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4567891011» / 5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尊敬父母 [复制链接]

106#

当看到欣赏自然的美的时候,有没有想到你的父母,是他们才让你看到世界美景,尝到天下美味.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的父母不在你身边,你的确会觉得这个世界都安静了,不再有唠叨,关心,叮咛.没有人会提醒你吃饭,没有人会深夜给你盖被子,没有人会在你发烧的时候默默地守护着.你在经历苦难的同时,他们也在经历同你一样的苦难,只是他们多了一丝无奈,你的人生经历他们只能指引,不能帮你决策.孝顺他们是种感恩,感激他们与你同样忍受着世界的苦难不离不弃.

TOP
107#

                                       尊敬父母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孝”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观念。“天地君亲师位”,忠于国君之下,就是孝敬父母。可见,“孝”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汉武帝刘彻就是个大孝子,所以他提倡“以孝治国”,所以他统治下的百姓,生活其乐融融。后又有古人黄湘在寒冬夜晚赤身为父暖床,更有传奇人物董永卖身傅家为奴葬父,而等赤子之心实乃天地可鉴。而现在人们却把能赡养父母就当做是“孝”。然而,人们也能养狗、养马,如果赡养父母没有尊敬之心,那么,这与养狗、养马,有什么不同呢?如果子在父母活着的时候不给于衣食,死了以后为他装扮得多风光而卖其尸骨瓜分财产,这样的人语畜生又有何差别呢?

虽说,父母有能耐,子女才会受人重视;子女有本事,父母才会受人尊敬。前者是借助于父母的光环,后者则是靠自己的努力取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样有何不好。虽然父母没有给你背景、财富、名誉,但他给了你生命,所以你才能来到这个世界上,所以你才能看到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你今天所拥有的一切,都是父母用生命和苦难来为你打拼的,都是父母花了半生的心血来为你投资的,不是说“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吗?而七分当中已经有一半是父母已经为你打拼好了的,至少在你大学毕业25岁以前你不需要为自己的生计而发愁。

因此,为人子女,我们应该给父母一些最基本的回报,如平时对待父母时要表现得尊敬,赡养父母要表现得愉快,父母生病时要表现得很担忧,父母去世时要表现得很悲哀,祭祀父母要表现得很庄重。即使父母们都很容易得到满足,我们也不要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之时而让自己追悔莫及。
TOP
108#

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出自《家语·弟子行》。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
  孝敬自己的父母,是最起码的孝。少年时,听从父母的教导,为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好好学习,健康成长,是孝;青年时,志存高远,敏而上进,关心父母,奋发图强,是孝;中年时,自强自立,关心父母疾苦,让父母老有所乐,是孝;老年时,追忆父母恩德而授于晚辈,维护父母声誉而昭彰于家族,是孝。孝从来都不拘泥于任何形式,一杯水、一口饭、一句话有时远胜于千百万的物质堆积。同床共枕、同餐共进、同剪西窗、同劳共作、同甘共苦是天下父母最愿看到的情景。有时宁愿自己多吃苦、多受累,也心甘情愿——让父母获得心灵的慰藉是对他们最好的孝。

TOP
109#

中外古今,都有孝敬父母的典范,早在我国东汉末年便有黄香孝亲这一历史佳话。黄香生于一个贫苦家庭,到了夏天,十分闷热,使人晚上难以入睡,于是黄香每到睡前就给他的父亲扇凉,直至父亲睡着。他强顶着困意为父亲扇凉爽,不正是孝敬父母的体现吗?不错的,孝敬父母其实说易也易,主动做些自己能做的小事,不让父母们烦心和过度操劳,不就是很好的吗?古人用他们的行动指引了我们该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绝不仅仅像有的人理解为让父母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重要的是更多地给父母带来心灵的满足、安慰,尤其在吃穿不再成为困难的今天,这种意义的显得更有价值。当然,我所谈到的孝敬父母,并不是指为了顺应父母心思而一味地盲从,更不是封建时代倡导的愚孝。类似郭巨埋儿卧冰求鱼等愚忠愚孝的故事,他们的孝心诚然可嘉,但他们的行为确实不敢恭维。因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观念的进步,的内涵确实也该与时俱进。

对于我们还没有自立的青少年来说,我们的成长还离不开父母的抚育帮助,孝敬父母上还做不了太多,但是,我们努力做到尊敬他们,陪父母多聊聊天,多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不同样也是孝敬父母最好表现吗?

TOP
110#

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

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出自《劝报亲恩篇》。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出自《孝经》。

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
意,面带欢笑。出自《劝报亲恩篇》。

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出自《劝报亲恩篇》。

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贤集》。

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国志·魏书》。
TOP
111#

爱有无数的方式,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一个微笑,一个点头、、、、、、在这些细节,或深或浅,或重或淡都有爱的滋味,只要你回味和咀嚼,你迟早会尝到这种爱的味道。父爱母爱,其实在凡俗的生活中,正是以一些芥微小事震撼我们的心灵。

母爱是那么深厚、纯净,如愈久愈醇的美酒,我们陶醉其中,浑然不知这是千年的佳酿。但我们一旦明白母亲为我们付出的一切,我们又感到母亲是如此沉重,我们无论如何也报答不了母亲的养育之恩。

父母对儿女的爱是无私的,是全身心的。母亲永远会把释放自己的爱给孩子看成是一种快乐和满足,而很少去祈求回报。[em07][em07][em07][em28][em28][em28][em28][em29][em29][em29][em29]
TOP
112#

孝,似乎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越来越自私。很多人在追求物质享受的时候往往忽视了精神的需求。“百行孝为先”,或许你可以给父母许多物质享受,但其实父母真正在意的是你的一句问候,一句关心的话语。他们需要的是子女精神上的支持。所以,请多多关心自己的父母,给他们心灵的慰藉。
TOP
113#

     有一种爱,即使我们付出所有也报答不了,那就是父母的爱。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父母给予的。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就把他们最真挚的爱,无私地奉献给我们。母亲用乳汁把我们喂养,父亲用深情把我们沐浴。在我们成长的路途中,每一步都饱含着父母的辛劳。寒冷时,父母给我们温暖;困难时,父母给我们支持;生病时,父母给我们照顾。父母对儿女的爱比天高,比海深。
有句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我们人类各种美好品德中最为重要和占第一位的品德。它是做儿女的必做的天经地义的事情。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就一直具有这种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古代埋儿奉母,弃官寻母的故事,足以让人们唏嘘不已,而当今捐肾救母,退学为母的故事,更是令我们感动万分。不一样的时代,演绎着相同的主题,那就是孝敬父母,回报父母。
TOP
114#

父母生我养我不容易,孝敬父母石天经地义的,尊敬长辈孝敬父母这是做人的基本,孝敬父母有很多方式,但精神上是最重要的。
TOP
115#

从婴儿的“哇哇”坠地到哺育他长大成人,父母们花去了多少的心血与汗水,编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从上小学到初中,乃至大学,又有多少老师为他呕心沥血,默默奉献着光和热,燃烧着自己,点亮着他人。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是否你在父母劳累后递上一杯暖茶,在他们生日时递上一张卡片,在他们失落时奉上一番问候与安慰,他们往往为我们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们又何曾记得他们的生日,体会他们的劳累,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感恩是有意义的。爱让这个世界不停旋转。父母的付出远远比山高、比海深,而作为我们,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而似乎又有一条隔离带,让我们变得自私自利,忘记了曾经父母的付出,忘记了那一声声快乐,学会去感激别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为如此才会有和睦,有快乐,有彼此间的敬重。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社会,看待父母,看待亲朋,你将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快乐,放开你的胸怀,让霏霏细雨洗刷你心灵的污染。学会感恩,因为这会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实。

TOP
116#

[原创]

古语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我们一点一滴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帮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吃水不忘挖井人,儿子不忘父母恩。因此,我们应该懂得感恩,懂得感谢父母。懂得孝敬父母。



有一种亲切而神圣的爱,即使我们付出所有也报答不了。那就是父母给予我们的爱。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父母给予的。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就把他们最真挚的爱,无私地奉献给我们。母亲用乳汁把我们喂养,父亲用深情把我们沐浴。在我们成长的路途中,每一步都饱含着父母的辛劳。当我第一次喊爸爸妈妈的时候,第一次独立迈开一步的时候,第一次歪歪扭扭地写出一个字的时候……是父母在身边耐心地教导我。父母,是上苍赐予我不需要任何修饰的心灵的寄托。



当我们遇到困难,能倾注所有一切来帮助我们的人,是父母; 当我们受到委屈,能耐心听我们哭诉的人,是父母; 当我们犯错误时,能毫不犹豫地原谅我们的人,是父母;当我们取得成功,会衷心为我们庆祝,与我们分享喜悦的,是父母。



    而现在我们远在外地学习,依然牵挂着我们的,还是父母。 生活并非想象那样完美,父母的辛勤是我们无法体会的,我们虽不能与父母分担生活的艰辛、创业的艰难,但我们在生活上可以少让父母为自己操心,有句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我们人类各种美好品德中最为重要和占第一位的品德。它是做儿女的必做的天经地义的事情。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就一直具有这种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古有埋儿奉母,弃官寻母涌泉跃鲤,卖身葬父,亲尝汤药, 卧冰求鲤等等的故事,足以让人们唏嘘不已,而当今捐肾救母,退学为母的故事,更是令我们感动万分。虽在不一样的时代,却演绎着相同的主题,那就是回报父母,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其实很简单,简单到贯穿我们生活的点滴中,就看我们是不是有心的孩子,是否愿意去做,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 ,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
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请问身体是否安好;傍晚回来了,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 。外出时,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们感到心安。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对于所从事的事情,不随便改变
父母亲所喜爱的东西,当子女的都应尽力准备 齐全,父母所厌恶的,都该小心排除。万一我们的身体受到伤害,一定会给父母亲带来忧愁,我们的品格有了缺失,会让父母亲感到羞辱、没有面子。
父母亲有了过失,当子女的一定要劝谏改正,而劝谏的时候,绝对不可板着面孔, 声色俱厉,脸色要温和愉悦,话语要柔顺平和。假如父母亲不接受我们的劝谏,那要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再劝谏。若父母亲仍固执不听,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亲 陷于不义,甚至放声哭泣,来恳求父母改过,即使招父母亲责打也毫无怨言、
当父母亲有了疾病,熬好的汤药,做子女的一定要先尝尝,是否太凉或太热 。不分白天或夜晚,都有应该侍奉在父母身边,不可随意离开父母太远,在父母重病时,最需要有人照顾,尤其是自己的子女能在身边陪伴,照顾起居,是父母心中最感温暖与满足的。在父母临终病重之际,为人子女的我们, 岂能因为事业忙,或没有时间,而放弃这种机会呢?
古人在父母不幸去世后,必定要守丧三年,守丧期间,因为思念父母就常常悲伤哭泣起来,自己住的地方也改为简朴,并戒除喝酒、吃肉的生活享受。办理父母的丧事要依照礼仪,不可草率马虎,祭祀时要尽到诚意 。对待已经去逝的父母亲,要像对待父母生前一样的恭敬,此为儿女的祭孝。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但古往今来孝顺父母永远是作为儿女永谈的话题,也是一代代伟人共同演绎的主题。孟子说过“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高尔基高呼“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萨克雷分析道“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萨福比喻说“黄昏,你把清晨驱散的一切收集回来;羊群归棚,孩子回到母亲身边。”罗斯福形象的讲道 “我看见过挨饿的孩子。我看见过母亲和妻子们的悲痛。我痛恨战争。”老舍先生有情有义的说“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这些精辟的语言无不使我们感觉到父母爱的高尚,无不使我们感觉到自己应该对父母尽孝但是却没有做的这种行为的可耻,也无不随时鞭笞着我们要孝敬我们的父母。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父母却在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这种现象,使子女不自觉地养成娇惯、任性、懒惰、自私的不良习惯。凡此种种,值得忧虑,使人深思。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值得我们效仿和推崇的事例更是多不胜数。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而今天我们也经常看到这样一则广告:一位刚下班的年轻妈妈,忙完了家务,又端水给老人洗脚,老人对她说:孩子,歇会儿吧!别累坏了身子。她笑笑说:妈,不累。年轻妈妈的言行举止被只有34岁的儿子看到了,儿子一声不响地端来一盆水。年幼的儿子吃力地端着那盆水,摇摇晃晃地向妈妈走来。盆里的水溅了出来,溅了孩子一身,可孩子仍是一脸的灿烂。把水放在母亲的脚下,为母亲洗起了脚。试问一下为妈妈洗脚这样一件连小孩子都会的行为我们这些同学谁又做到了呢?可能我们之间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的也是大有人在吧?有时,我们常在想:我希望我的子女以后如何对我。那现在,我有没有如此对待我的父母?我相信,人是环环相扣的;现在,你如何对待你的父母;以后,你的子女就如何待你。



读了《孝经》,觉得感受最深的还是一个字。虽然只是一个字,但它的内涵还真是要人好好的琢磨啊!我深信孝敬父母不是要你为父母做些轰轰烈烈的事,也不是要你必须要出人头地,更不是要你在别人面前夸夸其谈你那吝啬给予的孝顺。我认为,其实父母亲要的真的不多,只是一句随意的问候爸、妈,你们今天好吗?随意买的宵夜,煮一顿再普通不过的晚餐,睡前帮他们盖盖被子,天冷帮他们添衣服、戴手套....都能让他们高兴温馨很久。只是我们在生活中对父母点点爱心、关心、孝心的释放吧,为父母倒一杯热茶,为妈妈捶背,替爸爸拿拖鞋,为妈妈洗刷碗筷,为爸爸读份晚报,为妈妈穿根针线,和爸爸下盘象棋.....我想这就是父母想要的孝吧。



朋友,人世间最难报的就是父母恩,愿我们都能: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跪乳之情侍奉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顺父母!关心我们的父母!感恩我们的父母!愿全天下的父母一切都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6-1 21:59:06编辑过]

TOP
117#

古语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我们一点一滴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帮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吃水不忘挖井人,儿子不忘父母恩。因此,我们应该懂得感恩,懂得感谢父母。懂得孝敬父母。

有一种亲切而神圣的爱,即使我们付出所有也报答不了。那就是父母给予我们的爱。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父母给予的。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就把他们最真挚的爱,无私地奉献给我们。母亲用乳汁把我们喂养,父亲用深情把我们沐浴。在我们成长的路途中,每一步都饱含着父母的辛劳。当我第一次喊爸爸妈妈的时候,第一次独立迈开一步的时候,第一次歪歪扭扭地写出一个字的时候……是父母在身边耐心地教导我。父母,是上苍赐予我不需要任何修饰的心灵的寄托。

当我们遇到困难,能倾注所有一切来帮助我们的人,是父母; 当我们受到委屈,能耐心听我们哭诉的人,是父母; 当我们犯错误时,能毫不犹豫地原谅我们的人,是父母;当我们取得成功,会衷心为我们庆祝,与我们分享喜悦的,是父母。

    而现在我们远在外地学习,依然牵挂着我们的,还是父母。 生活并非想象那样完美,父母的辛勤是我们无法体会的,我们虽不能与父母分担生活的艰辛、创业的艰难,但我们在生活上可以少让父母为自己操心,有句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我们人类各种美好品德中最为重要和占第一位的品德。它是做儿女的必做的天经地义的事情。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就一直具有这种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古有埋儿奉母,弃官寻母涌泉跃鲤,卖身葬父,亲尝汤药, 卧冰求鲤等等的故事,足以让人们唏嘘不已,而当今捐肾救母,退学为母的故事,更是令我们感动万分。虽在不一样的时代,却演绎着相同的主题,那就是回报父母,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其实很简单,简单到贯穿我们生活的点滴中,就看我们是不是有心的孩子,是否愿意去做,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 ,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
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请问身体是否安好;傍晚回来了,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 。外出时,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们感到心安。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对于所从事的事情,不随便改变
父母亲所喜爱的东西,当子女的都应尽力准备 齐全,父母所厌恶的,都该小心排除。万一我们的身体受到伤害,一定会给父母亲带来忧愁,我们的品格有了缺失,会让父母亲感到羞辱、没有面子。
父母亲有了过失,当子女的一定要劝谏改正,而劝谏的时候,绝对不可板着面孔, 声色俱厉,脸色要温和愉悦,话语要柔顺平和。假如父母亲不接受我们的劝谏,那要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再劝谏。若父母亲仍固执不听,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亲 陷于不义,甚至放声哭泣,来恳求父母改过,即使招父母亲责打也毫无怨言、
当父母亲有了疾病,熬好的汤药,做子女的一定要先尝尝,是否太凉或太热 。不分白天或夜晚,都有应该侍奉在父母身边,不可随意离开父母太远,在父母重病时,最需要有人照顾,尤其是自己的子女能在身边陪伴,照顾起居,是父母心中最感温暖与满足的。在父母临终病重之际,为人子女的我们, 岂能因为事业忙,或没有时间,而放弃这种机会呢?
古人在父母不幸去世后,必定要守丧三年,守丧期间,因为思念父母就常常悲伤哭泣起来,自己住的地方也改为简朴,并戒除喝酒、吃肉的生活享受。办理父母的丧事要依照礼仪,不可草率马虎,祭祀时要尽到诚意 。对待已经去逝的父母亲,要像对待父母生前一样的恭敬,此为儿女的祭孝。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但古往今来孝顺父母永远是作为儿女永谈的话题,也是一代代伟人共同演绎的主题。孟子说过“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高尔基高呼“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萨克雷分析道“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萨福比喻说“黄昏,你把清晨驱散的一切收集回来;羊群归棚,孩子回到母亲身边。”罗斯福形象的讲道 “我看见过挨饿的孩子。我看见过母亲和妻子们的悲痛。我痛恨战争。”老舍先生有情有义的说“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这些精辟的语言无不使我们感觉到父母爱的高尚,无不使我们感觉到自己应该对父母尽孝但是却没有做的这种行为的可耻,也无不随时鞭笞着我们要孝敬我们的父母。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父母却在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这种现象,使子女不自觉地养成娇惯、任性、懒惰、自私的不良习惯。凡此种种,值得忧虑,使人深思。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值得我们效仿和推崇的事例更是多不胜数。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而今天我们也经常看到这样一则广告:一位刚下班的年轻妈妈,忙完了家务,又端水给老人洗脚,老人对她说:孩子,歇会儿吧!别累坏了身子。她笑笑说:妈,不累。年轻妈妈的言行举止被只有34岁的儿子看到了,儿子一声不响地端来一盆水。年幼的儿子吃力地端着那盆水,摇摇晃晃地向妈妈走来。盆里的水溅了出来,溅了孩子一身,可孩子仍是一脸的灿烂。把水放在母亲的脚下,为母亲洗起了脚。试问一下为妈妈洗脚这样一件连小孩子都会的行为我们这些同学谁又做到了呢?可能我们之间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的也是大有人在吧?有时,我们常在想:我希望我的子女以后如何对我。那现在,我有没有如此对待我的父母?我相信,人是环环相扣的;现在,你如何对待你的父母;以后,你的子女就如何待你。

读了《孝经》,觉得感受最深的还是一个字。虽然只是一个字,但它的内涵还真是要人好好的琢磨啊!我深信孝敬父母不是要你为父母做些轰轰烈烈的事,也不是要你必须要出人头地,更不是要你在别人面前夸夸其谈你那吝啬给予的孝顺。我认为,其实父母亲要的真的不多,只是一句随意的问候爸、妈,你们今天好吗?随意买的宵夜,煮一顿再普通不过的晚餐,睡前帮他们盖盖被子,天冷帮他们添衣服、戴手套....都能让他们高兴温馨很久。只是我们在生活中对父母点点爱心、关心、孝心的释放吧,为父母倒一杯热茶,为妈妈捶背,替爸爸拿拖鞋,为妈妈洗刷碗筷,为爸爸读份晚报,为妈妈穿根针线,和爸爸下盘象棋.....我想这就是父母想要的孝吧。

朋友,人世间最难报的就是父母恩,愿我们都能: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跪乳之情侍奉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顺父母!关心我们的父母!感恩我们的父母!愿全天下的父母一切都好!!
TOP
118#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另一个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是忠。几千年来,人们把忠孝视为天性,甚至作为区别人与禽兽的标志。忠孝是圣人提出来的,却不是圣人想出来的。它是我国古代长期社会实践的历史产物。
TOP
119#

    尊敬父母”是一种美德

尊敬父母事一种美德,首先,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对我们有启蒙教育之恩。

养可能也,敬为难;敬可能也,安为难;安可能也,久为难;翻译: 赡养做到了,尊敬就变得难了;尊敬做到了,使父母安乐便成为难事了;

我们每个人都不断的在长大,总有一天我们都会独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是在这样的同时,我们都不能忘记父母的培养和关心,尊敬父母就要做到关心体贴父母,主动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父母为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健康成长日夜操劳;在工作岗位上,他们还要承担重任,努力工作。因此,我们首先应该了解父母的辛苦,体谅父母的难处,想办法为父母、为家庭增添欢乐,使父母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减少他们的烦恼,替他们分忧。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尊敬父母是一种美德,要想做到少让父母担心,我们就要好好争气,现在就要努力学习,把刚做的做好,听从父母的话,做他们要求做的事,做一个体贴,关心他们的好孩子,让他们活得轻松,快乐些。我深信这是全天下父母最想实现的一种理念。

所以我们每时每刻都要把“尊敬父母事一种美德”,这句话牢记在心。

TOP
120#

                       献给那些儿曾经嫌弃过父母的人

      曾经,读过一篇文章,写有一个孩子,看不起自己的父母。他的父母是很平常的工人,也没有显赫的地位。他做梦的时候总是会梦见自己的父母是市长或明星什么的,但梦终究是梦,醒了,没了。因此,更加的懊恼为什么自己会生长在如此平凡的家庭呢?

      于是,他很努力的读书,考上了一所外地的名牌大学。在等待开学的日子里,有一天早晨醒来,他听见自己的母亲在公用厨房和邻居拉家常,说自己如何地有出息,母亲的嗓门很大,也以此,那充满着喜悦和激动的话,在他耳里,却是那样的粗鲁,于是生气,冲到厨房,不顾那么多人的面,直冲自己的母亲大喊“你怎么这么烦?”事后,父母再也不敢在他面前“大声渲染”了。不久,在送他去上学的火车上,她的父亲帮忙着为他的同学打水,起初他不在意,可是当他听见自己的同学竟带着一种轻慢的口气和父亲说话,他愤怒了,心也有些酸。当有一个同学在叫父亲去打水时,他不再保持沉默,而是坚决的叫那个同学自己去,父亲本想说什么,可是他很坚定的说“让他去,他有手脚,为什么自己不去?”最终,父亲没有再去当“跑腿”,那以后,他的同学对他的父亲就变得客气起来。也是那一天,让他明白,他人对父母的尊重来自自己对父母的尊重。后来,她长大了……

我的父母也是很平常的人,他们都是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农民,亦没有太多的文化。还记得中学时期,我是个活得很“欢脱”的人儿,说话更是“口无遮拦”,相处久了,同学也很喜欢我这个“开心果”有一年,班里转来了一个新生,不知为什么,他就是看不惯我,也觉得我很拽。有一天,他就当着全班的面“悄悄地”问同学我的父母是做什么的?我不知道那时的他是怎么想的,只记得自己很大声的告诉他“我的父母都是农民,你满意吗?”后来,我开始收敛。再后来的后来,我们也长大了……

我不知道,还有没有人因为自己父母的身份地位而看不起过自己的父母,我想说的是,我从未有过这样的想法,以前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因为父母是给予自己生命的人,是给予自己一切的人。无论他们的身份,无论他们的相貌,我都打从心里尊敬他们,爱他们。

小时候,父母因我们而骄傲,长大后,也让我们以父母为豪。要懂得,父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懂得尊敬,我们有爱如何去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因此,让我们学会尊重自己的父母,并且把它放进心里。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