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678910111213» / 2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一、贪欲之害 [复制链接]

136#

,欲物也。人都是有弱点的,欲望越多的人弱点也就越多,陷入深渊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欲望得到满足后的那种感觉,少一些欲望你便会有更大的幸福感。放弃一些欲望你得到的会更多,别让自己的背负着贪欲的包袱,那样不会拥有真正的自由,也不会真正的快乐,更不会幸福。理想如果是建构在一种永无止尽的贪欲上,那么理想计就会成为虚妄。活得快乐才是最重要的。人要有一颗摈弃贪欲的心灵,学会泰然放弃,人们才能汲取到生命中最甘甜的玉液琼浆。

TOP
137#

部分官员应该好好学习一下这一条,不要因为一时的贪心,把自己送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在官场上取得成就不容易,若因一时的贪婪就断送自己的前途,真是得不偿失。

TOP
138#

正因为人有欲望,人类才会进步,社会才会发展,如果人们不想着飞翔,便不会有飞机;如果人们不想着征服海洋,便不会有轮船。但是正如印度20世纪伟大的哲学家、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所说:“对欲望不理解,人就永远不能从桎梏和恐惧中解脱出来。如果你摧毁了你的欲望,可能你也摧毁了你的生活。如果你扭曲它,压制它,你摧毁的可能是非凡之美”。欲望就是一把双刃剑,它能塑造我们,也能毁灭我们。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贪官,如成克杰、文强等,他们前半生恪尽职守、尽心尽力的为人民办了不少事,但是他们没有抵制住自己的欲望,使欲望超出了界限,不仅辜负了人民的期望,也害了自己。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正确的利用自己的欲望,使之变为我们奋斗的力量,为社会作出一份贡献。

TOP
139#

纵观历史,哪一个朝代少得了贪官?在现代社会,贪官不少,有的人说社会上有贪官是制度问题、是政策问题、是体制问题,可在我看来是人心问题、是信仰问题。
TOP
140#

贪,一直是整个社会最严重、最普遍的污点。俗话说:“无商不奸”,要我说还有一句就是“无政不贪”。其实不管是从商之奸,还是从政之贪。从根本上都是来自于人们本性的贪欲。当然除了奸商与贪官之外还有贪色、贪食、贪功、贪利、贪图享受、贪污受贿、贪赃枉法……只要与贪沾边,都是贪,而且结果终都是大不幸!不止这样 ,如若人人都只为了自己享受,将自己的贪欲都付诸行动,那整个社会将是一场大灾难。


拒贪,从自己做起,控制住自己的贪欲,平平静静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TOP
141#

自古以来贪婪和残酷是连在一起的,贪婪的人少有不残酷的,残酷的人少有不贪婪的,原因在于残酷可以成就贪婪。

你知我知,绝对不会出事,这种侥幸心态使有些人模糊了贪欲之害。受贿也好,贪污也罢,大多是在阴暗的角落里进行的,有的人总是自作聪明地认为,自己做得绝对巧妙,知情范围小,攻守同盟牢,安全系数大,贪婪之举别人不会知道,上级不会查究。在这种侥幸心理的支配下,收受贿赂时原本颤抖抖的手就不那么颤抖了,原本怦怦跳的心也不那么紧张了,收受贿赂也就心安理得了。但是,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建立在贪欲基础上的攻守同盟、安全防线,在法纪的铁拳面前往往不堪一击。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任何心存侥幸、以身试法的人,最终都难逃法纪的严惩。

无数的教训告诫我们,贪图金钱、权力、美色,只能滑进腐败之门、踏上不归之路。因此,我们都应该常给自己打打预防针,堵住每一个贪欲的缺口,坚守高尚的道德情操,永远远离贪欲之害。

TOP
142#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10文秘

姓名:李俊鹏

学号:10311041

时间:2011年4月22日

电话:15025113953

卷八:廉

一、贪欲之害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为什么?就是因为“贪”如果你不想这样,就要节制自己的贪欲,否则只会伤到自己,人有欲望是非常自然地事情,但欲壑难填,欲望是永远满足不不了的,除非是像颜回那样的圣人门徒,用自己的圣人之心来对待万物,才会有颜回之乐,这也就可以解释颜回为什么短寿,合理的人欲都在淡然泯灭。

TOP
143#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学院

系别:文史

班级:10文秘

姓名:李绕梅

学号:10311023

时间2011416

电话:15288264344

卷八、廉

一、贪欲之害

超出自然所能承受限度的欲望,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满足的欲望,超出自己的合法收入所能承受限度的欲望,满足自己而有损于他人和社会的欲望,均可视为贪欲。

贪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自古以来贪婪和残酷是连在一起说的,贪婪的人少有不残酷的,残酷的人少有不贪婪的。原因在于残酷可以成就贪婪。对于欲望,我们不可太执着,一个人的欲望太多,邪恶之心就很难抑制。

邪恶的念头不仅会伤害到自己,还害会伤害到他人。

祸害灾难由邪恶而之心产生,邪恶之心是由可以满座人的贪欲的东西又到出来的。当自私的人无法满足私心时,他就会寻求各种渠道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私自利的人们会想尽一切办法来获得利益。不惜去侵犯别人的利益以满足自己的欲望。贪求名誉爱好私立,就像飞蛾扑上烛火一样。

玩物会丧志,戏弄人就会丧失良好的德行。可见欲望会让我们失去太多,失去自己的本性,失去道德。大凡人的本性,无不想完善自己的品德,然而不能完善自己的品德的,原因就在于私立败坏了它。君子以道德行为来保全自身,小人以贪婪行为来使自己灭亡,力行俭朴,节省费用,是弘扬大道的基础;崇尚奢侈,放纵情欲,就是败坏道德的根本。

TOP
144#

ormulas> eqn="if lineDrawn pixelLineWidth 0">> eqn="sum @0 1 0">>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10文秘

姓名:周小龙

学号:10431148

时间:2011421

电话; 15287881448

卷一                         贪欲之害 楼

一、廉坛

,贪欲,人之贪心、贪婪的欲望。贪欲之心,人皆有之,是人性中的一面。贪欲造成的后果,轻则为社会公德所遣责,重则为法律所不容。常思贪欲之害,为私能洁身自好,受人尊重,軎及四邻;为公能问心无愧,公正执法,和谐社会。所以,常思贪欲之害,能修身齐家利工作,平心静气渡终生!

                               

  做为一名国家公职人员,更是履行好职责必须具备的素质。 做为一名共产党员、国税干部,常思贪欲之害,就是如何加强廉洁自律、如何做到不受贪欲之害、拒绝贪婪之心、不伸贪婪之手、不做贪婪之事的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我戒备、严格自我要求、达到自我完善: 一是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永保共产党员先进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的宗旨,贪欲之心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在共产党员履行自己职责的过程中,心中所想,手中所为,应该是人民群众的利益。

常思洪水肆虐之害,方能筑牢堤坝。常思贪欲之害,才能筑起思想防线。一定要真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面对社会生活中种种诱惑,心不为其所动,志不为其所丧。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官,比任何非法所得都让人快乐。 

贪欲,人之贪心、贪婪的欲望。贪欲之心,人皆有之,是人性中的一面。贪欲造成的后果,轻则为社会公德所遣责,重则为法律所不容。常思贪欲之害,为私能洁身自好,受人尊重,軎及四邻;为公能问心无愧,公正执法,和谐社会。所以,常思贪欲之害,能修身齐家利工作,平心静气渡终生! 

TOP
145#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学院

系别:文史

班级:10级文秘

姓名:周晓艳

学号:10311016

日期:2011418

电话:15287130275

卷八

一、            贪欲之害

       “贪欲者,众恶之本;寡欲者,众善之基。”就是说,贪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寡欲是一切善事的基础。

        那什么是贪欲呢?超出自然所能承受限度的欲望,以不正当的手段去获得满足的欲望,超出自己的合法收入所能承受限度的欲望,满足自己而有损于他人和社会的欲望,均可视为贪欲。人的欲望永无止境,太贪心不好。一个人如果太贪心了,就会难以抑制自己的欲望,邪恶之心就会产生。自古以来,贪婪和残酷是连在一起说的,贪婪的人,很少有不残酷的,残酷的人,很少有不贪婪的,原因是因为残酷可以成就贪婪。

        贪心不足,蛇吞象。就是比喻人贪心不足,就像蛇想吞食大象一样。一个贪心的人,就是不知满足,永远都有欲望,有了还想有,已经够了但是还是想要更多。俗话说,贪欲难填,贪心无足,见物忘我,身为欲驱,知足为福,无欲则怡,得比于高,欲比于低,廉者乐乐,贪者戚戚,知者悟之,不为物役,富贵不羡,贫贱不移,淡泊明志,业成于此。意在说明:欲望的深渊是很难填满的,贪念的心不会满足,得寸进尺,见到想要得到的事物就会把持不住,身体行为都被欲望所控制了。知足就是福,没有欲望才会开心。

         “自私者不能成其私,有欲者不能济其欲。”就是说:自私的人不能使他的私心得逞,贪欲的人不能满足他的贪欲。欲望和嗜好虽然出自于人,但并不属于正道,就像草木中有蝎子,虽然是由树木产生的,但并非是树木所需要的。所以蝎子太多,树木就要腐烂;欲望太多,身体就会枯竭。贪欲是一种欲望,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给人动力,但超过了限度,就会给自己带来灾难。

        人的心胸,欲望多了就会狭窄,欲望少了就会宽阔。人的心境,欲望多了就会忙碌,欲望少了就会清闲。人的心术,欲望多了就会阴险,欲望少了就会和平。人的心事,欲望多了就会忧愁,欲望少了就会快乐。人的心气,欲望多了就会疲倦,欲望少了就会刚强。嗜好欲望很多的人,天生的灵性就很浅。

TOP
146#

贪欲之害

超出自然所能承受限度的欲望,以不正当的手段去获得满足的欲望,超出自己的合法收入所能承受限度的欲望,满足自己而有损于突然和社会的欲望,均可视为贪欲。

人生在世,都会有“七情六欲”,但有的人欲壑难填,私欲膨胀,欲无止境;有的人则能在关键时刻保持头脑清醒,节制欲望,适可而止。人各有志,不同的心态决定了不同的生活状态。珍惜眼前的所有,抛弃无谓的抱怨和幻想,懂得惜福,感恩,才会成为一个快乐满足的人。 所以,做人要学会满足。一位哲人说过“人的欲望是一座火山,如不控制就会害人害己”。欲望是人前进的动力,人活着当然要努力奋斗,但一旦欲望过分强烈,无限膨胀,发展成贪婪成性,就会在欲望中沉沦,迷失方向,不仅会使本来可以实现的欲望化为泡影,还可能把人引向毁灭。正如《红楼梦》中所说的“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在当今社会里,毫无节制地追求金钱、地位、权势和美色,并因此而葬送功名事业、落得个身败名裂者不乏其人。 ?劾Xj柄<
  欲望有节,犹如一杯清茶,既能解渴也值得品味,能够滋润心田,滋养生命;欲望过度,犹如一杯杯咸水,越喝越渴,越渴越喝,伤害身体,直至把自己毁掉。怀有一颗平常善良之心,淡泊名利,对他人宽容,对生活不挑剔,不苛求,不怨恨,寒不改绿叶,暖不争花红,富不行无义,贫不起贪心,这何尝不是一种练达的“知足常乐”的高尚境界呢? ?劾Xj柄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如蛾扑灯”般触犯党纪国法,身败名裂,成为阶下囚,甚至沦为人民的罪人。究其根源,是在贪欲、失衡和侥幸心理驱使下,利欲熏心,放纵自己的欲望,不惜以身试法,最终走上了不归之路。

怀律己之心,一要慎独."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无论是在公务活动还是个人生活中,都应当严于律己,切不可产生侥幸心理,得了一时便宜,最终害了自己.二要慎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干部犯错误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旦有了第一次,就可能有第二次、第三次.三要慎微."小洞不补,大洞受苦".如果在"小事"、"小节"上不注意,思想上放松警惕,就可能不自觉地放纵自己,终将酿成大错.常怀律己之心,归根结底,就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告诉自己不要贪小便宜。
所以,做人要学会知足,人能知足心常乐,不能一心想着贪,人欲望太多,邪恶之心就很难抑制。有限的东西,不能供给无休止的消耗。

TOP
147#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10文秘

姓名:张艳1

学号:10311024

时间:2011-5-8

电话:15559709306

卷八:廉

一、贪欲之害

人的需求如何才算得到满足,缘于不同的标准。需求的合理性及满足的程度只能以是否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及与个人的承担能力相应为标准。过分的禁欲固然不利于人的身心健康,但现实社会中更多的问题是过分纵欲,这对人的健康损害更大。对于经济承受能力强的人,多消费一点不为过,而超越自己的经济条件,盲目追求高消费,则是相当危险的。现实的合理的需求是有限的,不会造成社会问题,而人的心理欲求则往往是无限的,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有人问云居道膺大师,家里有个铛子,三人吃饭则不足,千人吃则有余,这是为什么?道膺大师答道,争则不足,让则有余。如果都能少欲知足,俭朴礼让,即便遇到困难也能安然渡;假如人人贪得无厌,铺张浪费,亿万家资也未必够用。

迷于贪欲者的这些想法当然都是错误的。越是坏事做得巧妙,不易发现,无论他人,自己所受之害就越大。如果一有越轨便被发现并及时受到惩治,自己反而会为之改悔,在错误的道路上不会走得太远,反之,就会越走越远,最终达到不可饶恕的地步,自寻死路。

五欲之乐是一种自然的追求,目恋美色,耳乐妙声,鼻喜诸香,舌噬众味,身爱细滑,只要是在一定的限度下,这种要求就是合理的,对人自身的健康也是有益的。然而如果贪于欲乐,试图不断地强化欲乐,寻求刺激,就会走向相反的方面。因为人的身体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过分的刺激不但不能导致快乐,反而会招致痛苦,沉迷于爱欲会有种种疾病相随,执著于快乐而吸食毒品则会有更加悲惨的下场。

TOP
148#

[讨论]

以下是引用陈杰思在2009-3-19 20:06:16的发言:

[经典学习]一、贪欲之害



超出自然所能承受限度的欲望,以不正当的手段去获得满足的欲望,超出自己的合法收入所能承受限度的欲望,满足自己而有损于他人和社会的欲望,均可视为贪欲。



1、贪欲害人



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民贫则奸智生,奸智生则邪巧作。(《管子?八观》) 译:国家奢侈,费用就多;费用多,百姓就贫困;百姓贫困,就会产生奸诈;产生奸诈,就会产生邪恶。



有欲甚,则邪心胜。(《韩非子?解老》)



译:人欲望太多,邪恶之心就很难抑制。



有尽之物,不能给无已之耗;江河之流,不能盈无底之器也。([晋]葛洪《抱朴子?内篇?极言》)



译:有限的东西,不能供给无休止的消耗;江河的水流,不能装满无底的容器。



贪欲者,众恶之本;寡欲者,众善之基。([明]王廷相《慎言?见闻》)



译:贪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寡欲,是一切善事的基础。



古来贪酷二字连缀而言,贪则鲜有不酷,酷则鲜有不贪者,盖酷正所以济其贪也。([清]姚元之《竹叶亭杂记》卷二)



译:自古以来贪婪和残酷是连在一起说的,贪婪的人少有不残酷的,残酷的人少有不贪婪的,原因在于残酷可以成就贪婪。



2、贪欲害己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老子》第四十四章)



译:过分吝啬必定招致大的破费,丰厚的贮藏必定招致严重的损失。(爱:吝啬。)



祸难生于邪心,邪心诱于可欲。(《韩非子?解老》)



译:祸害灾难由邪恶之心产生,邪恶之心是由可以满足人的欲望的东西诱导出来的。



自私者不能成其私,有欲者不能济其欲。([汉]王粲《安身论》)



译:自私的人不能使他的私心得逞,贪欲的人不能满足他的贪欲。



夫嗜欲虽出于人,而非道之正,犹木之有蝎,虽木之所生,而非木之宜也。故蝎盛则木朽,欲胜则身枯。([三国?]嵇康《嵇康集?答难养生论》)



译:欲望和嗜好虽然出自于人,但并不属于正道,就像树木中有蝎子,虽然是由树木产生的,但并非是树木所需要的。所以蝎子太多,树木就要朽烂,欲望太多,身体就会枯竭贪荣嗜利贪欲生忧,贪欲生畏。(《法句经》卷二十四)



译:贪欲产生忧愁,贪欲产生恐惧。



乐不可极,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吴兢《贞观政要?刑法》)



译:快乐不可过度,过度快乐就会产生悲哀;欲望不可放纵,放纵欲望就会有灾难。







如飞蛾之赴烛。([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诸葛武侯》)



译:贪求名誉爱好私利,就像飞蛾扑上烛火一样。






迷于利欲者,如醉酒之人,人不堪其丑,而己不觉也。([]薛瑄《读书录》)



译:着迷于利益欲望的人,就像醉酒之人,人们不堪忍受他的丑态,但他自己却不觉察。 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人之心境,多欲则忙,寡欲则闲。人之心术,多欲则险,寡欲则平。人之心事,多欲则忧,寡欲则乐。人之心气,多欲则馁,寡欲则刚。([清]金缨《格言联璧?存养》)



译:人的心胸,欲望多了就会狭隘,欲望少了就会宽阔。人的心境,欲望多了就会忙碌,欲望少了就会清闲。人的心术,欲望多了就会阴险,欲望少了就会平和。人的心事,欲望多了就会忧愁,欲望少了就会快乐。人的心气,欲望多了就会疲软,欲望少了就会刚强。






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清]魏裔介《琼琚佩语?摄生》录林和靖语)



译:饮食无节制,是致病的原因;心术不正,是杀身的祸根。



3、贪欲丧德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尚书?旅獒》)



译:戏弄人就会丧失良好的德行,玩赏物品就会丧失志向。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老子》第十二章)



译: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繁杂的音乐,使人耳聋;美味佳肴,使人的口味受到损伤;驰骋打猎,使人的心发狂;难得稀有的货物,使人的行为失常。(爽:伤。妨:妨害。)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庄子?大宗师》)



译:嗜好欲望很多的人,天生的灵性就很浅。(耆:同“嗜”。)



君子行德以全其身,小人行贪以亡其身。([汉]刘向《说苑?谈丛》)



译:君子以道德行为来保全自身,小人以贪婪行为来使自己灭亡。



凡人之性,莫不欲善其德,然而不能为善德者,利败之也。(《说苑?贵德》) 译:大凡人的本性,无不想完善自己的品德的,然而不能完善自己的品德的,原因就在于私利败坏了它。



克俭节用,实弘道之源;崇侈恣情,乃败德之本。([唐]吴兢《贞观政要?规谏太子》)



译:力行俭朴,节省费用,是弘扬大道的基础;崇尚奢侈,放纵情欲,就是败坏德行的根本。(克:能。)



 (节选自:陈杰思编著《中华十大义理》中华书局2008年版)



TOP
149#

[转帖]

以下是引用张艳1在2011-5-8 20:26:00的发言: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10文秘



姓名:张艳1



学号:10311024



时间:2011-5-8



电话:15559709306



卷八:廉



一、贪欲之害



人的需求如何才算得到满足,缘于不同的标准。需求的合理性及满足的程度只能以是否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及与个人的承担能力相应为标准。过分的禁欲固然不利于人的身心健康,但现实社会中更多的问题是过分纵欲,这对人的健康损害更大。对于经济承受能力强的人,多消费一点不为过,而超越自己的经济条件,盲目追求高消费,则是相当危险的。现实的合理的需求是有限的,不会造成社会问题,而人的心理欲求则往往是无限的,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有人问云居道膺大师,家里有个铛子,三人吃饭则不足,千人吃则有余,这是为什么?道膺大师答道,争则不足,让则有余。如果都能少欲知足,俭朴礼让,即便遇到困难也能安然渡;假如人人贪得无厌,铺张浪费,亿万家资也未必够用。



迷于贪欲者的这些想法当然都是错误的。越是坏事做得巧妙,不易发现,无论他人,自己所受之害就越大。如果一有越轨便被发现并及时受到惩治,自己反而会为之改悔,在错误的道路上不会走得太远,反之,就会越走越远,最终达到不可饶恕的地步,自寻死路。



五欲之乐是一种自然的追求,目恋美色,耳乐妙声,鼻喜诸香,舌噬众味,身爱细滑,只要是在一定的限度下,这种要求就是合理的,对人自身的健康也是有益的。然而如果贪于欲乐,试图不断地强化欲乐,寻求刺激,就会走向相反的方面。因为人的身体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过分的刺激不但不能导致快乐,反而会招致痛苦,沉迷于爱欲会有种种疾病相随,执著于快乐而吸食毒品则会有更加悲惨的下场。



TOP
150#

     无我谓之有,有我谓之无。自然常常被我们涂上精神、情绪的色彩。游走在自己和他人、社会所构建的现象世界中,我们想当然地想自然,我认为这就贪欲的来源。


      自然乃至善,它是那样客观公正,维持着有序平衡的世界,它给予了我们物用、美,带给了我们语言,同时也给我们告诫,提醒我们反思反省。在让我们想所想,做所想时,设了底线,是否超出它所容忍的限度,一旦超出,便是“得寸进尺”的贪。意味着已占有别人所得和所应得的,与自然相悖而行,渐行渐远,自取灭亡,害人又害了自己的贪。社会的道德这一有形的善被触破。


       人是社会的人,在现象的世界里生存,达到无私无欲的至善,目前来说是那样遥不可及,甚至从来没有人这样想。那我们怎样使自己与自然保持亲密的关系,与它和谐相处;怎样与他人友好相处?我认为还是孔老夫子的那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