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六、专注善念 [复制链接]

46#

自古以来,无论是执政当官者,还是平民百姓们,要做到廉洁自律,就应当守得住志向,经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因此无论时代如何前进,条件如何变化,廉洁者名垂青史,贪腐者自取灭亡,这是必然规律,人人应当引以为戒。为官者不贪不利之财,为商者不图不义之利,为民者不取不当之物,使廉洁自律成为整个民族的良好风尚。

专注善念,心存正觉,与人为善,真正的善念是由心生,进而指导人的行为。我们的老祖先用“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之美德作为自己处身立世的准则,像水一样,以自己宽广深厚的胸怀,美好的品行来承载万物,包容万物,滋养万物,造福万物,思想境界是多么崇高。正是因为有如此美德赋予了中华民族柔中带刚,坚不可摧的强大生命力,由源远流长的文化根基潜移默化而形成的中国魂,使得中华民族得以雄居世界的东方。

我们知善,专注善念,自然而然会吸引更多的善念,在树立正确的善恶观念同时体悟人世间的真善美。常怀善念正觉,升华思想净土,升华心灵家园。也许平时不经意间的小举动对于他人就是一种恩赐,施善的同时也在传播爱,传播善念。
TOP
47#

      “廉”是善的内容之一,“自疏濯淖污泥之中”,尽显高风亮节。因为专注这份善念,所以与荣华富贵无缘,甚至因得罪权贵而颠沛流离,但一生无怨无悔,百年之后,即使不在人世,其精神和事迹则会流芳百世,正所谓“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TOP
48#

做人为善,才能受人敬重。收摄心念于一处,便产生种种功德。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TOP
49#

好色,就一心扑在好色上;好财物,就一心扑在好财物上,这可以叫做主一吗?这是追逐万物,并不是主一。主一,是专注于天理
TOP
50#

世界永远是正义的,邪不胜正,心存善念,多行善事,自然有福报,平时善良一些,与人为善,虽然有时会吃亏,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这是必然,但是你要相信吃亏是福,总有一天善有善报,多行善事福自来,佛家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凡事都有因果,没有无缘无故的因,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果,有什么样的因就有什么样的果,所以善因当然有善果,而恶因只能收获恶果,
TOP
51#

人之初,性本善,人生下来都是天使,只是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忘了。如今负面的情绪,负面的报道铺天盖地。心存善念,于人、于己、于社会似乎落伍了。其实在我们抱怨、挑剔别人的时候我们忘了看看自己,自己为社会树多少
正气,输多少正能量呢。可能这对我们有些苛刻,但一点点的,微不足道的善
良也能让我们越来越看到希望。善良分很多种,我们不能大慈大悲,那么,让
我们心存善念,做个懂得感恩的人,做个简单的人,让世界像清朗朗的天那么
简单、美好。
TOP
52#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色的得到只需要眼睛看到就可以了,单纯的感官感受。在接受信息的一瞬间,我们是没有选择的权利的。假如在连续的感受中没有思考对信息的处理,结果只能是使感官麻木,甚至迷失自我。看那些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人就会明白那种状态。完全的清醒与完全的沉迷都是极端的。我们的常态是不断地接受信息,但是真正处理的却是九牛一毛。只有经过处理的信息才会在意识中留下痕迹,成为记忆的片段。当我们的意识不集中时,就会被连续不断的信息流冲垮。当醒悟时,察觉到空虚的生活状态,又是满心的悔恨,懊恼。但是,太多人却是再一次陷入这个怪圈。 智慧不足。
德行是修行加持来的,需要用心思量一言一行,不敢有丝毫怠慢。一言一行都是内心意识活动的外显,德的修行是“行为—意识—行为”的不断循环、递进,在不断地修行中渐渐升华,直至内外统一。
TOP
53#

“主一是专主一个天理。”我不明白那个“一”是什么,“天理”又是什么?就像不明白孔老夫子的那个“一以贯之”的“一”是什么?
每个人都应该是不一样的吧!因为没有常态,所以难以言明。
那么我的“一”又是什么呢?为什么要寻那个“一”?
先来看没有“一”的状态——是所谓逐物。心力是有限的,在有限的范围内作用于所接触的信息。众所周知,当力量集中时,作用是最强大的,用物理知识来解释就是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追逐的太多,分散心力,一事无成,得不偿失。若将心力集于一点,用十年的时间来做一件事,又有什么阻挡你的成功呢?再者,追求的太多,只能使自己对于所追求的认知达到浅显的层面,体会不到其中的本质的乐趣,磨灭兴趣,实为可惜。兴趣是最有效的动力。
“一”的作用是给自己的心力的发散一个轨迹,一个限定,一种保护。有“一”贯穿在追寻理想的路上,求学,做事,修行,都是由“一”而起,势不可挡。
在不明所以时,重复是激发潜力最好的方式。但在明悟本质之后,可以避免以最有效的方式去做。就像在学会乘法后,计算30个7相加还会用加法吗?
故,寻“一”。 寻“一”先寻“己”,明悟自身。事物发展都是循序渐进的,在与外界的不断接触中,收获反馈,明悟自身。
孔夫子的圣王之道、推行教化。王阳明的心外无理、知行合一。我的呢?
TOP
54#

始于善恶,终于法律!(善恶是迫于某种压力而产生的吗?)
侵略战争的另一头仅仅是领土扩张,杀戮的背后仅仅是为了肯定个人甚至某集体的存在感,不容相异的团体或者个人的质疑。然而,绝对的善恶站在哪一方?绝对的道德又该归属谁呢?究其本质,是实力的对抗,是胜负的较量。胜者书写历史,哪怕在败的一方看来是侵略,但胜者将对其绝对美化。美国的西进运动,赤裸裸的杀戮,种族清洗。即使如今,部分欧裔美国人站出头,谴责当时的行径,这也只是带着伪善的面具施舍虚假的慈悲而已,他们能让出北美大陆归还给印第安土著吗,答案显而易见。美化历史是为了现实服务,“丑化”历史同样也是为了现实服务。任何人,任何集体乃至国家之间的较量的本质是武力的较量,显性的武力和隐性的武力。起初,人和人之间的矛盾通过打架来解决,国家和国家之间的矛盾通过战争来解决,这些在绝假存真的动物身上还有直接的体现,领地的较量,争配偶时的较量。但显性武力的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对比——得失之间的对比,这个构成了隐形的武力。强者对弱者的战胜,弱者对强者的绝对服从,在文明之前是很好判定的。但在历史的发展中,文明的开化过程里智慧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早先的武力对抗,变成了武力对比,大部分的不战而降是对自己实力的估计,以卵击石且莫说人,即使在低等智能动物那里,也是很少见的,脱群的羚羊被狼群团团围住,但却反攻追着狼群跑,这样的场景有谁见过,它只想夺路而逃(虽然无路可逃),为什么不来个“破釜沉舟”“鱼死网破”,因为绝对实力在那儿摆着。武力对抗变成武力对比之后就出现了维护统治的武力的国家机器,掌握这一绝对武力之后,法律也就应运而生,
TOP
55#

世无善恶
    善恶道德并不是一定的,善恶也没有一定的标准,因人而异,每个人都有抒发自己观点的权利,但都应该有一定的尺度,而这个尺度,正是不能侵犯其他人的权利,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尊重,人权高于一切。善恶道德的根本在于各人心理的价值尺度,所以世无善恶,绝对的善恶只存在于个人,尊重个人,才能更恭敬地敬畏这个世界。
TOP
56#

专注善念,这让我想到了前几天看《 杨澜访谈录》采访李开复的那期。李开复在《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一书中把自己在与癌症斗争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写了出来,有些话真的特别触动我。当他请教星云大师要用什么样的态度面对社会上的“恶”时?大师说:“要珍惜、尊重周遭的一切,不论善恶美丑,都有存在的价值。就像一座生态完整的森林里,有大象、老虎,也一定有蟑螂和老鼠。完美与缺陷本来就是共存的,也是从人心产生的分别。如果没有邪恶,怎能彰显善的光芒?如果没有自私的狭隘,也无法看到慷慨无私的伟大。所以,真正有益于世界的做法不是除恶,而是行善;不是打击负能量,而是弘扬正能量。”是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大可不必整日想着如何除恶,而应该把重心放在扬善上,如果人人都这样,社会上的正能量就会越来越多,而负能量自然也会越来越少。所以,我们只需要专注一件事就可以了,专注善念,积极扬善,恶自然而然就会去除了。
TOP
57#

廉并不只是不贪,不取不义之财,更多的是要凭自己努力去获得应该的东西,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列女传。廉未必清贫,廉者却能甘于清贫,富有精神。人犯其难,我享其利,非廉也。——《庄子》廉是君子之行,绝不发难财。
TOP
58#

善行就是善行,至于有/无私心,除了当事人,任何人发表意见都是在凭空揣测。这种揣测不能成为任何评价当事人的理由,但可以作为评价发言者善意/恶意的依据。
有人问,怎样评价「世界上没有毫无私心的善行」这句话?
很多人赞同的回答是,论迹不论心。
心存善念,做好自己。
TOP
59#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善良,(人人)向上提升为善;先天具有的判断是非与善恶的能力为良。合起来,善良的意思是,人人具备的、向上提升的本质本性。人在自我向上提升、自我完善的过程当中,必定利于他人、利于众生而被众口所赞颂,立成品;此同时,其若自愿舍去其品积累所得(功、名、利、禄等)的回报、反馈社会,即积累成德。此品德,是人遵循自己本心本性中善的方向与良的能力,而得的综合体现。如果,具有善之心而缺乏良之行,即为伪善;具有良之判断而不行善之方向,是为假善以莠,不足取。
TOP
60#

以心思为职.或独坐时,或夜深时,念头一起,则自思曰:“还是好念?还是恶念?”若是好念,便扩充起来,必见之行.若是恶念,便禁止勿思.此段论述令人深思,耐人寻味.我们应该是恶当惊,是善则喜,惟善是举.常存善念,是一个人善言善行的思想根基,是一个人的崇高美德.有了这种美德,就可以乐善不倦,以善为宝,嫉恶如仇,从善如流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