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5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尊敬父母 [复制链接]

46#

在读了中华十大义理总关于孝的文章,我不禁受益匪浅。

孝”:孝心、孝敬、孝道。中华民族崇尚祖辈传承理念。主要是对父母、长辈之“孝”,强调长幼有序。孔子首创私学,把“孝”放在教学首位,说“孝”是道德的根本。“孝乃德之本”,“百善孝为先”。人们往往把“孝敬父母”与“报效祖国”对立起来,认为“忠孝不能两全”,甚至贬低“孝敬父母”。这是误区。其实“孝敬父母”与“报效祖国”二者都光荣。二者可以统一,也应该统一。忠孝可以两全。个别人受条件限制不能统一,也是有的,但不能因此而泛化。我们要把二者尽量统一起来,既尽到“报效祖国”之“忠”,又尽到“孝敬父母”之“孝”。这是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传统美德

父母哺育我们成人,付出了常人无法比拟的爱,受尽了千辛万苦,这种恩情比海深,怎能是一个母亲节、父亲节送给父母礼物所能取代的。我这里所说的不是节日不能给父母礼物,节日里略表谢意是应该的。但现实中许多人行孝都只是形式,这样就让我们意识到关心和孝敬父母不是一两个节日就能体现的,不是让父母吃顿感恩餐就解决的,也不是送一些礼物就能代劳的。孝应在心,孝应在行,孝在生活的点点滴滴。

父母为了儿女操劳了一生,我们应该常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让孝体现在平时,让孝体现在每时每刻。行孝不仅仅是物质上给予父母,在精神上应该满足父母的精神需求。平时多回家看看,忙碌的时候给父母打个电话问候一声,一句慰心的问候,一份真切的情意,父母就很满足了。他们不在乎我们物质上孝敬的多少,只要让父母的心灵得到一种慰籍,就是最大的孝。对待父母不要老说等我有钱了怎么样孝敬您,等我有时间了去看您,父母不会在原地等我们,他们也没有更多的时间等我们,他们等不起我们呀!这就需要我们认识到,老人在精神上的寂寞是任何物质不能取代的,所以就不要在让老人等我们了。你往往对老人付出一分的爱,老人回报你的是十分的爱。时常与父母见上一面,说上一句话,时常想着父母,时常联系父母,在父母心中就是最大的安慰和孝顺。

父母的大爱是无言的,孝敬父母不需要节日的仪式,平时要把孝融入到生活中,从小培养常有一颗感恩之心,常有爱心,要学会体贴体谅父母的辛苦,要让孩子明白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孝心无价,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要时刻谨记,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们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TOP
47#

古语尝云:世间百善,以孝为先。

  吾生之于父母,非风云裂石而诞;吾养之于爹娘宗亲,非草木顽石而活。然吾生而至今,二十余年,未担父母分毫之重,常子、自惭于内,以为不孝!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另一个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是忠。几千年来,人们把忠孝视为天性,甚至作为区别人与禽兽的标志。忠孝是圣人提出来的,却不是圣人想出来的。它是我国古代长期社会实践的历史产物。

  古语有言: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又曰:行孝当及时,莫为迟孝之人!

  人生在世,区区时日,贵者,亲也。是养子女之日长,而伴双亲之日短也。固子女之骄可育之,而父母之不顺需从之!人子者,孝为先,及时行孝,勿以为诓。行孝之道,当慎择之,不行不当之道,不为不孝之人!

  “孝”的精髓在于敬仰,理解,融合。我也认为“孝”的内涵也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至少不会过多的变化。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对于年轻人传统文化的教育虽然大不如前,但这个“孝”字作为文化中的瑰宝,无论谁耳濡目染了几十年都会有所感悟。

  古代有以“孝”治天下。现在的法律中对于赡养亲人的条文也很容易找到。我想对于现代人来说,“孝”不单单是赡养这么简单了,应该还有一份理解。年轻人试着去理解长辈,而不是一味的培养个性,追求自己。

  中国的开放使自己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以发展为代价的不光只有环境的破坏,矛盾的增加,也出现了一代又一代的代沟。想一想,现在的8090后,时代以10年进行了划分,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有了划分就有了差别,有了差别就有了分歧,有了分歧就有了矛盾,有了矛盾就有了隔阂。

  对于现代社会的“孝”,不只是要物质上的满足,精神上的安慰,更重要的是心灵的融合。
TOP
48#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他们为了子女任劳任怨,为了我们两鬓增添几根银丝,额头又增添了几道皱纹,是他们把自己的心血全倾注在子女的身上。

养家的父母最辛苦。父母不仅要辛勤劳作。回到家里还要关注我们的衣食住行`。父母肩挑起家庭的重担。是父母把我们抚养成人,为我们创造了基本德才生活条件。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的,最无私的,理解父母,体会父母的辛劳,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要学会换位思考;体谅父母,要常了解父母亲的心情和处境,对父母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可能委屈自己的地方,应该给予谅解;安慰父母,在父母碰到困难,要尽我们的力量帮助他们。

我们应该怀一颗感恩的心,要学会尊敬父母,孝敬父母。

TOP
49#

丝丝白发儿女债,历历深纹岁月佷。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母爱如川,万古奔流;父爱似柏,万代长青。亲情是一个人善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这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新三字经》里有一句: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羊有跪乳之恩,鸟有反哺之情。对于日渐垂暮的父母们来说,能否锦衣玉食已变得不重要,重要的是儿女们对他们的关爱。无须乘鹤后的风光大殓,也无须弥留时的痛哭流涕。在此刻,一个小小的礼物、一声简单的问候,便足以令他们感动许久。“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也如孟子所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TOP
50#

做人要饮水思源:生命从何而来?人生如何成就?能知恩报恩不忘本,才不愧对父母的养育恩德。

  一般世俗所谓的“孝”是以物质为主,总以为在日常生活中供给父母吃饱、穿暖……等一切享受,即是尽孝,其实不然。

  父母恩德重如山岳、昊天罔极,虽然极尽世间关食珍物奉养,亦难报答其爱澈骨髓、牵肠剖腹的宏恩于万一。

  又有人于双亲在世时不知孝敬,纵然能于身后极尽排场,甚至以金被银枕安奉,不仅父母无法带走任何一物,此更不足以酬报亲恩。

  我们能得人身,是与父母有缘。母亲怀胎守护,哺乳养育;父亲提携教导、备资营生,无比艰辛苦劳!为人子女,应善体亲心,好好珍惜有用之身,福利人群、导人向善,切不可吃喝逸乐、耽恋物欲,或搬弄是非、造业行恶,有损为人子之孝道。

  人生数十年,不免生、老、病、死,除了身躯性命之外,还有永恒不灭的“慧命”。子女若能将父母赐予的精血肉体之躯,善加利用,造福众生,成就功德,则父母恩亲亦同得福慧。

  古圣先贤以孝为宗,佛经以孝为戒,万善之门以孝为基。人人应礼敬供养尊亲如堂上活佛。并扩展短暂的亲缘私爱,成就清净觉情,普及累生,累世的父母,惠泽七宗八祖。

  学佛须以孝为先,宏扬孝道,方为真正的念长情、体大爱、报重恩!
TOP
51#

孝是为人的根本,看一个人是善者还是恶人,只要看他是否有孝。

孝敬自己的父母,是最起码的孝。少年时,听从父母的教导,为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好好学习,健康成长,是孝;青年时,志存高远,敏而上进,关心父母,奋发图强,是孝;中年时,自强自立,关心父母疾苦,让父母老有所乐,是孝;老年时,追忆父母恩德而授于晚辈,维护父母声誉而昭彰于家族,是孝。孝从来都不拘泥于任何形式,一杯水、一口饭、一句话有时远胜于千百万的物质堆积。同床共枕、同餐共进、同剪西窗、同劳共作、同甘共苦是天下父母最愿看到的情景。有时宁愿自己多吃苦、多受累,也心甘情愿——让父母获得心灵的慰藉是对他们最好的孝。

[em01]
TOP
52#

孝是为人的根本,看一个人是善者还是恶人,只要看他是否有孝。

孝敬自己的父母,是最起码的孝。少年时,听从父母的教导,为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好好学习,健康成长,是孝;青年时,志存高远,敏而上进,关心父母,奋发图强,是孝;中年时,自强自立,关心父母疾苦,让父母老有所乐,是孝;老年时,追忆父母恩德而授于晚辈,维护父母声誉而昭彰于家族,是孝。孝从来都不拘泥于任何形式,一杯水、一口饭、一句话有时远胜于千百万的物质堆积。同床共枕、同餐共进、同剪西窗、同劳共作、同甘共苦是天下父母最愿看到的情景。有时宁愿自己多吃苦、多受累,也心甘情愿——让父母获得心灵的慰藉是对他们最好的孝。

[em01]
TOP
53#

尊敬父母,就应该听从父母的教诲,不应随便顶撞,有不同想法应讲道理;尊敬父母,就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体谅父母的艰辛,尽可能少让父母为自己操心;尊敬父母,就应该为父母分忧解难,在父母生病时,在父母有困难时,尽力去关心照顾父母、协助父母;尊敬父母,就应该刻苦学习,努力求知,让父母少为自己的学习担忧;尊敬父母,就应该在离家外出是,自己照顾好自己,注意安全,外出时间较长,应及时向父母汇报情况……总之,真正的孝心要体现在言行上,体现在细节处。
TOP
54#

百善孝为先,万恶懒为首,这句话体现出了孝在中国人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他对别人也一定好不了,就不会去做其他善事了。

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可见,孝敬父母不是只给他们生活上的物质需求就行的,那只是跟动物一样。真正孝敬父母,就要尊重他们,使他们精神生活充实,这才是真正的孝顺。

TOP
55#

孝是最具中国特色的精神。中华孝道的内涵是:赡养父母长辈;敬爱父母长辈;继承父母之志;祭祀祖先,承袭祖先之德;事亲以礼;不自取其辱,不轻生毁己,以免危及父母;从义不从父,从道不从亲。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是对长辈的无条件服从,对晚辈的权利与人格的不尊重,尊卑观念严重,男尊女卑现象突出,必须根据仁、义、智、毅的原则进行纠正。倡导“孝”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践行孝道的民族品格。

“百事孝为先”这话是我自成人来所推崇的,我也以此践行。说到这,我想起了小时候背过的《弟子规》,其中最突出的是教导我们小孩子要懂孝。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 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孝敬父母其实很简单,简单到贯穿我们生活的点滴中,就看我们是否有心,是否愿意去做。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 ,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请问身体是否安好;傍晚回来了,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 。外出时,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们感到心安。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这句话告诉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要孝敬别人的父母。在现代社会里,我们看到许许多多媳妇孝母不孝婆,看到许许多多的老人仍流落街头,甚至活活饿死。有时,只要我们一句话,一个馒头,就能帮他度过难关。也许有人说,仅凭一己之力,能解决什么问题呢?一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但如温家宝总理所说“再大的困难,乘以十三亿,就成了微不足道的问题。”我们坚信,只要人人都能伸出援助之手,友谊之手,这个世界必将是一个充满爱的世界。只要我们心存善意,以做好自己家的孝为基础,从此辐射开去,对别人的父母也行孝有加,那我们都将得到循环的孝的回报。

TOP
56#

天下父母不一定全都明白事理,父母的话,父母的所做所谓不一定全是对的,虽然他们信誓旦旦的说自己的人生经历比我们长,比我们懂得多,但是也绝对有作的不对的地方,不用对父母百依百顺,做事要有自己的原则。

所谓孝:是让父母开心,让父母自豪,就算你当初违背了他们的意愿让他们生气,最后成功了他们依然会喜悦。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子女很优秀,很欣慰,这便是孝

   孝心、孝敬、孝道。中华民族崇尚祖辈传承理念。主要是对父母、长辈之“孝”,强调长幼有序。孔子首创私学,把“孝”放在教学首位,说“孝”是道德的根本。“孝乃德之本”,“百善孝为先”。人们往往把“孝敬父母”与“包销祖国”起来,认为“忠孝不能两全”,甚至贬低“孝敬父母”。这是误区。其实“孝敬父母”与“报效祖国”二者都光荣。二者可以统一,也应该统一。忠孝可以两全。个别人受条件限制不能统一,也是有的,但不能因此而泛化。我们要把二者尽量同意起来,既尽到“报效祖国”之“忠”,又尽到“孝敬父母”之“孝”。这是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传统美德。
TOP
57#

孝是最具中国特色的精神。中华孝道的内涵是:赡养父母长辈;敬爱父母长辈;继承父母之志;祭祀祖先,承袭祖先之德;事亲以礼;不自取其辱,不轻生毁己,以免危及父母;从义不从父,从道不从亲。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是对长辈的无条件服从,对晚辈的权利与人格的不尊重,尊卑观念严重,男尊女卑现象突出,必须根据仁、义、智、毅的原则进行纠正。倡导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践行孝道的民族品格。

百事孝为先这话是我自成人来所推崇的,我也以此践行。说到这,我想起了小时候背过的《弟子规》,其中最突出的是教导我们小孩子要懂孝。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 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孝敬父母其实很简单,简单到贯穿我们生活的点滴中,就看我们是否有心,是否愿意去做。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 ,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请问身体是否安好;傍晚回来了,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 。外出时,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们感到心安。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这句话告诉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要孝敬别人的父母。在现代社会里,我们看到许许多多媳妇孝母不孝婆,看到许许多多的老人仍流落街头,甚至活活饿死。有时,只要我们一句话,一个馒头,就能帮他度过难关。也许有人说,仅凭一己之力,能解决什么问题呢?一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但如温家宝总理所说再大的困难,乘以十三亿,就成了微不足道的问题。我们坚信,只要人人都能伸出援助之手,友谊之手,这个世界必将是一个充满爱的世界。只要我们心存善意,以做好自己家的孝为基础,从此辐射开去,对别人的父母也行孝有加,那我们都将得到循环的孝的回报。

TOP
58#

进入现代社会,我国社会结构正在转型过程中,社会老龄化现象对孝道研究提出了新课题。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现大量独生子女。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新型家庭一对夫妇要照顾两对父母,传统观念规定的某些孝道行为规范,今天有孝心的子女难以照办。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无论父母或者子女,家庭仍然起着安全港湾的作用。
  今天对孝道的理解和诠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形势,几千年来以家庭为基础培育起来的、深入到千家万户的传统观念,需要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再认识。这一课题关系社会长治久安,更关系到民族兴衰。只要群策群力,假以时日,深入研究,必有丰厚的成绩
TOP
59#

感恩的心

命运加上合理利用时间,成就了你财富,成就了你的地位。可我们却高兴不起来-------因为缺少了爱。世界因爱而美丽。有了亲情,才有了无比的牵挂;有了友情,才有了真诚的祝福;有了爱情,才有了灵魂的高尚。情使人与人不可分隔,情使心与心有了依靠。有人说:有了“情”字人们才变得和谐,懂得了尊重。面对它,提起它,我们总被一股股暖暖的气流暖着全身。

是谁总在你的耳旁轻轻说,孩子,外面车多,过马路多看看;是谁总在你放学的时候,给你煮下香香喷喷的米饭,为你冼去一天的尘土;是谁总在你生病时,一行行的眼泪,带着你到出看大夫------。是我们的母亲啊!给我们生命、为我们操劳一生的人。此时已长大的我们,是否还记得妈妈的那些话语;是否在挥金如土时,想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母亲;是否在迷恋网络游戏,不思进取时,想到了母亲望子成龙的眼神;是否在睡懒觉时,想到了母亲此时已劳做多时------

上帝给予了人类一种无比的大爱—母爱。面对母亲给予我们的,她不曾想过眼我们回报,更不需要我们舍去自己而给她们幸福。她们要得总是我们好好的。因此,让我们行动起来,拿起我们感恩的心,只需我们当母亲累了一天时,为其抬一盆冼脚水,不在有抱怨;当和母亲一起买东西时,为其提提东西,不在觉得害羞;当母亲腰酸背疼时,为其唾唾背时,不在觉得为难;当母亲生病卧床时,不要仍在远方飞翔------

感恩源于细节,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感恩那些对我们有过帮助的人,心存感恩,爱就无处不在,就可以燎原,开出美丽的花,结出和谐的果实,让我们从此行动起来!

[em07][em07][em07][em07][em07][em07][em08]

TOP
60#

没有父母就没有自己,父母用他们的大半辈子养育了我们,让我们得到关心,成长,他们是无私的。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知道什么是孝,怎么样对父母,爱父母。只要你记住,其实你做的只是自己应该做的!!孝敬父母天经地义!!!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