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六、正义之勇 [复制链接]

76#

“狭路相逢勇者胜”!军队建设,一定要加强军魂的建设和确立,在努力发展装备,提高科技水平的时候,不忘铸造勇敢顽强、不怕牺牲的军人精神、军魂!在提高军人待遇的同时,更要提高军人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一支拥有顽强战斗精神的军队,一支有着崇高荣誉感和使命感的军队,一支不怕流血、不怕牺牲,在任何情况下都勇往直前的军队,哪怕他们的装备不如别人,战争经验不如别人,他们仍然不可战胜!他们可以打败一切敌人!
TOP
77#

         说起勇,我想谈的是最近的社会变化。我觉得近些年,真正有勇气的人在减少,不单单是别人,连我自己也是这样。看到插队的人,随手扔垃圾的人,做违反道德规范的事,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敢于说出“请不要这样做”的人变得屈指可数了。有时候看到那些肆意做不符合道义的事情的人,大多数的人只会默默地皱眉,在心中责骂一下,或是干脆装作看不见的,有勇气去指正的人,几乎不见了,正是因为大家大多抱着多一事不如的心态,社会整体的人情冷淡了,勇气本是很好的品质,应该被继承和发扬下去,虽说勇气也应有度,但是连勇气都没有,如何成大事!所以,我们应进行自我反省,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TOP
78#

孔子把勇作为高尚完美的君子所应该具备的三种品质之一。他说:“君子道者三,我无经能焉:仁者不忧,知(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在他看来,智、仁、勇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有仁德之人是乐观通达而没有忧虑的,聪明而有智慧的人是不会迷惑的,勇敢的人是无所畏惧的。三者之中,仁是核心,知(智)是知仁,勇是行仁,因此,“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因为真正的勇敢是从仁义之心产生出来的,因此,有仁议之心的人肯定勇敢,而仅勇敢的人却不一定有仁义之心。勇是仁者之勇,是智者之勇,而绝非匹夫之勇。
TOP
79#

“人情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天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人之常情中有不能忍受的地方,一般人受到羞辱拔剑而起,挺身而出去斗争,不是勇敢。天下有大勇之人,有突然降临的事而不惊恐,无缘无故地强加给他也不感到愤怒。这是他所拥有的东西很大,志向很高远。由此可知,所谓勇是为正义而挺身,于危险之际而不退缩。我们的社会上存在很多道德缺失的现象。但也不乏见义勇为的正能量。现在的我们,不是疯狂吐槽社会的年龄,而应该是敢于担当,有所作为的时候。也许下水救人我们很多人做不来,但我们可以做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看到公交车上有小偷作案,机智的给车上乘客提醒,也是见义勇为的表现。
TOP
80#

立足于社会,不应该处处畏缩懦弱,而应该勇于面对世间的邪恶,与之正义抗争。这让我不禁想起一个视频:一个女孩被一个很壮的中年男子男子骚扰,强行拉拽,此时有一群年轻的男生上前保护那个女生。虽然后来说明这是录制的一个视频,但是我们可以看出,这个世界上,并不缺少见义勇为的人。如果人人都畏惧退缩,那这个社会就会失去原有的友善,而变得冷漠。当遇到需要你正义出手的时候,请不要懦弱,因为你的行动,不仅会让自己安定,更会鼓舞他人。
TOP
81#

正义是古希腊四大美德之一,其思想内涵可追溯到荷马神话时期,西方正义也是由此而发源,西方正义思想强调公平、公正;不同于西方公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公正更加强调的是“义”,而弱化公平、公正的意蕴。在我看来,公正更是一个公共领域的伦理问题,然而中国传统伦理是家庭宗族伦理,它很局限在家族内部之间的亲情伦理关系,于是公正这一公共伦理概念在古代中国很难体现出来。
如楼主所列举的“士之为人,当理不避其难,临患忘利,遗生行义,视死如归。”,如果说这句话体现的是正义之勇的精神,那么正义即等同于不避难、忘利、视死如归,这都体现了为人处世方式上耿直,并且这种士人是在以忘我的方式生存,我们都知道人生来有驱苦避难、追逐利益和幸福、害怕死亡的特性,但是这却要求人们做到将这些天性上具有的东西忘记,做出与其相反的行为,并且称这种人为正义、勇敢之士。这根本上与封建传统的政治制度有关,君主独裁体制下的国家,只有君主的意志而没有人民的意志,所谓的民本、民主都只是维护政治稳定的手段而已,要求他人做牺牲的正义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正义,因为公正即代表平等,没有任何个人能够以任何理由凌驾在其他个人身上。
TOP
82#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孔子说:“不是自己所应当祭祀的鬼神而去祭祀它,这是谄媚;见到正义的事不去做,这是没有勇气。”孔子批评了无“勇”之人,主张为政治国也应该正直守礼,见义勇为。而如今社会多的是小月月时间的冷漠,人们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就      连老人摔倒在地都没有勇气上前去搀扶一把,这固然与金钱异化的社会关系,媒体大肆宣传警戒有关,也与中华传统的朴实道德标准边缘化,西方金钱至上的思想熏陶不无联系。
罗马并非是一日建成的,对传统华夏文明的福星任重而道远。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真正的勇敢是从仁义之心产生出来的,因此,有仁议之心的人肯定勇敢,而仅勇敢的人却不一定有仁义之心。勇是仁者之勇,是智者之勇,而绝非匹夫之勇。
TOP
83#

正义,是社会必不可少的积极风气,如果社会上正义缺失,就会导致很多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甚至还会有很多惨案发生。人人都应该有正义之心,打击盗版是正义,见义勇为是正义,尊老爱幼也是正义,正义之事不分大小,只要符合社会进步方向,便都是正义之事。
TOP
84#

勇更要以智为基础,没有明辨是非能力的勇是鲁莽。
TOP
85#

记得电影中的一段对话
“大圣,此去欲何?”
“踏南天,碎凌霄”
“若一去不回?”
“便一去不回!”
TOP
86#

轻视生命而又暴虐,这是小人的勇敢。站在正义立场上,不屈服于权势,不顾利害得失,即使整个国家的人都反对他,也不改变看法,看重生死大义,坚持正义决不屈从,这是士君子的勇敢。勇敢只是一种,而所用之处不同,有在意气上勇敢的人,有在正义上勇敢的人。君子在正义上勇敢,小人在意气上勇敢。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宋]苏轼《进论?留侯论》)
TOP
87#

勇敢,是敢于突破心中的桎梏,突破外界的眼光,而去做一件正确的事。突破和勇气很重要,但是做正确的事更重要,很多时候我们认为勇敢的人是做了我们不敢做的事,比如盲目的求新或为了吸引视线而去做一些猎奇的事,这只能称之为大胆,勇敢的事一定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事,不仅仅是突破,更重要的是正义。
TOP
88#


孔子在论语为政篇曾提出过士“见义不为,无勇也”孔子在这提出了义和勇的概念,义就是符合仁礼要求的,而勇就是果敢勇敢,所以说君子的勇不应该是为了己身、私利,而是为了正义,为了公利,这也便是勇德。而我认为最具有勇德的便是岳飞了,不与奸邪小人同流合污,坚持匡扶正义,为了国家斗争到底,这便是正义之勇。现在社会也有拥有正义之勇的勇士,挺身而出帮助别人,正与反一念之差,勇与懦一步之遥。
TOP
89#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所谓“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我认为真正的勇者一定是智者,是仁者。“智仁勇”三者本不可分。真正的仁者必然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是于他人,于社会有意义的,所以他会勇敢的去做这些事情。因为这类智仁勇三者合一的人明白自己所做的事情不是为了自己的私欲,不是为了个人利益,当我们为社会为他人做更多的事情时,心中自有一种“浩然之气”喷薄而出。所以说“勇”正是基于“仁”而产生的。基于仁的勇才是“大勇”。
TOP
90#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乐于助人,所以我们从小就听说过赖宁的故事,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或许会发现有许多的问题:比如救助别人的时候我们自己的能力能否达到,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还要保证自身的安全,因为帮助别人不赞成那种不顾个人安危的事情。或许,我们经常会说某某人多么的大公无私,舍己为人,最后是流芳百世,但是问题在于,当他救助他人后,万一遇到不测,他的家人怎么办?要知道,现实生活还没有健全到可以保障每一个人的各种权益,虽然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在看新闻的时候不乏看到救人者英勇献身,但是最后自己的家人却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在此,我并不是否定乐于助人的意义,而是强调帮助他人要做到自己的能力可以控制之内,就像前几天一个小学生扶老奶奶过马路被冲走然后溺水身亡的事情,这就是我们的教育出现的问题,因为我们只知道教育他们要帮助他人,却忽视了他们自身也是弱势群体,因为在暴雨中他自己行走都困难,所以万事量力而行即可,没有必要一个标准一刀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