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在有关“志”与“气”的论述中指出:“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孟子•公孙丑章句上》)”因此他提倡“持其志,无暴其气。”此外孟子还指出“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今夫蹶者趋者,是气也,而反动其心。”这里表明人的“志”与“气”息息相关。其中,“反”字表明气是可以改变的,“反”的过程就是“集义”的过程。在孟子的思想中,“气”具有以下特点:“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因此他认为应该“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孟子•尽心上》)”著名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由此而来。
其实,“养气”的过程就是培养正觉的过程,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出这种高正的精神特质呢?程灏给出一种可行的路径,他说:“此亦当习,习到言语自然缓时,便是气质变也。学至气质变,方是有功。人只是一个习。今观儒臣自有一般气象,武臣自有一般气象,贵戚自有一般气象。不成生来便如此?只是习也。……所以涵养气质,熏陶德性。(《近思录》)”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来养气,改变气质之性中的偏弊,以便达到中正不二的天地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