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六、道与艺 [复制链接]

61#

        陆九渊讲:“棋所以长吾之精神,瑟所以养吾之德性。艺即是道,道即是艺。”可见“艺”就是“道”,“道”就是“艺”。可以这样理解,道是本源性、最根本的存在,道显现于世间是通过世间万事万物来彰显的,所以在“艺”的日常活动中也能彰显“道”,“艺”中有“道”,“道”在“艺”显。王阳明说:“盖《四书》、《五经》不过说这心体,这心体即所谓道。心体明即道明,更无二;此是为学头脑处。”所以,若能把“艺”之活动做好,自然能够见道,道无处不在,更离不开人的心,而“艺”之活动都与人心息息相关。所以,我们能够在“艺”之活动中观得大道。
TOP
62#

“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
用正道来节制自己,当为了一个梦想而努力,心中拥有正道,正确的价值观理念,“坐的正,行的端”,
那么,当他通过奋斗达到自己预期能达到的目标,他的内心会因为过程的充实、克服困难的锻炼、结果的满足感而快乐。
这是道与艺相互影响的效益。
这种快乐是发自内心深处,能长久回味感慨的。区别于淫乱一时短暂的、寻求刺激的快乐。
人是斜坡路上不断向上滚动的轮胎,当不断膨胀自我,追求太过于空洞,并且没有任何行动,
内心深处偏离正道,想的竟是“投机取巧”,“一撮而就”的心思,他会因没有达到目标而迷茫并且痛苦烦恼着。
云南财经大学+徐章凤
TOP
63#

“棋所以长吾之精神,瑟所以养吾之德性。艺即是道,道即是艺。
“艺”是修生养性的,当融入艺当中时,就能与大自然本身的气息相同,内心舒畅,与社会的浮华、凡尘琐事相隔。
沉浸于”艺“中,”道“自然能从心性当中由然而生。
我们需要像”下棋“这样的事物来滋养我们的精神,需要像”瑟琴“这样的美物来滋养我们的德性。
云南财经大学+徐章凤
TOP
64#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时时学习一些艺术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下棋,鼓琴都能滋养人的品性。不是因为这些品性不藏在这些活动本身里,而是在我们进行这些活动的时候,所需要磨练的意志之中。例如克服练琴的懒惰,忍受乏味的过程,或是锻炼思维的敏捷性等。如果只是只是沉迷于对技艺的追求而忽略了对过程中的“道”的体悟,就容易堕入欲望的深渊。因此,生活中要将道与艺结合起来,使二者相互推进,达到良性循环。
TOP
65#

在庄子思想中,“技术”即“技艺”,这在他认为于“技”不是工具对他物的加持,而是一种“道”之运用的艺术。《庄子》中《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就很好的说明“技”与“道”的关系。庖丁有优秀的解剖技术,但是在他看来,一个好厨子不在于对刀法技艺的掌握,而在于对“道”的理解,“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因此解剖牛时,最重要的是要理解牛身上蕴含的“道”,不要用刀片对着牛的骨头和肌腱,而是要从旁边路径入手,切入牛骨和肌腱之间的间隙。“道”为“技”的纲领时,行是只是将道之大德展现出来,是道之艺术的显现,庖丁说他几年之后“目无全牛”,此时的牛不再作为对象,而是人与牛与刀不分彼此,与道为一,解牛过程完全是道之自然流行,畅快而自然。可见“道”的艺术境界,便是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TOP
66#

何为道?何为艺?庄子说“行于万物者,道也”,王守仁说,“艺者,义也,理之所宜者也。如诵诗、读书、弹琴、习射之类,皆所以调习此心,使之熟于道也。”在他们二人的阐释下,我们可以这样概括“道”:道,是大千世界中万物运行的规则。而艺,是义与理蕴藏于其中的表现道、调适心理状态的方式。简言之,“道”是世界的运行规则,而“艺”是“道”的表现形式之一。
处理好二者与我们,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极其重要的。何也?荀子有言,“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首先,“道”是约束人超载欲望的关键,欲望如洪水泛滥,不加约束容易使人沉溺其中忘却道与本心,最终惘然痛苦。其次,“棋所以长吾之精神,瑟所以养吾之德性。艺即是道,道即是艺。”陆九渊从艺的形式这一角度,探讨道与艺的关系。他认为,诸如下棋、品奏音乐这类艺术形式,能滋养人的精神和德性。那么,在这一过程中,人不知不觉间与世界建立和谐的联系。这便是一种运行规律,而棋与琴瑟等物质亦有各自归用,那么这就表明艺与道的结合很是恰当。即,艺就在道中,道就在艺中。
譬如,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玩滑板,他们自己说在这一过程中,紧张的精神状态得到了放松。不错,文体活动确实对身心放松大有裨益。但是,学校里玩滑板的同学总是在固定的时间出没,并在一定时间后收拾装备离开。这表明,他们看到了艺与道和谐统一的这层关系。他们也明白,玩滑板帮助自己消解压力,但是作为学生,生活的重心仍在于学习,切不可玩物丧志。
总之,厘清道与艺二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就能维持好生活的平衡。
TOP
67#

道与义的关系在先秦时期就被孔子讨论过了,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子认为人的成长是要伴随这四者的,从立志于道开始,人开始慢慢成熟,而要经过德、仁的锻炼,最后在艺的身上体现出来。但是这里的道孔子没有指明是什么,可以推测的是使天下归仁的理想。所以道与艺的关系则很明显了,艺必须要有道作为前提,否则人的成长则有可能走向不好的另一端。也正因为这样,需要技艺需要道去把握,能从道的角度去把握一项技艺,其能够获得更深的理解。
TOP
68#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艺者,义也,理之所宜者也。如诵诗、读书、弹琴、习射之类,皆所以调习此心,使之熟于道也。”艺术,是正义的体现。艺术虽然属于文化素养层面,但其仍然跟道德修养脱离不开。
一个没有道德的人,即使艺术成就再高,也很难被我们所认可。正如优秀钢琴家李云迪虽然年少成名,在钢琴方面造诣很高,但因为自身的一些作风问题,受到了公众对其道德上的不满,影响大众对其艺术层面的认可。
而一个德艺双馨的人,才能在艺术的事业上走得长远。正如韩红,作为一名歌手和音乐人,她在演艺事业外还热衷于公益慈善事业,积极帮助有需要的人,获得了大众的尊重和好评。
近些年,国家也在不断整治娱乐圈等圈层的不良风气,其目的就是希望净化社会良好风气,让文艺工作者向着德艺双馨的目标发展。简而言之,广大文艺工作者应该坚持艺术和道德并进,充分发挥文艺育人的良好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出让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和艺术作品。
TOP
69#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主于道则欲消而艺亦可进,主于艺则欲炽而道亡,艺亦不进。”道的重要性是不可以被质疑的,不可以无道以修艺,但可以在道中寻求艺之真。离开道德的艺术是充满欲望的,不是真正的艺术,也不是可以修养身心的、推动个人成长的。因此,学艺先学做人这是许多传统文化领域的规矩,因为学艺的目的本身是为了更好的做人。
        “艺者,义也,理之所宜者也。如诵诗、读书、弹琴、习射之类,皆所以调习此心,使之熟于道也。”现在在演艺圈,艺人的品行问题是备受关注的,不论他们的专业能力如何,首先人品需要过关,大众才愿意接受他们,因为也只有有道德的艺人,才能真的呈现出好的作品,可以供大众观赏的作品。同时,艺人需要真的热爱自己的专业,真的愿意为其奋斗,作品永远是可以展现艺人的最好的方式。
TOP
70#

道法自然,老子强调“无为而治”,西汉初期推行休养生息,赢得后世传唱的文景之治,也是汉朝大一统的前提;艺术随性,在茫茫沙漠中的敦煌艺术,更添几分苍凉美,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无人问津,不仅仅是时间的思索,也是生活的发展。
TOP
71#

人要有一个自己的爱好,这个爱好是自己内心热爱的,不管花多少时间都不会感觉到疲惫的事情,在我们空闲的时间里,遭遇挫折的时候,可以花点时间让自己放松一下,去做做自己所热爱的事情,琴棋书画任一专精,在做这其中之事时,可以进入所谓的心流状态,忘记烦恼,忘记时间,让自己的内心好好休息一下,重归于现实时,我们又可以饱含深情的去面对生活。
TOP
72#

在儒家学派的艺术观中,道与艺是相辅相存的关系。陆九渊曾说:“主于道则欲消而艺亦可进,主于艺则欲炽而道亡,艺亦不进。”告诉人们专注于道,那么艺术水平也会有所提高,“艺”终究会通向“道”。我认为,“道”和“艺”实际就是体现了内容和形式的区别,人们对于“道”的理解需要通过“艺”来表达,如果作品可以实现“道”与“艺”的融会贯通,就会促进其艺术价值的升华。
TOP
73#

人与人之间离不开和谐,世界的发展离不开和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一种有层次的和谐,其核心层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即人与人的和睦相处。其保证层是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协调发展;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换句话说就是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
TOP
74#

“艺”与“道”体现的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正是艺术与哲学的统一。“道,多才艺者”,将道与艺合一,多才艺者成道,其中多才艺并不是多种艺之简单相加,通其道则会一通百通,道贯通多种才艺.礼乐作为艺术的根本,是与天地、自然、阴阳紧密相连的,孔子艺术观中道艺是互通的,有通往“大道”之人才能真正领会其中要旨,反观自身学艺的实践过程对艺术又有了新的认识,在其中有了美的欣赏,有了新的审美情趣,从中体悟道。“道”和“艺”之间是统一不可分的关系,并着重强调“由艺臻道,以道统艺”,“求道”被作为一切“艺”的根本指归。“道”和“艺”之间是统一不可分的关系,并着重强调“由艺臻道,以道统艺”,“求道”被作为一切“艺”的根本指归。“道” “艺”统一,一方面,在中国艺术作品中,既联系现实生活,又超越现实给人以哲学思考;另一方面,表现艺术理念与艺术哲学的统一。“道”与“艺”是关于中国艺术哲学本体论探讨,需要兼通。“道”是“艺”的内容,“艺”是“道”的形式,“道”为本体,“艺”为现象。
TOP
75#

这个学期选修了一位老师的茶艺课,课程非常的有趣,老师上课会跟我们讲很多的道家理论,一个学期的课程下来,学到了很多知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修心养性,沉静自身。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