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古语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我们一点一滴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帮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吃水不忘挖井人,儿子不忘父母恩。因此,我们应该懂得感恩,懂得感谢父母。懂得孝敬父母。
有一种亲切而神圣的爱,即使我们付出所有也报答不了。那就是父母给予我们的爱。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父母给予的。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就把他们最真挚的爱,无私地奉献给我们。母亲用乳汁把我们喂养,父亲用深情把我们沐浴。在我们成长的路途中,每一步都饱含着父母的辛劳。当我第一次喊爸爸妈妈的时候,第一次独立迈开一步的时候,第一次歪歪扭扭地写出一个字的时候……是父母在身边耐心地教导我。父母,是上苍赐予我不需要任何修饰的心灵的寄托。
当我们遇到困难,能倾注所有一切来帮助我们的人,是父母; 当我们受到委屈,能耐心听我们哭诉的人,是父母; 当我们犯错误时,能毫不犹豫地原谅我们的人,是父母;当我们取得成功,会衷心为我们庆祝,与我们分享喜悦的,是父母。
而现在我们远在外地学习,依然牵挂着我们的,还是父母。 生活并非想象那样完美,父母的辛勤是我们无法体会的,我们虽不能与父母分担生活的艰辛、创业的艰难,但我们在生活上可以少让父母为自己操心,有句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我们人类各种美好品德中最为重要和占第一位的品德。它是做儿女的必做的天经地义的事情。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就一直具有这种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古有埋儿奉母,弃官寻母涌泉跃鲤,卖身葬父,亲尝汤药, 卧冰求鲤等等的故事,足以让人们唏嘘不已,而当今捐肾救母,退学为母的故事,更是令我们感动万分。虽在不一样的时代,却演绎着相同的主题,那就是回报父母,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其实很简单,简单到贯穿我们生活的点滴中,就看我们是不是有心的孩子,是否愿意去做,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 ,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
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请问身体是否安好;傍晚回来了,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 。外出时,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们感到心安。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对于所从事的事情,不随便改变 。
父母亲所喜爱的东西,当子女的都应尽力准备 齐全,父母所厌恶的,都该小心排除。万一我们的身体受到伤害,一定会给父母亲带来忧愁,我们的品格有了缺失,会让父母亲感到羞辱、没有面子。
父母亲有了过失,当子女的一定要劝谏改正,而劝谏的时候,绝对不可板着面孔, 声色俱厉,脸色要温和愉悦,话语要柔顺平和。假如父母亲不接受我们的劝谏,那要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再劝谏。若父母亲仍固执不听,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亲 陷于不义,甚至放声哭泣,来恳求父母改过,即使招父母亲责打也毫无怨言、
当父母亲有了疾病,熬好的汤药,做子女的一定要先尝尝,是否太凉或太热 。不分白天或夜晚,都有应该侍奉在父母身边,不可随意离开父母太远,在父母重病时,最需要有人照顾,尤其是自己的子女能在身边陪伴,照顾起居,是父母心中最感温暖与满足的。在父母临终病重之际,为人子女的我们, 岂能因为事业忙,或没有时间,而放弃这种机会呢?
古人在父母不幸去世后,必定要守丧三年,守丧期间,因为思念父母就常常悲伤哭泣起来,自己住的地方也改为简朴,并戒除喝酒、吃肉的生活享受。办理父母的丧事要依照礼仪,不可草率马虎,祭祀时要尽到诚意 。对待已经去逝的父母亲,要像对待父母生前一样的恭敬,此为儿女的祭孝。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但古往今来孝顺父母永远是作为儿女永谈的话题,也是一代代伟人共同演绎的主题。孟子说过“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高尔基高呼“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萨克雷分析道“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萨福比喻说“黄昏,你把清晨驱散的一切收集回来;羊群归棚,孩子回到母亲身边。”罗斯福形象的讲道 “我看见过挨饿的孩子。我看见过母亲和妻子们的悲痛。我痛恨战争。”老舍先生有情有义的说“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这些精辟的语言无不使我们感觉到父母爱的高尚,无不使我们感觉到自己应该对父母尽孝但是却没有做的这种行为的可耻,也无不随时鞭笞着我们要孝敬我们的父母。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父母却在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这种现象,使子女不自觉地养成娇惯、任性、懒惰、自私的不良习惯。凡此种种,值得忧虑,使人深思。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值得我们效仿和推崇的事例更是多不胜数。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而今天我们也经常看到这样一则广告:一位刚下班的年轻妈妈,忙完了家务,又端水给老人洗脚,老人对她说:“孩子,歇会儿吧!别累坏了身子。”她笑笑说:“妈,不累。”年轻妈妈的言行举止被只有3、4岁的儿子看到了,儿子一声不响地端来一盆水。年幼的儿子吃力地端着那盆水,摇摇晃晃地向妈妈走来。盆里的水溅了出来,溅了孩子一身,可孩子仍是一脸的灿烂。把水放在母亲的脚下,为母亲洗起了脚。试问一下为妈妈洗脚这样一件连小孩子都会的行为我们这些同学谁又做到了呢?可能我们之间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的也是大有人在吧?有时,我们常在想:我希望我的子女以后如何对我。那现在,我有没有如此对待我的父母?我相信,人是环环相扣的;现在,你如何对待你的父母;以后,你的子女就如何待你。
读了《孝经》,觉得感受最深的还是一个“孝”字。虽然只是一个字,但它的内涵还真是要人好好的琢磨啊!我深信孝敬父母不是要你为父母做些轰轰烈烈的事,也不是要你必须要出人头地,更不是要你在别人面前夸夸其谈你那吝啬给予的孝顺。我认为,其实父母亲要的真的不多,只是一句随意的问候“爸、妈,你们今天好吗?”随意买的宵夜,煮一顿再普通不过的晚餐,睡前帮他们盖盖被子,天冷帮他们添衣服、戴手套....都能让他们高兴温馨很久。只是我们在生活中对父母点点爱心、关心、孝心的释放吧,为父母倒一杯热茶,为妈妈捶背,替爸爸拿拖鞋,为妈妈洗刷碗筷,为爸爸读份晚报,为妈妈穿根针线,和爸爸下盘象棋.....我想这就是父母想要的孝吧。
朋友,人世间最难报的就是父母恩,愿我们都能: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跪乳之情侍奉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顺父母!关心我们的父母!感恩我们的父母!愿全天下的父母一切都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6-1 21:59:06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