础上增加了统一的定义和全新的划分,最终让中文、中华历史、义理学成为了国学的核心学科。
TOP
289#

回复 287楼小叽喳杨玉佳的帖子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所孕育的、具有民族胎记的精神形态。它是由种族、血统、生活习性、历史文化等融合而成,是一个民族的内涵和存养。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魂,是华夏人民独特人格的彰显。
        以前高中政治课上学过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主要学习民族精神的概念,了解民族精神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民族性、时代性、历史传承性、自觉能动性、开放性)。我们了解到专家学者对民族精神给出的定义和它的主要作用;我们了解到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了解到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华民族的精神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和发展。
        学习陈思杰教授总结出来的中华十大义理,我们可以更凝练的体会到中华民族的内涵: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这十个字饱含了太多的内容,它们不仅是中华民族形成发展至今,从中国人民身上提炼出来的最具民族特色的内涵,同时也是对现代人们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的一种束缚和道德规范。十大民族精神同时也同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相符合,为积极影响现代人民的生活,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出了积极作用。
        青年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承担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所以,我们必须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作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新篇章!
最后编辑武科大陈星辰 最后编辑于 2014-12-06 10:02:02
TOP
290#

读了陈教授的文章后,学生受益匪浅。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这十大主题高度概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现如今,全球掀起了中国国学热,孔夫子的儒家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更应该注意到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启示作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时俱进。我们要不断传播和弘扬这十大义理,在它的指引下,我们必将不断进步。
TOP
291#

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为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十大主题,它涵盖了所有的中华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个青年应该学习并铭记于心,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正是我们这一代肩负的重大责任,每个人都不应该懈怠,共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读经典,品内涵
TOP
292#

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并没有失去活力,反而与现今社会联系紧密,值得我们多学习。
TOP
293#

科技与人文,是中华民族腾飞的两翼。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上,与四大发明同等重要的文明成果,即是十大义理。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科技成果,十大义理则是中华民族的人文成果。
   中华十大义理,即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又可称之为:中华十大民族精神、中华十常、中华十德、中华十大价值观、中华十大人生观、中华十大人文精神。十大义理,是中华民族亿万生命践行的成果。
   孔子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精神导师,是十大义理的奠基人。《论语》一书建立了十大义理的基本框架,历代圣贤为之添砖加瓦。管仲有“四维”之说,包括礼、义、廉、耻。董仲舒有“五常”之说,包括仁、义、礼、智、信。宋代有“八德”之说,包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孙中山先生提出“新八德”,包括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以十大义理为核心的中华道统代代相传,以致永远。
   经典是民族智慧的结晶,经典是历代圣贤的教导,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精华,经典是为人处世的典范,经典是历史验证的义理。任何一个有悠久文明传统的民族,都有自己的经典,要保持民族精神与价值观代代相传,可以推行经典教育。阿拉伯人有《古兰经》,西方人有《新旧约全书》,而我们作为中华儿女则有“四书五经”。
   弘扬中华文化的第一步是读经,并且是尊孔读经。学习经典教育可尝试以儒家经典为主,其他诸子经典为辅;圣贤经典为主,诗文经典为辅;中华经典为主,外国经典为辅。诵读圣贤经典,体悟圣贤之道。
TOP
294#

中华道德是中华民族值得珍视的一笔古老的思想精神财富,其优秀传统至今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但是应当指出的是,要使中华道德的优秀传统依然能够成为当代中国人的价值支柱,使其在当代社会依然能够熠熠生辉,就必须对它加以发展升华。也就是说,必须将中华道德的优秀传统有机地融会到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整体框架中去,从而使其在当代社会有一个与时俱进的大发展。中华道德的发展升华,是时代赋予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历史责任。中华道德是中华民族道德智慧的结晶。
TOP
295#

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为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十大主题,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我们应该一直传成下去,让世界看到我们的文化。
TOP
296#

有幸在这看到您及您的书籍,对于一个历史不感兴趣的我,这一本书或许能给我一些引导。
说说“仁”吧,我名字中也有“仁”这一词,追溯历史,孔子提出“仁者爱人”的命题,韩愈将“仁”定义为“博爱”,仁即是爱护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仁爱是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传统道德的核心观念。仁爱是以人的良知、善良本性为根基的爱,不同于功利原因的爱或基于本能的爱。仁爱以人的良知为基点,依据远近关系向外层层扩展而形成自尊自爱、爱亲人、爱人民、爱天地万物四个层次。孔子明确指出仁爱的行为准则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将仁爱的对象从亲人推向人民,推向天地万物。仁爱最高的境界,就是程颢所讲的“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仁”是“礼”的内在精神,“仁”是“信”的必要前提,“仁”必须与“智”相统一。倡导“仁”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相互关爱、重良知、重道德的民族品格。
TOP
297#

中华十大义理,对于华夏民族的优秀思想是具体的归纳,是中华名族的优秀、高尚品德的传承。在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影响的今天,正确认识理解中华十大义理,是行为处事的一盏明灯。中国曾经是世界强国,中国的古人更是有着无穷的智慧,更懂得深刻的人生哲理,这使得中华名族在历史上有着礼仪之邦的美名。中华美德源远流长,现在我们的着装虽然西化,但中华名族的传统仍在。相信只要名族文化不被摧毁,中华名族的复兴是必然的。
TOP
298#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自古就被誉为“礼仪之邦”。中华美德——礼仪的历史也源远流长。从孔融让梨,程门立雪,到雷锋的感人事迹,再到今天的21世纪,礼仪体现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在马路上扶盲人过马路,在公交车上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礼仪就像是一朵美丽的花,开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弘扬着中华美德——礼仪
TOP
299#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需要成人世界的言传身教。活着的传统才有传承的生命力,如果传统在上代人身上已经死了,青少年就无从习承了;文化蕴含于日常情态中,成人创造了怎样的传统文化学习环境,青少年就能接受到怎样的文化教育。
TOP
300#

“中华十大义理”曾经这对于我只是由六个字组成的名词,但学习了这门课程之后不敢说对它有了什么深刻的理解至少在没有谁敢因此说我无知了。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区区十个字却是历经千年智慧结晶不是几句话、几次课、几本书就可以理解其精髓的,我只是如囫囵吞枣般记着他们的释义,将它们刻在我的脑海中,在未来的生活里细细品味、融入我的一言一行中。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