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5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社会和谐 [复制链接]

1#


[经典学习]二、社会和谐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译:孔子说:“按道德的标准从政,就像是北极星,处在自己的位置上,众多的星辰环绕着。”(北辰:北极星。共:同“拱”,拱卫、环绕。)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为政》)


译:鲁哀公问道:“怎样做才能使民众顺服?”孔子说:“将正直的人置于邪恶的人之上,民众就顺服;将邪恶的人置于正直的人之上,民众就不服从。”(错:通“措”,放置。)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


译:季康子向孔子询问政事,说:“如果杀掉无道之人,而去亲近道德品质好的人,如何呢?”孔子回答说:“您主持政务,怎么还用杀人呢?您要是一心向善,百姓也会善良起来。君子的道德就像是风,小人的道德就像是草,草上刮起了风,草必然倒下。”(偃(yǎn):倒伏。)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译:孔子说:“为官者自身端正,不强行命令就能推行各项举措;为官者自身不端正,即使发号施令也没有人服从。”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子路》)


译:君子庄重矜持而不同别人


争执,团结众人而不结党营私。(矜:音jīn,庄重。党:结党营私。)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译:孔子说:“有德行的人并不孤单,必定会有人与他相伴。”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译:边远的人不归服,就以施仁政、兴礼乐来招徕他们,他们来归附了,就使他们安定下来。


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天下之害也。(《墨子?兼爱中》)


译:君臣之间不讲恩惠与忠诚,父子之间不讲仁慈与孝敬,兄弟之间不讲和谐与协调,这就是天下共有的祸害。


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周易?咸卦?彖传》)


译:天地交感,万物生长;圣人感受人民的心愿,而达致天下和平


以德服人。(《孟子?公孙丑上》)


译:用道德来使别人信服。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译:君子心中保存着仁道,保存着礼仪。仁就是爱人,有礼貌,就是尊敬人。爱护他人,他人总是会爱护自己;尊敬他人,他人总是会尊敬自己。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译:天时有利不如地理有利,地理有利不如人与人和谐。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


译:父子之间相亲相爱,君臣之间有道义,夫妇之间有差别,长幼之间有秩序,朋友之间有信义。


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荀子?王制》)


译:以正义的原则相区分并且能达到和谐,和谐则保持统一,保持统一则力量多,力量多则强大,强大则能战胜一切。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荀子?修身》)


译:用正道去引导别人,这就是教;用正道去迎合别人,这就是顺;用歪门邪道去引导别人,这就是谄;用歪门邪道去迎合别人,这就是谀。



庶人安政,然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后">后ersonName>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荀子?王制》)


译:平民百姓安于政治,然后官员才能安于权位。传言说:“君王,是船;平民,是水。水可以载负船,也可以颠覆船。”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君王要平安,最好是公平执政,爱护人民。


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荀子?大略》)


译:上天生养人民,并不是为了君王;上天设立君王,则是为了人民。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学》)


译:在古代,要在普天之下弘扬光明道德,必定是先治理国家;要治理国家,必定是先治家;要治家,就必须先修身养性;要修身养性,必须先有知识;要有知识,就必须探究事物。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篇》)


译:大道的推行,达到天下公平。选择贤者,推举能者,讲信用,建立和睦关系,所以人们不只亲爱自己的亲人,不只将自己的孩子当做孩子,让老人有善终,壮年人有所作为,幼儿有良好的生长环境,鳏夫、寡妇、孤儿、孤老、残废者、疾病者,都有安养的地方。男人有职责,女人有归属。钱财让人厌恶,被丢弃在地上,不会是藏于自己;出力,担心的是力不出于自身,也不会是只为自己。所以,计谋被放置起来,不拿出来用,盗窃作乱者没有出现,从家中外出不必关门,这就叫做大同。



夫福善之门莫美于和睦,患咎之首莫大于内离。(《汉书?东平思王刘宇传》)


译:福善之门中没有比和睦更美好的,祸患魁首没有比内部分离更大的了。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朱伯庐《朱子治家格言》)


译:家门和睦相处,即使上顿不接下顿,也有很多欢乐。(饔飧:早饭和晚饭。)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朱子治家格言》)


译:在家里要戒除争吵,争吵最终都是祸害;为人处世要戒除话多,话多了必定会有闪失。


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牲禽。(《朱子治家格言》)


译:不要依仗势力欺压孤儿寡母,不要贪嘴而肆意杀害牲畜家禽。(恣:随意。)


兄弟同胞一体,弟敬兄爱殷勤;须是同心竭力,毋分尔我才真。([]石成金《传家宝》初集卷五《安乐铭》)


译:兄弟同胞浑然一体,弟要恭敬兄要慈爱、殷勤;必须是同心尽力,不分你我,才是真正的兄弟。


(节选自:陈杰思编著《中华十大义理》中华书局2008年版)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8:28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生产力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浪潮已经波及全球。当今世界,和平是发展的主流。人类的文明在不断取代邪恶与战争,人们向往民主自由、和睦相处,反对战争建立一个和谐世界已经是世界人类历史的发展潮流。社会主义和谐中国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为积极构建和谐世界而努力奋斗!
TOP
3#

和谐,社会和谐,人民就安乐,国家也强盛;

家庭和谐,才能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校园和谐,才有生机和活力,体现青春风采与魄力;

班级和谐,生发团结之力,开出灿烂之花;

你我和谐,为开方便之门,住欢乐小屋。

全世界都和谐,苍天和大地都欢喜啊!

TOP
4#

春风是和谐的,她使坚冰融化,万物复苏,把人们带到美好的季节;春雨是和谐的,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古往今来,和谐思想绵绵不绝。
TOP
5#

现在追求和谐统一

人与自然和谐
人与社会和谐

TOP
6#

回复:(陈杰思)[经典学习]二、社会和谐

社会和谐世人之追求,如何实现?几个圣人实现不了社会和谐,除非人人都是“安贫乐道”的孔颜圣人。但是这不是事实,即使人人能安贫乐道,那能不能安于少衣无食,实现社会和谐,未可知也。管子曰:“仓廪实,知礼仪”。当生存问题已解决,当“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少有所教,鳏寡孤独皆有所终”社会问题之解决,社会和谐为日不远。这一切需要中国之高速的科学之发展,实现共同理想,诚信成为人内在追求和外在行为,社会就会和谐。而不再是人之追求,而是现实。


TOP
7#

对和谐社会的理解,主要有四种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和谐社会”就是说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
  观点二:和谐社会就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用社会学的术语来表达就是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这种观点是从社会学的视角提出来的。
  观点三:和谐社会是一种有层次的和谐,其核心层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即人与人的和睦相处。其保证层是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协调发展。
  观点四:和谐社会这一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和谐社会主要是指,社会同一切与自身相关的事情保持着一种协调的状态,包括社会与自然环境、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协调,等等。实际上,广义上的和谐社会几乎就是科学发展观所关注的全部内容。狭义上的和谐社会主要是指社会层面本身的协调,是科学发展观所关注的一个相对单项的问题。我们现在所谈论的和谐社会是狭义上的和谐社会。
TOP
8#

胡主席所提的“和谐社会”应该成为我国国策,通过政府的倡导、宣传来熏陶人们的思想,最终实现“和谐社会”的理想。
TOP
9#

和谐社会一言蔽之就是社会中的人都讲社会道德的社会。社会道德是指存在于某个社会的人们,为了“我们”社会的利益而约定俗成的“我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规范。显然,当社会中的人们都知道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的时候,那么这个社会一定是没有社会矛盾的,和谐的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2004年提出的一种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指的是一种和睦、融洽并且各阶层齐心协力的社会状态。中国传统社会的和谐建立在三纲五常的基础上,讲的是纲常伦理:君要贤,父要慈,子要孝,等等。每个人强调自己的责任而不是权利,这是旧时保持和谐的思想基础。但是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到了毛泽东时代,官方推行的思想基础也被大多数人实践。开始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后来讲大公无私,以国家、集体的利益为最大利益,提倡这些来建立一个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但这个时代也过去了。现在我们的社会是“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但我们又不信上帝,所以就没有人为大家了,这样就难以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

和谐社会显然不仅仅是经济的高速发展。在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的时候,很可能整个饼做得非常大,但是这个饼的大部分被非常少的人拿走了,而大部分的代价被大多数人承担了。这个社会虽然发展了,但未必是一个和谐的社会。和谐社会也并不仅仅是一个稳定的社会。政治高压或其它因素的存在,可以使一个社会保持很稳定,但是这个社会未必很和谐,人们的气不是很顺。所以,建立一个和谐社会,简单地说就是要让这个社会里的人气都比较顺,没有太多的怨气,心态平和,彼此交往谦让有礼、互敬互助。和谐社会的建立有赖于三个重要基础:社会基础、政治基础、思想基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全党同志一定要从战略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自觉承担起和谐社会建设的历史任务,脚踏实地做好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TOP
1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完善了党执政能力建设体系。党的执政能力是一个包含掌控市场经济建设能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能力、发展先进文化建设能力、处理国际事务能力等在内的综合体系,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就是要不断提高党在管理国家过程中的各种能力,每一种能力都具有独立性,但只有各种能力协调运用、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执政能力的完美实现。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了一个更具号召力和亲和力的奋斗目标。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不同时期,党带领人民确立了不同的奋斗目标,有远景目标也有近期目标、有经济目标也有政治、文化目标,这些目标对于鼓舞全党斗志、激励人民士气起到了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为衡量领导干部政绩提供了更加科学的标准。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不仅具有宏观意义,也具有微观意义。在微观意义方面,它为衡量领导干部政绩提供了更加科学的标准,这一标准是“三个有利于”标准的丰富和发展,也是“人民利益”标准的科学再现,更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标准的题中应有之意。

TOP
11#

古语有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追求和谐、崇尚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社会理念和政治理念。依近代学者梁漱溟先生观点,中国人所憧憬的合理的人世生活与人间秩序的最高价值,一言以蔽之,曰“和谐”———不仅是人际的和谐,更重要的是人类自身的内在和谐,直至以人为中心的天人和谐。从古到今,和谐社会蕴涵着尊重规则和秩序的法治精神。
TOP
12#

季羡林老先生说过:“构建和谐社会最要紧的是人内心的和谐,心的和谐。只有和谐的心,才能够处理好同他人的和谐,同社会的和谐,以及同自然的和谐”。所以,让我们从身心和谐开始,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可以将真诚缔结成梯,然而你拥有诚信的资本,你就可以为世界增添一份和谐,因为诚信是社会的基石,守望身心和谐,点亮美丽人生。
TOP
13#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主题,这不仅符合国际的发展形势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和谐不仅仅是和平,更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团结,互相尊敬,人与社会之间的友好相处,我期待着中国的和谐社会能尽快形成,也希望能由此带动地球的和谐。

TOP
14#

几个圣人实现不了社会和谐,除非人人都是“安贫乐道”的孔颜圣人。但是这不是事实,即使人人能安贫乐道,那能不能安于少衣无食,实现社会和谐,未可知也。管子曰:“仓廪实,知礼仪”。当生存问题已解决,当“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少有所教,鳏寡孤独皆有所终”社会问题之解决,社会和谐为日不远。这一切需要中国之高速的科学之发展,实现共同理想,诚信成为人内在追求和外在行为,社会就会和谐。而不再是人之追求,而是现实。
TOP
15#

新疆暴动等,还有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等。暴动、战争是我们所不希望见到的,它会伴随着在现在这个社会上还存在很多与和这个大方向不相一致的东西,例如,中国的西藏暴动,受伤、死亡等一些我们不喜欢的,与和相反的因素出现。但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世界的大方向是和平的,我们也正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消灭这些不和谐的因素。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