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617181920212223» / 5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尊敬父母 [复制链接]

286#

现今的家长和教师普遍存在一个教育误区,就是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教师围着分数转,家长也围着分数转。其实分数并非孩子成长的支点,我们应把教育的主导放在如何发现和培养孩子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做事的能力上。惦记关心父母和长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尽"孝道",何谓"孝"呢?《尚书·酒浩》中有"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这段话充分说明了晚辈与长辈之间的事奉关系,孟子也有"为人父必慈,为人子必孝",等论及孝敬父母的观点,同时,我们的党和国家历来都十分重视父养子,子敬父的问题,并在宪法中明文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禁止虐待老人"。但社会上不孝的问题却相当严重,特别是农村。

TOP
287#

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这篇文章的意思是原谷的爷爷老了,原谷的父母很讨厌他,就想抛弃他。原谷此时十五岁,他劝父亲说:爷爷生儿育女,一辈子勤俭度日,你怎么能因为他老就抛弃他呢?这是忘恩负义啊...父亲不听他的劝戒,作了一辆小推车,载着爷爷扔在野外。原谷在后边跟着,就把小推车单独带了回来。父亲问说:你带这个凶具回来作什么?原谷说,等将来你们来了,我就不必另外再作一辆,所以现在先收起来。

父亲很是惭愧,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于是去把爷爷接回来赡养了。

  的确,在当今社会,像原谷的父母一样的子女数不胜数,不孝顺父母,不尊重父母双亲这么多年年对自己的辛苦养育,不懂得珍惜父母对自己无私的爱。君可曾听说过“子欲养而亲不待”。其他的不说,身为当代大学生,就想讲讲我们大学生的事情。

我们,在KTV里唱着80块一场的情与爱,用所谓的流行来演绎一场不属于我们的行为艺术。
  我们,在网吧里打着两块一小时的暴力与满足,用游戏里的繁华虚无来诠释我们所追求的虚荣。
   这就是我们,这就是我们的大学生活.父母在在干涸的土地上烤着如火的太阳。心里着急的是一个自私的所谓上着大学的儿子或女儿的每年几千块的学费。父母,在工地上提着沙灰,偶尔被沙子迷了眼睛或者被砖头砸到了脚,都只会揉揉被灰覆盖了的眼眸与沾满灰色的睫毛,隔着鞋子揉揉被砸到的脚被然后躬身继续前行,因为他们有一个正在读大学的孩子。

这就是我们的父母,那对可怜得高贵的父母。

  朋友,懂吗?父母不是对你的要求只是要你好好的,你在学校就好好的学习吧,少去去KTV,少去约约会,少去酒吧混混,多呆在宿舍看看书吧,节约一点父母的血汗钱。我想这些是我们现在对父母最好的孝顺了。

TOP
288#

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子过得虽然不算好,饥一顿,饱一顿勉强也能过得去。谁知突降灾祸,汝河两岸闹起了瘟疫,家家户户的都病倒了,当时死了很多,尸横遍地也无掩埋。这一年,桓景的父也染瘟疫病死了。

  失去父,桓景十分伤心。他小时候听大们说:汝河里住着一个瘟魔,每年九月九都要来到间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桓景决心访师求仙学本领,杀死瘟魔,解救万民于火同时也为父报仇。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费长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装,进山拜师学艺。费长房被桓景要杀死瘟魔,解救万民于火的决心感动,就给桓景一把降青龙剑。桓景闻起舞,不分昼地练开了。转眼过了一年多,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桓景跟前,对他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害民了,你赶紧回乡降伏魔,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

TOP
289#

作为90后,我们可以说是在父母的溺爱下长大的,可是我们往往将父母的疼爱当成理所当然,对父母为自己做的一切毫无感恩之心,甚至还会抱怨父母,更说不上尊敬父母,孝敬父母。还有现在的成年人往往认为给父母一些钱就是很孝顺了,其实父母更需要的是子女精神上的慰藉,经常陪陪他们,有什么重要的事可以和父母商量一下,让他们感受到你还是需要他们,这是更重要的。曾子曰: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父母辛苦抚养我们那么多年,他们是值得我们用一颗敬爱之心待之。
TOP
290#

何为孝道: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汉代贾谊的《新书》界定为“子爱利亲谓之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解释:
  

“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许慎认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孝”的古文字形与“善事父母”之义是吻合的,因而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TOP
291#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孝心,在功利主义汪洋恣肆的浊流中,如同汩汩流淌的清泉,在洗涤净化着人们的灵魂;孝心是发自内心的情感,它不像知识是可以从身外习得的。孝心是名副其实民族精神的重要魂魄,只有懂得自己作为人子应尽的孝道,那才谈得上是一个真正的人
    “是稍纵即逝的眷恋,是无法重现的幸福。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在“的天平上,它们等值。相信,当孝心和爱心覆盖华夏大地之时,必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日! 

TOP
292#

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吮着母亲的乳汁离开襁褓;揪着父母的心迈开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儿歌声中入睡,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成长;灾灾病病使父母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读书升学费花去父母多少心血;立业成家铺垫着父母多少艰辛。可以说,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如果人类应该有爱,那么首先爱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谈到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爱祖国……孝敬父母,不但要很好地承担对父母应尽的赡养义务,而且要尽心尽力满足父母在精神生活,感情方面的需求。特别对年迈的父母,更要精心照顾,耐心安慰。就说现在城市里的大多数老人,虽然儿孙满堂,在生活上不愁吃穿,不缺钱花,但是孩子以为工作的缘故几乎都不在身边,平时恐怕很少见面,所以,在他们的感情上最渴望的是能与所有的亲人团聚。不是有首歌中唱道:“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求子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只求个平平安安,团团圆圆”。所以将来不管我们走到哪里,都要记着爸爸、妈妈;而且更要趁现在在他们身边的时候,多孝敬他们
TOP
293#

脚下的白雪 印出他串串的足迹 刺骨的北风 似万把钢鞭无情的抽打他那坚毅脸颊 急促的呼吸和着冷风 使他的粗眉和胡须变成银色 他继续走着 走在小兴安岭的山间小道上
我知道他的脚下本无路 鹅毛般的大雪 淹没了他的脚印 不远处又印出了新的一串 宽宽的肩上一捆砍下的柴 本来挺拔的身体不免有些弯曲 粗而有力的大手握着一把板斧
他继续走着 不知何时 北风卷着雪花回了家 阳光又洒到巨人的身上 你不能给我财富 可在你的怀里我感到安全又幸福
永远爱你----我的父亲

TOP
294#

       我觉的尊敬父母,是我们所有做子女对自己父母必须应该要有的最起码的尊重~!父母辛苦的把我们拉扯大,如果我们连这个都做不到,更何况等出了社会后那些必要的礼节呢!且父母的伟大不是我们能用三言两语能表达的,他们对我们的爱,我想是世界上最无私的爱吧~!所有尊敬我们的父母是我们必须的,也是最起码的~!

TOP
295#

“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对于父母我们不仅要赡养他们,让他们生活得很好,在物质上满足他们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能怀有对父母的爱,和颜悦色地对待他们,不要让他们有心理上的负担,让他们享受精神地需求。我们做子女的,是父母生命的延续。父母操劳一生,最后他们所获甚微,那是因为他们把一切都奉献给了我们。为此我应该怀着对他们深深的感激之情。在家里,耐心地凝听父母的教诲,不管他们说得对不对,他们的出发点总是为我们着想;在外面,堂堂正正地做人,不给父母脸上抹黑。

TOP
296#

正所谓百行以孝为先。我们这些为人子女的应做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TOP
297#

姓名:何英; 学号:201005001839;学院:传媒学院;专业:新闻学(国际文化贸易)

二十四孝包括下面二十四个故事,不同说法通常仅仅是不同顺序的排列:

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

对于孝,我们做到了哪些,没做到哪些?这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无论我们在何方,都要记着,远处的亲人在挂念着我们,我们呢也要时刻记着他们。孝不仅仅是待在亲人身边,最重要的是时时刻刻都想着他们,念着他们。

TOP
298#

古代农业社会,政府重道德伦理,体恤天下为人父母之心怀,所以有“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孝道贯穿始终,父母在世时要孝顺,亡故后常思念父母的养育恩德,为子女做榜样固有“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的训条。子女刚出生时父母日夜守护,任劳任怨,真心切切,子女懂事后对父母要“晨昏定省”。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体恤父母的用心良苦,所以有“天下无不是父母”。
TOP
299#

进入现代社会,我国社会结构正在转型过程中,社会老龄化现象对孝道研究提出了新课题。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现大量独生子女。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新型家庭一对夫妇要照顾两对父母,传统观念规定的某些孝道行为规范,今天有孝心的子女难以照办。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无论父母或者子女,家庭仍然起着安全港湾的作用。
TOP
300#

今天对孝道的理解和诠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形势,几千年来以家庭为基础培育起来的、深入到千家万户的传统观念,需要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再认识。这一课题关系社会长治久安,更关系到民族兴衰。只要群策群力,假以时日,深入研究,必有丰厚的成绩。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