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2021222324252627 / 2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九、知行合一 [复制链接]

346#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知,是人的主观世界。行,是主观与客观的交融。主客观世界统一,则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的结果,是人既有善心,则必有善行。有善行,则必有善心。为什么人必有善心?这又与孟子对“人之初,性本善”的论述一致。性本善,不是说人人都是善的,而是人人的本心中都有善的本,所以才有可能知善、行善。要不然,人类就不存在善、恶的概念了。全人类任何文明都有善恶的概念,恰恰证明了人本质中有善的能力。
TOP
347#

溜小狗,有些人只管溜小狗不考虑其他,他只知道狗拉屎臭。但有些人遛狗拿着小铲子,塑料袋随时收起粪便,甚至看到其他狗拉的粪便,也主动收起。两者知行合一的行为结果不同,反映出了价值观的差距,因此,要想做到本善的"知行合一 " ,需要正确的价值观,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在某一个点上才能达到上善者的“知行合一”。        在物欲泛滥的今天,我们拿什么奉献给自己,活在当下实实在在,心归本善,无需隐藏。      ”知行合一”是个大题目,要深入去做,才能理解。
TOP
348#

回复 5楼张俊龙的帖子

如今的人都知道,为人子者,当尽其孝,为人友者,当守信义,然而有些人却不去履行孝道,不去信守诚意,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个理吗,不是,只不过他们将“知”、“行”当作了两件事。原本知行一体,即知此理,便会遵行心而做,然而他们被私欲割裂,“知”便只是知了,知而未行,便是未知。由此,我们应当摒弃私欲,克制杂念,回到事物的本原,心无旁骛的、纯粹的去做。正如一位禅师所说:“洗碗的时候洗碗,喝茶的时候喝茶,吃饭的时候吃饭”
TOP
349#

知行合一,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对于哲学家来说更是如此。“士皆巧文博词以饰诈,相规以伪”,有的人自以为提出了一些看起来说得过去的理论就志得意满目空一切,殊不知其言是虚伪之语,其辩解就如花言巧语一般,除了维护他的虚荣心一无是处。“如言学孝,则必服劳奉养,躬行孝道,然后谓之学,岂徒悬空口耳讲说而遂可以谓之学孝乎?”自以为知道却不能笃实,只不过是空想;但如果只知道埋头苦干而不去思考,也只是空做。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唯有将知与行结合起来,我们才既能得到可靠的知识,又能为得到的知识做合理的辩护。
TOP
350#

“知行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强调理论知识和实践行动的密切结合。这一概念的核心是认为,知识只有在实践中得到应用,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只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就。

在“知行合一”的理念中,知识和行动是相互依存的,只有把知识转化为实践,才能体现知识的价值和意义。同时,实践也是知识获取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实践来验证和完善理论知识,才能不断提高知识的水平和质量。

“知行合一”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也是现代社会中的重要理念。在现代社会中,知识的更新和变化非常快,只有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时,只有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才能真正发挥出知识的价值和意义。因此,“知行合一”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
TOP
351#

什么是知行合一,道德知识与道德践行是同一生命过程的两个方面,结合为一个整体。知行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张人的外在行为是受内在意识支配,认为只有由衷向善做到“知”的人,才有外在自发的善“行”。这一观点发展到现在可以理解为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需要去将自己的所思所得通过进行实践来转化成为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好的发展的真理,这样经过反复检验实践的真理才会成为真知,而我们所获得的这份真知则会帮助我们更好的去判断,去做出更加正确的行动,可以说这一份真知是我们的行动准则的判断工具。
因此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之中做到知行结合,才能使这个良好的循环持之以恒的进行,帮助我们整个个体的成长,充分的完善自身。知行合一帮助我们成长,行为只有落到了实处,才能够使它发挥出最本质的作用,帮助个体,最后甚至发挥出能够帮助整个人类群体的发展的作用。而知也能够指导我们的行,使我们的行不会最后落到有大错存在的局面上,也会使我们在行这一条艰难崎岖的道路上可以减少路途上的阻碍。
只有做到知行合一那样的人才是一个完整的全面的人,才能使我们无限的接近真正的仁。知行若是分离,那么人们就会无法避免的陷入到某一种误区之中被困住,不能真正的在探索学习过程之中有所发现,反而会在这个误区之中越陷越深,不知道该如何更合理的处理事情和找到自己的位置。失去本心,无法有所获得。
TOP
352#

“知”,不是“知道”,而是“良知”,“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是每个人内心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找到并遵循内心的良知,复杂的外部世界就将变得格外清晰,致胜决断,了然于心。
如果心学是圣贤功夫,那么知行合一则是俗世智慧。知行合一并非得自顿悟,而是在磨难中不断反思、修练,最终砥砺出的生命境界。
提及知行合一,我不禁想起了王阳明。凭借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王阳明率文吏弱卒,荡平了江西数十年巨寇;凭借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王阳明以几封书信,一场火攻,三十五天内平定了宁王之乱!王阳明,被当年明月称为“千古第一等人”,他官至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精通儒释道三家,开创出了堪称儒学新局面的心学,被认为是可直追孔孟的大圣人,他还领兵平乱剿匪,用极少的代价闪电般地彻底击败了数倍于己的敌人!不得不说王阳明对知行合一的运筹帷幄相当不错!
TOP
353#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我们所学习的道理,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能做言语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如果知识光是了解,而不去使用,这个知识永远不会成为我们自己的东西。
TOP
354#

  王阳明说:“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知行分离应该是知行合一的前提,而知行合一是知行分离的最终结果。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人如果需要完成一件事,那么他首先应具备如何做好这件事的知识,明白做这件事的意义何在。其次,要具备一定的行动能力,能妥善解决问题。朱熹提倡的格物致知我深表认同,从古至今,诸多事例都表明任何事物的成功绝不是纸上谈兵,而是通过不断地亲身实践获得的。假使毕昇明知道雕版印刷术虽然极大地改变了以往的印刷速度,但印刷仍然麻烦,如果他不亲身发明新的印刷方法,怎会有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呢。袁隆平院士如果只是在实验室里做水稻种子研究,而不下田观察水稻生长的环境条件,怎么能创建超级杂交水稻技术体系,将杂交水稻种植技术推广到全世界呢。

  可见,知与行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更应该做到知行合一,在某些时刻为了心中的道义做到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人生的漫长道路里,我们应该用知识去武装头脑,用行动去实现我们的理想,肩负起身上的责任,博学而笃志,成长为有志青年,坚定迈向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新征程。
TOP
355#

  王阳明说:“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知行分离应该是知行合一的前提,而知行合一是知行分离的最终结果。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人如果需要完成一件事,那么他首先应具备如何做好这件事的知识,明白做这件事的意义何在。其次,要具备一定的行动能力,能妥善解决问题。朱熹提倡的格物致知我深表认同,从古至今,诸多事例都表明任何事物的成功绝不是纸上谈兵,而是通过不断地亲身实践获得的。假使毕昇明知道雕版印刷术虽然极大地改变了以往的印刷速度,但印刷仍然麻烦,如果他不亲身发明新的印刷方法,怎会有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呢。袁隆平院士如果只是在实验室里做水稻种子研究,而不下田观察水稻生长的环境条件,怎么能创建超级杂交水稻技术体系,将杂交水稻种植技术推广到全世界呢。

  可见,知与行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更应该做到知行合一,在某些时刻为了心中的道义做到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人生的漫长道路里,我们应该用知识去武装头脑,用行动去实现我们的理想,肩负起身上的责任,博学而笃志,成长为有志青年,坚定迈向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新征程。
TOP
356#

知行合一,是儒家思想中非常重要的理念。这篇文章通过引用王守仁和其他儒家学者的观点,阐述了知行合一的含义和重要性。

知行合一强调道德知识与实践是同一生命过程的两个方面,不能分离。只有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真正理解和体验其中的真理。文章中多次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将道德的认知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实际践行,人们可以体验到道德的真实意义,实现自己的道德修养。

此外,文章还指出,只有在具体的行动中,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道德的力量和效果。纸上谈兵,空谈理论是不够的,必须将道德原则具体化到自己的言行之中,才能真正实现知行合一。

我认为,知行合一的理念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十分重要。通过将道德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我们可以更好地实践仁义和礼治的价值观,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知行合一不仅是个人道德实践的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因此,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将道德原则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并通过具体行动来践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和领悟儒家思想中知行合一的智慧。
TOP
357#

我们认识到知行合一的问题,强调了知识和行动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促进。王阳明认为“致知”是实现道德认知和行动的关键,通过实际行动来验证和深化对事物的理解,同时强调了“格物致知”的重要性,即通过观察和思考万事万物来展现心中的良知。王阳明还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将“知”和“行”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最后,王阳明还强调了道德认知和实践之间的密切关系,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检验和深化道德认知,而道德认知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和发挥。这种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提醒我们要注重实践和行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深化自己的认知。
TOP
358#

回复 1楼陈杰思的帖子

知行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重要理念,它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知识与行动的统一。从某个角度来看,知行合一可以被理解为内在修养与外在行为的统一。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强调知识的获取和理论的学习,但往往忽视了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的重要性。
知行合一提醒我们,知识只有在实际行动中才能得到真正的检验和升华。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行动相结合,才能产生真正的价值。这种理念也可以被运用到现代职场中,强调的不仅是员工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他们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工作中的能力。在个人成长方面,知行合一也提醒我们,内心修养和外在行为应该相辅相成,只有内外一致,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因此,知行合一不仅仅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更是内外修养与行为的统一,是对内在与外在统一的追求。这种追求在当今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提醒我们不仅要追求知识,更要注重实践,不仅要追求内在修养,更要重视外在行为,从而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TOP
359#

回复 10楼端木小楼的帖子

知行合一强调的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来检验知识的正确性和实用性。在实践中,我们可以不断地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同时,通过实践,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知识的应用场景和适用范围,发现知识的不足和缺陷,从而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知识体系。
TOP
360#

        “知”、“行”问题,就其在我国思想史的一般表述而言,在王阳明之前,主要是关于“知识”与“知识的实践”之间存在何种关系的思考。《尚书·说命中》“非知之艰,行之惟艰”,或许是以“知”、“行”对举在文本上可以追溯的最早源头。而“非艰”、“惟艰”之说,在将“知”、“行”视为性质不同的两个概念的前提下,显然是更为清楚地强调了“行”的重要性。在孔子那里,例如在“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一观点当中,“学”作为知识获得的方式与“习”作为知识的应用或实践,显然受到了同等的重视,但毫无疑问,“学”是优先于“习”的,是“习”的前提,所以一方面孔子亟以“好学”为倡导,同时又以“习”为知识之价值实现的根本途径。孔子同样以为“习”的过程同时也是新知识的获得过程,所以说“温故而知新”。“温故”即是“习”,“知新”则为“温故”的结果,则“温故”与“知新”无疑是作为同一个过程而完全联系在一起的。《学记》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是知识的应用,也即是知识的实践,“知困”则是在“教”的过程中所蕴含的“知”。《大学》说:“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养子”的知识是在“养子”的过程中自然获得的。荀子《儒效》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则以“行之”为“知”的最后境界。这些例子表明:虽然直至王阳明才正式提出“知行合一”之说,但在儒家思想中实际上却一直潜存着“知行合一”的思想因子。

        王阳明论知行关系时表明: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工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概括地说,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有三个要点:第一,知行只是一个工夫,不能割裂。而所谓“工夫”,就是认知与实践的过程。第二,知行关系是辩证的统一:知是行的出发点,是指导行的,而真正的知不但能行,而且是已在行了;行是知的归宿,是实现知的,而真切笃实的行已自有明觉精察的知在起作用了。第三,知行工夫中“行”的根本目的,是要彻底克服那“不善的念”而达于至善,这实质上是个道德修养与实践的过程。就本质而言,王阳明所谓“知”即“吾心良知之天理”,其所谓“行”即“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的道德实践。可以说,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在本质上是道德实践论。

        王阳明的“致良知”“知行合一”学说,重点放在“行”上。黄宗羲解释说“致良知”的“致字即是行字”。按这样解说,“致良知”就成了“行良知”,即良知的实践了。它强调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全心全意的服务精神,反对知行脱节、言行不一。这说明“知行合一”论真正体现了一种力行实践的精神。习近平主席说,“王阳明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号召我们学习、敬仰王阳明。这为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改革开放的既定国策,不断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提供了精神动力,也有力地说明了“知行合一”学说在新时期不但没有过时,而是能够焕发出巨大的精神力量,以造福于人类的未来。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