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4445464748495051 / 5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尊敬父母 [复制链接]

691#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为孝是为人的根本,看一个人是善者还是恶人,只要看他是否有孝。孝敬自己的父母,是最起码的孝。少年时,听从父母的教导,为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好好学习,健康成长,是孝;青年时,志存高远,敏而上进,关心父母,奋发图强,是孝;中年时,自强自立,关心父母疾苦,让父母老有所乐,是孝;老年时,追忆父母恩德而授于晚辈,维护父母声誉而昭彰于家族,是孝。孝从来都不拘泥于任何形式,一杯水、一口饭、一句话有时远胜于千百万的物质堆积。同床共枕、同餐共进、同剪西窗、同劳共作、同甘共苦是天下父母最愿看到的情景。有时宁愿自己多吃苦、多受累,也心甘情愿——让父母获得心灵的慰藉是对他们最好的孝。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这句话告诉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要孝敬别人的父母。在现代社会里,我们看到许许多多媳妇孝母不孝婆,看到许许多多的老人仍流落街头,甚至活活饿死。有时,只要我们一句话,一个馒头,就能帮他度过难关。也许有人说,仅凭一己之力,能解决什么问题呢?一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但如温家宝总理所说“再大的困难,乘以十三亿,就成了微不足道的问题。”我们坚信,只要人人都能伸出援助之手,友谊之手,这个世界必将是一个充满爱的世界。只要我们心存善意,以做好自己家的孝为基础,从此辐射开去,对别人的父母也行孝有加,那我们都将得到循环的孝的回报。
TOP
692#

孝,狭义说就是善事父母;广义说,就是孔子说的“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感恩,狭义说就是感激父母,广义说,就是感激自然,感激社会,感激祖国,感激所有帮过自己的人。孝与感恩是以孝敬父母为本的孝道文化的基本元素。孝是感恩的前提与基础,是人内在的品质,属于魂,感恩是孝的体现,是人外在的品行,属于形。孝与感恩是思想,是态度,是文化,是行为,是素养,是文明。不孝,便不知感恩,不知感恩,便是不孝。孝是人性,孝是根本,孝是至德。
TOP
693#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国学经典《论语》中有详细的行为准则。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要求子女对父母要做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他还说:“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意思就是说,父母在时,不要去得太远;如果一定要远行,提前要告知父母自己去的地方,多长时间能回来。孔子特别重视精神方面的孝,这一点在物资丰实,衣食无忧的今天,显得更为重要。但是当今的交通日渐发达,常回家看看却成了困难的事情,为了生计那么多的孤寡老人独自在家,我们不仅要在物质上供养父母,更要在精神上慰藉他们。
TOP
694#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国人善谈孝,但是在践行孝道的标准上却存在争议。尽孝心,物质保障固然重要,但是“敬”之心却难以维持。时代日新月异,当物质不再匮乏,我们不再为饥饱中挣扎,也无需过度担心赡养父母的成本,却忽视了“爱父母”并非只是物质的满足。关注父母精神文化生活的变化,对待父母存有“敬爱之心”的重要性并不低于物质满足的重要性。与父母保有良好的关系,经常问候父母安康,不时与父母沟通你的想法,这都是“敬”的表现。“爱在心口难开”是现代年轻人与父母交流时普遍的“病症”,虽然存有爱父母之心,却不愿吐露心声,便将爱意埋藏。而之于父母,让他们不闻不问,不知不晓孩子动态,又怎能感受孩子“孝之心”“爱之意”呢?传达爱意,传递孝道,这便是“敬之心”维持存有的不二法宝。
最后编辑云南财经大学陈芳玲 最后编辑于 2020-11-17 19:00:43
TOP
695#

幸福,永远是从孝顺父母开始的。
有的人一生顺利,无限洒脱;有的人一生坎坷,崎岖不平。
生活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麻烦和挫折,有的人,能够迅速化解,有的人,却怎么也跨不过那个坎儿。
这到底是因为什么?
几年前,我听了一堂课,老师的一句“人生一切不顺,皆因不孝。”让我顿悟了许多,原来孝敬父母才是人生最大的成功。
于是,我就拿身边的一些朋友做了验证,甭说,还真是,孝敬父母的人,他们的生活基本上都是一帆风顺的,而那些不孝敬父母的人,他们的生活简直一团糟糕。
TOP
696#

墨子主张兼爱,不赞同孔子有差等的最先亲近父母的仁爱,可是道德应该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上,墨家的兼爱甚至已经反人性了。羊有跪乳之情,鸦有反哺之义,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孝敬父母不仅体现在物质上还体现在精神上。“事父母,能竭其力”孝心是生命与生命交接的链条,亲情也是一个人善行和良心的综合体现。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因为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的和最无私的,养育之恩也诉说不完,所以这种恩情是最伟大的力量。
TOP
697#

       孝,是从古至今为全体中国人所熟悉和践行的概念,甚至成了道德的评判标准之一,一个不孝的人通常会被认为道德上有严重的瑕疵,受到社会的批评与指责。孝并不在于能够给与父母优裕的生活水准,使其衣食无忧,而是要真正出于对父母的爱护与关切之心,在精神上尽孝。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些习俗(如晨昏定省等)和伦理规范(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已经不适合当代社会的需求,被逐渐摒弃,但其尊敬父母、感恩父母的思想内核有可取之处,应当有所扬弃,而不是“愚孝”;另外,古代所强调的孝具有很明显的等级性,有上下、尊卑之别,而现在的孝则更推崇平等尊重的态度进行交往。
TOP
698#

孝是一种中华传统美德,它要求我们尊敬父母和长辈,尊敬父母尤其是其重中之重。很多人往往不大尊重其父母,甚至对父母拳脚相加的新闻也层出不穷。如何在物质生活及其丰富的今天重拾孝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应当不懈追求的文化理想。
TOP
699#

孝顺是中国古代很重要的一个价值导向,很具有时代的痕迹,需要我们抽丝剥茧,寻找其中值得继承的内核。
单单理解字面意思就可以懂孝顺的内涵了。首先就是“孝”,对父母赡养、恭敬、尊重......就是孝,这点很值得我们当代人去继承和发扬。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逐渐出现家庭剥离的现象,即家庭规模逐渐缩小,主要就是两口之家,甚至在偏远地区爸妈为了养活家庭把子女留与父母爷爷奶奶照料。这样就连所谓的赡养就做不到了,何谈尊重。这种现象直接就导致了家庭的松散,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古代为什么重视家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元,家庭能培养子女很多品质,比如尊敬,知道礼节。但是现如今家庭的剥落是让很多子女缺失了这一环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变得很平常。子女待老了之后,更多的看到的不是自己应该尽到赡养老人的义务,而是这样耽误自己的工作、耗费自己的精力。这种现象是继续我们改变的,所以家庭的孝文化不能抛弃。
其次就是“顺”。顺在古代家庭是很重要的一点,因为如果你说你孝,但是每每违背父母的意愿、让父母整天愁眉苦脸,你觉得你这样的孝别人会认同吗?一个人连孝都没有在古代是很遭人唾弃的。而且在家里对父母顺的结果就是在朝廷里对皇帝忠诚,不忤逆,这一点在小农社会里很需要。况且顺也是最能体现孝的一个方面,简单来说就是孝是内心,顺是别人判断你是否孝的标准。但是在现代,这一点是需要我们抛弃的。子女对父母是恭敬,但绝对不是百依百顺。随着人文主义的发展,这一点大家都能意识到,但是也不能偏颇,不能事事都觉得父母跟不上时代了,是老古董,对他们给自己的意见全然不听,这也是错误的。我们作为20世纪的人应该就有判断对错的能力,遇到父母落后的观点,接收但不听取也不顶撞;遇到有价值的观点也要立马表示赞同,并用实际行动展示。
TOP
700#

《论语·为政》中的“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之句极具警醒之义。它的意思是:“现在人们把能赡养父母就当作是“孝”。然而,人们也能养狗、养马。如果赡养父母没有尊敬之心,那么,这与养狗、养马有什么不同呢?”读完这句话,不得不感叹,此言极是!可以说是一语道破如今种种所谓“孝行”的本质。孝道是中国人汲汲追寻的一种传统美德,故而被冠以“孝子”之名,是极值得夸赞和炫耀的噱头。如今很多人,失去了孝心的本质,只是把其父母当作满足自身虚荣心的工具,“面子”是光鲜亮丽的,而“里子”却是破败不堪。我们要立时警觉起来,重新去审视我们现如今所夸耀的“孝行”,检查其是否已然变质?正确的做法是,真正地给予我们的父母以诚挚的孝心,在对他们报以孝行的前提是做到真正地尊重他们。以尊重为基础,再以爱护为方法,孝行才能真正被成为“孝”。
TOP
701#

孝顺是子女对父母的内心感情的自然流露。但是在古代一些孝顺要求对于现代社会已经不适应了,我们现在讲尊亲敬亲是相互尊重人格、感情,和封建社会只偏重权威性的传统孝道有着根本差异。所以对于孝道的传承也需要对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比如我们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已经不太需要去考虑是否会吃不吃饱的问题,但是我们极易会因此而忽视父母在精神方面的需求,所以我们作为孩子不仅要在物质上赡养父母,还更应注意给予精神上的关爱,这才是发扬新时期孝文化的意义所在。
最后编辑青岛大学辛显俊 最后编辑于 2021-01-16 22:10:16
TOP
702#

并不是赡养父母就是“孝”,这只是法律上应尽的义务。培养一个孩子所需的心力是我们暂时无法切身体会的,但其中艰辛并不难以想象,更何况要让孩子健康快乐地长大。所以对父母的“孝”应该也建立在让父母健康快乐的基础上,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为了他人而是为了自己,但父母们花了大半人生来抚养孩子,可以说,他们的一半人生已经不属于他们了。所以当孩子有能力回报父母时,应该把父母的人生重新还给他们,让他们不再是单纯的父母角色,而是一个有自己人生意义的独立个体。
TOP
703#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人从小就被教育过的理念,但是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却并不多。这是因为,他们没能真正理解孝敬父母的内涵,总是觉得,供养父母吃喝,让父母吃得饱穿得暖就可以了,他们可能每年都会为父母买很多东西,却很少回家去看看。这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孝敬父母,“孝敬”要从两个方面理解,“孝”是物质上对父母好,保证父母的吃穿供应,“敬”则是要从心里尊敬父母,给与父母尊严,大多数人做到的只是“孝”,少了“敬”,这样的孝敬其实并不是父母所真正想要的。正如《论语》所云:“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对待父母如果不知孝敬又和犬马有什么区别呢?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孝敬父母呢?首先遇事要告知他们,让他们明白他们在我们心中很重要,不管是小到出门玩耍还是大到人生道路的选择,都要让他们知道,不让他们担心。其次是对待父母要有耐心,可能有时候我们的意见会不一样,但一定要心平气和地和父母沟通,而不是动则就大吼大叫,你的每一次情绪失控,可能都在父母心上留下难以抚平的伤痕,如果实在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时,你可以选择不说话,找到合适的时机再聊,而不是摔门而去。面对逐渐老去的父母,可能他们面对一些新科技时会有些迟钝,不会使用,这时我们也要耐心地教他们,要记得,当时父母为了我们能学会那些简单的小事,可是数十次的教导,从未厌倦。最后,以一颗平等包容的心对待父母,接受他们的不完美,接受他们的老去,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爱。以前觉得二十四孝中的老莱娱亲很愚蠢,一个七十岁的老人,非要通过这种方式来让父母开心,不免滑稽可笑,还有些哗众取宠的成分,但是现在再看,面对已经年迈的父母,只要能让他们开心,自己什么不能做呢?何况为了孩子开心可以扮作玩偶,又为什么不能为了愉悦父母而演戏呢,这,真可谓是至孝。
孝敬父母,从来不是口号上说说而已,一定要落到家里的每件小事上,试问现在的我们,能有几个能控制住不对父母发脾气。我们的父母现在还尚且年轻,倘若他们年老,更需要我们加倍的关怀和爱护。从现在起,试着控制自己,学着“敬”爱父母,不要让你无疑中的行为,伤了最爱你的人的心。
TOP
704#

孝子对父母有深深的爱,必定有温和的气象,有温和的气象,必定有喜悦的脸色,有喜悦的脸色,必定有柔顺的容颜尊敬长辈,这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勤劳指挥的中国人民就开始发扬这个光荣传统,并为此谱写了许多壮丽篇章。唐朝诗人孟郊的两句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千百年来制止被人们传诵着,就因为它不但表现了伟大的母爱,更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之情。

    但是,在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却不再注重“尊老”了。有些人知道吃好,穿好,玩好,却不知道为他们父母想一想,关怀一下他们的父母。“一个人要理解社会,理解人生,入门第一课即是理解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我们做子女,首先要理解的就是父母的一片苦心。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拉扯大,供我们上学,难道我们能人心看着他们辛勤劳作而不管,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为我们累白了双鬓?当然不能。孝敬长辈,不仅是我们应尽的责任,更是衡量一个人良心,品德的重要标准。一个孝敬长辈的,才能热爱工作。勤奋工作,才能为社会多做贡献。

    社会在发展,我们精神文明也应该向前发展,尊老敬老不是我们的口头禅,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去汇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TOP
705#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