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三、培养正觉 [复制链接]

16#

正觉是心灵的健康状态,误觉是心灵的病态。判断心灵是否处于正觉状态的标准是:心灵的活动是否符合义理,是否符合真、善、美的标准。当心灵处于正觉之中,就会形成正觉需要。如果一个人缺乏正觉需要,那么,他就无法体证良知、内疚、羞耻、爱、同情、忏悔等,甚至认为这一切是虚伪的、不真实的。

行的正坐得直,怀着一颗端正的心,我们的才能不卑不亢。

TOP
17#

      “培养正觉”,是成为“廉明”之人的必备。当九旬老太倒在马路上时,到底该不该前去扶起?该,这是坚守正义和良知使然,但要注意技巧和方法。若是怕被讹,录下人证、物证也无可厚非,甚至打个电话给120,也算尽了一份力。2014年春晚小品《扶不扶》,讲述的就是现实中“扶老太却被讹”问题,最后说清误会,皆大欢喜,并告诉大家人间正义终将被弘扬。
TOP
18#


[em01]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习主席强调,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强化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统一领导,强化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严明党的纪律,坚持不懈纠正“四风”,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比较满意的进展和成效。

   我认为加强在我国应多开展廉政教育,因为廉政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必要一课,有利于保持和发扬我们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对于推动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促进职能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做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要清醒的认识到身上担负的历史使命,深刻领会党中央在工程建设领域中的廉政建设中的深谋远虑,全面增强对拒腐防变的认识,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不断增强政治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思想改造,树立牢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时刻清醒的认识到权力是谁赋予的,应该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谁谋利益,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自重、自律、自警,常怀律己之心,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TOP
19#

       所谓的“正觉”,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只要是好的都可算入其中,共同构成人间正气,用三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真、善、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最终邪不胜正的原因,也正是因为公道自在人心,廉者尤其如此。
TOP
20#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习主席强调,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强化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统一领导,强化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严明党的纪律,坚持不懈纠正“四风”,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比较满意的进展和成效。

   我认为加强在我国应多开展廉政教育,因为廉政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必要一课,有利于保持和发扬我们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对于推动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促进职能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做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要清醒的认识到身上担负的历史使命,深刻领会党中央在工程建设领域中的廉政建设中的深谋远虑,全面增强对拒腐防变的认识,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不断增强政治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思想改造,树立牢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时刻清醒的认识到权力是谁赋予的,应该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谁谋利益,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自重、自律、自警,常怀律己之心,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TOP
21#

一个人应当有浩然正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意识活动不为外物所牵引
TOP
22#

正觉是心灵的健康状态,误觉是心灵的病态。判断心灵是否处于正觉状态的标准是:心灵的活动是否符合义理,是否符合真、善、美的标准。当心灵处于正觉之中,就会形成正觉需要。如果一个人缺乏正觉需要,那么,他就无法体证良知、内疚、羞耻、爱、同情、忏悔等,甚至认为这一切是虚伪的、不真实的。
TOP
23#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很喜欢这句话。所谓“浩然之气”,在我看来,就是刚正之气,是大义大德造就的一身正气,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节操。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文天祥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城亡与亡,我意已决,即碎尸万段,甘之如饴”——史可法
历史上无数的英雄人物向我们诠释了何为浩然正气。人立于天地之间,必须保持一种正义凛然之气节。在当今社会,我们更需要这样一种正气。“扬正气,促和谐”,不只是一句口号,更应该体现在我们的行为中,做一个正义之人,为正义之事。
TOP
24#

人有恻隐之心,但有的人能做到养浩然之气,而有的人不能。“不完美才是人生”,要真能了解其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会有好处的。对己,可以不烦不燥,对人,可以互相谅解,这会大大地有利于我们互相的团结。
TOP
25#

        “廉”者“正觉”的培养,离不开对廉政文化的了解。具体来说,廉政文化,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传统。4000多年前,在我国父系氏族社会中,就形成了原始社会的民主监督制度。到西周,“廉”已成为一种道德观念和治国思想。西周以廉为本考察群吏的政绩,裁断高下优劣。
        到了春秋战国,各诸侯国将“不慈孝父母,不长弟于乡里,骄躁淫暴,不用上令者”纳入巡察之列,要求官员清正廉洁。孔子注重廉政文化和道德修行。“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孔子说的是掌权者自身修养、自律精神对正确用权的作用,品德良好的官员能将权力运用于为社会和人民谋幸福。法家则把礼义廉耻作为立国的四大纲要。
        在以廉政思想为内核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历史上产生了大量的“廉”论,如邓牧论君道吏道的败坏,黄宗羲论吏治廉洁的标准,曾国藩论节俭治贪等。《左传•襄公十五年》记载子罕“不贪为宝”的故事,流传至今,人们用“不贪为宝”这句成语来形容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
        我国历朝历代都设立了各种监察与反贪机构,出台种种法典奖廉罚贪,涌现了许多清廉守正、严于执法、政绩卓著的清官廉吏,如包拯、海瑞、于成龙等人;产生了许多廉事、廉诗、廉文、廉谚、廉戏、廉政格言警句等等,如“宁公而贫,不私而富;宁让而损己,不竞而损人”(元代张养浩《牧民贵告)。这些汇笼一起构成了内容丰富的中国传统廉政文化体系,其中贯穿了“百行德为先,治政廉为首”的思想。我国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传统为社会主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了充分的思想资源。
TOP
26#

正觉
梵语samyak-sam!bodhi,巴利语samma^-sambodhi。意指真正之觉悟。又作正解、等觉、等正觉、正等正觉、正等觉、正尽觉。等者,就所证之理而言;尽者,就所断之惑而言。即无上等正觉、三藐三菩提之略称。谓证悟一切诸法之真正觉智,即如来之实智,故成佛又称‘成正觉’。阿弥陀佛在往昔十劫即成就正觉,最初成佛之瞬间即称为正觉一念。又极乐净土之莲花,为依弥陀如来成就正觉所成之花,故称正觉花。
TOP
27#

       中国人民历来以勤劳节俭、廉明正直著称于世。三国时期,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思想,要求“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对为政者来说,“俭以养德”的德,主要是廉德。廉既是对为政者的要求,也是一般人应有的品德,因为无“廉”则不“洁”,无“廉”则不“明”。“廉者,清不滥浊也。”清白不污,纯正不苟,为“廉洁”;能辨是非,以义取利,是“廉明”;能自我约束而不贪求,是“廉检”。
       勤俭廉洁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的价值取向,也是中国人民的共有美德。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及其艰苦的条件下和各种艰难困苦中不断发展,与这些美德的具备时分不开的。历史上的那些清官廉臣,在某种程度上正式体现了“廉正”的美德,才受到人民的称颂和尊敬。
TOP
28#

关于培养正觉与杜绝错觉,我认为前者更重要,有了错觉就会难以归正,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一开始不要有错觉。延伸到做事上,做一次坏事和做一百次坏事是一样的结果,如果一定要分出主次,只是做一次程度低而已。如果一个人没有正觉意识,那么就无法分辨是非好坏,这样没有是非观念的人在社会上是非常危险的,他只有错觉意识,不能分辨自己做的是否是错的,亦或是错到什么程度。
TOP
29#

人有恻隐之心,但有的人能做到养浩然之气,而有的人不能。“不完美才是人生”,要真能了解其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会有好处的。对己,可以不烦不燥,对人,可以互相谅解,这会大大地有利于我们互相的团结。想起了鲁迅《呐喊》集中的《伤逝-涓生的手记》一篇,“冰的针刺着我的灵魂,是我永远苦于麻木的疼痛。生活的路还有很多,我也还没忘却翅膀的扇动。”文中主角子君说过“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句霸气十足的话,真的是让人刻骨铭心,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遭受一路落魄的她在无息中死去…这份感染了许多人的正气,我们只想用钦佩来表达自己的敬意。
  有人说“所参之正念,操之既精,守之既密,则其意根不待净而自净,妄想不待离而自离。”对所参究的正觉,修习得精妙,坚定守护,那么意念不须着意去净化而自会清净,妄想不须着意去消除而自会消除。因此我们才能在既定的目标下坚定地走属于我们自己的路,而不畏惧于那横躺于路上的重重困难。
TOP
30#

正觉是心灵的健康状态,误觉是心灵的病态。判断心灵是否处于正觉状态的标准是:心灵的活动是否符合义理,是否符合真、善、美的标准。当心灵处于正觉之中,就会形成正觉需要。保持一颗正大光明的心。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