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678910111213» / 1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华义理:国学的核心学科 [复制链接]

136#

中华义理经典是我国几千年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核心价值的体现,这些经典记录着民族基因中的最高智慧,需要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去学习、传诵、发扬光大。当今时代,物质的发展日新月异,而人们往往忽视了人的深层次教育,其实,社会的进步、物质的丰富,都离不开人自身内涵的充实。无论是过去,还是今天,特别是今天,和谐社会的构建,更加呼吁我们每一个人去经典中学习圣贤们伟大的思想,懂得“真善美”,摒弃“假丑恶”。“诚敬、理解、体悟、集粹、诵记、涵养、信仰、力行”短短的十六个字,给我们指明了学习经典的原则与方法,我们要用心去感悟,用身去实践,一传十、十传百,给经典注入新的活力,为中华民族的前行保驾护航。
TOP
137#

“贤人圣人之理义非它,在乎典章制度者是也。”义理就是经学、子学、玄学、理学、心学等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思想与精神。我们要重视长期被忽略的中华义理。
TOP
138#

回复 2楼陈杰思的帖子

中华义理是我们永远要学习的,他对我们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我们永远要关注。
TOP
139#

中国哲学原来是有自己的范式的,只不过在由文言文转化为白话文的过程之中,文言文中的哲学术语在白话文中没有现成的,只能大量使用通过翻译传入中国的西方哲学术语,不知不觉地就陷入了西方哲学范式之中。用这一堆西方哲学术语来解读中国思想材料,就会产生谬误。例如套用柏拉图的“理念”来解释朱熹的“理”,以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来解释理气关系,中国哲学的范式就丧失了。
TOP
140#

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最大贡献就是义理学,中国近现代社会最大的损失是义理学的丧失,中国当代最迫切而又没有得到人们普遍关注的需要也就是义理学的重建。
TOP
141#

义理学是中华民族精神价值体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人文精神、生存智慧、人生哲学、民族精神、价值观念相互交融而形成的有机整体。道德观、人生观、宇宙观、价值观完全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TOP
142#

大家都知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那是因为我们的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在神州大地上,我们的智慧在不断地进步中,自然而然地凝结成了一套适合于我们自己的文化特色。毫不客气地说,我们中华儿女自己就有足够的能力一步一步地去追求美好、和谐!我们漫长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们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积累了起来。从先秦而下,没有停止过新内容的增长。无论汉魏六朝,隋唐元明清,以至近代当代,哪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贡献,都有一点新鲜的学问成长起来。
TOP
143#

国学非常重要,比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谦让。孔子的儒家学说,虽然有糟粕,比如愚忠于皇帝,但皇帝是封建最高统治者,用皇帝的“朕即国家”来说,那也是爱国,忠君是糟粕,爱国却是永远对的。他所提倡的和谐,也是现在社会所需要的。不重视国学教育,中华固有的学术文化将有失传的危险,此话虽然危言耸听,但不无道理。
TOP
144#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在巨大的压力下成长与生活,逐渐变得浮躁,急于成功,把最基本的道德水准抛之脑后。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民族,我们要在诵读经典文学作品的过程中,陶冶我们的情操,并且学到如何克服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找准我们前进的方向。
TOP
145#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国学研究与教育最大的缺陷,就是沿袭清代的学术传统,重辞章之学、考据之学,而忽视义理之学。揭露的非常准确
TOP
146#

智”,即智慧、聪明,有才能,有智谋。孔子认为,有智慧的人才能认识到“仁”对他有利,才能去实行“仁”。只有统治者才是“智者”,他们中绝大多数人都可成为“仁人”,而“小人”无智。儒家把“智”看成是实现其最高道德原则“仁”的重要条件之一。他们要实现“达德”,而要实现“达德”必须经过“知”的五个步骤,即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汉儒则把“智”列入“五常”之中。
   佛教术语。音译若那、阇那。指人们普遍具有的辨认事物、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力或认识。也称智慧,但佛教认为智与慧有区别。按《大乘义章》卷九的解释:“言智慧者,照见名智,解了称慧,此二各别。”又谓正在观察、分别氛择事物时,称之为慧(无间道),已经对事物作出决断并通达明了时,名之时智(解脱道)。佛教认为,一切众生皆由愚昧无知(无明)、不知诸法(一切事物)的因果关系及其真性,妄起颠倒执着而造种种恶业,因而流转生死轮回,受诸若恼逼迫身心。断除无明烦恼而得解脱即是智慧。
TOP
147#

二智 即胜义智和世俗智。1、胜义智,又名如理智、根本智、无分别智、真智和实智。指圣者无漏智缘真如境,或以理智观察胜义谛之理证得真谛所生的智。2、世俗智,又名如量智、后得智、有分别智、俗智和偏智。因在根本智后而生起的知识,或以比量观察世俗一切事物而生的知识。这是佛教观察一切事物质总方法。
  三智 即一切相智、道相智和一切智。是佛、菩萨、声闻、缘觉观察一切事物、证得真如、断除烦恼的三种能力。1、一切相智。为佛智。又称一切种智、一切智智。能了知一切法如其所有之体性,及尽其所有之形相,以及了知菩萨和声闻一切道相。2、道相智。为菩萨智。又名道种智、道种慧和道慧。菩萨为了度众生成佛应当了知世间一切善恶业道之行相及其种类差别。3、一切智。是声闻、缘觉智。声闻、缘觉为证涅盘应证知内外一切法体空无我。内即眼、耳、鼻、舌、身,意为内六处,外即色、声、香、味、触、法为外六处,合为十二处。《大智度论》卷二十七中称:“知是十二入故,名为一切智。”
TOP
148#

五智 密教大日如来具有的五种智慧。即除上述四智外,加法界体性智。法界指整个宇宙万有的一切现象及其所依之体性。密教立五智配五方佛。法界体性智表为中央大日如来;大圆镜智表为东方阿 如来;平等性智表为南方宝生如来;妙观察智表为西方阿弥陀如来;成所作智表为北方不空成就如来。
  十智 有大小乘之别。小乘立十智总摄一切智。《俱舍论》卷二十六称:“智有十种摄一切智,一切俗智,二法智,三类智,四若智,五集智,六灭智,七道智,八他心智,九尽智,十无生智。”大乘也有十智,即三世智、佛法智、法界无碍智、法界无边智、充满一切世界智、普照一切世间智、住持一切世界智、知一切众生智、知一切法智、知无边诸佛智。
  此外尚有二十智、四十八智、七十七智等。
TOP
149#

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传统道德、人生哲学、生存智慧、民族精神、价值观念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统称为中华义理。通过对中华义理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懂得了如何将生活中的问题与义理结合,尝试去解决,了解其中的内涵,学习其中的哲理
TOP
150#

通过了解,知道了国学的核心学科有三门:即中华义理、中华文学、中华历史。其中,中华义理长期以来被忽视了。这里的“义理”,是指“礼”所包含的精神。总而言之,义理就是经学、子学、玄学、理学、心学等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思想与精神。同时,义理也是我们在学习中在生活中应该去了解去学习去发扬的,学习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光荣使命。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