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六、正义之勇 [复制链接]

106#

徒有用而无正义,君子会作乱,小人会从盗。徒有正义而无勇,路见不平无法出手相助,途遇不公无法挺身而出。如此看来,正义跟勇,也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啊!
TOP
107#

从维护正义,主持正义,追求正义等相关的正义概念来讲,正义是一种行为,是一种有利于人类和谐幸福的行为。正义是相对邪恶而言的,邪恶是不利于人类和谐幸福的行为。中国幸福学认为,没有不幸就没有幸福,同样,没有邪恶也就没有正义可言。
  中国幸福学认为,道德是人们为了维护我们群体的利益而约定俗成的我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规范。显然,追求人民和谐幸福的行为是符合我们人类最大道德利益的,
  所以,正义的定义是:正义是人们为了战胜当前邪恶,最终是为了维护人类和谐幸福的道德。通俗地地讲,为了战胜当前邪恶,为了人类和谐幸福,该出手时就出手,这就是正义。
  为什么正义的定义之中要加上“为了人类和谐幸福”一词,因为正义要防止“维护”过当,比如滥杀无辜,,公报私仇,顺手牵羊等现象就属于“维护”正义的过当行为。同时“为了人类和谐幸福”也是界定邪恶的标准。
TOP
108#

人之常情中有不能忍受的地方,一般人受到羞辱,拔剑而起,挺身而出进行斗争,这够不上勇敢。天下有大勇之人,有突然降临的事情而不惊恐,无缘无故地强加给他,也不感到愤怒。这是他所挟持的东西很大,他的志向很高远。
正义之人做正义之事,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TOP
109#

君子勇于义,小人勇于气。君子在正义上勇敢,小人在意气上勇敢,这就是君子与小人的区别;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有的读书人能在国家危亡之际挺身而出,但多数人却“留有用之身”,而屠狗之辈却可以冲冠一怒,血战沙场。
TOP
110#

中国古代文人身上都有相同的特质,即以天下为己任,斥世间之不平。这种心系天下的胸怀,或许非常人所及,但凡夫俗子如我们,也应该树立主人公意识,自觉维护社会的秩序,勇于指出社会的弊端,这是我们应做能做又鲜少做的。
TOP
111#

正义之勇在于见到了可以施展正义的事就要去做。当人遇见溺水的人时,内心的正义使然,人愿意放下对亲人、爱人的牵挂去救人。难以想象这是何等的勇气,能够让人忘却孝与恩甚至自己的性命,只为了正义。正义之勇还在于不向邪恶势力低头。从岳飞到曼德拉再到中国湄公河案,我们不难发现,正义永远在同邪恶正面斗争。2018年9月16日,《湖北省公安厅关于涉黑涉恶线索有奖举报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整个湖北甚至全国至今都在扫黑除恶,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勇敢与正义紧紧联系在一起,相互促进,相互作用。
TOP
112#

古代正义,非大义大勇不可言,而当代的正义却就在我们身边,和平的年代给了我们安宁的生活,也赋予了正义新的含义。汶川地震中逆行救人的少年,火海中冒着大火叫醒邻居,不断救人,留下血脚印的王峰,奋斗在危险一线甚至付出生命的民警,一个个看似平凡却不平凡的人,用他们的行动践行着当代的正义,他们不顾自己安危也要守护他人安全,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正是正义的最好体现。再往小了说,当有人人身安全受到危害的时候,挺身而出也是一种正义,然而现在大多数的人却连路边摔倒的老人都不敢扶。按道理,身为礼仪之邦的中国,自古以来就强调礼义廉耻,正义的思想应该深入人心,这种事不应该发生,但是这种事情却屡见不鲜。这让我们不得不反思,社会是不是应该给那些正义的好人多一些保护,不让那些好人心凉,只有这样,才能让正义的种子撒遍人心,社会中出现更多的好人。
TOP
113#

有正义感的人都是有良知,有同情心,仁爱之心的人。他们有强烈的善恶之心,他们勇敢、刚正不阿,不为权利与利益所困惑迷失,也不畏惧强权,为高官霸权所折服。他们正义凛然,看见不公平的事必然会讨回公道。 中国历史几千年,铁骨铮铮亮节昭昭之人方能留名千古.而如果只是一味的逞强,只能称之为“匹夫之勇”。所以,运用怎样的方式来实现正义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TOP
114#

孟子认为勇有大小之分,在《孟子•梁惠王章句下》中,他明确区分了大勇和小勇。小勇是“匹夫之勇,敌一人者”,而大勇是“一人横行于天下,武王耻之……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不难看出,孟子认为勇的大小以义为界即是否出于正义、合乎道德。小勇只是逞个人之勇,只能敌一人,不讲义与不义;而大勇则是为了公利、天下百姓,所行的一种合于道义的勇往直前的德性行为。从“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中可以看出,大勇还具一种仁爱他人、积极作为、勇于承担的豪迈特质。孟子推崇大勇,认为大勇是君子、仁者必备之德,只有行大勇,“仁政”和“王道”才能施行,所以他劝诫君王“无好小勇”。在《孟子•公孙丑章句上》中,孟子通过与公孙丑的对话,继续论述大勇的人格特征(也是大勇想要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不动心”,即面对各种诱惑、危险等道德困境,能够从容应对、理性思考、不忧不惧,做出进退适宜的道德选择。当道义不在我这边,即使对方是卑贱之人,我也不去恐吓他;当道义在我这边,那么,即使对方拥有千军万马,我也勇往直前。为了心中的大道,真正的(大)勇者能够超越生死,做到舍生取义、杀身以成仁。当然,这并不是说勇者只是一个冲动、鲁莽、的人,恰恰相反,勇者是一个热爱生命的大丈夫。可以生甚至死会伤害道义的时候,他们会选择生,他们会设定远大的志向,以坚定的意志、刚毅果敢的性格,积极作为,努力践行大道,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仁爱他人。但是,当遇到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道德困境时,为了心中的道,他们也可以舍弃自己的生命,以一种大无畏的精神,去践行、印证心中的大道。“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其勇。”
孟子的大勇是一种由义统帅,与仁、与智、与节相配的理性之勇,并不是简单的血气之勇、体魄之用、莽夫之勇。在肯定大勇的同时,孟子也并没有全盘否定小勇,而是认为小勇也有成大勇的可能性,通过“大之”来实现从小到大的转化。而这个“大之”即养勇,通过养勇,以期实现不动心的理想状态。而养勇的方法不同,所实现的不动心的程度又各有不同。孟子在与公孙丑的对话过程中,列举了以北宫黝、孟施舍、曾子为代表的三种不同的养勇方式。北宫黝是通过“不肤挠、不目逃、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的方式养勇,他的勇是一种以必胜为主的体魄、血气之勇,缺乏反思和判断;孟施舍是通过“视不胜尤胜、能无惧而已”的方式养勇,他的勇是一种以内心不惧为主、忘我、无我的神勇、守气之勇;曾子是通过“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方式养勇,他的勇是一种反求诸己、经过自我反思,确认自己的行为是否合乎道义而做出相应进退选择的理性之勇。在这三种养勇方式中,前两种养勇方式缺乏义与理性,而第三种养勇方式则着眼于合义,注重反思,孟子最为肯定的是第三种养勇方式,认为北宫黝不如孟施舍守约,而孟施舍守气又不如曾子。从这里我们可以进一步看出,孟子所推崇的勇是一种以义为根基、由义统帅的,经过理智思考,坚守内心大道的无畏精神和与之相伴随强烈的外在精神反映(合乎仁义的勇往直前)行为。
孟子认为心既受志的影响,又受气的影响,而志气二者又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因此,要养勇、实现不动心,既要有志的统帅,树立道德本心,以良知为根本,指导正确的前进方向;又要有一股勇往直前的精神气,充盈于内,表征于外,以促进、激励勇的实现和志的践行。志与气协调一致、相辅相成,就可以促进人理想人格的培养与完善,达到不动心,成就大丈夫的理想目标。具体说来,就是要立志养气,养浩然之气。浩然之气是一种至大至刚之气,以正直来养浩然之气、一点也不伤害它,就可以充塞于天地之间;养浩然之气需要配合义与道,没有义与道的辅助,它就没有力量;浩然之气是由义的经常积累所产生的,偶然的义行为并不能产生浩然之气;浩然之气需要内心的坚持不懈,稍一放松、有愧于心,就会疲软。由此可以看出,浩然之气是以道德之善为基础的、集勇气、志气、豪气于一身的精神之气。要培养它,就要由心而发,认同道义并以此为人生信念,不带有任何特定的目的去践行它,要时时想着它,按照规律循序渐进的去做合乎道义的事,不要揠苗助长、急于求成,也不要松弛懈怠,它是一个需要毅力、持之以恒的过程。
TOP
115#

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我们的社会如果想变得更好,就必须有有勇的人出现。遇到危险,见义勇为的人帮助我们,看见别人遇到危险,我们见义勇为,这样互相帮助,团结一致,便能创作出一个美好的世界!
TOP
116#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译:孔子说:“不是自己所应当祭祀的鬼神而去祭祀它,这是谄媚;见到正义的事不去做,这是没有勇气。”(谄:音产,谄媚。)
TOP
117#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夫民无常勇,亦无常怯。有气则实,实则勇,无气则虚,虚则怯。(《吕氏春秋》卷八)


译:人民没有不会改变的勇敢,也没有不会改变的胆怯。士气饱满就会内心充实,内心充实就会勇敢。缺乏士气就会心虚,心虚就会胆怯。
TOP
118#

古人曾经说过“义理之勇不可无,血气之勇不可有”,论语中也有类似的表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后一句的意思是,遇到符合正义的事而不去做,就是没有勇气。反之,见义勇为,当然也就是有勇了。在孔子看来,“勇”是人的一种道德素质,是一种为正义而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浩然正气。当然,现代社会依然强调正义之勇,只不过倡导大家采取聪明的方式,即“见义智为”。
“见义智为”的观点在《论语》中也有所体现,公冶长篇第五章,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这里孔子认为子路有勇,但同时也指出子路的不足仍在于仅有勇而已。子路因勇而得名,因勇而闯祸,,针对这一问题,孔子提出批评的看法:他反对无勇无谋的匹夫之勇,主张智勇双全的仁者之勇。生而为人,应当活得正直善良,有正义之勇,这也是和谐社会所需要的正能量。
TOP
119#

西塞罗在《论义务》里面写道:“我不提勇敢,因为,如果一个人还没有达到完美和完全的智慧时,他的勇敢精神通常是鲁莽的。”他的这句话明显为勇敢加上了限制,在他看来,没有达到完美和完全的智慧,就不能对自己的行为是否正义加以完善的思考,从而使得自己的行为显得鲁莽。要达到完美和完全的智慧当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但是在行事之前多加思考,以正义节制它并不困难,我们不能让所以事情都那么完美,但是至少不会使它变得更坏。正如有勇无谋通常是一个贬义词一样,仅有勇敢而没有正义的思考很可能会坏事。“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TOP
120#

假如没有正义,生活会变得何其沉闷。一旦正义被邪恶击倒,悲剧的帷幕也就由此拉开。孟子说,只要想到自己正义在手真理在胸,就是千万人,也敢冲过去。勇敢的阻隘无非是痛苦劳累伤病甚至牺牲,加上冤屈不公。孟子曾说舍生而取义,法国人也说“要为真理而斗争”,把生命为正义理想而奉献出来,是伟大的勇敢。赢得人心和历史的,终将是正义。我们要学会把握内心的尺度,不让自己迷失。没有邪恶的存在,何来正义的可贵。我们唯一所做的,就是遵循自己内心的准则不去逾越底线。在必要时,拿出勇气,为正义而战!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