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728293031323334 / 3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四、经受磨练 [复制链接]

496#

孟子曰:“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只为一雪前耻。“玉不琢,不成器。”无论是雕琢到一半的玉石还是未经雕琢的毛坯,都不能称之为玉器;作为打磨过半的玉器半途而废,也就辜负了最初期盼自己成才的决心。如今网络上“躺平”风气风靡一时,学生抱怨读书对就业无益,上班族抱怨工作状况不尽如人意,不如“躺平”,混吃等死。若能够做到对世间万物看的一样豁达,认为过哪种生活都可以使自己满意,那么选择“躺平”也看似有理有据,无法批评。可既然学生能走入学堂,上班族能踏入职场,必定一开始就立下了志向。“躺平”而不能全躺,悬着身子做仰卧起坐,反而更加痛苦。因此,我们要知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明确意志,接受考验,勇敢面对成功道路上的磨炼。
TOP
497#

孟子曰:“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只为一雪前耻。“玉不琢,不成器。”无论是雕琢到一半的玉石还是未经雕琢的毛坯,都不能称之为玉器;作为打磨过半的玉器半途而废,也就辜负了最初期盼自己成才的决心。如今网络上“躺平”风气风靡一时,学生抱怨读书对就业无益,上班族抱怨工作状况不尽如人意,不如“躺平”,混吃等死。若能够做到对世间万物看的一样豁达,认为过哪种生活都可以使自己满意,那么选择“躺平”也看似有理有据,无法批评。可既然学生能走入学堂,上班族能踏入职场,必定一开始就立下了志向。“躺平”而不能全躺,悬着身子做仰卧起坐,反而更加痛苦。因此,我们要知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明确意志,接受考验,勇敢面对成功道路上的磨炼。
TOP
498#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君子,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他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不去追求物质享受,不贪图安乐,把注意力放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上面,追求真理。既有勤奋的精神,又有高明的方法,才可以算作是热爱学习。这是孔子对学生的教诲,也是孔子一生求学精神的真实写照。 
孔子认为,君子要能经手磨炼,依然有精力用于追求理想和真理上。人活着不仅仅为了求得饱暖安逸,还应该有一种对理想的追求精神。有了这样的理想,就不应再沉溺于物质的欲望,要有克制自己的能力,把对物质的追求提升为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精神的独立上来。这样就不会去计较私欲得失,蝇营狗苟,而会敏于事而慎于言,使自己的内心清澄,去接近有道之人来匡正自己。
TOP
499#

苏轼云:“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我想只有具备了超拔之志方可在现实的磨练中始终如一吧,现实的磨练有快乐,有忧伤,有欣喜,更有残酷,这是一个五味杂陈的混合场,只有经历方可知现实之磨砺的辛酸,所以此时若没有精神上的强力支撑是很容易随波逐流,人云亦云。阳明先生亦曾有言:“人居官场中比退处山林难十倍,若无志士相砥砺,鲜不失矣”。不过从另一方面也彰显了超拔之志的核心价值,正因有现实暗流急险的冲击而不改初衷,故此志更显稀有和珍贵。古往今来,凡成就丰功伟绩者莫不是对此心中之志的坚守和栽培,并以之对抗强大的现实,都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斗士。现实的磨练如同大浪淘沙,唯有真金方能光辉永烁。
TOP
500#

磨练可以锻炼人的心性,在磨练中成长,培养坚强意志。但磨练并不意味着“自讨苦吃”,也不是美化苦难,而是一种面对磨难的良好心态与不屈不挠的境界,是一种以自我之力冲破枷锁、战胜困难的韧劲。
TOP
501#

回复 6楼杨冬的帖子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欧阳修在《答黎宗孟书》中有言:“某性自少容,老年磨难多,渐能忍事。”经历磨难对人们来说,是一种考验,重要的是我们怎样认识磨难,怎样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人要勇做强者。作为强者,就要勇于面对各种磨难,顺境逆境永不言弃。
TOP
502#

这些经典语句深刻表达了“磨练”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强调了在困境和挑战中获得成长和智慧的必要性。孔子提到的“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提醒我们追求卓越应放下舒适安逸的追求,在艰苦的环境中保持内心的坚定与清醒;孟子则进一步强调,只有经历艰辛与困苦,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坚韧和能力,正如“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一思想在历史中得到了反复验证,正如程颢和程颐所言,“玉者温润之物,若将两块玉来相磨,必磨不成,须是得他个粗砺底物”。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与矛盾,正是我们磨砺自己意志和提升自我修养的契机。
此外,王守仁的“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也启示我们,成长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不断的实践与锻炼中完成的。无论是得意时的反思,还是失意时的坚持,每一次磨砺都使我们更加成熟与强大。这些经典智慧不仅是古人的哲理,也是今天我们面对生活和挑战时的重要指引。
TOP
503#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本是讲磨练能让人成长,可现在总有人把“吃苦”本身当好事,甚至美化没必要的痛苦。比如短视频里有人晒熬夜加班到崩溃,配文“吃得苦中苦”;好像越苦越光荣,这其实是误解了“磨练”的意义。  
        真正的磨练该像王阳明说的“在事上磨”,是遇到问题时想办法解决,让自己心智变坚韧、能力变强,而不是硬扛无意义的折磨。就像二程说玉要打磨才能成器,但打磨得用对方法,乱敲乱打只会毁了玉。如果一味歌颂苦难,人就容易习惯“被压榨”,甚至觉得累到崩溃才是正常的,这其实是让病态成了常态,反而忘了思考。
        作为学生,我们要学会分辨“必要的挑战”和“无意义的消耗”。比如为了考试认真复习到深夜,这是磨练;但为了迎合不合理的“卷”而熬夜透支身体,就是瞎折腾。遇到困难时,要从中学东西,而不是盲目忍苦。拒绝把“吃苦”当借口的压榨,才能让每一次磨练都有价值,真正帮我们成长,而不是白白消耗生命。
TOP
504#

这里的主题是经受磨练,在我之前的观点和想法中,我一直认为磨难是个比较负面的东西,直到现在应该还是不太喜欢磨难,认为人生一帆风顺不是很好吗?每天都可以过的十分的安逸,但是,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磨难,没有所谓的弯路,那么人生的意义是不是就会变得无趣。
“当得意时,须寻一条退路,然后不死于安乐;当失意时,须寻一条出路,然后可生于忧患。”当一个人得意之时,要寻找一条退路,然后才不会在安乐中衰败死亡;当一个失意之时,要寻找一条出路,然后才可以在忧患中获得新生。这里就是传统的顺逆境的关系,顺境的时候不能够骄傲自满,享受安乐,要有紧绷的神经,时刻保持清醒,能够将这种顺境的局面持续下去;而我们处于困境的时候更加不要沮丧,痛苦,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但是不能够放弃,在我看来,没有尝试的放弃是最大的懦弱,我们要积极寻找出路,突出重围,放能够重获生机。提醒人们以辩证视角看待境遇,顺境时思危,逆境时求变,在起起落落中守住人生的主动权。
孔子所言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这里表现出了君子好学修身的样子,专注于做实事,而不是沉溺于物质的享受,我们要向有德之人学习,在沉淀中学习,正视自身;而孟子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则将成长置于更宏大的磨砺场。艰难困苦并非阻碍,而是上天赋予的试炼,通过心灵的煎熬、身体的劳累,锤炼出担当大任的能力,让个体在磨难中突破极限。
在经历了这几年的时光,经历了很多的事情之后,我渐渐的明白了磨难的重要性,虽然它确实是幸苦的,是困难的,我无数次的走上了弯路,让自己一身狼狈,还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但是你认真的问自己,如果你不经历这条道路上的磨难,那么你就真的觉得你选择其他的道路或者是选择躺平的人生,就真的能收获一个开满鲜花的生活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磨难让我明白了很多的道理,也让我能够更加的认清自己,虽然还是会做出错误的选择,但是我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变通,学会了享受苦难,并为之不断的努力,知道战胜它为止,我认为,现在的我是一个自信的,再磨练中不断成长的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