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返回列表 «3031323334353637» / 5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社会和谐 [复制链接]

496#

“和”它包括和谐原理、社会和谐、天人合一、心灵和谐。其中我认为社会和谐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一个和谐的社会,人们就没有安宁的生活,生活得不到保障。但是人们的和谐同社会的和谐是同样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家人、家庭之间的和谐,‘小家’的和谐才能为‘大家’的和谐奠定基础。

TOP
497#

和谐

和谐是我们畅谈多年的话题,和谐归根究底仍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我们要想建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必须从自身做起,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一方面做到,与人为善,不要轻易的欺凌他人,当矛盾出现时,选用和平的方式去解决。另一方面,我们要与自然和谐,保护好自己生活的环境。不要轻易的破坏自然。
TOP
498#

社会和谐世人之追求,如何实现?几个圣人实现不了社会和谐,除非人人都是“安贫乐道”的孔颜圣人。但是这不是事实,即使人人能安贫乐道,那能不能安于少衣无食,实现社会和谐,未可知也。管子曰:“仓廪实,知礼仪”。当生存问题已解决,当“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少有所教,鳏寡孤独皆有所终”社会问题之解决,社会和谐为日不远。这一切需要中国之高速的科学之发展,实现共同理想,诚信成为人内在追求和外在行为,社会就会和谐。而不再是人之追求,而是现实。
TOP
499#

和谐社会一直在我们努力的创建中。从大处来说,是社会安定,为官者清正,为民者安乐,从小处说,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等。和谐社会需要在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中慢慢构建。现在我们的社会,经济政治都在不断的向前发展,但是社会上的不安定因素却并未减少。一些威胁我们生命财产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些都是破坏我们社会和谐的因素。和谐社会的构建,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TOP
500#

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相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谐观的基本观点。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2004年提出的一种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指的是一种和睦、融洽并且各阶层齐心协力的社会状态。中国传统社会的和谐建立在三纲五常的基础上,讲的是纲常伦理:君要贤,父要慈,子要孝,等等。每个人强调自己的责任而不是权利,这是旧时保持和谐的思想基础。但是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到了毛泽东时代,官方推行的思想基础也被大多数人实践。开始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后来讲大公无私,以国家、集体的利益为最大利益,提倡这些来建立一个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但这个时代也过去了。现在我们的社会是“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但我们又不信上帝,所以就没有人为大家了,这样就难以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

TOP
501#

礼之用,和为贵。儒家推崇的中庸之道就是和的精神,兼容并包,和而不同,才能建立和谐的友好关系。现在积极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就是均衡互制,使各方都达到一个平衡点,从而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TOP
50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推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法制化、规范化,逐步形成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作为青少年我们应遵守法律法规,为维护社会和谐作出自己的点点滴滴的贡献!

TOP
503#


和谐的思想理念,是人类精神进步的产物,是数千年来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理想。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和重要内容,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建设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可以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

首先,建设和谐文化,要在全社会更加牢固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理想信念是和谐文化的核心和支柱。 第二,建设和谐文化,就要大力加强道德建设,营造团结互助、和睦相处的社会风尚。 第三,建设和谐文化,就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用和谐之美陶冶人们的精神。第四,建设和谐文化,重要的是倡导和谐的价值取向,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和培育“和谐”的思想观念、思想方法。

TOP
504#

社会是一个大家庭,大家庭又由千千万万个小家庭组成,小家庭又由更多的独立个体组成,因此要使社会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就应该做到让每一个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从而达到小家庭的和谐,进而使社会大家庭和谐。祖国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让我们置身于一个安全的环境中,让我们远离战争的威胁,给我们带来了大环境上的和谐,而小环境的和谐就要靠我们每一个人。人与人是相通的,一个人的行为都能够或多或少地对周围的人产生影响,当我们看到不和谐的行为时不是马上用暴力去制止而是在管理好自己的行为的基础上去带动他们,用善良的行为举止感化他们。君子是风,小人是草,风吹草必倒,就让这君子风吹走不和谐的种子!我们无法像河流一样带走心灵的污垢,至少让我们像雨滴一样冲刷一点心灵的污泥,我们无法想太阳一样融化心灵的坚冰,至少让我们像火柴一样给心灵带来一丝光明与温暖。社会和谐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做一个社会和谐的榜样!

TOP
505#

<原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和谐社会,既包括家庭的和谐,也包括国家的和谐。没有家也就没有国,没有国也就没有家。马克思主义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我们要维护社会和谐,就要现维护好家庭和谐。如果一个国家成天内乱,战争冲突不断,怎么可能保持和谐安定的生活?就像一个家庭成天吵架,是不可能维持好家庭和谐的。因此,中国人民和政府要自觉承担起和谐社会建设的历史任务,脚踏实地做好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人人参与,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TOP
506#

[原创]

构建和谐社会是每个人心中的期盼,亦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2004年提出的一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指的是一种和睦、融洽并且各阶层齐心协力的社会状态。从它的六个基本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渗透在社会的每个角落,与此同时被赋予了时代的新内涵,再也不仅限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中的“人和”,除此之外,它也涵盖了人自身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


从古至今,“和”的理念一直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念之一。它贯穿在中华儿女行为处事的方方面面。作为整体,我们崇尚和平,提倡“民主法治”,讲求“公平正义”,臻于“安定有序”;作为个体,我们推重“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现如今,随着生态问题的恶化,人们逐渐意识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于是,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俨然成为时代的口号,并且越来越多的人自觉主动承担起这个责任。

不仅在中国,不仅在当下,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和谐总是全人类的共同诉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7-13 21:31:19编辑过]

TOP
507#

只有社会和谐了,百姓才能安居乐业,中国才能真正腾飞。

TOP
508#

    人们常常说以和为贵,故有其道理。大至于天地万物,小至亲朋近邻,远到国际外间,近到接人待物,“和”都是不可或缺的挚友。就拿和朋友相处来说,如果不懂得以和为贵这个道理,那么在相处之中就会出现更多的问题,就很难有包容,有理解,很难和平的相处下去。不仅是这样,懂得“和”才能更好的享受亲情,享受友情,享受爱情,也才能真正地享受生活。

    “和”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未来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充满和谐的大家庭,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发展,人类对和平的渴望也就会越来越强烈,世界人民都会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为了适应全世界人民的强烈呼声,各个国家的领导者必然会联合起来共同创建一个和谐美满的社会,可以预知在不久的未来,世界人民和平友好的生活在地球这个大家庭中,为了我们美好的愿望,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从我们身边做起,创建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

TOP
509#

[原创]

社会和谐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也是我们大力倡导的社会状态,只有保持社会的和谐,才能够谈经济社会的发展。



瓮安事件的发生,使我们更加注重和谐社会的建设。要求为政者,要体恤民情,更多地减少不和谐的隐患,创造和谐的因素。子曰:“为政以德,辟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为政》)中国共产党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正是因为为政以德,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



和谐社会的建设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而且也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以自身示范增加和谐因素,星星之火自有燎原之势。“以德服人”,不和别人斤斤计较,力所能及的化解别人的矛盾纠葛,也许这正是我们应该做的。

TOP
510#

“和”为大同,自古开始,我们的先贤就在极力建立大同社会,这与我们现在所提倡的和谐社会一样。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人和则家和,家和则国和。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