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4445464748495051 / 5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尊敬父母 [复制链接]

721#

所谓孝敬父母,孝道与尊敬本来就是连在一起的,如果对父母没有尊敬之心,而只是为他们提供物质条件,那就不能被称作“孝”。“孝”并非是要提供给父母锦衣玉食、山珍海味,而在于尽一份做子女的心意,这份心意里就包括“敬”。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儿子陪自己的父亲去散步,看到树上停着一只乌鸦。父亲年迈眼花,眯着眼问儿子:“那是什么?”儿子回答:“是一只乌鸦。”父亲没听清,又问:“什么?”儿子大声回答:“乌鸦。”可父亲还是没听清,儿子开始不耐烦了,领着父亲往家走。过了几天,儿子无意间翻到父亲的日记,上面记录着:5岁时,父亲带他去公园,他一直指着乌鸦问父亲“那是什么”,父亲就耐心地将这个问题回答了44遍。儿子十分惭愧,流下了眼泪。当父母渐渐老去,我们应该用他们对待年幼的我们的态度来同样地对待他们,对父母多一些尊重,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关爱。
TOP
722#

  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作为子女的我们,孝顺父母是我们应该尽的义务,但是孝顺父母也不是仅仅说说而已,也有很方面需要注意。
  孝顺父母尊敬父母,首先要做到尽心尽力,诚心诚意,不能因为孝顺尊敬父母是传统美德而只是做网络孝子,没有自己的真心去孝顺父母,尊敬父母。要尽可能的做到让父母能够少担心,让父母健康长寿,不能够只居于形式,做网络上的大孝子,只是为了营造一个孝顺尊敬父母的形象。
  尊敬父母要顺意父母的意思。孝顺两字不光要“孝”更要“顺”,不能够一直用自己的方式去孝顺父母,要顺意父母,要尊重父母的看法想法,当父母对某件事有执意是,既要劝解同时也要理解和尊重。
  尊敬孝顺父母也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都说一个人是怎样的父母就是怎样的,所以不能够做一些违背道德的事情,即不有利于自己发展也.不有利于父母,对父母的评价会是不好的,所以自己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能够给父母带来麻烦
TOP
723#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

孔子回答,色难。

意思就是,要对父母和颜悦色才是孝,但这也是最难做到的。

小时候,父母牵着我们的手,教我们学走路、学说话,一遍一遍不厌其烦。

如今,我们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小世界,当父母希望我们能教他们如何面对这个全新的世界,我们却总是用“没时间”敷衍他们,用“我在忙”打发他们。

甚至,我们可以毫无顾忌地冲他们发脾气,嫌弃他们,责备他们。而他们呢,总是会微笑着包容我们的每一份坏脾气。

周国平曾说:“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对亲近的人不挑剔是种教养。”
TOP
724#

百善孝为先,父母是生育我们的人,我们需要尊敬父母。虽然现在社会发展较快,我们的思想也越来越开放,父母可能渐渐就不太跟得上社会发展的节奏,我们在日常跟他们的相处中应该尊重他们,帮助他们,这是中华文明的传统美德。
TOP
725#

赡养父母是在物质方面保证父母的衣食住行无忧,就像父母对我们一样爱护我们长大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但是我们仅仅做到在物质方面的满足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人类最大的区别与动物那便是拥有独立的精神,精神世界是我们生活之中独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宁静的世界,得以放松的地方,我们要回馈父母的养育之恩,那我们的孝也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的对父母的一种满足,更应该具有我们人类这一生物独有的精神层面的满足,这样孝才是全面的,不仅父母会在这样的孝之中得到物质精神的双重享受,也是自身的一种全面的满足,在满足父母的过程之中思考自己的不足,并且不断地改进自身的某些行为,是自己的孝更加的符合父母的要求,符合时代社会的要求,在促进家庭和谐的同时促进社会的发展,最后便能使自己的所思所学更好的落实,那么我们要怎么在精神方面满足父母呢,那便是要尊敬父母,理解父母,并且多多的探望父母,照顾以及陪伴。感恩他们对我们成长的一种精神支撑和初始价值观的赋予,并且在最后达成互相的一种理解彼此尊重。
TOP
726#

提到赡养父母,我不由自主的想到这句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出自汉·韩婴《韩诗外传》原文是: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间吾事君,失之二也;与友厚而小绝之,失之三矣。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意思是叹息是皋鱼在父母死后有感而发的。皋鱼周游列国去寻师访友,故此很少留在家里侍奉父母。岂料父母相继去世,皋鱼惊觉从此不能再尽孝道,深悔父母在世时未能好好侍床,现在已追悔莫及了!
皋鱼以“树欲静而风不止”,来比喻他痛失双亲的无奈。树大不喜随风摆动太多,否则便枝歪叶落;无奈劲风始终不肯停息,而树木便不断被吹得摇头摆脑。风不止,是树的无奈;而亲不在则是孝子的无奈!
因为这缘故,后人便以“风树之悲”来借喻丧亲之痛。 我深受这句话的影响,很深,很深。个人认为自己是个懂得孝敬父母,绝对会赡养父母的人,所以也想告诉每一个和我一样的孩子,好好的对待你们的父母,不要拒绝义务和责任而不赡养父母,他们是你最最亲的人啊!更不要上演“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现在独生子女很多,父母把我们看做生命和爱的延续,我们怎能辜负他们。换位想下有天我们也会成为父母,假如你的孩子和你一样,你会怎样,也许你会找很多借口理由说你要丁克或者不婚,那是你的选择,但是人的选择也是会改变的,即便你做到了,那也是极个别,你生长中国这样的一个被传统文化熏陶了几千年的历史大国,你保证了你自己的“选择”,你是改变不了整个社会的主流人们所向的,所以不管我们愿不愿意,赡养父母是义不容辞的。
TOP
727#

曾子说:“孝道有三种:最高的孝行是发自内心地尊敬父母,其次是不让父母受到羞辱,最下等的就是仅仅赡养父母。”我认同他说的,对于父母来说,我们现在的生活与他们以前的生活是不同的,我们能够见到更多更新的东西,能够接受更高等的教育,知道更多的知识,但他们不能,他们的半生可能都在为我们打算,见识到了那么多东西的我们要更好的尊重父母,因为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就不能有机会见识这大千世界了。
TOP
728#

孝是立身之本、是一切善的基础。夫天者,人质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父母是生我们、养我们的人,我们从小就耳闻百善孝为先;听过卧冰求鲤、埋儿奉母、卖身葬父的故事。我们也应该孝顺父母、尊敬父母,做一个忠孝之人,但我们不要做一个愚孝的人,要学会明辨是非。
TOP
729#

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就像曾子所说,孝道有三种:最高的孝行是发自内心地尊敬父母,其次是不让父母受到羞辱,最下等的就是仅仅赡养父母。我们时常说要孝顺父母,其实到头来,“孝”和“顺”则是两个层次,我们大多都只是想着“孝”,也就是曾子所说的最低层次赡养父母,却忘了“顺”。孝顺的前提是尊重,我们和父母是不同的两代人,生活的方式不同,生活的时代背景不同,不要将我们自己的意志强加于父母身上,这样只会变成他们的负担,我们要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
TOP
730#

传统的中国社会讲究八种重要的德行,分别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其中孝悌被认为是最基础的。“孝”是个会意字,上面是一个老字头,下面是一个“子”。它的意思就是一个小孩搀扶着老人。我们可以理解为子女在父母年迈的时候,照顾父母。所谓孝,就是孩子对父母敬顺,悌就是兄弟之间友爱。中国历代明君,各位名人善士,优秀的政治家、企业家,艺术工作者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孝子。人生下来首先就应该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生命,父母对我们的要求也不多,我只想和大家说,孝顺父母是一种光鲜的事,是一种愉快的事,是一种最有底气的美德,是我们人格魅力最闪光的部分。千万不要让尘世间的种种迷雾遮住了我们的眼睛,让欲念迷失我们的方向,让金钱和利益割断我们的亲情,让自私玷污垢我们的灵魂,为老人,为自己,为儿孙,怀抱着一颗善良、纯洁而又孝顺的心。而我们所有的成就,所有的福报,所有的善报,都应该归功于父母如山岳一样厚重的恩情。
TOP
731#

   “孝”一直是古往今来人们非常重视的,无论是孔子还是孟子,都非常重视“孝”道,其中《论语·里仁》篇也讲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说的就是父母在的话尽量不要离开父母太远,如果要离开去外面很远的地方,要告知父母去到哪里、去做什么不要让他们为我们担心,这也是对父母的尊敬,在今天身为子女的我们也更应该如此,尊敬父母,不要让他们为我们担心。
TOP
732#

在《论语•为政》中记载“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朱子解释道“养,谓饮食供奉也。犬马待人而食,亦若养然。言人畜犬马,皆能有以养之,若能养其亲而敬不至,则与养犬马者何异。甚言不敬之罪,所以深警之也。”是说对待父母如果只是给衣服穿,给食物吃,内心没有诚敬这跟养犬马有什么区别呢?能养只是外在的、表面上的功夫,如果没有真正内心对父母的诚敬就不能说是孝。朱子认为事亲需敬,敬就要做到让心不放肆,不走失,朱子有言:“敬是不放肆底意”进而敬还有敬畏,收敛、主一、常惺惺、整齐严肃等意思。但就事亲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心不放肆,才不至于乱了孝礼。朱熹引用胡氏曰:“世俗事亲,能养足矣。狎恩恃爱,而不知其渐流于不敬,则非小失也。子游圣门高弟,未必至此,圣人直恐其爱踰于敬,故以是深警发之也。说明孝的真正本质在于内心的诚敬,而不是外在的“能养”,“狎恩恃爱”、“爱踰于敬”都是脱离了对父母的孝的礼的范围,说明会轻慢父母的恩德,从而骄横妄为,心底放肆,做不到敬,内心没有诚敬就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孝了。
TOP
733#

  在甲骨文中,孝由两部分组成,上面是一个老字,表示老人,下部为“子”表现一个年轻人,字型上就是一个年轻人背负着一个老人。其中可以看出“孝”所体现的父母和子女的关系,许慎在《说文》中对“孝”的解释是:“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宋代朱熹在《论语集句》中也认为孝是“善事父母”之谓,随着封建社会发展后系统地构成为“三纲五常”,并逐渐遭到异化,孝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反映了人的天性,让年迈的父母有所依托,也有助于维系正常的家庭关系,但在另一方面孝扭曲了人性,成为戴在子女头上的桎梏,由此,提倡正确的孝道尤为重要。
TOP
734#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寒门无孝子”。孝敬父母,最重要的是孝心而不是孝行。“君子之孝也,忠爱以敬。”君子的孝,是忠心、爱心、敬心的结合,即敬爱父母,像忠诚于君主一般地忠诚于父母。具体到行为,则是“尽力而有礼,庄敬而安之;微谏不倦,听从而不怠,懽欣忠信,咎故不生”。如果你对一个人怀有忠心与爱心,那么你会自然而然地生发出尊敬之心;如果你对一个人怀有尊敬之心与爱心,那么你会自然而然地生发出忠心;而如果你对一个人怀有尊敬之心与忠心,你不一定会生发出爱心,也就是说,没有爱心,就没有忠心与尊敬之心,所以在这三种孝心中,最重要且最本源的是爱心。所以孝的本源是爱,孝是爱的一种形式,是子女对父母的爱。
TOP
735#

回复 4楼格格要出嫁的帖子

“百事孝为先”这句话强调了孝顺的重要性,认为孝顺是各种美德和行为的基石。孝心可以看作是我们的一种本能,它不仅仅是道德上的要求,更是一种情感上的自然表达。如果一个人连最基本的孝心都没有,那么他在处理其他事情时可能会缺乏基本的道德和情感支持。
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他们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从小时候的抚养、教育,到长大后的支持、鼓励。这种爱是永恒的,无论我们年龄多大,父母都会一如既往地爱我们。尊重和回馈这份爱是我们作为子女的责任。
对于如何看待这句话,我认为它提醒我们要珍惜与父母之间的感情,要时刻关注和照顾他们的需要,不要忘记对他们表达感激和爱意。同时,我们也要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地多陪陪他们,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无论我们身处何地,都要牢记父母的恩情,让孝心成为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