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011121314151617» / 4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一、中华十大义理 [复制链接]

196#

有人说,只有你吃了常人没有吃过得苦,受了常人没有受过得罪,才能算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我们知道,经历过风雨,果实才能成熟,经历过寒冬,树苗才能茁壮,经历过千锤百炼才能成为一块好钢,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因此,要想以后能担大任,有大作为,获大成就,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要把磨练自己的意志当做大学的必修课。

TOP
197#

中华十大义理是陈杰思先生在总结了中国传统为人治世和道德原则的基础上,加之现代中国核心价值体系总结出的适应于新时期的一套完整、合理且必然行之有效的当代国民道德价值原则,这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处在物质经济急速增长,精神生活急剧下降的中国国民来说无疑是开导民众、重建价值、净化心灵的灵芝良药。当代中国正被各种歪风邪气所笼罩着,人们在外来的西方毒水和本土生出的荆棘中艰难前行,没有方向和原则,为所欲为,在片体鳞伤中迷失了自我,陈先生的这篇文章无疑为当代社会开启了一扇新的窗户,让晕头转向的民众看到了真实的明媚风光。国学的教育和熏陶是迫切的,这必须得到我们每个人的赞许和支持,才能是国学的精髓深入人心,若只是徒有虚名地做一些苟且小利之事,那只会是对国学的侮辱,希望陈先生的倡议能被我们真正地落实到行动中。当然,追寻中国社会精神缺失的原因也是必要的,这能让我们对症下药,治愈顽疾。综合起来可能有这么几点:历史的客观因素导致,中国在经历了外国殖民、清廷倒台、五四运动、战争洗礼、文革批判和改革开放后,精神思想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在多元的文化体系中消融着传统,选择着未来;个人主观的因素也有一定的影响,客观地看,康梁的维新运动和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虽然动摇着中国社会,但只是在政治体制方面,并没有否定传统文化价值,而后来的陈独秀、胡适等人搞的新文化运动却彻彻底底地颠覆了整个传统价值的大厦,加之蒋氏对美国主流价值的崇拜,以及后来的文革“扫荡”,更是对传统的彻底肢解;还有我们民族本身固有的奴性,对于非传统文化的冲击选择听之任之,甚至采取全盘接受的态度。这些都对我们的精髓文化造成了沉重打击,彻底埋葬了人的思想自由和创造力。就拿五四运动来说,我们在高度赞扬的背后,并没有反思它给我们民族带来的空前危害,它所倡导的理性和自由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国学的伤害和否定可见一般。因此,我们在提倡和重建中华义理的同时,必须对历史,对现在,对未来有着清晰而自主的认识,如没有这样的认识,那么学习义理也这能是闲云野鹤、纸上谈兵。如何真正学习、领悟中华义理,怎样让国民接受,以及接下来的去旧换新,内化到骨髓,实践起来且行之有效,是我们所必须思考的理论前提。

TOP
198#

       我对于“廉”的看法——廉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华夏精神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廉洁既指不贪污腐化,不奢侈浪费,不以权谋取私利,贪赃枉法。同时也指有道德修养,行为纯洁,不随便索取不应有的报酬和不正当的财产,并以身作则,同腐败现象作斗争。古今中外,不贪赃枉法,秉公办案,两袖清风的人总是被赞扬。尽管由于历史的、时代的、阶级的局限,清正廉洁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民族的、地域的、阶级的狭隘性,刻上历史与时代的烙印,但它仍不失为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随着社会的发展,尽管越来越多的贪官污吏被曝光,但廉洁奉公的模范还是大有人在的,社会总体还是向前发展的,所以我们应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党风廉政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的种种问题。
TOP
199#

通过对中华民族精神十大范畴的传统优秀内涵的整理,使民族精神教育建立在深厚的历史根基上,同时,“借旧瓶装新酒”,将民主精神、科学精神、公平竞争、个性自由、人格独立等时代精神及现实生活实践中出现的新思想纳入十大范畴之中,从而使中华民族精神的建构成为根源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一个生生不息的动态过程。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传承传统美德、提高人文素质、改良社会风气、提高汉语水平。“国”与“家”的关系协调的好,则天下治,反之则乱。保证实现国家、君主有效统治的最高原则是“忠”;巩固基层社会秩序,增加乡党邻里和睦,父慈子孝的最高原则是“孝”。中国古代社会最基本细胞是家庭,因而,忠孝二者相较,孝比忠更基本。这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都应具备的美德,无论世界怎样转,都不应丢下这些美德。拥有这些美德,无论在工作,生活,无论你是什么身份,都会有个好的结果!

TOP
200#

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和我们当代大学生息息相关。以后走向社会,从事工作都是密不可分的。中国有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国有礼仪之邦的美誉。通过对本论坛的学习,让我们对中华十大礼仪即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有了更深的理解,生活中的我们应该有仁爱之心,对人有礼貌且诚信有佳,孝敬父母,尊重长辈,为人廉洁清名,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的传统美德!

TOP
201#

读了这个义理让我明白中华十大义理,分别是:仁,义,理,智,信,忠,孝,廉,毅,和。这10个字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它是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一种诠释。我觉得如果你想要做到义理的方方面面,这个确实有点难,毕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而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毅,毅力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缺失的一种美德,由于生活学习过于散漫我们更多的养成了懒惰,所以如果你想在大学做好一件事情,那么请你培养自己的毅力吧。
TOP
202#

读了这个义理让我明白中华十大义理,分别是:仁,义,理,智,信,忠,孝,廉,毅,和。这10个字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它是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一种诠释。我觉得如果你想要做到义理的方方面面,这个确实有点难,毕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而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毅,毅力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缺失的一种美德,由于生活学习过于散漫我们更多的养成了懒惰,所以如果你想在大学做好一件事情,那么请你培养自己的毅力吧。

TOP
203#

      在中国古代,“忠”具有尽心尽力、忠贞不贰、坚守正道等含义。在现代社会,“忠”就是指忠诚精神、奉献精神、爱国精神、敬业精神。忠的对象是国家、民族,是正义事业,而不是有权势的个人。爱国精神是指热爱祖国的人民、土地、文化,并为之奉献的精神,是当代中国需要大力倡导的精神。在历史上,有荀子的“苟利社稷,不求富贵”,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飞的“精忠报国”,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忠”的精神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是违背道义的愚忠,对有权势的个人的绝对服从,个人崇拜等等,这些现象必须根据仁、义、智、毅的原则进行纠正。倡导“忠”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忠于祖国、敬业奉献的民族品格。
TOP
204#

    


《中华十大义理》由云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陈杰思编著,共分十卷。该书依历代圣贤自己的思想,把他们的种种看法直接呈现出来,确立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为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十大主题,就各主题的内涵作了系统阐释,并正确区分出其精华和糟粕。


      在读了陈杰思的这部著作后,我特别想要了解他的背景,于是就上网查了,我对他写的内容深有感触,陈思杰老师,1964年生于云南省江川县,1988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硕士学位。现任云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香港孔教学院院长助理,中华义理经典诵读工程组委会主任。长期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工作,致力于将中华义理建设成为一门综合性人文学科,建设成一门贯穿小学、中学、大学教育的素质教育课程。著有《中华义理》、《中华义理经典》、《国学新论》等。于丹讲《论语》心得,是用大众化的表达方式,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解读《论语》,而《中华十大义理》一书则是让历代圣贤自己站出来讲述他们的思想,把他们的种种看法直接呈现出来。


本书确立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为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十大主题,就各主题的内涵作了系统阐释,并正确区分出其精华和糟粕。同时,从上百部文化经典中选择经典语句,按一定顺序进行编排,并加以解释。主题鲜明,取材广泛,结构合理,系统全面,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条认知中华文化精华的捷径。


在现代社会,作为一名大学生,不仅要了解当代社会,也应了解一些中国传统文化,好多事例都表现出当代社会道德在滑坡的现象,让每个人都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十大主题这是不现实也不可能的,但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这样就可以向成功更靠近一步。浅读了陈杰思的十大义理后,我学到了:


一、仁:仁爱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仁爱是以人的良知、善良本性为根基的爱,仁爱以人的良知为核心,依据远近关系向外层层扩展而形成自尊自爱、爱亲人、爱人民、爱天地万物四个层次。二、义:即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正义精神。三、礼:礼是道德行为规范与文明行为规范的总和。四、智:包括重视教育的精神、重视文化的精神、理性精神、科学精神、求实精神、批判精神、反思精神、与时俱进的精神等。五、信:信即真诚、诚信。六、忠:在中国古代,具有尽心尽力、忠贞不贰、坚守正道等含义。在现代社会,就是指忠诚精神、奉献精神、爱国精神、敬业精神。七、孝:孝是最具中国特色的精神。八、廉:一是指个人生活中的朴素精神与节俭精神,二是指公众生活中的廉洁精神。九、毅:的本义是意志坚强,的精神包括了自主精神、独立意识、个人尊严、自我实现、奋斗精神、探索精神、创造精神,还有自强不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威武不屈、勇敢顽强等精神。十、和:有协调、和谐、适中、合作等含义。


我会从我自己做起,好好的做好自己,和朋友融洽相处,对他人诚实守信,真诚的对待他人,孝敬父母,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我知道把每一件事都做好那是很困难的,但是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5-18 12:41:09编辑过]

TOP
205#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撑。她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和凝聚力的体现,她有利于增强民众的归属感,她也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道德素质的培养和道德精神的养成。




但是,在以经济主义为核心的意识形态处于社会建设中主导地位的今天,由于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过分追求,导致社会出现了诸如食品安全危机、群体性事件频发、官员腐败等等不和谐现象,社会各阶层的人群也日益失去了从食品到心理的安全感。那么,在这样一个社会整体道德滑坡现象严重的社会氛围中,对以“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诠释与弘扬,是重塑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是让民众重新找回心理安全感、巩固民众的民族归属感的重要支点,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养成的一种个人素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0-7 17:33:00编辑过]

TOP
206#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一个国家的脊梁,是一个国家在历史的变迁、国与国的竞争中永不落败、永不消亡的支撑和动力。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在一起,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战胜困难、顽强拼搏、勇于创新、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民族精神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我们大学生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且也要注重自身素质修养,同时也要尽力向周围的人群宣传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属于道德层面,现在社会上存在好心人自身合法权益由于不诚信行为而受到侵害的现象,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强法律保障,为民族精神的践行者消除后顾之忧。
TOP
207#

初学国学者不了解何为国学,这也不奇怪,我大一的时候也很不能理解什么是国学?刚接触国学的时候,很不适应,甚至对国学、中国的很多传统文化持有很不当回事的心理,现当代的很多价值观告诉我们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能局限于古代的思想中,要勇于变化,创新,要用当下最新的思想,潮流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如此等等让我们潜意识里有一种要学就学最新的,不能因循守旧,更不能“迂腐”的思想,总是觉得新的思想文化潮流就是好的,对很多我们老古人好的思想置若罔闻,而对西方所谓的“流行文化”却了解的比较多,忽略了很多中国经典和老古人的智慧,要扭转这种观念,形成一种学习国学,崇尚国学的社会风气,对于自身来说就是要多接触国学,学习经典,了解古代圣贤先哲们的思想,这是我的亲身体会,经过2年来学习一些国学经典,我从对国学的“忽略”变成了对国学的“刮目相看”,对国学及中华经典有了更多的体会,对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有些许了解,更觉得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是很有必要的,有着很大的历史和现实的意义,真正学习或懂得国学的人才知道国学的魅力所在,体悟才会更深,对传统文化才会产生感情和兴趣。中华传统义理文化对复兴中华文化,弘扬华夏文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弘扬中华义理文化,共创崇尚学习义理文化之风,”这是很有必要的,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每个中华儿女都应当践行。以上就是我自己对中华义理文化的粗浅的一点认识。
TOP
208#

[em01]看了这篇文章,学习了很多东西。我国有着几千年不间断的历史,有着丰富的治理国家、发展农桑、战争攻守、教化百姓、文化礼仪等文化典籍,以及探究天理、人性等哲学著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的思想。作为中国的一个管理者、中国的校长,确实要做到数典不能忘祖。既要从西方的管理理论中汲取营养,也要从东方的文化中寻根溯源。中国的文化典籍中,如《孙子兵法》被世界誉之为最深刻、永远新鲜的管理经典。中国的历史上,如秦始皇、诸葛亮等都可称之为管理的典范。下面简要将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精华列举一
TOP
209#

“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这中华十大义理是我们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精髓,需要我们的传承和发展。在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影响的今天,正确认识理解中华十大义理,是行为处事的一盏明灯。中国曾经是世界强国,中国的古人更是有着无穷的智慧,更懂得深刻的人生哲理,这使得中华名族在历史上有着礼仪之邦的美名。我认为,任何一个有悠久文明传统的民族,都有自己的经典,而且,要保持民族精神与价值观代代相传,就必须推行经典教育。
TOP
210#

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上,与四大发明同等重要的文明成果,即是十大义理。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科技成果,十大义理则是中华民族的人文成果。凡中华儿女,应当有两个明显标志:身体上具有中华血统,心灵上具有中华十大义理。我们要用汉语和十大义理为主的中华文化来铸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认同。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