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516171819202122» / 2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一、贪欲之害 [复制链接]

271#

欲望到底是个褒义词还是贬义词呢,人们更多的把他放在贬义词的行列中,人有欲望是好的,这证明这个人不是一潭死水,有着自己的追求,但是若欲望过度或者是不好的一面,那么,这就另当别论了。这里所说的是和贪念相近的不好的欲望,过度的贪,贪图富贵,贪图享乐,甚至于威胁到国家和其他个人的生命安危,这就是极度不可取的。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孟子在这里讲的就是养心,清心寡欲,注重内心的修养,不过度贪求。其实贪欲就像是一个大黑洞,会把人无止境的卷入,最终吞噬自己。
TOP
272#

欲望是一切事物的根源。因为想买一辆新车所以努力挣钱,因为想遇到一个好的对象所以努力充实自己,因为想找到一个好的工作所以努力学习……但是,欲望有好有坏,贪欲却是罪恶的根源。因为想努力挣钱所以收取别人的好处,因为想当一线女明星所以宁愿被潜规则,因为想占有自己喜欢的人而让对方得不到幸福……不是欲望太可怕,是我们把欲望想得太多。
TOP
273#

因此想人的欲望太多,邪恶之心就很难抑制,因此要控制自己的邪恶之心也就是控制自己的欲望。人的心胸欲望多了就会变的狭窄让自己心胸开阔,
最重要的就是清心寡欲。
TOP
274#

什么是贪欲?超出自然所能承受限度的欲望,以不正当的手段去获得满足的欲望,超出自己的合法收入所能承受限度的欲望,满足自己而有损于他人和社会的欲望,均可视为贪欲。贪嗔痴慢疑,为五毒,对人的影响极大。不可否认欲望每一个人都会有,一定的欲望会促进人的进取心,成为奋斗的一种动力,但是欲望慢慢的膨胀会变为一种可怕的贪欲,贪欲害人害己。
收起贪心,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东西。不可否认的是每当我们可以不受限制地得到或享受这些物质时,人的贪欲就会暴露出来,我们往往会不顾一切地一头扎进这份喜悦中,被冲昏了头脑。 过分的贪会给我们带来不幸。就像寓言中的苍蝇一样,因为贪吃蜂蜜而赔上了自己的生命。
TOP
275#

人有七情六欲,欲望是人生来就有的,可谓人的本性。同时人也有理性,有控制欲望的理性。正常的适度的欲望是被接受和理解的,比如人的生理欲望。而过度的欲望则是需要被克制的。过度的欲望就是贪欲,人的贪婪之心是永远无法得到满足的,对金钱的贪婪、对美色的贪婪、对权力的贪婪、对名誉的贪婪等等,现实生活里由于在“贪婪”之心的驱使下而走向犯罪的例子数不胜数。胡锦涛总书记曾告诫各级领导,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这三句话是对于各级官员同志式的教诲、警示性的戒勉。我们总是在讲“贪官”,官员之所以加上了“贪”这个字,就是因为其没有很好的控制自身的欲望。我国古人一直倡导“清心寡欲”,这对当下处在急功近利社会的人们极其适用。“寡欲”不是让我们去掉欲望,而是让我们运用人的理性将欲望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人可以运用理性来控制自身的欲望,这也正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标志。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其实讲的也是这个道理。“灭人欲”并不是要扼杀人先天的正常的欲望,而是要去除那过度的无节制的欲望。贪婪之心是永远无法得到满足的。在追求欲望满足的过程中,人往往是丧失理智的,甚至是不择手段的。人可能会因为一个欲望的满足而得到短暂的快乐,但这短暂的快乐很快又会被追求新的事物的欲望所掩盖掉。我们会假想着那个新的事物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更高的快乐,于是不但现有欲望的满足带给我们的快乐没有了,还会使我们陷入到对新事物欲望还没有满足的痛苦当中去,这样一来,如果不加节制的去追求欲望,只会让我们陷入到暂时的满足——不满足——暂时的满足——不满足这样一个死循环中。蝎盛则木朽,欲胜则身枯。要想拥有一个美满幸福的人生,就要学会控制自身的欲望,不贪不占,学会满足,懂得享受。
TOP
276#

我们今天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任何社会人都对于财有追求,毕竟道德在高尚的人也脱离不了柴米油盐的粗俗生活。那么什么是“道”?合法之道。 说到底,也就是仁义之道—一仁道。 仁道是安身立命的基础,生活的原则。 所以,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无论是仓促之间还是颠沛流离之时,都绝不能违背这个基础和原则。用孟子的话来说,还是那句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当然,这里的前提是要有生活的原则。对于那些“跟着感觉 走”,甚至“过把瘾就死”的人来说,这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了。 面对激烈的竟争,弱肉强食,尔虞我诈,只要能达到目的,不择 一切手段,还有什么仁道的原则可遵循呢?如果说有,那也是“盗亦有道”的原则——目的就是一切。
TOP
277#

俗话说:“欲望是万恶之源”。这就意味着因为欲望而导致罪恶,人有七情六欲,佛家中所谓“六欲”的存在,是佛教的威胁,使人难以修的真果。如今欲望成为了都市的幕后黑手,有欲可以,但是莫要纵欲,欲不可纵,一放纵便会殃及社会,所以人说,一个人的贪欲就像无底的沟壑——埃塞俄比亚!仿若每个人都走在悬崖边上,如履薄冰,但是若不小心失足而掉进欲望的深渊,便会无法自拔。
TOP
278#

在先贤们留下的众多关于贪欲之害警言名句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太平盛世,则奸智少,兵荒马乱,则奸智多。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本应是越是困难越是守望相助,共度难关。但是这样的画面在中国,在世界上却是少之又少的。在经济学中有这样一个原理——边际效益递减:可以理解为一个人拥有的物质资本越多,再增加一单位资本,给他带来的效用越少。而当我们把这个原理进行移植并应用,可以发现当处于兵荒马乱之际,人们拥有的物质越少,所以每一单位在太平盛世看似很少的物质,人们却愿意为它付出远高于其价值的大代价,甚至是不惜走上邪恶的道路。这是在物质极度不丰富时,即使小欲望也会将人拉入罪恶的深渊。
TOP
279#

        人的欲望与生俱来,特别是在当下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社会,各种各样的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消费享受极大的刺激了人们的欲望。如何合理的运用和控制欲望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因为一不小心可能就会被欲望吞噬,想要的越多,得到了越多,下一步想要的就更多了,永远得不到满足。很多误入歧途的人就是因为被自己的欲望驱使,被权力金钱引诱不择手段地想要得到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而后堕入法律的深渊,越陷越深,无法自拔。人的欲望无法磨灭,但我们需要把这欲望往正面的方向发展,比如你想拥有一辆轿车,那么你就给自己定个目标,努力地工作,只有通过诚实劳动获得的财富才是真正的财富,如此就会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可以将其看作理想或生活目标。人的天性需要解放同时也需要理性地约束。
最后编辑武科大唐宇聪 最后编辑于 2015-12-10 19:32:58
TOP
280#

歌德曾说“如果追求过多,并且斤斤计较枝微末节,就易陷于糊涂。”莎士比亚说过“贪欲永远无底,占有的已经太多,仍渴求更多的东西。”因此有时候我们觉得不快乐不是因为我们拥有的太少,而是因为我们渴求的太多。贪欲让我们变得越来越不像自己,最终失去了快乐,失去了自我。其实,知足常乐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TOP
281#

你必须承认欲望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但是过度的欲望会淹没自己。水至清则无鱼。东林党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例证,标榜正义却走向了毁灭。但是廉洁毕竟是正道。过于廉洁很难创造财富和推陈出新,过于贪婪同样会吞噬自己。然而人都是有欲望的,控制这份欲望不破坏社会公器并引导这份欲望惠及自己和他人就可以称为廉。
TOP
282#

“贪欲”是贪心和欲望的缩写,指贪图享受的欲望。
首先,我们应该认可的是贪心和欲望是每个人生来便有的一种自然生理心态和思维,只是或多或少,而不可能绝对没有,更不能总是把这个概念运用到社会生活中去上纲上线地衡量他人道德与否。
贪心和欲望一种冲动和意向,因为人活一世,经常求而不得,所以才会为了得到而去不断地拼搏与奔波,在一定程度上这算是一个刺激机制,具有推动作用。
但是贪欲是需要被时常压制的,它需要适可而止,让正面的作用大于负面,人才能获得有利的因素。而如果任其发酵、膨胀到一个不可收拾的地步,便会让人误入歧途,最终导致人的毁灭。
佛教中言:贪嗔痴慢疑为五钝使,阻碍着人们的心灵变纯洁。
佛经里面阐述,贪欲是建立在眼、耳、鼻、舌、身、意上面的。我们是眼睛想看,耳朵想听,鼻子想闻,舌头想尝味道,身体想去接触,意识里念着许多东西引起的贪欲心,而引起无穷无尽的贪欲,这是贪欲的基本来源。
人对于想要的东西产生渴望是再正确不过的事情,只不过我们要驾驭住贪念,而不要被它吞噬。我们要做自己内心的主人,而不是利益的奴隶。
《论语》中说道:“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我们要做一个懂得节制的人。
TOP
283#

人,一种奇怪的动物,他的本身便充满着各种矛盾与复杂,被各种欲望充斥。贪欲,是在这个时代困惑着所有人的病毒,一个贪字,毁了多少家庭,杀死了多少生命。如何克服?在我看来,人的贪欲一旦得到满足,便很难停下来,所以人应该学会知足,不是自己的不强求,能够得到的并且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努力去争取。
TOP
284#

    贪欲会蒙蔽了人的心智,使人做出违法违心违背道德的事情来。欲望总是无穷的,很多落马的贪官家里藏的钱都已经用之不尽取之不竭,却仍然不会罢手,还想要更多。而往往,贪,只是从很小的一笔钱一份礼开始的。贪欲熏心的人并不会有幸福感, 因为他们永不满足,最后的结果也大多是悲惨的。贪官可恨,可我觉得他们更可怜。被金钱权利左右了人生,丧失了道德,害人害己,早已不知活着的意义。
  凡人皆有欲望,适可而止。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切勿动贪念。
TOP
285#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更是一个意识形态多元的时代,科技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物质资料得到了相对丰富,也导致了很多问题,比如人们的欲望、需求得到极大的激发,而我们的需求是永远不会得到满足的,相比于过去的吃饱、穿暖,现在我们要求的多得多,要求科技进一步给我们更多、更快的便利,要求更多的金钱来满足自己劣性精神享受,人在汲汲追求物质财产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迷失自己,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扭曲,社会状况让人堪忧,比如土豪越来越多,社会道德状况依旧受到消极关注,反腐倡廉因腐败状况的曝光而一度成为人们视野的中心。这个时候,我们就有必要进行反思了,道德需求是不是被物质需求所蒙蔽?我们作为人的价值之体现是不是被物质所蒙蔽了?在这样的状况下,我们人又如何再找到 “仁义礼智信”的现实地位?这些问题都并不是一时能解决的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