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4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一、礼的精神 [复制链接]

46#

礼是中国最基本的社会现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法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礼起源于无阶级社会的原始习俗与宗教,是祭神致福的一种仪式。礼的形成是社会分裂为等级之后,在原始习俗与原始宗教的基础上被改造而成的。礼具有因俗制宜的功能和精神威慑的力量,成为国家实行其统治的精神力量和行为规范。用礼来调整政治的、军事的、司法的、教育的、宗教的、社会的、家庭的各种活动,规范着人们的言论和行为。称得上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TOP
47#

礼让、谦让。这是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也是礼的重要精神。现代社会提倡竞争,有人以为礼让精神已经过时,不合时宜。其实,在人际交往愈来愈频繁紧密的现代社会,特别是在人口密集的大都市中,礼让不仅没有过时,反而尤其重要。乘坐电梯、购物买票、上下公交车,礼让可避免拥挤,争先则带来混乱。交通堵塞,事故增加,重要原因就在于争先、抢行;大家都礼让行车、礼让行路,就可以大大缓解交通壅堵,减少事故。  

TOP
48#

礼的精神何在?简单地说,可以用爱、敬、别、让、和五个字概括。  
  爱,是人类相处最重要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家、没有国、没有社会的安定和谐。中国传统思想以仁为最高的道德要求,仁与礼不可分,"言仁必言礼,言礼必言仁。"而"仁者,爱人。"仁的精神就是爱人。因此爱也是礼的根本精神。全部的礼,都体现着对人的爱。爱的施行,是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开始。推己及人也是礼的精神。
TOP
49#

礼貌应该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礼具体体现了,是人与人相识相见的第一句问候,不是虚伪,而是一种相互尊重的表现,是在向对方传达善意的信号!待人以礼可以给别人留下好印象,使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更融洽,何乐而不为呢!

TOP
50#

相对于礼在古时那些繁复的形式,我更喜欢它所包含的谦卑精神。对自身的看待决定了我们的视角,对他人的看待决定了我们的眼界,把自身位置放低,方能知晓世界之博大。谦卑的人懂得尊重,懂得欣赏,礼便成了其外在的表现形式。而当人失去谦卑仁爱之心时,礼不过是客套和伪善,空套着一个文化的躯壳。
TOP
51#

礼伴随人的一生。人人都在追求适度的礼节。众所周知,适度的礼节能够带来他人的尊重和梦寐以求的成功。尽管苦心追求,但还是有很多人陷于“礼”的苦恼,甚至毁于“礼”。我认为是他们没有把握好礼精神内涵的原因。礼不仅仅是一些形式,更是一种德。我认为礼的精神体现在爱、敬、别、让、和五个方面。

爱,是人类相处最重要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家、没有国、没有社会的安定和谐。中国传统思想以仁为最高道德要求。仁礼不分,“言仁必言礼,言礼必言仁”,如“仁者,爱人”,可见仁的精神在于爱人。因此爱是属于礼精神的一部分。礼,体现着对人的爱。爱的施行,是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基本礼节开始的。

敬,尊敬、敬畏。尊敬他人,这是待人处事的基本态度。对师长、上级要敬,对朋友、顾客也要敬,夫妇、兄弟、同学、同事之间要互敬。有人认为,能赡养父母就是孝。孔子说/FONT>“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没有敬,赡养就失去灵魂,就等同于饲养宠物。敬也指敬畏,对自然,对天道,对社会秩序、法律规章、家国大事的敬畏之情。孔子说/FONT>“君子有三畏/FONT>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尊敬、敬畏,在行为上则表现为恭敬、严肃、一丝不苟,甚至是虔诚;而小人不敬,则表现为轻慢、随意、玩世不恭。而这些这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有礼的最基本标准。

别,区别、分别。人的生活是社会化的,各自都有一定的关系、地位和身份。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间需要不同的礼节。失去了这些礼节,必将失去社会的秩序。礼就是在这种区别、分别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反映这种区别、分别,并厘清和维持这种区别、分别。因此,没有别就没有礼。

让,礼让、谦让。这是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也是礼的重要精神。礼让精神在现代社会不仅没有过时,反而显得尤为重要。交通堵塞,事故增加,原因就在于缺少礼让精神。如果大家都礼让行车、礼让行路,便可大大缓解交通拥堵,减少事故。

和,《论语》说/FONT>“礼之用,和为贵。”礼的功用就在于达到和谐。和是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最高目标。爱、敬、别、让,都是为了这个目标。人人以和为贵,明礼、守礼,便可使人际交往充满爱、敬、别、让,社会也就会变得温馨和和谐。

TOP
52#

“礼”,是指礼仪、礼貌和礼节这样的规矩,即“礼仪之规”。“礼”最初是原始社会祭神祈福的一种习俗和仪式。《礼记·表记》中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指的就是一种仪式、一种习俗,当时还没有把“礼”作为一种道德规范、道德准则和道德理念加以明确和倡导。随着社会进一步发展,关于“礼”的认识和理解也有了新的变化。《礼记·表记》中说“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说的是殷人尊神,而周人事鬼敬神而远之,开始远离它,并且“制礼作乐”,逐步把这些礼仪规范起来,对在哪种情况下实行什么样的礼节、举行什么样的礼仪、讲究什么样的礼貌进行了具体规范,提倡以“礼乐”治天下。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礼”的内容又有了创造性的变化,开始将“礼”作为道德准则加以提倡。我国最古老的诗集《诗经》中就有“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的诗句,意思就是说:看那老鼠还有一张脸皮,做人岂能无礼仪;如果一个人没有礼仪,不去死还干什么?孔子也有一句名言:“克己复礼为仁”,意思是说,每个人都应克制自己不正当的欲望、冲动的情绪和不正确的言行,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使自己的视、听、言、行,一举一动都符合“礼”的规定。这说明“礼”在道德领域已经被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加以尊重、加以规范、加以倡导。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管仲,更提出了“礼仪廉耻,国之四维”的治国理念,把“礼”放在道德规范之首,表明“礼”已经由原来的一种习俗和仪式逐步地规范为一种道德教化和道德理念,升华为治国的四大要素之首。中国人向来把“礼”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以礼仪之邦来表明我们是文明的,不讲礼仪是不文明的。由此可见,“礼”在中华传统美德中同样有着重要位置
TOP
53#

孔子追求的是中庸之道,所谓中庸,和现在我们的认知是不一样的,不是中立。而是处于乱世中的一种折衷主义,一种君子之道。所以对弟子的要求是合乎理合乎义,一种中庸原则,一种品德高尚的教育。今日之炎帝陵,以华夏始祖的归根之地和中华文化的发端之源,成为我们民族永恒的感情纽带、不朽的精神圣山。她以跨越时空的力量,牵引着华夏儿女,跨洋过海,翻山越岭,步入其间。诣陵祭祖,所含蓄的文化意蕴和显示出的文化张力,是五千年文化的沉淀和升华。
一炉馨香、袅袅不绝,烧燃了数千年,祈祝着“民富国强”。这是民族的夙愿,是亿兆子孙的心香。
TOP
54#

礼”是指礼节礼貌、行为规范、文明准则、合同标准等。倡导“礼”,实行礼治,就是要求人们文明待客、礼貌待人,遵守规范、准则和生产、安全、质量方面的标准。孔子日:“不学礼,无以立。”企业形象建立在企业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上,员工的形象也代表着企业的形象。“礼”引申为礼治之道。

TOP
55#

礼”是指礼节礼貌、行为规范、文明准则、合同标准等。倡导“礼”,实行礼治,就是要求人们文明待客、礼貌待人,遵守规范、准则和生产、安全、质量方面的标准。孔子日:“不学礼,无以立。”企业形象建立在企业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上,员工的形象也代表着企业的形象。“礼”引申为礼治之道。

TOP
56#

敬者,礼之本也。

礼的精神是自己谦卑,尊重他人。孔融让梨是一件很小的事,但从这样的小事中我们便看出孔融懂礼。正如孔融一样,我们学礼懂礼并不是要做什么样的大事出来,而是要从小事上体现。

我们学礼首先要讲仁德,正如孔子所说“人而不仁,如礼何?”所以仁和礼又是不能分开来谈的。再者,尊敬是礼的本原,因此,我们应该时时记得尊敬别人,这就是以礼待人了。

TOP
57#


 礼不只是一些形式,礼的灵魂在德。所以礼的建设必须与道德教育相结合,而且它本身也是整个道德建设的一个环节。"明礼"重点在"明"。不仅要知礼的要求,还要明礼的精神;不仅要知道应该怎样做,还要明白为什么如此要求。只说应该如何如何,不讲为什么要如此要求,不可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即使人们勉强为之,也只能是流于形式,不能持久;更不能达到提升人们和社会道德水准,使"民德归厚"的效果。
TOP
58#

礼是中国最基本的社会现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法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礼起源于无阶级社会的原始习俗与宗教,是祭神致福的一种仪式。礼的形成是社会分裂为等级之后,在原始习俗与原始宗教的基础上被改造而成的。礼具有因俗制宜的功能和精神威慑的力量,成为国家实行其统治的精神力量和行为规范。用礼来调整政治的、军事的、司法的、教育的、宗教的、社会的、家庭的各种活动,规范着人们的言论和行为。称得上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TOP
59#

相传礼为周公旦所定,东周时“礼崩乐坏”,孔子重新进行了整理以教育学生,到汉代礼便成为“六经”之一了。
  礼,是维护古代道德规范的重要工具,《礼记》开宗明义:“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纷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涖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成不庄。”可见礼的作用很大,达到了无孔不入的程度,而实际上哪个朝代也没有把礼的条文都做到。
  大同篇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礼记·礼运第九》
  译文:孔子说:"大道的实行,和夏商周三代的精英,我都不能看到,但能看到有关当时太平盛世的记载。大道的流行,是以天下为世人所共有。选举贤能之人共同治理,大家讲信用,和睦相处,彼此合作,所以人们不只是亲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施慈于自己的儿女,更能推延仁爱,使所有老人都得以安享天年,壮年人都能贡献才力,儿童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健康成长,鳏寡孤独以及残废疾病的人都能得到丰厚的供养。男的各尽其职务,女的各有其家庭。货物资源都厌恶丢弃到地上浪费掉,但也不可放到自己家里私用。既嫌恶有能力不肯使出来,但也不一定为自己出力才算效劳。因此,人人都能诚实相待,和睦相处,故不会有阴谋诡计发生,也没有劫夺偷窃杀人越货的事情出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样美好的世界就算是真正的大同世界了。"
TOP
60#

礼让我想到孔子的一句名言,克己复礼!其实我觉得对于现在社会很多的问题,由小到大,不都是克制不了而引出的吗!象我看央视的社会与法频道在黄金周做的一个节目,探访各地的旅游环境,看到暴露出来各种问题,不都是在于不能约束一下自己,克制一下自己吗!再说大的方面,如果美国不天天挑事,恐怕世界就和平了!这也让我想到孔子这句话的真正意义,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是啊,这也是老夫子的感叹啊!一日克己复礼,那天下就太平了!有时候真能感觉到时空是相通的!谁都能推己及人,都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由个人由国家,都能从心里这样做,那世界就真离太平盛世不远了!      而我们当今的社会出现种种问题,也正是缺乏礼,而不能克制自己,所导致的!光想让人人为我了,而没有想到我为人人,光想到自己舒服了,而不考虑别人!这不都是不能克制自己所导致的吗!就象最近养狗问题,上升到一个社会的大问题,乃至社会禁狗,这难道是狗的问题吗!看看有些城市为了禁狗,而捕杀狗,真有点替狗可怜,狗也想不明白,难道主人的行为不端,要加在狗的身上吗!这不都是人所不能克制自己所造成的吗!可见克制自己在小事上都很难,更别提孔子所说的真正的克己复礼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