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4567891011» / 5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尊敬父母 [复制链接]

106#

凡是精忠报国、事业有成的人,都和听从父母善言、尊敬奉养父母、不忘父母养育之恩是分不开的;凡是不敬师长、不讲信用、不思进取、好逸恶劳、自私自利、无恶不作、干尽天理不容之事、危害社会和人民利益的人,都是败家子、逆子;尤其是对父母忘恩负义的人更是不孝之子。
TOP
107#

孝道:就是关于关爱父母长辈,尊老敬老的一种悠久的文化传统。古人有云:智慧之子使父亲欢;愚昧之子,叫母亲担。作为21世纪新一代的历史继承人,我们更应该深入的了解孝道的重要性。人活着就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所以我们要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做好孝敬父母长辈,不仅仅给与物质的帮助,应恰但的给与父母精神上的安慰,父母对子女的希望只是能得到至少那么一点点的问候。伸出自己的双手让人间的父母享受完整的天伦之乐吧!

[em20]
TOP
108#

人的生命是那么的脆弱,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时间我们无法遇测,我们应该珍惜和亲人在一起的时间,别当亲人走后你才后悔和他在一起的时间太短。我也是在失去伯父的时候才知道这一点,当时我的心无比的悔恨,我后悔自己在假期里没跟他做太多的交流。现在的我只希望我的父母身体健康,快快乐乐,不要为我担忧,我希望我在未来的时间里有更多为他们煮饭洗衣的机会。

TOP
109#


为孝是为人的根本,看一个人是善者还是恶人,只要看他是否有孝。

孝敬自己的父母,是最起码的孝。少年时,听从父母的教导,为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好好学习,健康成长,是孝;青年时,志存高远,敏而上进,关心父母,奋发图强,是孝;中年时,自强自立,关心父母疾苦,让父母老有所乐,是孝;老年时,追忆父母恩德而授于晚辈,维护父母声誉而昭彰于家族,是孝。孝从来都不拘泥于任何形式,一杯水、一口饭、一句话有时远胜于千百万的物质堆积。同床共枕、同餐共进、同剪西窗、同劳共作、同甘共苦是天下父母最愿看到的情景。有时宁愿自己多吃苦、多受累,也心甘情愿——让父母获得心灵的慰藉是对他们最好的孝。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这句话告诉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要孝敬别人的父母。在现代社会里,我们看到许许多多媳妇孝母不孝婆,看到许许多多的老人仍流落街头,甚至活活饿死。有时,只要我们一句话,一个馒头,就能帮他度过难关。也许有人说,仅凭一己之力,能解决什么问题呢?一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但如温家宝总理所说“再大的困难,乘以十三亿,就成了微不足道的问题。”我们坚信,只要人人都能伸出援助之手,友谊之手,这个世界必将是一个充满爱的世界。只要我们心存善意,以做好自己家的孝为基础,从此辐射开去,对别人的父母也行孝有加,那我们都将得到循环的孝的回报。

“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天子之爱远矣!能德加于四海更是不易。只要我们能孝敬自己的父母,能孝敬自己的亲邻,能友爱周围的朋友,做一个好人,共建一个和谐的社会,不是难事!

TOP
110#

“孝”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观念,是千百年来中国的传统美德。

“孝”就是赡养父母、尊重父母、孝敬长辈。

“孝道”是天经地义的,是人最重要的品行,是发自内心的孝敬父母,孝敬长辈。当父母叫唤时,不要慢吞吞地答应;父母交办的事,必须赶快去做,不要偷懒;父母教导时,必须恭敬听取;父母责备时,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责任。

“孝”就是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让父母担心,当外出离开父母时,要及时给他们报平安,不让父母挂念。

“孝”不仅仅是在物质上满足父母所需,而且在精神上也要给予父母心理慰藉,使他们感到生活的幸福和快乐。

“孝”就是以亲爱、恭敬之心尽力地侍奉父母、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孝”就是当父母有过错时,晚辈应该用谦恭的口气、和悦的脸色、轻柔的声音来进行劝说,如果父母不听劝说,晚辈也应该尊重他们、孝敬他们,应该保持恭敬的态度。

“孝”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完全自愿的行为,不用加以外界的强迫和施压。
TOP
111#

在我们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孝敬父母等传统美德已经经不起考验了。我见过很多的把年老的父母当做累赘而不愿赡养的事情。对于很多的现在的大学生来说,我们可能会遇到是“子欲养而亲不在”的局面。所以,我个人认为,不要去空谈什么孝道、孝义。我们可以做的,就是从现在开始,把我们的父母装在心里。有事没事给他们打个电话,陪他们聊聊天,用心去呵护,把父母的位置提在你男朋友或女朋友的前面。孝不是空谈的,是做出来的。

TOP
112#

在我们高谈孝道的时候,何行孝?行孝,其实很容易!远在他乡求学的我们,是不是该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抽出时间来,给在家辛勤劳作或工作的父母、爷爷奶奶,报上一生平安!让他们知道我们在这一切都好,这能让他们在苦中一点甜蜜,一点安慰!当我们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迷失时,是否想到我们花的是父母的血汗钱,是不是该让这来者不易的钱用到了他最该用的地方,用到父母认可的地方!但我们在外拼搏时,是不是该想到家中还有一直期待我们回家看看的父母,对我们来说,正年轻,但对父母来说,时日不待,希望不要让“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发生,所以及时行孝,回不了家,就拿起电话,向一直都默默爱着我们的父母报上一生平安!

TOP
113#

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孝敬自己的父母,是最起码的孝。少年时,听从父母的教导,为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好好学习,健康成长,是孝;青年时,志存高远,敏而上进,关心父母,奋发图强,是孝;中年时,自强自立,关心父母疾苦,让父母老有所乐,是孝;老年时,追忆父母恩德而授于晚辈,维护父母声誉而昭彰于家族,是孝。
TOP
114#

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

      自古以来,孝在中国社会中有很大的地位,一个不孝的人则会备受别人的唾弃。从而也出现了许多令人钦佩的孝行,像古代卖身葬父母,为父母求要等事件。而今也同样存在使人感到欣慰的孝行。前几天,我在《意林》上看了一篇关于温家宝总理打电话给老母亲的文章,主要讲述了温家宝总理在日本东京演讲结束后,第一个打电话给老母亲,问母亲关于他此次演讲的看法,因为他知道老母亲一定戴着老花镜在电视机前关注着自己。我想这是温家宝总理对母亲爱的回应,即孝,是忧思相感的骨肉之亲啊!

   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不孝。当代,普遍的现象时对父母不够孝,而对子女千依百顺。这是真实存在但不被大多数人认可。许多人更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财力、注意力到子女上。想想是谁给了你生命?是谁辛苦拉扯你长大?如今他们老去了,无力了,而你的做法是如何?古有哪吒削骨还父,削肉还母。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而哪吒严重的毁伤了,后来他也受到了惩罚。而今“不够孝”的人是否有惩罚,或许更多的只是亲不在时的耿耿于怀罢了。
TOP
115#

百善孝为先 万恶淫为源 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

  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表现。所谓「百行孝为先」,反映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

  孝的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等。孝顺指为了回报父母的养育,而对父母权威的肯定,从而遵从父母的指点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

  儒家《孝经》开宗明义章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由此可见中华文化孝的观念不只於孝顺父母而已,孝顺父母只是孝道的开始。《孝经·谏诤章第十五》:「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於父,臣不可以不争於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广至德章·第十三》:「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 《论语》中,子夏向孔子请问什麼是孝。孔子说:晚辈长保恭敬和悦的神色是最难做到的(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孝」字在《论语》中,一共见於14章。其中为孔子所言,且与孝的定义有关者,共有5章。

  道家《庄子·天运》孝的观念:「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以忘亲难;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难。」

  印度及其他亚洲地区也有类似的伦理概念,另外孝顺还可以推广为一般对年长的人的尊敬和顺从,比如对媳妇对公婆的孝顺,对长辈亲戚(比如姑、伯、舅、姨等)的孝顺等。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这4章内容相关,故一并解释。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懿子向孔子请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不要违背。之后,樊迟为孔子驾车时,孔子告诉他这件事说: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不要违背。樊迟问: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在世时,要依礼来侍奉他们;当他们去世之后,又要依礼来安葬及祭祀他们)。

  此章的“无违”由孔子自己后面的说明看来,应是不违背礼的意思。

  至于为何孔子在此要分两段解释无违呢?有学者以为孟懿子的父亲孟僖子贤而好礼,所以孔子只要他能做到不违其父之志向行为就可以算是孝了。但是一般人的父亲言行未必一定合礼,此时子女就不应以不违背父亲为孝,而应该以不违背礼为孝了。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孟武伯向孔子请问什么是孝。孔子说:让做父母的只因为子女的疾病而忧愁烦恼)。

  此章有三种解释分述如下:1.使父母只担心子女的疾病,故须努力做好一切事情;2.父母只担心子女的疾病,故子女须小心保重自己;3.子女应只担心父母的疾病,其它则不宜过分担心,否则反而会使父母不安。

  此章言外之意乃是因为疾病并非人力所能控制,其它各方面则人的主控力较强,所以作子女的必须在其它各方面勤勉努力表现良好,使父母不会因为除了疾病之外的事情,为子女担心操烦。

  由此观之,孔子此章之真意也许可以理解为:子女须尽全力做好每一件可以做好的事,以期使父母不因为子女多担操烦。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游向孔子请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今日所谓的孝是指能够供养照顾父母。但是家中的狗和马也一样也有人供养照顾啊!假若心中少了敬意,那又如何可以分辨这两者呢)?

  此章的“至于犬马,皆能有养”有两解:1.狗和马也一样有人供养;2.狗和马也一样可以侍奉人;但若依第二种解释似乎就不须“有”字了。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子夏向孔子请问什么是孝。孔子说:晚辈长保恭敬和悦的神色是最难做到的。当有事时,年轻人去做;有丰盛美食时,由长辈吃;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此章的“色难”亦有两解:1.晚辈的神色(详解如上);2.长辈之神色:是指能够在父母神色未变之前,先得知父母的心意。

  “孝”字在论语中,一共见于14章。其中为孔子所言,且与孝的定义有关者,共有6(5+1,一章重出)章,即为政篇这四章加上学而篇,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6(5)章皆属“两端四角”启发式教学。

  综合这6(5)章之意如下:父母在世时,与父母相处自己要秉持恭敬的心意;保有和悦的神色;行为要合义合礼;另外也必须努力做好一切事情,以尽量减少父母为自己担忧;父母过世之后,丧祭亦应合义合礼;且必须时常缅怀他们,并效法他们合义合礼的言行,如此都能做到,才算是孝吧。

TOP
116#

天地重孝孝当先 ,一个孝字全家安, 孝顺能生孝顺子

孝顺子弟必明贤, 孝是人道第一步 ,孝子谢世即为仙

自古忠臣多孝子 ,君选贤臣举孝廉, 尽心竭力孝父母

孝道不独讲吃穿, 孝道贵在心中孝 ,孝亲亲责莫回言
TOP
117#

最不能伤害的就是你的亲人。有谁的爱比自己的父母还大呢?就是妻子丈夫,你的另一半的爱有父母的爱大吗?回答是绝对不会的!天地下没有什么可以取代或者等同于父母的爱。我觉得“大爱无疆”这个词来比喻父母的爱是最恰当不过的了。《论语*里仁》上有这样四个字叫“又敬不违”。于丹老师解释说:“顺者为孝,很多时候我们的孝心就在于不违背。”一点都没错,我们总是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和父母争执,在我们争执的时候有没有想到我们在和谁“辩论”呢?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父母啊。有些人会说,我知道我跟我爸妈吵架呢,我也敢说我对得起他们,但是他们就是不能这样。。。。。。在说这话的时候其实你已经有罪了。为甚麽不能够顺着父母呢?为甚麽不能依着父母呢?民间有这样一句话:老小孩,小小孩。老人就像孩子似的,岁数越大越像个孩子一样,什么事情都会“争”,这是老年人的特点,将来我们的那一天也会变成老小孩。难道我们老小孩的那天我们的孩子跟自己争执自己心里不会伤心难过吗?所以,对于父母作为晚辈我们更应该顺着他们,不要和父母在一些小事上争执。等到父母百年之后再想顺着他们的时候已经是永远的遗憾了。
TOP
118#

孝敬父母是我们每个人最应该做的。看看乌鸦会反哺,就知道,孝敬父母,赡养父母是一种自然本能,如果连这个都不会的话,那么我想我们连活物都不配悲称之。无私的爱不求回报,但是我们该学会用一个同样无私的心去感恩。
TOP
119#

典故子路是孔子的学生,小时候家里很穷,他虽然生性好勇斗狠,但对父母极具孝心。当地米贵,想买点粮食着实不易,父亲时常为家中无粮发愁,子路听说百里之外的一个地方粮食便宜一些,便步行去那里买粮,然后用肩膀扛回来,根本不在乎耗费时间。父母一天天老了,可他一直没有稳定职业,为了不让父母操心,就委屈自己凑合着找点事情做。他是这么说的:“父母健在,不敢只想着自己的高远志向。”

    双亲故去后,他来到楚国。楚王很欣赏他,请他担任重要官职。他出去办事,跟从的车子上百辆,座位铺着厚厚的垫子;吃饭也很不一般,食物丰盛而精致,可以称得上列鼎而食了。他抚今追昔,不禁悲从中来,泪如雨下,说:“现在我富贵了,可是我的父母在哪里呢?尽管我还希望像当年那样从百里之外扛着米袋赶回家中孝敬双亲,但已经不可能了。”边说边哭,旁边的人没有不感动的。

    简议关于赡养和尊敬的区别,孟子讲了这样一件事。曾子侍奉父亲曾皙吃饭,每餐都有酒肉,饭后曾子一定要请示剩下的给谁。曾子的儿子就不同了,他侍奉曾子吃饭,虽然也一样有酒有肉,但饭后不问吃剩下的给谁。一句话无足轻重,但体现的意义大不相同,曾子的请示包含的是敬重,一切听从父亲吩咐,而曾子的儿子对父亲的话已经无所谓了,所以根本不问,这就是赡养和尊敬的区别。(《孟子•离娄上》)

    所谓尊敬父母,指的是恪守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礼,也就是俗话说的规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不执意违背父母的意愿,不增加麻烦。子路就是这样做的,尽管他的父母属于社会底层,很穷,而他自己怀抱着远大志向,资质也不错,但他仍然非常尊重他们的人格和为人父母的地位,按照他们的意愿找事做,减轻家里的负担,即使在自己发达后,也时常想念父母的恩德,为不能孝敬他们而深深遗憾。

    古人认为,尊重父母比赡养父母更难做到。《吕氏春秋》说:“奉养父母是可以做到的,对父母恭敬就难做到了;对父母恭敬是可以做到的,使父母安宁就难做到了;使父母安宁是可以做到的,能始终如一就难做到了。”

TOP
120#

父母之爱为世间最无私的爱,他们把所有的爱都给了我们,却从不要求我们给他们什么回报。年少时,我们理所当然的接受了他们的爱,然而当他们年老的时候,又有多少子女能把所得的爱再用回在他们身上呢?有时候,父母口中虽说子女要以事业为重,不用担心他们,其实他们内心的那份寂寞,孤独,期盼确是那么的深切。当父母老的时候,他们更需要的就是子女的尊敬和关爱。即使在千里之外,也要常打电话嘘寒问暖,也要常回家看看,了解他们真正所需,陪着他们谈天说事,常听听他们的教诲,接受他们的意见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